託班觀察記錄

託班觀察記錄

託班觀察記錄1

  觀察情況

  今天區角活動時,李瑞宏小朋友很快就進入了益智區,熟練的拿起了一盤積木,把積木全部倒在了桌子上。接著他拿了小方塊積木一塊一塊小心翼翼地玩起了壘高。過了一會兒,他把小方塊積木全部都壘了起來。他看了看桌子,發現沒有了,就開始東張西望,我發現他有點心不在焉了。

  這時,我看到李瑞宏又去拿了一盤其他的玩具玩起來了……

  觀察分析

  我在觀察他是在瞎玩,還是有目的的在操作。如在發現孩子的興趣點有所轉移,就應及時介入,啟發幼兒的擴散性思維,引導幼兒繼續進行建構。

  措施與結果

  在幼兒剛進行活動的時候,我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在一旁觀察孩子的行為,沒有進行指導。之後當我發現孩子對於本次活動的興趣有所減弱時,我就及時用啟發性的語言進行了引導,為他尋找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案例描述:今天中午吃過午飯,我讓孩子們到圖書區看圖書,請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書看,培養他們保護圖書、喜歡看書的習慣,孩子們都顯得比較高興,剛開始的時候,還紀律還比較好,可是後來卻發生了好幾件事:

  1、幾個小男孩拿著圖書當方向盤開汽車,嘴巴里還不時的發出:“滴滴、叭叭!”的汽車叫聲,有的還把書卷起來當話筒唱歌

  2、好幾本書都掉在了地上,卻只見孩子從書上踩過的腳印,沒有一個人會彎腰見圖書,面對這幅場面,我說:“書寶寶已經在地上躺了很長時間了,怎麼沒有人把書寶寶送回家呢?看!這本書寶寶已經在哭類!它可傷心類!”沒人反應,最後還是樂樂小朋友把書撿起來放回了書架

  3、在看書的時候,突然有個小朋友大叫:“看!我這裡有奧特曼!可好看類!”這麼一叫,引來了旁邊小朋友的興趣,於是旁邊的小朋友也想看,最後你爭我搶,可憐的那本圖書,只聽“譁”的一聲響,撕破了!4、書然在圖書區呆了很長時間,只見他拿了一疊書,走到小椅子前,把手裡的一疊書往椅子上一放,當墊子做。

  我的反思:

  面對以上孩子們在閱讀中出現的種種不良的行為習慣,我覺得應該要即使去引導和糾正,因為當孩子們形成了某種不良的習慣後,要去糾正它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我想,讓孩子去承受他們行為的後果是一種可行的辦法,讓她去體驗自己的行為給自己帶來了什麼樣的危害,去嚐嚐行為產生後的苦果。任何的說教都沒有幼兒直接的經驗感受來的真切,來的有效!

託班觀察記錄2

  觀察目的

  教育幼兒有好吃的、好玩的要與同伴分享,不爭搶、不獨佔玩具。

  觀察情況記錄與分析

  鏡頭一:早上,楊俊誠來園時把手插在口袋裡,讓他拿出來檢查衛生都表現得挺不樂意的樣子,檢查他的口袋,原來口袋裡放了兩顆糖,我問:“這兩顆糖帶來幹什麼?給小朋友和老師吃嗎?”他馬上捂住口袋,叫了起來:“不是的,不是的,寶寶要吃的。”我又問:“今天老師也帶好東西來了,你要不要吃呀?”“要的。”他邊點頭邊說。“那你的糖能不能分給我吃呀?”“不給,寶寶要沒有的。”他邊說邊用兩隻手緊緊地捂著口袋,神情緊張地看著我,一副怕我搶他糖的樣子。

  鏡頭二:搭積木的時間到了,我剛把積木放到桌子上,王子銘馬上伸開雙臂,把一堆積木抱到自己胸前,邊抱邊叫:“這些是我的。”姚思鳴、湯姍也想抱,可是桌上的積木沒有多少了,於是,他們就把手伸向了王子銘抱著的積木。一場“戰爭”就此爆發了。

  班裡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有幾個雖然家裡有姐姐,但也是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們有什麼要求,家長總是儘量滿足孩子的.要求,將所有的愛與關懷傾注到他們身上。然而,恰恰是過度的愛使孩子形成了“自我中心”意識,表現為遇事總強調“我想怎樣”,有強烈的獨佔傾向,合作意識差,忽視別人的存在和需要,十分欠缺分享的意識和形為。

  指導策略

  1.在分發物品時,我有意識地將這些物品以分享的形式來進行;當自己有了快樂體驗時,以分享的形式講給幼兒聽;當看到幼兒正在玩玩具時,教師有意識地走過去對幼兒說:“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嗎?”或者說:“你可不可以把玩具分給我一些?”幼兒體驗到分享帶來的樂趣,在幼兒心中埋下了分享的種子。

  2.幼兒有東西帶來園的時候,請他們分給其他小朋友吃,使幼兒親自體驗分享的快樂,產生分享的情感,讓幼兒樂意去分享。

  3.注重同家長的聯絡,在向家長宣傳了培養幼兒分享意識的重要性的同時,對家長提出了一些指導性建議和要求。根據自己美好願望裝飾肚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