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的起源和發展》教學設計
《人類的的起源和發展》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線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類的的起源和發展》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類的的起源和發展》教學設計1
一、課程資源分析
人類的的起源和發展,自古以來就一是個被人們關注的問題,比較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透過電視節目或其他途徑已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所以可以從學生的記憶中挖掘課程資源,用於課堂教學。
神創論和進化論的觀點,是可開發利用的有效課程資源。兩種觀點的爭論至今還在延續,有效開發利用學生知道的相關內容,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最佳途徑。
一些關於類人猿的圖片資料也是可開發和利用的良好的課程資源,學生對類人猿的形態、生活習性等會產生濃厚的興趣。挖掘學生的猜想潛能,讓學生透過對類人猿和人的比較總結猜想,類人猿是怎樣進化成人的。早期人類的化石做為一種重要證據,可以讓學生分析早期人類的化石證明自己的分析與猜想。
二、教材分析
本節是第四單元,生物圈中的人開篇內容。人的由來與人的發展情況,會使學生感受到人類歷史的淵遠與進步。會設想今後人燈將怎樣發展。想到了人類的發展,就會想到與人類發展相關的生物圈中的各種問題:首先要了解人類自己,如人類自身的結構與生理功能,人類的健康問題等等;人類的發展要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環境的質量與人類的發展密切相關。所以人類的起源和發展對把把學生引入對本單元的學習起著領航作用。
三、學情分析
人類的的起源中,關於神創論學生透過電視節目或其他途徑也多少知道一點。只要教師適當的引導,學生都能說出一些。關於人類起源於森林古猿,學生也知道一些,為學生準備一些相關的圖片,會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看一看,這些類人猿的形態,會使學生產生極大的興趣。
四、教學策略
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各種類人猿的圖片,比較現代人類與類人猿的根本區別,讓學生在討論和交流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在分析比較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
五、教學目標
說出人類起源於森林古猿,人類是在與自然環境的鬥爭中逐漸進化來的。
對比觀察四種現代類人猿和人類起源與發展的示意圖,概述人類在起源和發展過程中自身形態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變化過程。
認同人類起源和發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人類應當與自然和諧發展以及科學是不斷髮展的觀點。
六、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認同人類起源與發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科學是不斷髮展的觀點。
難點:概述人類在起源和發展過程中自身形態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變化過程。
七、教學流程
生活體驗導新課,激發學生求知慾
結合疫情,課前播放一段“大自然在說話”的宣傳片引發學生思考並說出人類的生活離不開大自然,引出這學期要學習的內容生物圈中的人,既要了解人體的結構和功能,更要關注人和生物圈的關係。透過我與女兒的對話,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共鳴,引導學生從個體的來源延伸到整個人類的來源,激發學生的興趣點,為新課的開展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
故事引領增樂趣,堅持辯證唯物觀
透過講解女媧造人、上帝造人以及達爾文的故事,引發學生思考傳說故事與科學研究的不同,從而得出神創論是沒有科學依據來支撐的。引出達爾文的觀點: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隨後帶領孩子們沿著科學家的足跡探究人類起源的奧秘:
首先出示現代類人猿的圖片和資料,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學習人類的近親現代類人猿,並運用對比的方法來區分現代類人猿與人類的異同。
透過故事引領和觀察思考,引導學生用辨證唯物主義觀點來分析問題,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
歷史重現巧設疑,調動學習主動性
接下來帶領學生穿越歷史,瞭解森林古猿的生活,對比分析得出森林古猿的生活和現代類人猿是一樣的。
巧妙設疑:究竟是什麼原因使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漸進化成為人類呢?
透過資料分析,得出:人類起源的原因是環境的變化;人類的祖先在非洲,而化石就是最好的證據。
隨後尋找證據、進行化石和古遺物的分析:推測古人類在逐漸適應直立行走的過程中,已經具備製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了。
展示人類起源和發展的示意圖,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概述人類起源和發展的過程。使學生對人類的起源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這部分內容是本節的重難點,我透過問題驅動、資料分析、證據分析、觀察思考等多種方式,拉長了學生的興趣鏈,培養學生觀察與分析問題的能力。
思維拓展與分析,建立科學發展觀
透過分析人和類人猿數量的變化,結合當前的疫情,教育學生應當理智地發展和運用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建立科學發展觀。同時引導學生從課堂延伸到生活,來關注人類起源和發展的問題。教育學生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滲透保護類人猿及瀕危動物的情感教育。
歸納總結亦有趣,鞏固人類進化觀
總結:人類的進化與發展的觀念,同其他事物一樣,也是在不斷髮展變化的。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人類的起源與發展問題,可能還會出現新的推測依據,不斷豐富與發展人類的進化理論。所以同學們應當不僅在學習期間關注這個問題,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應當關注這個問題。
八、教學反思
人類的起源與發展,是學生們很關注的問題,也是使學生建立唯物主義觀點的重要課程,是學生豎立科學發展觀的良好教材。透過對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們對人類的起源和發展有了全面的認識;鞏固了進化觀念,感受到了人類歷史程序中的各種變化。本節課開發的有關人類起源的各種傳說故事,引起了學生的很大興趣。豐富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人類起源與發展的資料,使學生對人類歷史長河的發展有了整體的認識。附件
《人類的的起源和發展》教學設計2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說出人類起源於森林古猿;分析比較得出人與類人猿的本質區別。
2、根據圖片、資料概述人類在起源和發展過程中自身形態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變化。
3、根據課文中的觀點澄清一些科學上的誤解。
能力目標:
1、能夠區分科學事實、觀點和假說。
2、收集資訊並嘗試判斷整理資訊。
3、在討論交流中培養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和價值觀目標:
認同人類起源與發展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人類應當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以及科學是不斷髮展的觀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概述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難點:1、認識到古人類化石和遺物等對研究人類起源的重要性。
2、認同現代人類是在與自然環境的長期鬥爭中進化來的觀點。
課前準備:
教師:查閱有關生物進化的觀點、學說、證據;現代類人猿生活的錄影片;實物投影儀等。
學生:蒐集有關人類起源和進化的資料、現代類人猿的分佈以及生活狀態的圖片資料。
課時分配:2課時
人類的起源:
1、觀察與思考:四種現代類人猿。
2、看錄影:人類和現代類人猿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3、推測森林古猿當時的生活狀況。
引言、組織交流、評價並補充。
放錄影,投影展示: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想象圖。
小組展示課前蒐集的有關人類起源的資料。
觀看、分析
看圖、展開想象並描述。
人類的進化:
1、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
2、進化的主要證據—化石。
3、人類進化過程中逐漸變化的幾個方面。
先讓在這方面有準備的同學講;投影展示課本中的“資料分析”展開討論。實物投影展示化石圖片,指導觀察。
展示人類起源與發展的示意圖;強調人類進化過程中幾個方面的重要變化,語言產生及運用語言的重要作用。
有專長的同學講;看資料分析討論,得出初步結論。
觀察早期古人類化石圖片,發現並提出問題,根據提示分析“露西”、“東非人”所生活的時期及進化狀況。
觀察描述;表達與交流。
人與自然應當和諧發展:
教育學生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滲透保護類人猿及瀕危動物的情感教育。小組討論:
1、明確人類是在與自然環境的鬥爭中逐漸進化來的,人類的一切活動必須尊重生態規律。
2、人猿同祖,人猿應友好相處,我們有責任保護好他們。
《人類的的起源和發展》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說出人類起源於森林古猿,人類是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進化來的。
(2)比較現代類人猿與人類的異同、黑猩猩骨骼和露西骨骼化石的異同,描述人類在起源和發展的過程中,在形態、使用工具等方面的變化。
【能力目標】透過影片和圖片的觀察、比較,提升觀察、對比、總結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認同人類起源於森林古猿,培養環境保護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重點】人類起源於森林古猿,人類起源和發展的過程。
【難點】採用對比的方法比較現代類人猿、人類起源和發展的示意圖,總結人類在起源和發展的過程中,在形態、使用工具等方面的變化。
三、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創設情境,設疑匯入。
教師多媒體展示黑猩猩的圖片,提出問題:
(1)人是從什麼動物變來的?(學生給出不同答案:猴子、大猩猩、猿猴等。)
(2)圖片上的黑猩猩能不能變成人呢?(不能。)
(二)新課展開
1.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1)教師多媒體展示達爾文及其進化論,介紹相關知識。提出問題:為什麼達爾文說人類和現代類人猿有共同的祖先?
(學生疑惑。)
(2)教師播放現代類人猿的紀錄片,提出問題:這些類人猿分佈在哪些地方?生活方式上有哪些相同點?
(現代類人猿主要分佈在亞洲、非洲等地的熱帶森林中,它們都是依靠從大自然中獲取食物來生存,沒有製造工具,改善生存環境的能力,沒有語言文字的交流。)
(3)類人猿和人類在形態結構、生活方式、製造工具、語言交流等方面有哪些異同?
(類人猿與人的根本區別有以下幾點:運動方式不同,類人猿主要是臂行,人是直立行走;製造工具的能力不同,類人猿可以使用自然工具,但是一般不會製造工具,人類可以製造並使用簡單和複雜的工具;腦發育程度不同,類人猿到腦量約為400毫升,無語言文字能力,人腦容量約為1200毫升,語言文字能力強。)
(4)教師展示森林古猿圖片,提出問題:人類和類人猿相比,誰與森林古猿更相似?
(類人猿。)
(5)為什麼森林古猿的一支會演化成人類,另一支演化成類人猿呢?
(引出“從猿到人的進化”。)
2.從猿到人的進化
(1)教師多媒體播放地球1000萬年前地殼變動的模擬影片,提問:地殼地變動造就了哪些特殊的地形?
(高山、峽谷、大河,等。)
(2)教師提問:這些地形的變化對地表的植被有什麼影響?學生閱讀課本相關內容。
(地形的變化也導致氣候發生劇烈變化。在東非大裂谷地區,原先的熱帶叢林有一部分變成了稀樹草原。)
(3)教師展示稀樹草原景觀圖,提問:這對當地的森林古猿造成了哪些影響?
(熱帶雨林的消失迫使森林古猿從樹棲改變為下地生活。相比於樹棲,在地上生活,食物減少,敵害增加。)
(4)教師展示黑猩猩的骨骼和露西骨骼化石,提出問題:地上生活對森林古猿的身體造成了哪些影響?
(髖骨變得更加寬闊,上肢骨和下肢骨在形態上發生了明顯變化,下肢骨更加粗壯,有利於直立行走。)
(5)森林古猿最終是怎樣進化成人類的?
(下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一代一代地向直立行走的方向發展,前肢則解放出來,能夠使用樹枝、石塊等來獲取食物,防禦敵害,臂和手逐漸變得更加靈活。又經過若干萬年,古人類製造的工具越來越複雜,並且能夠使用火,大腦也越來越發達,在群體生活中產生了語言。最終進化成人類。)
(6)類人猿與我們人類有著共同的祖先,但人類卻在威脅著類人猿的生存,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它們呢?
(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和森林資源的開發,嚴重威脅了類人猿的生存。所以為了保護他們,我們應該立即停止對環境的破壞,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類人猿的生存空間和環境。每個人都應該提高環保意識,規範自己的行為。)
(三)小結作業
1.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
2.作業:閱讀課後“科學家的故事”,看一看我國科學家對人類進化研究做出了哪些貢獻?
四、板書設計
《人類的的起源和發展》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學生對本節的學習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本節的不少問題又是懸而未決的,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從達爾文提出“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類古猿”開始,適當介紹有關生物進化觀點與神創論觀點的爭論,引導學生認識到在科學發展的歷史中,存在著唯物和唯心觀點的鬥爭。
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歸納科學家在科學研究中所採用的各種方法:在研究現代類人猿與人類的根本區別時,可以採用比較的方法找出事物的異同點;在探尋人類祖先的蹤跡時,地質考察、尋找古人類化石和遺物證據等方法特別重要。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圖和文字材料,引導學生透過觀察和閱讀積極思考“地殼劇烈運動使地球的自然環境發生了哪些變化”“自然環境的變化對森林古猿的生活產生了哪些影響”“古人類化石以及石器,反映出古人類在運動方式和使用工具上有哪些特點”等問題,讓學生在討論和交流中主動地獲取知識,並提高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還要特別重視學生對課文的閱讀和理解。本節文字的篇幅不大,但內容相當豐富。第4頁的第二段課文,主要闡述環境的變化和森林古猿自身形態結構的變化,使得下地生活的森林古猿朝著直立行走的方向發展,運動和行為方式的改變必然促進取食方式的改變,前肢的逐漸解放使“露西”時代的古人類有可能使用自然工具;隨著古人類生存能力的增強,“東非人”時代的古人類開始製造工具。第三段課文主要說明工具的製造和火的使用,與人腦功能的完善及語言的產生是相互促進發展的。該段課文還概述了人類在生物圈中地位的變化,提出人類應當怎樣更加理智地發展和運用改造自然的能力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如何正確處理好人與生物圈的關係。總之,教師要在明確課文要點的基礎上,積極指導學生閱讀、思考和討論。
本節的技能訓練不是簡單地陳述一種技能,而是圍繞著本節資料分析中所需要的分析判斷能力進行設計的,並敘述了有關人類起源和發展的幾種觀點,使學生感受到科學研究中不同學術觀點的爭論以及先進的科學技術(如基因比較研究)促進了這些問題的深入探討。
課時安排:1課時。
知識與技能
1.說出人類起源於森林古猿,人類是在與自然環境的鬥爭中逐漸進化來的。
2.對比觀察四種現代類人猿和人類起源與發展的示意圖,概述人類在起源和發展過程中自身形態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變化。
3.參加資料分析和技能訓練等活動,與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4.認同人類起源與發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人類應當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以及科學是不斷髮展的觀點。
過程與方法
1.透過比較人類與現代類人猿在形態、結構上的相似性,瞭解人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透過分析資料瞭解人類起源於森林古猿,瞭解人類是在與環境鬥爭中逐漸進化來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2.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1.運用比較的方法找出人類與類人猿的異同點。
2.認識古人類化石和遺物等對研究人類起源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認同人類是在與自然環境的長期鬥爭中進化來的觀點。
課前準備
學生蒐集有關人類起源和進化的資料、現代類人猿的分佈以及生活狀態的圖片資料。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匯入新課
1.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現代類人猿和人的圖片,指導學生分析下面的問題。
(1)你認識圖A中的動物嗎?它們與人有哪些相似之處?
(2)透過觀察上面的圖片,你想到了什麼?
學生觀察後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
(1)圖A中的動物是一種類人猿,它們與人在外部形態上具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它們的四肢具有五指(五趾),能夠用前肢抓握物體,面部表情與人相似,也具有喜、怒、哀、樂等表情。
(2)人類與現代類人猿可能有共同的祖先;人類的祖先可能與現代類人猿生活在相同的環境中等。(學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展示出許多不同的觀點)
教師對學生的積極態度給予充分的肯定,並鼓勵學生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對學生的觀點是否科學不作評價,使學生帶著疑問進入新課,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從學生的生活常識入手匯入新課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女媧造人”的神話故事。
盤古開闢了天地,用身軀造出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那殘留在天地間的濁氣慢慢化作蟲魚鳥獸,為這死寂的世界增添了生氣。這時,有一位女神——女媧,在這莽莽的原野上行走。她放眼四望,山嶺起伏,江河奔流,叢林茂密,草木爭輝,天上百鳥爭鳴,地上群獸賓士,水中魚兒嬉戲,草中蟲兒跳躍,這世界按說也點綴得相當美麗了,但是她總覺得有一種說不出的寂寞,越看越煩,孤寂感越來越強烈,連自己也弄不清楚這是為什麼。與山川草木訴說心中的煩躁,山川草木根本不懂她的話;對蟲魚鳥獸傾吐心事,蟲魚鳥獸哪能瞭解她的苦惱。她頹然坐在一個池塘旁邊,茫然對池塘中自己的影子。忽然一片樹葉飄落池中,靜止的池水泛起了小小的漣漪,使她的影子也微微晃動起來。她突然覺得心頭的死結解開了,是呀!為什麼她會有那種說不出的孤寂感?原來是世界上缺少一種像她一樣的生物。想到這兒,她馬上用手在池邊挖了些泥土,和上水,照著自己的影子捏了起來。捏著捏著,捏成了一個小小的東西,模樣與女媧差不多,也有五官,雙手兩腳。捏好後往地上一放,居然活了起來。女媧一見,滿心歡喜,接著又捏了許多。她把這些小東西叫做“人”?
教師指導學生在欣賞故事的同時思考:人類真是女媧創造的嗎?如果不是,人類是怎樣起源與發展的呢?(使學生帶著疑問和極大的好奇心進入新課)
推進新課
學習目標一: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1.關於“人類起源”的幾種觀點
教師展示資料並指導學生分析。
資料1:神創論認為,地球及萬物是上帝在大約6 000年以前,即公元前4004年10月26日上午9:00創造出來的。自從被上帝創造出來以後,地球上的生命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神創論也叫特創論。神創論認為生物界的所有物種(包括人類)以及天體和大地,都是由上帝創造出來的。世界上的萬物一經形成,就不再發生任何變化,即使有變化,也只能在該物種的範圍內發生變化,是絕對不可能形成新的物種的。神創論還認為,各種生物之間都是孤立的,相互之間沒有任何親緣關係。
資料2:19世紀著名的進化論的建立者達爾文,在仔細比較了人和現代類人猿的相似之處後,提出人類和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透過分析上面兩則資料,你同意哪種觀點?
學生分析後回答:同意達爾文的觀點。
教師進一步強調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並引導學生認識到在科學發展的歷史中,存在著唯心和唯物觀點的鬥爭。
2.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區別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資料,引導學生分析下面的問題。
資料1:下面是幾種類人猿的圖片。
圖1
圖2
圖3
資料2:類人猿是猩猩科和長臂猿科動物的總稱,也叫做猿類。包括大猩猩、黑猩猩、猩猩和長臂猿等。因其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與人相似,親緣關係與人最為接近,故稱類人猿,類人猿是靈長目中除了人以外最為高等的動物。如具有複雜的大腦,牙齒的數目與結構、眼的位置、外耳的形狀、盲腸、蚓突、胸廓、血型、懷孕期7~9個月,壽命可達幾十年等,均與人相近。而且,無尾、無頰囊和臀疣(長臂猿例外),其中,黑猩猩與人類99%的基因是相同的。但類人猿的前肢較後肢長,因此,只能半直立行走及臂行,這又與人類有顯著區別。現在生存的類人猿叫做現代類人猿,古猿則指化石類人猿。
1、你認識資料1中的類人猿嗎?
2、透過上面的兩則資料,你認為現代類人猿與人類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達成共識並在班級內展示。
(1)資料1中的類人猿是長臂猿和黑猩猩。
(2)現代類人猿與人類在形態結構上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具有複雜的大腦和寬闊的胸廓,具有盲腸、蚓突以及扁平的胸骨。此外,類人猿在牙齒的數目與結構、眼的位置、外耳的形狀、血型以及懷孕時間和壽命長短等方面與人類也十分相近。但是,類人猿和人有著顯著的區別,主要表現在類人猿的前肢長於後肢,只能半直立行走以及臂行。而人則是直立行走。
教師指導學生對展示的觀點進行適當的補充並進一步強調:人類和現代類人猿在形態和結構上具有相似性是因為兩者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古猿,存在不同之處是因為在長期進化的過程中,為了適應環境,人類和類人猿的形態結構逐漸發生了變化。那麼,森林古猿在進化成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過程中,環境是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呢?下面我們繼續學習相關的知識。
學習目標二:從猿到人的進化
1.人猿相揖別的原因
教師引導:現代類人猿與其祖先一樣,過著以樹棲為主的熱帶叢林生活。森林古猿的一支,卻由於特殊的原因,走上了演化為人類的艱難歷程,在這個過程中逐漸產生了與猿不同的特徵,並且創造了輝煌的文明。人猿相揖別究竟是怎樣發生的呢?請閱讀教材,並嘗試完成下面的思考題。
1、大量的森林變成稀樹草原,對那裡的森林古猿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2、在東非大裂谷地帶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早期人類化石?
3、從圖中可以看出,露西的骨骼具有哪些特點?她的運動方式可能是怎樣的?
4、從石器來看,他們已經具備了哪些能力?
學生分組討論,最後達成共識。
(1)東非地區大量的森林變成稀樹草原,大量的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為了適應地面生活,森林古猿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就有可能發生變化。
(2)下到地面上生活的古猿,由於環境的改變和自身形態結構的變化,一代一代向著直立行走的方向發展,發展成早期的人類。所以,在東非大裂谷地帶會有那麼多的早期人類化石。
(3)從露西的化石圖可以看出露西的骨骼化石具有以下特點:上肢比較細,下肢比較粗長,骨盆的髖骨比較寬闊,和現代人類比較相似。說明她很可能採取直立行走的運動方式。
(4)圖中的石器明顯經過加工,分別呈斧狀和鑿狀,可以當作工具,用來砍砸和削刮物體。由此可以推測古人類在逐漸適應直立行走的過程中,手的解放使他們已經初步具有製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了。
學生代表對展示情況作補充和評價
小組內對以上四個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大量森林變成稀樹草原,東非大裂谷地帶的一部分古猿下到地面上生活,為了適應陸地環境,這部分古猿向著直立行走的方向發展;為了獲得食物和防禦敵害,他們利用前肢使用樹枝、石塊等簡單工具,這樣,臂和手逐漸變得靈巧;逐漸地他們不僅能夠使用工具,還能製造簡單的工具,提高了工具的效能;直立行走和製造工具標誌著人和猿有了本質的區別,所以,部分森林古猿能夠進化為人類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環境的改變。
2.人類的發展
教師指導學生分析教材“人類起源與發展示意圖”,學生透過閱讀和觀察生成有價值的問題。
1、人類起源和發展的過程是怎樣的?
2、人是生物圈中的重要一員,如何處理好人與生物圈之間的關係?
教師指導學生分組討論、交流,達成共識。
(1)環境發生變化,部分森林古猿下到地面上來生活,向著直立行走的方向發展,前肢解放出來,由能夠使用簡單的工具,逐漸發展到能夠製造簡單的工具,又經過若干萬年,古人類製造的工具越來越複雜,在勞動的過程中,大腦也越來越複雜,在群體生活中產生了語言,使他們相互之間能夠更好地進行資訊交流,能夠想出更多的辦法解決困難,製造複雜而精巧的工具。工具越發達,人類適應環境和改造環境的能力越強,逐漸發展成生物圈中的最強者。
(2)目前,生物圈是人類和所有生物賴以生存的環境,在從猿到人的發展過程中,環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早期人類適應和改造環境的能力比較差,需要同環境進行激烈的鬥爭才能獲得生存的可能。在人類逐漸進化的過程中人腦的結構逐漸變得複雜,在群體中產生了語言,能夠相互之間進行資訊交流與合作,製造的工具也日漸複雜,提高了他們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但是,人類的活動也使生物圈滿目瘡痍,例如河流汙染、草原退化、環境惡化等。因此,我們應該合理開發利用生物圈中的資源,並保護好生物(包括人類)唯一的家園——生物圈。
教師、學生分組對本部分內容進行歸納,並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
環境的變化使森林古猿分成兩支,一支下到地面生活,為了適應陸地環境,能夠直立行走,並利用前肢使用和製造工具,以獲得食物和逃避敵害,逐漸進化成人類。另一支繼續生活在森林中,利用四肢在樹上攀緣獲得食物等,進行樹棲生活,逐漸進化成現代類人猿。
教師指導學生對展示結果進行補充和糾正,並進行適當的評價,對錶現突出的學生和小組給予及時的鼓勵。
學習目標三:區分事實和觀點
事實就是事情的真實情況,是客觀存在的事物,觀點是觀察事物時所處的位置或採取的態度,是根據事實進行的分析和推斷。科學家的觀點是根據事實提出的。請你分析教材中的資料,嘗試說明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觀點。
學生分析討論後達成共識:(1)和(3)是事實,(2)(4)和(5)是觀點。
教師強調:事實是確實存在的,觀點有正誤之分,因此,在科學探究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區分清楚事實和觀點。
課堂小結
本節課主要闡述了人類的起源和發展的相關問題,請運用所學知識完成下面的問題。
1、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什麼?
2、人類起源和發展的過程是怎樣的?
學生思考後回答。
(1)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古猿下到地面上生活,由於環境的改變和自身形態結構的變化,一代一代地向直立行走的方向發展,前肢解放出來,能夠使用樹枝、石塊等獲取食物、防禦敵害,臂和手逐漸變得靈巧。逐漸地他們不僅能夠使用工具,還能製造簡單的工具,又經過若干萬年,古人類製造的工具越來越複雜,並且能夠用火,大腦也越來越發達,在群體生活中逐漸產生了語言。
教師強調:森林古猿是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但是人和現代類人猿有許多不同之處,這是由於他們的生活環境不同,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經過漫長的年代,森林古猿進化成人類和現代類人猿。
《人類的的起源和發展》教學設計5
七年級下生物滲透法制教育教學設計
第四單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來第一節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說出人類起源於森林古猿;分析比較得出人與類人猿的本質區別。
2、根據圖片、資料概述人類在起源和發展過程中自身形態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變化。
過程和方法:
1、能夠區分科學事實、觀點和假說。
2、收集資訊並嘗試整理資訊、判斷資訊的正誤。
3、在討論交流中培養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同人類起源與發展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人類應當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以及科學是不斷髮展的觀點。
【法制教育目標】
教育學生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滲透保護珍稀、瀕危動物的情感教育。
【教學重點】:概述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教學難點】:認同現代人類是在與自然環境的長期鬥爭中進化來的觀點。
【課前準備】:教師:查閱有關生物進化的觀點、學說、證據;現代類人猿生活錄影片等。學生:蒐集有關人類起源和進化的資料、現代類人猿的分佈以及生活狀態的圖片資料。
【教學方法】比較法,觀察分析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設計】:
(一)匯入新課
利用“女媧造人”的故事匯入,學生思考,人類真的是女媧創造的嗎?
(二)新授課
一、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學生分析課本P3:“觀察與思考”,觀看現代類人猿生活的錄影片及學生收集的資料。透過對比找出現代類人猿與人的異同點。
透過觀察圖片和錄影片,小組以合作的方式嘗試性地描述森林古猿的生活情況。並發表自己的觀點,教師總結。
強調: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存在的不同之處是因為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為了適應環境,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形態結構逐漸發生了變化,那麼,森林古猿在進化成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過程中,環境是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呢?
二、從猿到人的進化
1、人猿相揖別的原因---環境的變化(地殼的運動導致)
學生閱讀課本,分析課本中的資料,小組之間互相質疑、討論,達成共識:地殼的劇烈運動,使自然環境發生變化,促使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
2、人類進化的證據――化石
教師指導學生觀察早期的古人類化石,根據書上的提示,分析“露西”和“東非人”所生活的時期及進化狀況、進化的地位。小組討論、分析交流:在東非大裂谷地帶,古人類學家發現了世界上最多的早期古人類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遺體、遺物等.想一想,為什麼在這裡會有這麼多的早期古人類化石呢?(可以說明人類的始祖在非洲。)
化石是最好的證據。請同學們觀察下面這幾幅古生物學家挖掘出的不同時期古人類化石的圖片。你們能發現什麼問題?
我們來分析一下:(1)就“露西”少女的骨骼來看,她的上肢和下肢是否有區別?根據四肢和骨盆的形態,想像一下她的運動方式是怎樣的?(2)“東非人”用圖中所示石塊做什麼?從石塊的形狀來推測,“東非人”在使用工具方面已經具有什麼能力?(3)觀察“東非人”頭骨化石及復原像,你們能想到些什麼呢?這說明了什麼?根據上述化石以及它們的遺物,請你們推測一下古人類當時的生活狀況?播放影片“露西的發現”人類在起源和發展過程中,在形態、勞動、使用工具、語言等方面的變化。指導學生觀察圖中的要點(骨骼的長短、粗細,骨盆的形態等)並進行分析,引導答疑,樹立進化的觀點。
3、人類的進化過程
指導學生觀察“人類起源與發展”的示意圖,請同學們指出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哪些方面是逐漸變化的?
強調人類進化過程中幾個方面的重要變化。
運動方式使人的形態結構發生了變化: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勞動改善了人類的生存條件:不會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製造和使用簡單的工具——製造和使用包括電腦在內的各種複雜工具。
4、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法制教育滲透)
小組討論:明確人類是在與自然環境的鬥爭中逐漸進化來的,人類的一切活動必須尊重生態規律。人猿同祖,人猿應友好相處。我們有責任保護好珍稀、瀕危的現代類人猿。我國為保護野生動物制定了什麼相關法律?如果捕殺了受保護的野生動物會這樣?下面我們來學習一下相關的法制內容。
教師提示:
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要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生活環境,更不能非法獵捕和捕殺野生動物,破壞其生存環境。我們人類應與野生動物友好相處,和諧發展。技能訓練
引導學生閱讀材料並區分事實和觀點,學會判斷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觀點
三、課堂小結:學生積極發言,談談自己的收穫和感想,及時表揚和鼓勵學生。
【板書設計】:
第一章人的由來
第一節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一、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二、從猿到人的進化
1、人猿相揖別的原因---環境的變化
2、人類進化的證據――化石
3、人類的進化過程
4、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法制教育滲透)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作業佈置】:
【課後反思】:
本節課內容比較抽象,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以教材為依託,廣泛收集資料,採用比較、觀察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透過問題探討,小組交流,表達展示的教學環節,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獨立探索問題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促使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整個教學過程注重學生主動參與和主動探索,並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了法制教育滲透,這部分內容學生表現出了強烈的學習慾望,使學生認識到要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識,提高保護珍稀、瀕危動物責任重要性,學效果明顯。個別學生參與度不高,有待繼續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