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係》教學設計

《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係》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係》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指導思想

  本節課的學習,依據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課本實驗二,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多元智力理論和後現代主義。根據學生最近發展區,設計活動,透過“科學探究→收集資料→分析處理資料→建構概念”的教學流程,學生動手操作測量利用小車與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係,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小組討論的過程中,總結得到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係

  二、教學背景分析

  1、本節的教學內容是建立在質量、力,加速度的概念基礎之上,透過實驗探究收集資料、交流討論,建立概念的教學,是對簡單機械的拓展和深化,進一步認識三者之間的關係,是學生探究能力提升的過程之一。

  2、高一學生現階段能力發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維能力較強,邏輯思維能力發展水平不高,但具有一定的物理實驗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已初步具備收集、記錄實驗資料,分析實驗資料得出結論的能力。學生透過前面的學習已經知道牛頓第二定律,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可以加深學生對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

  3.教學方式

  透過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係,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狀態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因此也可以說,加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狀態變化快慢的物理量。由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質量大的物體運動狀態不容易改變。這說明,加速度與力、質量之間必然存在一定的關係。

  4.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車一端帶滑輪長木板、帶小鉤或小盤的細線兩條;鉤碼(規格:10g20g,用作牽引小車的力);砝碼(規格:50g100g200g,用來改變小車的質量);刻度尺、計算器,鉛筆;資料夾;粗線繩(用來牽引小車).打點計時器、電源、紙帶、氣墊導軌.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係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2) 理解實驗思路的合理性,以及用影象處理實驗資料的有效性。

  (3) 體驗如何平衡摩擦阻力、減小實驗系統誤差的操作方法。

  (4) 體會整個探究過程的科學嚴謹和合理性。

  學習重點:

  1. 控制變數法的使用。

  2. 如何提出實驗方案並使實驗方案合理可行。

  3. 實驗資料的分析與處理。

  學習難點:

  1. 如何提出實驗方案並使實驗方案合理可行。

  2. 實驗資料的分析與處理。

  2.過程與方法

  (1)指導學生半定量的探究加速度和力、物體質量的關係,知道用控制變數法進行實驗.

  (2)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自己根據自己的實驗設計進行實驗

  (3)對實驗資料進行處理,看一下實驗結果能驗證什麼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實驗探究活動中,有樂於探索、合作交流的情感。

  (2)在探究活動過程中,養成嚴謹求實的態度。

  四、教學內容

  本節實驗分別從“加速度與力的關係”和“加速度與質量的關係”兩方面進行研究。

  (一)實驗思路:

  將小車置於水平木板上,透過滑輪與槽碼相連。小車可以在槽碼的牽引下運動。

  加速度與力的關係:保持小車質量不變,透過改變槽可證明這兩個力只是近碼的個數改變小車所受的拉力。小車所受的拉力可認為與似相等,條件是槽碼的質槽碼所受的重力相等。測得不同拉力下小車運動的加速度,量要比小車的質量小很多。分析加速度與拉力的變化情況,找出二者之間的定量關係。

  加速度與質量的關係:保持小車所受的拉力不變,透過在小車上增加重物改變小車的質量。測得不同質量的小車在這個拉力下運動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與質量的變化情況,找出二者之間的定量關係。

  (二)物理量的測量

  本實驗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有三個:物體的質量、物體所受的作用力和物體運動的加速度。

  質量的測量:可以用天平測量質量。為了改變小車的質量,可以在小車中增減砝碼的數量。

  加速度的測量:方法1小車做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則測量小車加速度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用刻度尺測量小車移動的位移x,並用秒錶測量發生這段位移所用的時間t,然後由a=2x/t2

  計算出加速度a。

  方法2將打點計時器的紙帶連在小車上,根據紙帶上 打出的點來測量加速度(參考第一章的'實驗方法)。

  方法3 在這個實驗中也可以不測量加速度的具體數 值。這是因為我們探究的是加速度與其他物理量之間的比 例關係,因此測量不同情況下物體加速度的比值即可。

  如果能做到讓兩個做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運動時間t相等,那麼由(1)式可知,它們的位移之比就等於加速度之比,即

  x1/x2=a1/a2

  這樣,測量加速度就轉換成測量位移了。

  力的測量現實中,僅受一個力作用的物體幾乎不存在。然而,一個單獨的力的作用效果與跟它大小、方向都相同的合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因此,實驗中作用力F的含義可以是物體所受的合力。

  如何為運動的物體提供一個恆定的合力,如何測出這個合力是本實驗的關鍵,有很多可行的方法。下面參考案 例中的方法可供選用,也可以設計其他方法。

  (三)實驗過程

  1,用天平測出小車的質量,用天平測出小桶及沙子的總質量。

  2,按圖安裝實驗器材。

  3,平衡摩擦力。在長木板沒有定滑輪的一端墊小木塊,使之形成傾角較小的斜面,使滑動摩擦力與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輕推小車使小車近似做勻速直線運動。

  4,掛上沙桶,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放開小車,在紙帶上打下一系列的點。透過紙帶算出加速度。

  5,保持小桶裡沙子的質量不變,在小車裡加砝碼,測出加速度,重複幾次。

  6,作a-F的影象。描點作圖,若這些點在一條直線上,證明了加速度與力成正比。

  7,保持小桶和沙子質量m′不變,改變小車質量m,重複步驟4,作a-1/m圖象。若影象為一直線,則證明加速度與質量成反比。

  (四)實驗資料

  1. 探究加速度與合力的關係

  F/N

  a/(ms-1)

  2. 探究加速度與質量的關係

  M/kg-1

  a/(ms-1)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引入

  (二)開始實驗

  (三)結束實驗

  (四)總結

  1,發文案,投影

  分組定性討論。

  下發紙張讓各小組將討論結果寫下來。

  帶領學生進入實驗室,強調實驗室使用規範。

  講解實驗內容,演示操作,分析原理。

  將學生分為四個小組進行實驗,巡視學生實驗,指出不當操作。

  讓各小組將實驗結論與討論結論做對比,並派一位代表作總結髮言。

  分為四個小組分別討論四種不同情況。

  寫下討論結果。

  依次進入實驗室,聽從老師安排。

  開始實驗。

  完成實驗,得到資料,畫出表格,透過資料總結關係。

  實驗結論與討論結論做對比,並派一位代表作總結髮言。

  透過投影和小組討論的形式引入主題,增加學生對實驗和學習的興趣。

  透過實驗結論與自己討論的結論形成對比加深學習印象。

  保證學生在實驗室的安全。

  保證實驗進行順利。

  加深學生印象,為今天的實驗作總結。

  詳細過程:

  1.預習:透過APP向學生講解本節課實驗的原理,過程,要求,讓學生對本實驗有基本的瞭解。讓學生分成四組透過剛剛講解的原理進行討論,預測本實驗的結果,並記錄。

  2.演示:將學生帶進實驗室,先向學生強調物理實驗室注意事項,親自演示一遍實驗過程,並在演示的過程中講解重難點和重要事項。

  3.實驗進行:讓學生分為四組合作進行實驗,巡視學生實驗過程,糾正學生的錯誤操作。

  4.總結:總結本次實驗的結果,並讓學生對比自己先前的討論結果,並讓四組小組選一位代表總結自己小組的成果。

  六、板書設計

  1,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係

  2,加速度與力的關係

  3,加速度與質量的關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