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與數學》教學設計

《時間與數學》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時間與數學》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時間與數學》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透過“打電話”的情境,體會生活中存在著需要用除數是小數除法去解決的問題,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絡。

  2、利用已有知識,經歷探索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案的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

  3、正確掌握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案的計算方法,並能解決有關部門的實際問題。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

  師:我想知道咱班學生,誰家沒有電話?

  師:你家電話每月要花費多少錢你知道嗎?

  師:你家電話花錢多是什麼情況呢?和打電話的時間有什麼關係呢?

  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節數學課《誰打電話的時間長》!

  (老師板書課題)

  在學習新課前,我想大家做幾道題:(利用商不變的規律計算)

  240÷30 440÷20 4800÷400(口算)

  150÷25 800÷25 20xx÷125(學生板演)

  (老師總結)

  二、自主探究,建立數學模型

  師:大家來看看這樣的一幅圖!你說說圖中給你了那些數學資訊嗎?

  出示文主題圖,讓學生說一說圖的意思

  師:和你的同桌討論如何解決“誰打電話的時間長”的問題。先估算一下。

  學生彙報,先彙報估算的情況,再列式精算!

  師:今天這2個算式和以前我們學的算式有什麼不同?

  (在探索之前,先引導學生比較這兩個算式和前面學習的小數除法有什麼不同,使學生體會到如果除數變成整數就好了,引導學生把新的知識轉化為已有的知識。)

  師:現在大家小組內學生探索:

  如何計算2.38÷0.34和238÷34的得數是否相等?

  (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想法,但都是要把被除數和除數擴大相同的倍數,使除數變成整數,再按照小數除以整書的方法進行計算。)

  三、鞏固與應用

  1試一試:其中37.1÷0.53和8.4÷0.56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100倍後,被除數末尾需要補0,2.7÷7.5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10倍後,被除數比除數小,商的整數部分需要補0,在練習後反饋時要引起學生的注意。

  2練一練:請把下列相等的兩式連結起來

  練習:

  一.把下面各題變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

  4.68÷1.2=□÷12

  2.38÷0.34=□÷□

  5.2÷0.325=□÷325

  161÷0.46=□÷□

《時間與數學》教學設計2

  【課例名稱】:

  《數學廣角——合理安排時間》(1課時)

  【執教教師】

  【指導教師】

  【課型】

  新授

  【學段(年級)】

  小學四年級

  【教材版本】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p113例2

  【教材分析及教學建議】

  例2以家裡來客人要沏茶的實際素材為背景,提出“怎樣安排才能儘快讓客人喝上茶?”問題,繼續討論如何用最佳化的思想選擇合理、快捷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分小組來設計方案,要讓學生首先思考並討論清楚:這些工序中哪些事情要先做?哪些事情可以同時做?看看每一種方案中,沏茶的順序對不對,所需的時間各是多少,從中選出最佳的方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透過簡單的事例,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學會選擇合理、快捷的方法解決問題。

  2、讓學生初步體會到最佳化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形成尋找最優方案的意識。

  3、使學生逐漸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體會最佳化的思想。

  【教學難點】學會選擇合理、快捷的方法解決問題,形成尋找最優方案的意識。

  【教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沏茶工序卡片。

  【教學過程】

  一、課前活動,引出話題。

  1、師生談話。你在家裡幫父母做家務嗎?你會做什麼呢?你能用“一邊(幹什麼)一邊(幹什麼)”的句式來說一句話嗎?。

  2、剛才造句中說的幾件事都是可以同時做的,不僅在文字裡有這樣的表述,在數學領域也有關於這方面的知識。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數學廣角(出示課題)——合理安排時間。

  [設計意圖:簡單而平實的匯入把課堂和生活融合在一起,讓學生體會到我們要學的,正是我們生活中要用到的,這樣的學有所用,才會使學生更有積極性。與此同時,這樣的設計又是語文和數學學科的整合,“一邊……一邊……”正說明可以同時做不同的事,這兩件事之間即有內部聯絡又有不同的方式,而這其間的合理安排,正是這節課裡要學習的統籌方法。]

  二、創設情境,探究方法。(學習例2)

  1、提出問題

  師: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的門鈴響了。原來是李阿姨到小明家做客。(出示例2畫面)從圖上你能得到哪些資訊?

  想一想:你平時沏茶的時候都需要做哪些事?

  師:我們來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別需要多長時間?(出示各項工序圖片)誰能說給大家聽?

  師:小明要做這麼多事,請你幫小明想一想,他應該先做什麼,再做什麼?

  師:(在學生回答後提問)小明先燒水行嗎?看來,合理安排時,要考慮好各項事情的先後順序。(板書:先後順序)

  師:那什麼事情可以同時做呢?

  2、學生自主設計方案。

  師:同學們都挺善於開動腦筋的。那小明要怎樣安排這些事情才能讓客人儘快喝上茶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幫小明設計一種能儘快讓客人喝上茶的方案。現在,請拿出你們準備好的工序圖片擺一擺,然後算一算,你們設計的方案需要多長時間?(生分小組合作學習,師參與學生的小組活動)

  3、展示學生不同的方案

  師:誰來給大家說一說,你們是怎樣安排的?(請學生上臺擺工序圖片,師引導學生敘述設計的過程:你們先幹什麼?一共需要多少分鐘?)

  師;還有誰有更快的方法?(請另一組學生上臺擺工序圖片)

  ①洗水壺→接水→燒水→沏茶(11分鐘)

  洗茶杯

  找茶葉

  ②洗水壺→接水→燒水→洗茶杯→找茶葉→沏茶(14分鐘)

  ③洗水壺→接水→燒水→找茶葉→沏茶(12分鐘)

  洗茶杯

  4、學生比較,選擇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師:比較上面的方案,你認為哪一種能儘快讓客人喝上茶?為什麼?

  生:第一種,因為用的時間少。

  師:在哪節省了時間?

  生:燒水的同時洗茶杯。找茶葉,同時做了3件事,所以更節省時間。

  師:說得真好!看來,合理安排時,不僅要考慮哪些事應該先做,而且還要考慮能同時做的事情要安排同時進行,這樣就能節省時間。(板書:同時進行)那麼,像這種能讓客人最快喝上茶的方案,我們把它稱為“最優方案”。我們來看看電腦老師為我們呈現的這種最優方案的流程圖。(出示流程圖)

  5、小結:上面①③這兩種方案都是透過同時做幾件事才節省時間的。③的方法是同時做了兩件事,而①的方法是同時做了三件事,所以最節省時間。看來,我們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能同時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時間就越短。在生活中,不僅僅是沏茶,還有很多事情都可以用同樣的理念去解決。請和老師一起去看看一些生活小問題吧。

  [設計意圖:本著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出發的原則,我首先創設了生活中熟知的情境----為客人沏茶,這樣濃郁的生活氣息,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讓學生先想一想,自己沏茶的時候需要做什麼事,再看小明需要做哪些事,這樣設計能巧妙地拉近學生和小明之間的距離,使問題層層遞進,使教學過程銜接自然。透過觀察知道,小明做的事很多,請同學們幫助小明想一想,該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有了這樣的基礎之後,才讓同學們小組合作交流,動手操作,擺一擺,算一算,這樣就為設計出最最佳化的方案提供了素材,讓學生自主設計方案,體現了學生才真正是學習的主人。最後透過學生的彙報,共同總結出最最佳化方案。讓學生真正地在親自動手實踐的過程中,設計出了合理安排時間的最最佳化方案。]

  三、實踐應用(我是小小設計家)

  1、師:小紅也遇到了一個問題,你們願不願意幫幫她呀?好,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出示吃藥畫面)

  師:你能從圖上得到什麼資訊?吃藥的過程包括幾件事?分別需要多長的時間?小紅又遇到了什麼難題呢?請你和同桌討論一下,應怎樣安排事情,才能讓小紅吃完藥後能儘快休息?(學生彙報,老師出示最佳流程圖)

  [設計意圖:數學源於生活,還要服務於生活。基於這樣的理念,我又設計了“我是設計小行家”的生活小問題。讓學生能運用新掌握的設計理念來設計最最佳化的方案,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師:透過剛才的設計,我們對設計最佳化方案、合理安排事情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下面,對於他們的安排,請你說說看法。(出示課件:(1)、為了提高學習質量,強強在乘車時認真看書。(2)、為了節省時間,紅紅邊吃飯邊看電視動畫片《蜘蛛俠》。)

  (生:乘車看書時,車子在行駛中會使車內的光線忽明忽暗,車子在行駛中搖晃,會使眼睛與書的距離時近時遠,所以會影響視力,損害眼睛健康;看電視,是大腦在進行活動,大腦活動需要有大量的血液供應,而人在吃飯時,也需要有大量的血液和消化液幫助胃腸消化食物,兩者相互爭著血液的供應,結果兩者都得不到充分的血液。因此,既妨礙了食物消化,影響了健康,也看不好電視。所以說這樣的安排都是不科學的。)

  師小結:透過分析上面的事情,我們明白了,合理安排事情,不但要考慮節省時間,還要考慮人身的健康和安全,更要講究科學。

  [設計意圖:對合理安排事情有了初步認識後,再來對這部分內容進行提升。讓學生更加深刻的認識科學併合理安排事情的真諦。]

  3、師:同學們,在我們的身邊還有許許多多需要合理安排的事情,聰明的人總是把事情進行最優的安排來提高效率。請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可以透過合理安排來提高效率的?(生說)

  [設計意圖:請學生們說一說生活中例子,讓同學們再一次的感悟生活與數學的密不可分的關係。]

  四、課堂總結。

  1、師:今天我們不僅幫助小明和小紅解決了問題,同時也有了自己的收穫。誰能說說自己的收穫和體會呢?

  2、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合理安排事情,在生活中可以提高效率,節省時間。偉大的文學家魯迅有這樣的一句話:(課件出示)“時間,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時,可是,一天的時間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和力量,給懶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把這句話送給大家,希望大家能夠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做一個珍惜時間的人。

  [設計意圖:在設計“課堂總結”這一環節中,首先讓學生暢談了自己的收穫和體會,再一次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然後再用名人名言結束了本節課,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鉻印,給學生以啟迪。]

  五、課後作業:設計一張時間表,合理地安排星期天的學習和生活時間。

  六、板書設計:

  合理安排時間

  ①洗水壺→接水→燒水→沏茶(11分鐘)

  洗茶杯

  找茶葉

  ②洗水壺→接水→燒水→找茶葉→沏茶(12分鐘)

  洗茶杯

  ③洗水壺→接水→燒水→洗茶杯→找茶葉→沏茶(14分鐘)

《時間與數學》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透過整理和複習,使學生對長度單位、角的初步認識、認識時間的知識有系統性的認識,初步養成回顧與反思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過程與方法

  在整理和複習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長度單位、角的初步認識、認識時間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對知識進行整理的意識和能力,發展學生思維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感受數學思想,同時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

  二、目標解析

  基於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在操作中回顧長度單位、角的初步認識、認識時間的知識,並在不同的操作中,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鞏固所學的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牢固掌握長度單位、角的初步認識、認識時間的知識。

  教學難點: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四、教學準備

  鐘面等

  五、教學過程

  (一)設問中揭示課題

  1.情境中設問

  (1)出示第100頁圖(二)的情境圖。

  (2)指定學生說說和這學期學的什麼知識有關?

  (3)測量物體的長度應用到什麼單位名稱?這學期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4)計量一節課的時間應用到什麼計量單位?

  2.揭示課題

  板書:長度單位、角的初步認識、認識時間

  【設計意圖】透過情境的創設及教師的設問,啟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能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二)操作中梳理知識

  1.複習長度單位

  (1)回顧已學過的長度單位。

  測量鉛筆的長度應選( )作單位,測量一棵樹的高度應選( )作單位。

  ①引導學生回顧已學過的長度單位。

  ②思考:測量物體的長度應選誰作單位?

  ③指定學生彙報想法,並舉生活中的一些例項來加以說明。

  ④學生彙報:米和釐米之間的關係。

  (2)及時練習。

  ①填一填:(出示教材第102頁的第5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全班交流,並說說自己的想法。

  ②量一量:量出下面指定線段的長度,並指定學生說說測量的方法。

  ③畫一畫:(出示下面的題目。)

  a.畫一條4釐米長的線段。 b.畫一條比5釐米長2釐米的線段。

  c.畫一條比5釐米短2釐米的線段。

  2.複習角的初步認識

  (1)角的組成

  ①學生在作業紙上畫一個角,並標出角各部分的名稱。

  ②學生作業展示並進行評析。

  (2)角的分類

  ①出示下面的三個角。

  ②指定學生說出各個角的名稱,並說說你的判斷方法。

  ③在下面給定的邊上分別畫一個直角、銳角、鈍角(從給出的點畫起)。

  (3)及時鞏固

  ①看一看:下面的各個圖形哪幾個是角?它是什麼角?哪幾個不是角?為什麼?

  ②畫一畫:從這個角的頂點出發畫一條線,把它拆分成兩個角。這兩個角可能是什麼角?會有幾種不同的情況?

  先讓學生組內交流,然後獨立完成,最後全班交流。

  3.複習認識時間

  (1)出示一個鐘面,從鐘面上你能得到哪些知識?

  ①先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②這個鐘面現在表示幾時幾分?時針和分針組成的是什麼角?

  (2)及時練習

  ①畫一畫:看看幾時整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形成直角。(3時、9時)

  ②寫一寫:寫出鐘面上的時間,並說說時針和分針組成的角是什麼角?(教材第101頁的第3題)

  ③撥一撥:老師說時間,學生在鐘面上撥出時針和分針所在的位置。

  4:00 7:00 6:50 10:20

  【設計意圖】在複習長度單位、角的初步認識、認識時間時,沒有單純地進行知識點的複習,而是讓學生在“量一量、畫一畫、寫一寫、撥一撥” 等操作活動中,經歷複習知識的全過程,避免學生感覺到枯燥無味,同時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加深對所複習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鞏固中深化知識

  1.出示教材第104頁的第9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全班交流,重點交流:選擇的理由。

  2.出示教材第105頁第10題

  先讓學生估計,再動手測量,最後全班交流。

  3.出示教材第105頁的第11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全班交流。(注意角的頂點是給定的)

  4.出示教材第105頁的第12題。

  先讓學生按要求獨立完成,然後全班交流。交流時指定學生說說每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組成的角是什麼角?

  【設計意圖】透過練習讓學生加深對所複習知識的理解,使知識結構更加系統完整。同時調動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的意識,做到能輕輕鬆鬆學知識、做數學,從解決問題中體會學習數學的快樂。

  (四)總結中暢談收穫

  透過今天這節課的複習,你有什麼感受或體會?覺得哪些地方還有疑問?

《時間與數學》教學設計4

  1.課程標準內容目標中的相關要求

  (1).能認識鐘錶。

  (2).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驗時間。

  (3).能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時間有關的簡單問題。

  2.學情分析

  教材84頁設計了一副媽媽叫孩子起床的情境圖,幫助學生認識鐘面和電子錶。學生每天都會經歷媽媽叫自己起床的過程,一看到這幅圖,就會聯想到早晨起床的情景。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裡,會很自然的去感受那是早上七時。教材第84頁下半部分,將鐘面和電子錶表示時間的方式對照出現,使學生認識整時。

  學習目標

  1.認識鐘面,能區分時針、分針。

  2.知道整時在鐘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認讀整時的時間。評價任務

  1.會透過鐘錶感知鐘錶的幾個特點,會說出分針、時針。

  2.透過說自己見過的不同形狀的鐘表,學生了解鐘錶與生活密切相連會認讀整時。

  資源與建議

  1. 《認識鐘錶》是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內容,它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教材以一個孩子小明一天的學習生活場景作為學習的線索。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認識整時。它是本單元的重點,也為今後學習有關時分的知識奠定基礎。

  2. 本節課流程:謎語匯入 認識鐘錶 練習撥鍾 課堂總結3. 本節課重點:正確讀寫鬧鐘上的整時。

  本節課難點:正確、迅速說出鐘面上的時間。

  4.課前準備:課件、鐘錶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的教學生的學評價要點

  環節一

  激趣匯入

  1.用錄音機放鬧鐘的聲音

  教師:這是什麼聲音?

  2.出示教科書第84頁上的學生起床圖,提問:這位同學在做什麼呢?(在起床)你們早晨都在什麼時間起床?(同學們會說出不同的時間)我們要向這位同學學習,聽到鬧鐘響了就要馬上起床,不要睡懶覺。那麼你們自己會看鐘表嗎?

  1.認識鬧鐘。

  2.談談鬧鐘的作用。

  透過聽鐘錶的聲音,讓學生初步感受鐘錶

  環節二

  教學新知1.初步認識鐘面。

  教師:請同學們拿出學具鐘錶,仔細觀察鐘面上都有什麼?教師:這兩根針有什麼特點?教師:同學們觀察得很認真,現在請同學們觀察這個鐘面。教師拿著實物鐘錶,邊演示邊說:這根又細又長的針叫分針,又短又粗的針叫時針;鐘面上有1到12這12個數,還有12個格

  2.認識整時。

  。

  教師:你看它的分針都指向幾?都朝上指著幾?生:12整理歸納:當鐘面上的分針指向幾,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

  3.動手操作

  (1)生說時間,師在鐘面上撥時刻

  (2)師說時間,生在學具鐘面上撥(2時、6時、12時)

  (3)對比6時和12時,你有什麼發現?

  1.認識鐘面。

  這根又細又長的針叫分針,又短又粗的針叫時針;鐘面上有1到12這12個數,還有12個格

  2.認識整時

  當鐘面上的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

  透過學習讓學生認識鐘錶,知道怎樣看錶,怎樣讀時間

  環節三

  鞏固練習1、找朋友:看桌面連線

  2、猜一猜,小明幾時在看電視,撥出一個時間

  3、過1時是幾時,教材94頁第3題

  4、同樣是10時,為什麼做的事情卻不一樣?

  做練習題

  透過練習,加強學生對鐘錶的認識

  環節四

  全課總結構建系統

  教師:今天有小鬧鐘相伴,你學到了什麼新知識呢?

  談談收穫

  課堂總結,昇華主題板書設計

  認識鐘錶

  1、鐘面上:(1)時針和分針

  (2)12個大格

  (3)12個數

  2、整時整點:7:00 8:00 2:00

  3、記錄時間的方法:(1)普通計時法:7時 8時 2時

  (2)電子計時法:7:00 8:00 2:00

《時間與數學》教學設計5

  一、生活質疑、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每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規律,你們能說說自己的一些作息時間嗎?

  學生彙報(教師板書有關的時間)。

  師:看來同學們都能用我們學過的整時或用幾點半表示時間,還有的同學用像7∶20這樣的時間來表示。你能從表面上正確讀出這樣的時間嗎?(課件顯示)請同學們看這是小紅同學的午飯時間。你知道是多少嗎?(學生猜測。)

  有的學生猜是2時,有的猜是12時10分。

  師:有沒有不同意見?(讓學生儘可能說出自己的想法。)

  師:看來同學們對這一時間有不同的看法,那麼怎樣才能正確的讀出這樣的時間呢?這節課我們就來進一步認識幾時幾分這樣的時間,好嗎?(板書課題:認識時間)

  二、自主探究學習

  1.認識鐘面。

  師:要認識這樣的時間,首先我們要了解鐘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螢幕上顯示的鐘面或手中的學具鐘面,互相說一說:你看到鐘面上有些什麼?

  a.小組觀察交流,教師巡視。

  b.分組彙報議論結果,小組間互相補充。

  鐘面上有時針和分針,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里有5個小格。有12個數。

  2.認識幾分。

  a.師:同學們都知道:時針是用來記時的,分針是用來記分的。你知道時針走多少是1時?分針走多少是1分嗎?

  生:時針走一個大格是1小時,分針走1小格是1分。

  師:對。(課件演示1分。)

  師:分針走1大格是幾分?為什麼?(5分。)

  b.現在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數一數、算一算:分針從12走到每一個數字各是幾分?

  c.小組交流後,彙報進幾分。(課件演示10、15、20等)也就是說分針走一圈是多少分針?(60分。)你能很快記住每個數表示幾分嗎?(學生想辦法記住。)

  d.課件演示分針走到5、8各是幾分?

  3.認識1時=60分。

  師: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分針走一圈,時針有什麼變化(課件顯示。)

  生: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了一個大格。

  師:分針走一圈是多少分?(60分。)時針走一大格是幾時?(1時。)

  這說明1時和60分是什麼關係?(相等。)

  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1時=60分。

  4.教師小結:剛才同學們認識了鐘面,知道了時針和分針從12走到每個數字各表示幾時或幾分了。

  5.學習讀時間

  師:現在你知道小紅的午飯時間是幾時幾分了嗎?願意把你的方法介紹給同學們嗎?先在小組內交流一下,說說你是怎樣看出是12時10分的?

  a.小組交流,教師巡視。

  b.介紹方法。

  生:我的方法是:時針指著12就是12時,分針指著2就是10分,所以是12時10分。

  師:這位同學的方法是先看時針,再看分針。誰還想說一說你的方法?

  讓學生儘可能多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c.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從剛才同學們的介紹中,老師學會了讀時間的方法,這就是先看時針,時針剛剛走過幾就是幾時多,再看分針,分針走了幾個小格就是幾分,對嗎?

  d.練習。那你能用這個方法讀出小紅的這些作息時間各是幾時幾分嗎?(課件顯示。)

  學生回答後,教師問:同學們都能正確讀出這些時間,你能把它們記下來了嗎?

  學生獨立寫,兩生上黑板寫。寫完後,教師講解說明兩種不同的記時法。

  三、鞏固練習

  同學們都能正確的讀出和寫出時間,下面我們做幾個練習,看誰學的最棒,好不好?

  1.讀出鐘面上的時間。

  2.連線。

  3.撥表練習。

  同學們想不想知道老師的一些作息時間。(想。)

  你能在表上撥出這些時間嗎?(能。)請同學們拿出表準備好。(課件顯示。)

  我上午8時15分上第一節課,11∶20下班。下午2∶10上班,4時55分下班。

  同位合作,每人說一個時間,另一個同學撥出來。

  撥完一個就集體訂正,或同位互相檢查。

  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自己總結:今天你學到了什麼知識?怎樣學到的?

  師:下課時間到了,請同學們看現在的時間是多少?(讓學生觀察實物投影儀上的手錶。)

  回家後,把你上午和下午放學到家的時間記下來好嗎?

  反思:

  透過觀察、操作、思考、討論等活動,初步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真是一舉兩得。

  小小商店

  教學目標

  1.透過“角色扮演”這一生動有趣的活動形式,一方面加深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進一步掌握人民幣的換算及計算方法。

  2.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3.同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4.透過本活動讓學生切身體會人民幣在生活中的作用,學會與人溝通和交流。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6~87頁。

  教具、學具準備

  “文明顧客星”若干,玩具用品、學習用品、生活用品、回收站所需的牌子,胸卡9個,讓每人準備一個錢包(自制),學具人民幣若干。

  引入

  師:小朋友,你知道開封最大的超市是哪家超市嗎?

  生:三毛時代廣場。

  師:來到三毛時代廣場,你最喜歡哪個櫃檯的東西?為什麼?

  生1:玩具櫃檯,因為……

  生2:食品櫃檯,因為……

  師:當你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想把它買下來嗎?

  生:願意把它買下來。

  師:你都自己用錢買過哪些東西?

  生:麵包、學習用品、剪刀、玩具熊……

  新授

  師:我們班的小朋友真是又聰明又能幹,會畫畫、會摺紙,還會自己買東西。下面我們玩一個買賣商品的遊戲,好嗎?

  師:開一家綜合性的商店,第一步要做什麼?

  學生各抒已見。

  師:對,首先先將商品按不同種類放在櫃檯上,並掛上相應的牌子。誰願意用你的巧手佈置櫃檯?(點六名學生上臺將商品分類放在貨架上,並掛上相應的牌子。)

  師:其餘的小朋友可一邊欣賞精美的商品,一邊給這些小朋友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學生擺完後問:這幾位小朋友是按什麼擺放的?

  生:把玩具放在一起,把學習用品放在一起,把生活用品放在一起。

  師:這些商品上標的價錢,你都認識嗎?

  師:誰願意讀一讀。

  生:一隻恐龍18元……

  師:萬事具備,只欠東風。現在我宣佈我是“小小商店”的總經理(掛上胸卡)。現在我聘任8個組長擔任“小小商店”的小經理和收銀員,其餘的小朋友當顧客,有請“小小商店”的成員和大家見面。(學生上場。)

  師:俗話說的好“商場如戰場”,連我們“小小商店”也不例外。還是讓我們聽三個櫃檯的小經理是怎麼介紹本櫃檯的商品的?

  a、玩具櫃檯經理: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b、學習用品櫃檯經理:看一看呀,瞧一瞧……

  c、生活用品櫃檯經理:享受生活每一天……

  師:各經理介紹的真棒,我們也持以優質的服務,物美價廉的商品,歡迎您的光臨!噢,對了,忘了告訴大家,我們“小小商店”還特設了一個回收站,你們知道回收站是回收什麼的嗎?

  生:瓶子、廢紙、易拉罐、舊電池……

  師:請回收站的站長為大家介紹一下。

  (鼓掌。)

  師:聽了這幾位小經理的介紹,我想許多小顧客也有點心動了,心動不如行動,到底“小小商店”能否使大家高興而來,滿意而歸,這是讓我們的“上帝”做決定吧!

  師:我們在購物時,人特別多,你們應注意什麼?

  生:注意……

  師:對,我們要文明購物。在這裡,告訴每個顧客一個好訊息。如你在購物時講文明、守秩序,小經理會發給他一顆文明顧客星,你們能得到這樣的榮譽嗎?

  (生答。)

  師:接下來,就有請小經理和收銀員做好接待顧客的準備,各位顧客,讓我們在輕鬆愉快的音樂中購買自己喜歡的商品嗎?

  (學生排隊購物)教師巡視。

  遊戲

  師:看得出來,每位小顧客都有收穫,不知“小小商店”的服務是否得到大家的滿意呢?(生答。)

  師:你在購物中,遇到麻煩和問題了嗎?你是怎麼解決的?(生可提各種問題,大家也可幫助解決)詢問幾位顧客,都購買了什麼東西?花了多少錢?

  [透過全班同學的討論,培養學生在學習數學時進行交流的習慣。]

  師:看樣子,“小顧客”們在“小小商店”購物非常愉快,讓我們一同問問各櫃檯收銀員,共收入多少錢?

  玩具櫃檯:收入……

  生活用品櫃檯:收入……

  學習用品櫃檯:收入……

  師:請回收站站長彙報一下你們的成果。

  (生答。)

  師:你們打算怎樣處理這些東西。(生答。)

  教師小結。師:透過這個購物活動,你學會了什麼本領?(互相交流,談感受。)

  教師總結。

《時間與數學》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P112—114頁。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可以根據事件的具體情況,對事情的順序進行合理安排,以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技能目標

  1.學會根據具體事件的情況,透過調整事件順序,合理安排時間。2.會畫簡單的事件流程圖。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孝敬長輩的思想感情。

  2.鍛鍊孩子思維的條理性,培養整體考慮決定事件順序的習慣,和綜合思考的能力。

  教學重點:

  從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出最優方案。

  教學難點:

  學會根據具體事件的情況,透過調整事件順序,合理安排時間。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課件出示情境)

  星期六,李阿姨到小明家做客,他們之間發生了很多有趣的事,你們想不想去小明家看看?

  2、探究新知,掌握規律:

  (1)沏茶問題

  (課件)見了李阿姨,小明怎樣說?小明很有禮貌的請李阿姨坐下,還要給李阿姨沏上一杯熱茶。沏茶的步驟有是這樣的。

  (課件出示主題圖)(學生讀時間表)

  師:如果你是小明,怎樣安排這些事,使李阿姨能儘快喝上熱茶?一共要用多少時間?

  學生討論

  師:誰來說一說怎樣安排?為什麼這樣安排?

  學生用卡片在黑板上展示時間安排

  板書:1+1+8+1=11(分)

  指出,這就是流程圖,下面要再寫出時間的計算。

  (2)總結方法:有時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多種,我們可以選擇最優的方法來做,這就是最佳化。透過剛才解決的問題,你說說怎樣才能節省時間?做一件事情的同時再做其它事情可以節省時間。

  聯絡生活舉例。聽廣播與刷牙、洗臉、吃飯、讀英語。

  (3)烙餅問題

  不知不覺到了中午,媽媽準備作他最拿手的烙餅招待李阿姨。我們來看看媽媽是怎樣烙餅的?(課件出示主題圖)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資訊?

  生:一次最多能烙兩張餅

  生:兩面都要烙

  生:每面3分鐘

  師:如果只烙一張餅需要多長時間?怎樣烙?

  學生回答演示生:6分鐘。烙一面需要3分鐘,兩面就要6分鐘。

  師:烙兩張餅最少需要幾分鐘?怎樣烙?

  學生回答並演示

  生:6分鐘。因為一口鍋可以烙兩張餅,可以同時烙兩張餅的正面和反面,就和一張餅一樣,也是需要6分鐘。

  師:如果烙三張餅呢?最少需要幾分鐘?

  師:這麼多答案,下面請同學們先思考,操作一下,再以小組為單位,用圓片代表3張餅,在桌子上擺一擺,說一說,然後將你們的方案,填到你們的表格中。

  小組活動

  師:哪個小組願意上來說說你們是怎麼烙的?(兩人合作一人填表,一個操作)

  方法1:

  生1:先兩張同時烙好,需要6分,再烙好剩下的一張,需要6分,共烙4次,花了12分。

  師:有沒有比他們更快的方案?

  方法2

  生2:第一次先烙餅

  1、餅2的正面,需要3分鐘;第二次烙餅2的反面和餅3的正面,需要3分鐘,第三次烙餅1和餅3的反面,也需要3分鐘,總共用了9分鐘,共烙3次。

  師:大家明白嗎?誰再來演示演示。

  師:課件演示烙3張餅的最優方案。

  師邊演示邊講解,其他學生一起操作:

  我們先烙餅1的正面和餅2的正面,3分鐘後,把餅2拿出來,再同時烙餅1的反面和餅3的正面,3分鐘後,餅1熟了,接下來再同時烙餅2的反面和餅3的反面,3分鐘後餅2和餅3也熟了。

  師:這種方法為什麼快?

  生:鍋裡一直都有兩張餅。(課件出示:烙3張餅的兩種方案)

  師小結:從表格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用這種方法時,鍋裡每次都有兩張餅,這樣不浪費時間,烙的最快,我們就把這種方法叫做烙3張餅的最佳方案。

  (4)拓展提高,總結方法師:烙4張餅怎樣烙最快?

  生:2張2張地烙,需要12分鐘

  師:烙5張餅怎樣最快呢?(同位交流)生:先烙2張,再用最佳方法烙3張,用15分鐘

  師:烙6張餅,怎樣烙最節省時間?

  生:用最佳方法烙3張2次,用18分鐘生:2張2張的烙3次,也是用18分鐘

  師:這兩種方法都是用18分鐘,你比較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生:我喜歡3張3張的烙,這種方法比較好玩。

  生:我喜歡2張2張的烙,這種方法省勁,3張3張烙太麻煩了。

  師:我也喜歡2張2張的烙,同樣的時間,這種方法比較省勁些。師:烙7張餅,最快需要幾分鐘?

  生搶答:21分鐘

  師:這麼快就想出來了,說說你的想法依次說出8張、9張、10張餅的烙法

  師:觀察這張表,你能發現什麼規律?

  生:每多烙一張餅,時間就多用三分鐘,你看5張餅是15分鐘,6張餅是18分鐘,那7張餅就是21分鐘

  規律1:用最最佳化的方法烙,餅的張數乘每面所用的時間,就是所用的最少時間

  板書:每面所用的時間×餅的張數=所用的最少時間

  師:從餅的張數和烙餅的方法上,你還發現了什麼?

  規律2:我還發現了雙數張時是2張2張的烙,超過3張的單數張都用烙3張餅的最佳方法

  師:如果烙20xx張餅需要多少時間?

  3、實際應用

  (1)師:其實在我們生活中經常會用到這樣的問題,大家看。(課件出示早晨時間安排)學生寫出流程圖,再寫出計算過程

  (2)師:同樣在美味餐廳裡遇到了一些問題,需要大家幫忙解決。(課件出示早晨時間安排)

  (課件出示星期天,餐廳裡來了3位客人,他們每人點了兩個菜,假設兩個廚師做每個菜的時間都相等,應該按怎樣的順序炒菜?)

  師:先想一想,再和挨著的同學說一說。誰來告訴大家,應該按怎樣的順序?你的理由呢?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小結:炒菜的時間相等,等候的時間不一樣,哪一種方法能讓客人等候的時間短一些呢?(同時進行尊老愛幼思想的滲透。)

  (3)生活中還有沒有這樣的例子?請你說一說。

  4、小結:

  師:這節課學習了什麼內容,大家有什麼收穫?

  小結:老師也希望大家能用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時間,在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提高效率。

《時間與數學》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課本P101、105頁。

  學情分析:

  學生對各部分知識已經掌握,關鍵應根據學生平時學習情況來制定實際的複習計劃,使複習更有針對性;另外,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師的引導下,採取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的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加深對角和直角的認識,能正確區分角和直角。

  2、在複習中藉助動手操作,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同伴合作意識。

  3、能快速地認識鐘面上的時間,如整時和幾時幾分

  4、培養學生從小善於觀察,仔細思考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角和直角,會畫角。

  2、能準確地認識時間,解決與時間有關的問。

  教學方法:

  在複習中藉助動手操作,小組研討培養學生的時間、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課件、玩具小豬、圖片

  教學過程:

  一、情境啟發,明確目標

  同學們,還記得我們認識角的兒歌嗎?一起齊誦一遍:

  小小角真簡單。一個頂點兩條邊。

  畫角時要注意,先畫頂點後畫邊。

  今天我們一起復習和角有關的知識。

  二、合作探究,達成目標

  (一)複習角與直角

  1、角及各部分的名稱

  (1)角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是,請你在小組內說一說你在教室裡看到的角。

  (2)學生小組交流。

  (3)彙報發現的角。

  2、直角

  (1)在角當中有一種角叫直角,你們是怎麼判斷的呢?

  學生彙報並演示判斷直角的方法。

  (2)角的各部分名稱你還記得嗎?

  學生回憶角的各部分名稱。教師板書。

  (3)請你畫一個角。

  學生用三角板畫直角。

  (4)出示第102頁第6題梯形圖。

  這個圖中有幾個角?其中有幾個是直角?

  你能在圖裡面畫一條線段使這個圖增加3個直角嗎?

  學生觀察思考回答。

  獨立探究,在書上嘗試畫線段並上臺演示自己的畫法。

  (5)組織全班交流訂正。

  (二)複習認識時間

  今天,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謎語,仔細聽,看哪個同學先猜出來。

  哥哥長,弟弟短,弟弟跟著哥哥轉。哥哥跑一圈,弟弟走一格。這是什麼?

  (1)誰來說說鐘面上有什麼?

  引導學生看出有1—12這些數,有時針和分針,有12個大格,每一個大格里有5個小格,共60個小格。

  (2)老師撥出7時和7時半,讓學生用兩種方法寫一寫。指名學生到黑板上來寫,反饋。

  並引導學生小結:①當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②當分針指著6,時針剛剛走過幾就是幾時半。半時就是30分。

  (3)複習“1時=60分”。

  師撥12時,問:現在是幾時?

  請同學們認真觀察時針和分針的變化。(撥到1時)

  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

  引導學生一起回答:時針走一大格是—-1時;

  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

  分針走一大格是—-5分。

  老師撥鍾,引導5分5分地數到60分,分針走一圈正好是60分,而這時時針正好走一大格,是1時。

  板書:1時=60分

  三、 變式練習,檢測目標

  1、 在這個鈍角的內部,從頂點出發畫一條線,把它拆分成兩個角。這兩個角可能是什麼角?會有幾種不同的情況?

  2、 想一想,填一填。

  星期六上午,媽媽準備到商場買衣服,到銀行交水電費,去餐館買早點,請按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標序號。

  四、總結評講,昇華目標

《時間與數學》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 根據居民身份證號碼,知道一個人的出生年、月、日,並推算出他的年齡。

  2.學習用統籌的思想去思考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科學探究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4.經歷操作、討論、交流等實踐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動口、動腦的實踐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充分感知到生活中時時處處有數學,並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材分析〗

  “時間與數學(二)”是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內容,是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的一系列數學活動情境。這些具有現實性和趣味性的活動材料,讓學生充分感受時間與數學的密切關係,使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能夠用數學的觀點看時間,使數學生活化,同時提供了素材以及進行探索研究的機會。

  本節課共設計了三個活動。

  1. 活動一是認識身份證,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身份證,但是從身份證上能得到哪些資訊,有些學生知道,也可能會有少數學生不知道。先讓學生把自己家長的身份證影印件拿出來,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有利於學生了解身份證以及身份證的作用。

  2.活動二是幫助媽媽做家務,讓學生先在家裡把燒開水、洗茶杯、擦地板這些活幹一遍(因為可能有些學生這些家務只是見媽媽做過,而自己從來就沒有親身實踐過),然後把自己勞動時所用的時間記錄下來,在小組內交流。透過這個活動,使學生學習用統籌的思想去思考和解決一些簡單的有關時間安排的實際問題。

  3.活動三是做實驗。透過做實驗,介紹人類水資源的缺乏,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使學生增強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這些活動都充分體現了生活中時間與數學的關係,可以使學生從中進一步感知生活離不開數學,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們的學生多數來自於城市,生活經驗比較豐富,這就為學生學習這一課打下了很好的生活基礎。另外,學生學習了年、月、日之後,對有關年、月、日的知識已經有了比較充分的認知和體驗。有了這些基礎之後,讓學生根據父母的身份證介紹自己的爸爸媽媽、計算爸爸媽媽的年齡,並說一說身份證的作用;讓學生獨立或透過小組合作交流完成課本中的第2、第3、第4題,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但由於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三年級學生年齡最大的不超過9歲,所以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還不是太強。

  〖教學設計〗

  (一)活動一:認識身份證

  同學們,你們喜歡自己的爸爸、媽媽嗎?你願意把你的爸爸、媽媽介紹給同學們認識嗎?請你把爸爸媽媽的身份證影印件拿出來在小組內說一說,從身份證上你能得到哪些資訊?能推算出他們的年齡嗎?請你說一說身份證在生活中有什麼作用?(在小組交流過之後各組選出代表再在全班交流一下。)

  (設計意圖透過這個活動,使學生了解了居民身份證的作用,知道在很多場合都需要出示居民身份證,以提供個人的一些基本情況。把教材略加修改,改為透過身份證向同學介紹自己的爸爸、媽媽,學生會更感興趣,同時,也會有一種自豪感。從而會更喜歡數學。)

  (二)活動二:幫媽媽做家務

  我們每個同學在介紹自己的媽媽時,都表現得非常自豪,可見你們是非常愛媽媽的。愛媽媽就要付諸行動,老師讓你們回家幫媽媽燒開水、洗茶杯、擦地板。你們做了嗎?在幹這些活時至少需要多長時間?把你們各自的活動記錄拿出來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並說一說是如何安排這些工作的,怎樣安排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這些工作?(小組交流之後選出代表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透過這個活動,使學生懂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鼓勵學生用數學思考問題,用數學的思想去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並培養學生關愛父母和勤勞的良好品質。)

  (三)活動三:做實驗

  這是預測一個沒有擰緊的水龍頭一天浪費幾杯水的小實驗。

  1. 先讓學生進行猜測,漏掉一杯水用幾分?一時漏掉幾杯水?

  2.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得出漏掉一杯水用幾分(用整分計算)。以小組為單位小組長負責,在盛滿水的紙杯底部用大頭針扎一個小孔,把紙杯漏水的部分正對著瓶口,把紙杯坐在瓶子上,並開始記時。注意觀察紙杯裡的水滴完所用的時間。

  在進行“紙杯滴水”實驗的同時進行下面的內容。

  誰願意告訴大家“你一天至少要喝幾杯水?”,在練習本上算一算你一個月至少要喝多少杯水?半年呢?一年呢?算過之後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的,然後在全班交流。(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演算法,要根據一個月、半年、一年的具體天數而定,不同的月份天數不同,上半年和下半年天數也不同,平年和閏年的天數也不同。)

  我們每個人一年需要這麼大的飲水量,可見水對我們是多麼重要。

  課件出示

  某地區因缺水威脅各種生物生存和生活的錄影及圖片。同時配錄音“水是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離開了水人類就無法生存,但是同學們,你們知道世界上有多少個國家,有多少人面臨水資源危機嗎?世界上有 80多個國家,20億人口正面臨水資源危機,其中26個國家的3億多人正生活在缺水狀況中。我國600多個城市中,有一半城市缺水,有100多個城市嚴重缺水。”看過、聽過之後你有何感想呢?

  (設計意圖從小培養學生關心社會,關心人類居住環境,節約資源的意識。)

  3.反饋“紙杯滴水”實驗所用的時間。

  4.讓學生獨立推算出1時、8時、1天漏掉多少杯水。學生交流推算的結果及方法。如果壞了的水龍頭和這個水杯漏水的速度相同,會出現什麼情況?透過這個實驗你還有什麼想法?

  (聯絡生活,引導學生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四)課堂小結

  透過這節課的活動,你感觸最深的是什麼?今後你將怎樣去做?

  〖教學反思〗

  本節課對教材的理解和處理,及由此採取的相應的教學策略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其成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 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是師生教與學的中介,但只是提供了學生學習活動的基本材料,它需要每一個教師去實踐、豐富、完善。本著這一認識,我對教材做了大膽的處理。教材中原本是安排了四個練習題,而我把第一題說出郜欣的出生年、月、日和她的年齡改為向同學介紹自己的爸爸媽媽和他們的年齡,這樣就大大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了瞭解父母的慾望,同時對身份證的作用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另外,把第三題小紅幫媽媽做迎客準備改為自己幫媽媽做家務,透過實際操作,不但能培養學生關愛父母和勤勞的良好品質,而且還能使學生從小就學習在時間上統籌兼顧,提高工作效率。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特別高。

  2.尊重學生,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透過親自操作、親自實踐和獨立思考獲得的知識,才是最紮實的。教學中所設計的活動都能讓學生親自參與、親自實踐,體現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基本理念。

  3.注重小組合作,主動探究實踐。

  積極參與交流活動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十分必要的。本課注意到了給學生充分的交流合作的機會和時間,這樣不僅可以發揮團隊合作的作用,還可以達到互相學習、互相補充的目的,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提高。在合作交流過程中,教師利用各種激勵手段,讓小組的每一個成員都參與進去,使學生獲得體驗中的感受、成功後的喜悅。

《時間與數學》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藉助日曆,運用做記號、一一對應等數學方法找出飛飛一家共同的休息日,正確填寫集合圖。

  2.透過觀察、比較、尋找各種規律,瞭解日曆中包含的豐富的數學問題,初步感受數學集合的思想。

  3.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識;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材分析〗

  設計意圖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年、月、日的有關知識、認識日曆的基礎上,透過探索和解決與時間有關的現實問題,從日曆中尋找有關的資訊,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時間與數學的密切聯絡,學會用數學的觀點看時間,使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並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設計思路教學中,我首先設計一個生活情境匯入,引發學生的興趣;再充分利用日曆這一記錄時間的工具,透過小組合理分工合作,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為學生提供探索研究的機會,使他們經歷探索研究的過程,從而培養解決問題、合作探究的能力;最後設計一個“資訊釋出擂臺賽”,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引導他們從日曆中尋找資訊,培養學生多項的有條理的思考。

  注意問題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和彙報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者、組織者的作用,及時給予恰當的引導、點撥和評價,對學生的回答給予提升。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們學校地處比較發達的沿海城市,是一所中等規模的學校,教學條件比較好,擁有電腦、實物投影等電教設施。學生可以從電視、報紙、雜誌、網上等多種途徑獲取資訊,學生視野開闊,思維活躍。

  我們班的學生經歷兩年多的學習後,已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基礎知識掌握紮實,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及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對數學非常感興趣。同時,學生在學習本課內容之前剛剛學過關於時間的知識,會看日曆,能從中找到有關資訊,因此在本課利用日曆來解決有關時間的問題時,我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進一步體會時間與數學的密切聯絡,並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教學設計〗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新課伊始,我問學生們:“休息日,你想讓爸爸媽媽帶你們到什麼地方去玩兒?”學生有的說我希望他們帶我去森林動物園,有的說去聖亞海洋世界,還有的說去老虎灘極地館……此時,我隨著學生的回答繼續說道:“有一個小朋友叫飛飛,他也想讓爸爸、媽媽帶他到極地館去玩兒。可是他們工作太忙,飛飛只知道他們各自在哪一天休息,卻不知道什麼時候一家三口才能同時休息,你們能幫幫他嗎?”學生聽了躍躍欲試。

  (評析從學生身邊的生活小事匯入,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同時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二)分組合作,自主探究

  1. 小組合作,完成集合圖。

  學生對日曆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我認為他們透過小組合作能夠探究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於是我先出示書中第74頁的9月份日曆給學生看,然後介紹:飛飛的爸爸是一名火車司機,他每工作3天后休息一天;媽媽是一名乘務員,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飛飛跟我們一樣,是一名三年級的學生。你打算用什麼方法快速而準確地找出他們共同的休息日?真是一石激起千重浪,學生們頓時議論起來,有的冥思苦想,有的交頭接耳,然後發表自己的看法。

  生1:我們可以先分別找出爸爸、媽媽和飛飛各自的休息日,再看看哪一天一起休息。

  生2:邊找邊做上記號,不容易出錯。

  生3:我認為小組合作完成更好一些。

  看來小組合作的需求有了,簡單的數學方法也產生了,於是我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1)用你們喜歡的方法找出飛飛一家9月份全部的休息日,並填在集合圖裡。

  (2)再討論填寫父母、父子、母子和全家共同的休息日的集合圖。

  (3)填完以後認真觀察,看看你能發現什麼?告訴飛飛他哪一天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極地館?

  (4)比比看,哪個小組分工合理,合作得好。

  聽清要求後,同學們迅速拿出了9月份的日曆,在組長的指導下分好工,然後積極地投入到學習和討論中。教師進行巡視,以便能及時發現問題並給予幫助。發現有的小組每人一項任務,同時行動;有的小組一人記錄,其餘的人認真討論。但也發現有的小組把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放在一邊,因為他回答不出,就不用他了,這時教師提醒組長給學習有困難學生的機會,幫助他把想法說清楚。

  (評析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常會出現這種話語霸權的現象,教師應隨時關注班裡的學習有困難學生,並提醒組長及時給予幫助。同時教育學生,小組合作時一榮俱榮,集體榮譽感很重要。)

  小組合作完成任務後,先請最快完成任務的小組來介紹小組是怎樣分工的,然後再彙報結論。並要求其他組的同學要注意傾聽,以便及時補充、糾正,或向他們提問,從而達到生生互動的效果。

  生(組長):我們組是這樣分工的,我請他們三個人先用做記號的方法,每人找出一個人的休息日,填在圖中,再相互交流,把(1)中的三個圖補充完整;然後把三個圖中的日期對照起來,找出並填寫父母、父子和母子共同的休息日,也是每人完成一個;最後對照日期一起找出全家共同的休息日。我負責幫助最慢的同學,我請他們三個人分別彙報一下。

  組內學生彙報。

  生1:父親的休息日是4,8,12,16,20,24,28日。

  生2:母親的休息日是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日。

  生3:飛飛的休息日是3,4,10,11,17,18,24,25日。

  生1:父母共同的休息日是4,8,12,20,24,28日。

  生2:父子共同的休息日是4,24日。

  生3:母子共同的休息日是4,10,18日。

  生(組長):全家共同的休息日是4日。

  我發現這個小組的同學彙報過程中出現了錯誤,便把目光投向了其他組同學,他們邊聽邊對照自己小組得出的結論做記錄。彙報一結束,他們便舉手補充糾正。

  生4:我補充,你們組的答案有錯誤。父母共同的休息日還有16日,母子共同休息日還有24日,全家共同的休息日是9月4日和24日兩天。所以這兩天飛飛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極地館。

  我立刻表揚他,你很會傾聽,能及時發現問題,並適時給予評價。第一個小組採用的是一一對應的方法,我期待能有更多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於是又問:還有沒有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生5:他們組這樣分工雖然速度快,但是容易出錯,漏掉幾天。我們組認為這樣分工比較好,我們先在9月份日曆上自己用“△”標出父親的休息日,用“○”標出母親的休息日,再用“√”標出飛飛的休息日。這樣從日曆上一下子就能看出他們各自的休息日在哪幾天,共同的休息日有哪幾天,不會輕易漏掉,然後再像他們組那樣分工合作,填寫集合圖。

  生6:我們組的方法和你們(生5)差不多,不過我們組先選一個記錄員負責記錄,然後其他人負責觀察,說答案,這樣,一個人回答,有兩個人監督,一個人記錄,既節省時間也不容易出錯。

  他們的回答得到了不少同學的響應,看來採用這種方法的比較多。我表揚了學生,同時鼓勵學生採用不同的策略解決問題,而不要只侷限於某一種方法。

  師:同學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一定要多動腦筋,探索更多解決問題的策略,同時在小組合作時不僅要快,更重要的是合理分工,才能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接下來,我們來交流從中發現的資訊。

  生1:我發現爸爸的休息日都是4的倍數,媽媽的休息日都是2的倍數,而且都是雙數。

  生2:我知道原因,這是因為爸爸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就是每4天休息一天,媽媽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就是每2天休息1天。

  課前備課時我並沒有考慮到這一點,但學生的回答激發了我的靈感,對啊,還可以利用倍數的關係來解決這個問題,於是我引導學生思考,怎樣利用這個特點來很快找出父親和母親的休息日,學生聽了也恍然大悟。

  生3:我知道了,根據這個特點,利用4和2的乘法口訣,爸爸的休息日就是4,8,12……媽媽的休息日就是2,4,6,8……再互相對照找出共同的休息日。

  生4:我發現飛飛的休息日就是把3和4分別加7,再加7……

  生5:我還發現父母共同的休息日和爸爸自己的休息日是一樣的,全家共同的休息日和父子共同的休息日是一樣的。

  ……

  聽了同學們的彙報,我非常高興:同學們觀察真仔細,發現了這麼多資訊。那麼敢不敢接受更高的挑戰?

  (評析學生透過小組合作,探究出了做記號、一一對應、利用倍數關係等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其中利用倍數關係是我課前備課時沒有想到的,可見在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後,學習的主動性更強了,思維也更加活躍了,自主探究學習的優勢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2.觀察日曆找規律。

  為了讓學生對找規律產生興趣,我出示第75頁第3題的9月份日曆,帶領他們舉辦一個“資訊釋出擂臺賽”,鼓勵學生儘可能多地尋找資訊、發現規律。學生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具體要求:

  (1)認真觀察日曆中加框的4個數和有陰影的9個數,看看你能發現什麼?再分別另換一組試一試,仔細觀察,你還能在日曆中找到什麼規律?

  (2)以小組為單位按題目要求進行討論,獲取資訊,記錄下來,限時5分;

  (3)資訊要求準確無誤,不重複;

  (4)每釋出一條資訊小組得10分,得分最高小組獲得“最佳釋出資訊獎”。

  為了能在競賽中取勝,學生小組合作時積極主動,他們透過觀察討論,迅速把資訊記錄在題單上。5分後,我先詢問了各組資訊整理的情況,然後請一個獲得資訊最多的小組彙報,進行全班交流。

  組長1:我們組發現的資訊有14條。

  生1:觀察加框的4個數,橫看,12比11多1,19比18多1;豎看,18比11多7,19比12多7;交*看,11+19=30,18+12=30,和相等……

  生2:我補充,我們另選一組,6,7,13,14。橫看,7比6多1,14比13多1;豎看,13-6=7,14-7=7;斜看,13+7=20,6+14=20,和相等……

  生3:觀察有陰影的9個數字,橫看,每一行一個比一個多1;豎看,一個比一個多7;斜看,7+15+23=45,9+15+21=45,和相等……

  生4:我換另一組8,9,10,15,16,17,22,23,24,橫看……

  組長1:我們在日曆中還找到了這些規律,橫看,後一個數比前一個多1;豎看,後一個數比前一個數多7,這是因為日曆一行是7天……

  組長2:我們組補充,可以斜著看。從左向右斜,如5,13,21,29或6,14,22,30,一個比一個多8,從右向左斜,如7,13,19,25,一個比一個多6……

  ……

  學生採用不同的觀察方法,發現了很多資訊,找出了很多規律。彙報結束後,我們一起評選了“最佳釋出資訊獎”。我鼓勵其他小組也要像他們這樣,開動腦筋,善於發現資訊,尋找規律。

  (評析這一環節我變枯燥的找規律為“資訊釋出擂臺賽”,既有效地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慾望和熱情,又培養了學生多向觀察能力、開放性思維和獲取資訊的能力。)

  (三)實踐應用

  1. 第76頁第1題。

  (1)先獨立完成。

  (2)全班交流反饋:父親踏到的臺階有1,4,7,10,13

  兒子踏到的臺階有1,3,5,7,9,11,13

  父子同時踏到的臺階有1,7,13

  (3)師:觀察一下,還有什麼規律?如果接著走上去,父子同時踏到的臺階還可能有哪些?

  (4)生討論彙報:每6級臺階他倆就會同時踏到一級,因此還有19,25,31,37,43,49。

  2.第77頁第2題。

  (1)先獨立完成,提醒注意,弄清題目要求。

  (2)全班交流反饋:1路車和2路車第二次同時發車的時間是7:15,從7時起,1時內1路車和2路車同時發車的時間有5次,分別為7:00,7:15,7:30,7:45,8:00。

  (四)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評析透過實踐,進一步滲透集合思想,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時間與數學》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數學好玩《時間與數學》

  教學目標:

  1、結合“共同的休息日”這一常見生活情境,探索與時間有關的現實問題,探索並掌握解決這類問題的基本方法。

  2、在觀察比較、發現規律的現實活動中,進一步提高觀察和發現的能力。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日曆中包含豐富的數學資訊,初步感受集合思想,體會時間與數學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點:透過對具體問題的探索,體會時間與數學的聯絡,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教學難點:透過觀察、比較、尋找各種規律,體會到日曆中包含著豐富的數學問題。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談話匯入。(板書:時間與數學)

  二、主動探索,解決問題

  (1)共同的休息日

  1、師:我們的好朋友奇思,他的父親是火車司機,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提問:你怎樣理解這句話?)

  生1:父親工作3天后休息1天。

  生2:就是4天裡有3天工作有1天休息。

  師:他的母親是飛機乘務員,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

  師:奇思是週六、週日休息。

  2、出示9月份的日曆,9月1日大家都開始工作或學習。找出全家共同的休息日。

  師:如何能從日曆中清楚地看出每個人的休息日是哪幾天?

  (引導學生嘗試用不同符號標記休息日)

  師:請第一組同學用△標出父親的休息日,第二三組同學用○標出母親的休息日,第四組同學用√標出奇思的休息日。

  (學生分組標記休息日後,全班交流,師課件演示。)

  師:你發現了什麼?(父親、母親休息日)

  課件出示奇思的休息日,你又發現了什麼?

  3、師:我們是用什麼方法找到全家共同的休息日的?用這樣的方法你能找出父母共同的休息日嗎?

  (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用符號解決問題的方法。)

  4、師:父母共同的休息日老師是這樣表示的,你能像我這樣表示出父子、母子以及全家的休息日嗎?

  (師一一地把學生所說的展示出來,然後請同學們交流填的方法。)

  生1:我是按九月份的日曆填的,同時有三角形和圓形的就是父母共同休息日;同時有三角形和對勾的就是父子共同休息日;

  同時有圓形和對勾的就是母子共同休息日;同時有圓形、三角形和對勾就是奇思一家三口共同休息日。

  (初步感受集合思想。)

  師:用這樣的圖表示共同的休息日有什麼好處?

  (感受用集合表示的優勢與特點。)

  (2)日曆中的規律

  1、出示日曆,引導學生觀察框裡的4個數,你發現了什麼?

  2、換一組數,再次觀察發現,驗證規律。

  3、觀察框裡面的9個數,你又發現了什麼?換一組試試。

  4、根據描述猜一猜。

  三、數學小故事。

  少年高斯的故事,看完之後你有什麼感想?

  四、總結。

  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五、課後習題。

  時間與數學:4,8,12,16,20,24,28.

  課後反思:本節課是探索並解決與日曆有關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從中發現規律,思考如何解決問題,提高學生觀察、發現和獨立思考能力,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絡,學生學習興趣濃厚。不足之處有:讓學生理解每個人的休息規律後,直接給出9月份日曆讓學生標記,部分孩子一頭霧水不知從何下手,應該讓孩子再結合日曆說一說每個人的休息規律;找日曆中的規律,我只讓學生能找出規律,言之有理即可,沒有重視培養學生在找規律時思維及語言表達的有序性、條理性。

《時間與數學》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透過簡單的生活例項烙餅問題去學會怎樣安排事情節省時間。透過沏茶問題去體會安排事情不但要節省時間還要合理。

  2、透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引導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的意識

  3、培養學生從尋找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法中感受到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學會怎樣安排事情更合理,更節省時間。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從最佳化的角度探究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表格

  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你們都積累了哪些與時間有關的名言?

  師:時間是寶貴的,我們應珍惜時間,不浪費時間。我們要合理的安排才能提高做事效率,節省出來的時間去幹更多有意義的事。那麼怎樣做才是合理安排時間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問題。上課(板書課題)

  一、沏茶問題

  師:我們先來研究沏茶問題,請看自學提示。

  出示自學提示:113頁

  1、沏茶時要做哪些準備工作,算一算做這些事一共要用多少時間?

  2、想一想怎樣安排這些事情可以讓客人儘快喝上茶?說一說為什麼這樣安排?這樣安排節省了多少時間?

  學生自學交流彙報

  師點撥:為什麼這樣安排節省時間呢?

  師小結:也就是做事情時,首先要明確做事的順序,哪些事必須要先做,像剛才沏茶問題中,我們要先洗水壺,再接水。再考慮還有哪些事情可以同時做,能同時做的事情儘量同時做,像沏茶問題中在燒水的同時就可以做洗茶杯與找茶葉這兩件事。

  【設計意圖:在沏茶問題這一學習環節中,我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最後透過比較、評價找出最最佳化方案。這樣的組織讓學生的思維有序了。在初步感知合理安排的同時,還對他們進行了珍惜時間,合理運用時間的教育,使得情感教育和知識技能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

  跟進訓練:

  出示數學資訊:和麵5分鐘醒面10分鐘擀麵5分鐘刷鍋2分鐘準備豆油1分鐘媽媽做這些準備工作最少要用多少時間?

  生思考回答

  【設計意圖:數學源於生活而最終服務於生活,透過練習,讓學生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更加深刻體會到合理安排和生活的密切聯絡,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知識,突破了難點,培養了學生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現數學的價值和魅力。】

  二、烙餅問題

  1、媽媽用20分鐘做好了烙餅前的準備工作,媽媽是怎麼烙餅的呢?看書112頁誰來說一說你得到了哪些數學資訊

  師點撥:烙哪一面就要讓哪一面貼在鍋底。烙2張餅用多長時間?怎麼烙的?

  2、3張餅怎麼烙呢?請同學們拿數學書當鍋,利用手中的學具擺一擺,然後填寫手中的表格,同桌之間交流。

  學生動手操作,小組交流。(生2填表)

  師點撥:為什麼9分鐘也能烙好?關鍵在哪?

  師:是呀,鍋裡要同時有兩張餅時才最省時間。我們把烙3張餅最節省時間的方法叫烙3張餅的最優方法。(師填表格)烙4張餅怎麼烙呢?

  (師填表)

  師:烙5張餅怎麼烙呢?用多長時間?

  3、先用烙3張餅的方法去烙,再用烙兩張餅的方法去烙,用15分鐘。(師填表)要烙6張餅,7張餅,8張餅怎麼烙呢?用多長時間?請小組同學研究討論用什麼方法烙最省時間,並填寫手裡的表格。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4、透過填表你們發現什麼規律?

  師點撥:烙一張餅用6分鐘,為什麼多烙一張餅卻多3分鐘呢?

  師:還發現什麼規律?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參與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等活動中發現問題,合作探究去解決問題。在學生自己動手烙餅的過程中體現烙餅方法的多樣性,從而使學生了解到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最佳化方案。並在情境中中“學”,在解決問題中“悟”,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三、跟進訓練:

  1、書114頁第一題。說說你怎麼安排炒菜的順序?

  師小結:華羅庚爺爺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他就是在研究泡茶、烙餅等問題中最早在我國提出了數學中的“優選法”理論——“合理安排”問題,並宣傳推廣了合理安排的思想和方法,為人們節約資源,提高效率做出了巨大貢獻。希望透過今天的學習每個同學都能用今天學到的知識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做一個珍惜時間的人。

  【設計意圖:數學源於生活而最終服務於生活,讓學生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更加深刻體會到合理安排和生活的密切聯絡,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

  板書設計:

  合理安排時間

  洗水壺(1分)---接水(1分)--燒水(8分)---沏茶(1分)

  洗茶杯(2分)

  找茶葉(1分)

  1+1+8+1=11(分)

  餅的張數×烙一面的時間=所用的最短的時間

《時間與數學》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透過對具體問題的探索,體會時間與數學的密切聯絡,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透過觀察、比較,尋找各種規律,體會到日曆中包含著豐富的數學問題。

  3、經歷探索簡單規律的過程,體驗探索研究的價值和成就感。

  4、結合生活實踐,解決與時間相關的簡單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飛飛的生日是9月24日,他很早就透過日曆表查到那天正好是星期六,學校不上課。他非常希望到那一天父母也能同時休息,好陪他去書店看書、去遊樂場遊玩,可是又不知道到那天父母是不是能同時休息。於是想請同學們幫忙提前算一算,大家願意嗎?

  2、下面是飛飛提供的一家人9月份的工作休息情況,從中你瞭解到了哪些資訊?

  3、根據這些資訊,你能不能想個辦法,推斷出到飛飛生日那天,全家人是否都休息呢?

  二、探究規律:

  1、從9月1日起,按要求在日曆表中分別標出父親、母親、飛飛各自的休息日。

  2、請大家觀察所標記的日曆,你發現了什麼問題?全班交流。

  3、對照日曆表中所作標記分別填寫出三人9月份全部的休息日和幾個共同的休息日。

  4、綜合以上分析,我們發現在9月份,飛飛全家共同的休息日有幾天?現在你能告訴飛飛,9月24日這一天,全家能共同休息嗎?你想對飛飛說些什麼?猜:飛飛知道這個訊息會怎樣?聽生日歌:提前祝飛飛生日快樂。

  三、日曆表在生活中的作用可真大。其實在日曆表中的這些數字之間還藏有許多有趣的規律,同學們想不想把它們找出來?

  (1)仔細觀察日曆中加框的四個數字,你發現了什麼?再找幾組這樣的數,驗證結論。

  (2)小組討論:在日曆表中你還能發現什麼樣的規律?

  8、小結:同學們真了不起,在我們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日曆表中找出了這麼多的規律,這說明只要我們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學會用數學的頭腦思考問題,就會發現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就會發現許多有趣的數學現象和數學規律。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研究了哪些問題?是怎樣解決的?從中你有什麼體會?

《時間與數學》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用5分5分數的方法,來讀出某些特殊時間,並正確進行書寫。知道1時=60分。

  2.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積極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透過觀察、操作、思考、討論等活動,培養學生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教學重點:

  1、掌握讀寫時間的具體方法。

  2、知道1時=60分。

  教學難點:

  準確說出當分針從12走到各個數字時所表示的時間是幾分。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一個實物鐘錶、製作多媒體課件、學生每人自帶一個實物鐘錶、記錄單。

  一、課件匯入

  1.引導觀察圖片裡。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幾張圖片,(出示課件)請仔細觀察你在上面獲得了那些資訊?(每個圖片上都有時間)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跟時間有關的知識。

  2.揭示新課,板書課題。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和時間有關的知識,“認識時間。(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1.認識鐘面上的60個小格,及其排列規律

  師:(課件出示鐘面)誰知道鐘面上都有什麼?

  生:鐘面上有時針和分針,還有12個數字把鐘面平均分成了12個大格。

  師:下面老師想請大家再來觀察一下鐘面,從刻度12到1這個大格里有幾個小格子?

  生:從12到1有5個小格

  師:你的眼睛真亮,觀察的真仔細,那麼,究竟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一起來數數看吧!(鐘錶模型演示其中一個大格)

  師:這個大格里真的有5個小格。

  師:1小格是1分鐘,5個小格是幾分鐘?

  生:5小格是5分鐘。

  師:從刻度12到2呢?你是怎樣想的?從12到3呢?……

  看看你有什麼新發現?(引導學生髮現鐘面上小格的規律,給學生時間小組討論,並填上記錄單。)

  師:誰來彙報一下你們組討論的結果。

  生:從12到2有10個小格。

  生:從12到3有15個小格。

  生:從12到4有20個小格。……

  師:透過大家的細心觀察,我們知道了,每個大格中都有5個小格。那你有辦法知道鐘面上一共有多少個小格嗎?

  生:一共有60個小格

  師:60個小格是多少分鐘呢?

  生:60個小格60分鐘。

  師:指名一個同學到黑板添上與12個刻度相對應的分鐘數。

  師:剛才大家用不同的方法瞭解了鐘面一共有60分鐘。既然同學們已經掌握了這個規律,現在老師還要再來考一考你們,看一看這次你們回答的有沒有上次快!(出示課件)

  2.用5分5分數的方法讀出某些比較特殊的時間。

  (1)(課件)請同學們注意看,現在是幾點?

  師:先看時針,再看分針。

  生:9時5分。

  師:哪我們怎樣來記錄呢?

  師: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中文表示法(幾時幾分),另一種是電子錶表示法。(板書記錄)

  師:注意如果分針數步到10,就在分鐘前面加0佔位。

  (2)(課件)這是什麼時間。(6時25分)

  師:先根據時針來確定在哪兩個數之間。

  生:在6和7之間。

  師:確定為幾時多

  生:6時多

  師:再看分針在刻度幾,對應是多少分。

  生:6時25分。

  師:用兩種方法記錄下來。(學生到黑板上書寫)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認一認課件上三幅圖上的時間,並且用兩種表示方法在記錄單上認真的做好記錄。(彙報時,說一說是怎樣認的)

  3、時與分的關係(出示課件)

  師:仔細觀察現在時針指向幾,分針指向幾(6時)動畫演示

  師:時針和分針是怎樣走動的?

  生:是同時,同方向不同速度的走動。

  師:時針發生的怎樣的變化?

  生:時針從12走到1。

  師:時針從12走到1是幾個大格呢?

  生:1個大格。

  師:分針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生:分針從刻度12又回到了12。

  師:那分針走了多少?

  生:分針走了1圈。

  師:時針走了1大格,分針走了1圈這說明了什麼?

  生:說明了1時=60分(板書)

  4、用1分1分數的方法讀出某一時間(課件)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並小組討論一下,你用什麼方法知道現在是幾時幾分呢?

  生:用1分1分數出來的。

  生:在15分的基礎上1分1分數到19分。

  生:在20分上往回數1分就是19分。

  5、出示課件做練習。

  三:總結:你學會什麼?

  四:課件古詩《明日》

  這是一首關於時間的古詩,告訴我們 要珍惜時間,世界上最寶貴的就是時間,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力量。希望同學們珍惜每一分鐘,讀好今日書,成為明日才。

《時間與數學》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頁,“做一做”,完成練習一第8—11題。

  【教學目標】:

  1、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2、經歷進行時間計算的過程,體會方法的多樣化,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形成珍惜時間的觀念,初步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

  【教學重點】: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教學難點】:結合實際靈活地解決有關時間的計算問題。

  【教學準備】:例2主題圖。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時間單位的簡單換算,現在我們先做一組練習:

  3分=()秒120分=()時5分=()秒

  4時=()分300分=()時180秒=()分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我們繼續學習有關時間的知識,就是如何進行時間的計算。(板書課題:時間的計算)

  二、教學新知:教學第5頁例2

  1、談話:快樂的暑假結束了,新的學期開學了。小明同學揹著書包上學來了——請同學們開啟教科書,看第5頁上面的主題圖。

  2、誰能說一說:(1)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有用的數學資訊?(板書:小明7時30分離家,7時45分到校)(2)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呢?(小明從家走到學校用了多長時間?)

  3、提問:小明從家走到學校用了多長時間?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你有什麼好辦法嗎?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然後在在小組內交流。

  4、展示彙報:哪位同學來說一說,你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

  可能出現的情況——

  生1:數鐘面上的小格,從7時30分到7時45分,有15個小格,就是15分鐘。板書:數小格

  生2:數鐘面上的大格,從7時30分到7時45分,有3個大格,就是15分鐘。板書:數大格

  生3:7時45分和7時30分都是7時多,直接用45分減30分,算出走15分鐘。板書:45-30=15

  生4:用“終點時間7時45分-起點時間7時30分”,得到經過的時間15分……

  板書:7時45分-7時30分=15分

  終點時間-起點時間=經過時間

  5、提問: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15分鐘,這個計算結果對嗎?你是怎麼想的?(寫上答語)

  6、比較:剛才同學們用多種方法計算出了小明從家到學校走了15分鐘,你喜歡哪種方法?為什麼?

  強調:數格子的方法有一定的侷限性,有時候我們身邊沒有鐘錶,無法直接數。因此,用算式計算比較方便,以後在解決這樣的問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

  7、整理方法:現在請同學們回想一下,剛才我們是怎麼解決了這一個問題的?誰來說一說?(先閱讀理解題意,再進行分析和解答,最後進行回顧和反思,看答案是否正確。)板書:閱讀與理解——分析與解答——回顧與反思

  三、鞏固練習

  1、談話:同學們,學習的價值在於應用。剛才我們一起學習了用“終點時間-起點時間”得到“經過的時間”。你能運用剛才所學的知識完成下面的練習嗎?願意挑戰一下自己嗎?

  2、完成教科書第5頁下邊“做一做”。

  (1)學生獨立完成。挑兩名學生演板。

  (2)集中評講:9時-8時40分,分鐘部分不能直接相減,怎麼辦呢?根據1時=60分,先從9時中借出1時變成60分,然後再減:9時-8時40分=8時60分-8時40分=20分

  3、拓展訓練:

  (1)完成練習一第9題。

  評講時強調:起點時間+經過時間=終點時間

  (2)補充題:某單位每天上午8:00上班,要求全體員工提前20分鐘到達單位,請問員工最晚何時到達單位?

  評講時強調:終點時間-經過時間=起點時間

  4、完成練習一第8題。

  5、完成練習一第10題。

  四、課堂小結

  1、提問:同學們,不知不覺我們已經完成了今天的學習任務。誰能說一說,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和體會?誰願意和大家分享一下?(提問3—5人)

  2、教師概述:今天我們學習了時間的計算,透過學習,我們知道了可以透過數鐘面上的小格、大格,或者計算等多種方法,來進行時間的有關計算。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我們要先閱讀理解題意,再進行分析和解答,最後進行回顧和反思,看答案是否正確。

  五、佈置作業

  下面,請同學們帶著滿滿的收穫來完成今天的作業吧。

  練習一第9、11題,做在課堂作業本上。

  附:板書設計

  時間的計算

  小明7時30分離家,7時45分到校先:閱讀與理解

  小明從家走到學校用了多長時間?再:分析與解答

  後:回顧與反思

  1、數小格15分鐘

  2、數大格15分終點時間-起點時間=經過時間

  3、45-30=15分起點時間+經過時間=終點時間

  4、7時45分-7時30分=15分終點時間-經過時間=起點時間

  答:小明從家走到學校用15分

《時間與數學》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透過對做早餐、沏茶、烙餅等家務勞動的分析、研究,體會如何安排節省時間。

  2、瞭解運籌思想、嘗試用數學方法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透過簡單的事例,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

  探究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案。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每名學生3張圓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師:上課之前先做一個小調查,你們早上幾點起床?起床之後做些什麼呢?(指名回答)

  2、師:小明是早上7:00起床的,他是一個非常有自理能力的孩子,他先洗臉刷牙(10分鐘)(邊說邊出示相應的圖片),然後自己做早餐,小明用鍋煮雞蛋,煮雞蛋時間要長一點,這樣才能預防禽流感,他就耐心地等呀等呀,15分鐘後,雞蛋煮熟了;接著他又用微波爐熱牛奶,花了5分鐘;最後他開始吃早餐,用了15分鐘。

  3、師:小明做好這幾件事情一共花了多長時間?

  生:45分鐘

  師:現在是早上7:45,小明大叫一聲“我遲到了!”

  師:小明為什麼會遲到呢?(出示圖片)我們再看看小明做這幾件事的過程,我們能不能幫他想想辦法?怎樣做可以節省一些時間,才能確保他不遲到呢?

  教師根據學生說,出示改進方案。

  師:“為什麼要把洗臉刷牙、熱牛奶與煮雞蛋同時進行呢?”

  (預設:生:“因為利用等待雞蛋煮熟的時間洗臉刷牙和熱牛奶,就可以節省15分鐘,現在總共只要30分。”)

  師:從這件事說明,只要我們合理地安排事情,時間是可以節省的,相信小明以後會合理安排早上的時間,再也不遲到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合理安排時間。揭示並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2。

  (1)課件展示:中午小明家的門鈴響了,原來是李阿姨到小明家來做客,從圖上你看到了什麼?誰來說給大家聽一聽。(生說)

  (2)師:想一想,你平常沏茶的時候,需要做哪些事呢?

  (學生說到一點貼相應的圖片)(請2—3名學生說)

  (3)師:我們來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課件出示)分別需要多長時間?說給大家聽一聽。

  (生:燒水8分鐘、洗水壺1分鐘、洗茶杯2分鐘、接水1分鐘、找茶葉1分鐘、沏茶1分鐘)

  (4)師:請你幫小明想一想,他應該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怎樣讓客人能儘快地喝上茶,四人小組討論,然後算一算,你們安排的方法需要多長時間。(生討論並計算)

  (5)師:誰來說說,你們是怎麼安排的?(生在邊說老師邊在黑板上版書)

  預設:

  如果學生擺出最優的方案,即需11分鐘的那種,則直接引入到後面。

  如果學生擺出的不是最優方案,那麼師繼續問:有沒有比它更快的方法?(學生肯定會找到11分鐘的那個方案)

  師:那我們來看看,為什麼這一種方案能使客人儘快喝上茶呢?

  (生:因為在燒水的時候,在同時幹其他事情)

  總結:

  師:剛才,我們發現這種方法(指著11分鐘的方案)最省時間,他同時做了三件事。所以我們在做一件事時,能同時做的事情越多,所用時間也就越短。

  2、教學例1。

  (1)師:小明這次做得和你們一樣棒!媽媽決定烙餅獎勵他和招待李阿姨。烙餅又有什麼學問呢?

  (2)(課件出示主題圖)從圖上你能得到哪些數學資訊?

  (生:每次鍋裡只能放兩張餅;每張餅需要烙兩面;每面需要3分鐘)

  師:如果媽媽要烙一張餅,最少要幾分鐘?

  生:6分鐘(生演示)

  (3)師:如果要烙兩張餅,最少要幾分鐘,為什麼只需要6分鐘?(演示)

  師:為什麼烙一張餅和兩張餅的時間一樣?(生:同時開始)

  (4)師:如果李阿姨、小明、媽媽每人各吃一張餅,一共需要烙幾張餅呢?

  (生:一共要烙3張餅)

  師:請你幫小明的媽媽想一想,她怎麼樣烙,才能儘快地讓大家吃上餅呢?四人小組,用圓片擺一擺,然後跟小組同學說一說。

  師:誰來給大家說一說,你們小組設計的方案是什麼?

  (投影展示學生方案)

  師:有沒有比他們更快的方法?

  (直到出現最優方法:先烙餅1和餅2的正面,再同時烙餅1的反面和餅3的正面,最後同時烙餅2,餅3的反面。)

  師:哪種方案能儘快讓大家吃上餅?(請生回答)

  師:為什麼呢?你從這個方案當中觀察到了什麼?

  (鍋裡每次都有2張餅)

  師:是不是這樣呢?請一個小組來給我們大家演示一下。老師這裡準備了一個鍋,三張餅(用3張圓,邊說邊演示烙的過程)

  (請同學再說說,發現了什麼?)

  師:鍋裡每次都有2張餅,不浪費時間,我們把這種方法叫做烙3張餅的最佳方法。需要……(生:9分鐘)(板書:3張9分鐘)

  師:如果要烙4張餅,5張餅,我們該怎麼烙呢?請四人小組利用圓片來擺一擺,互相說一說。

  反饋:烙4張餅可以2張2張烙,最快需要12分鐘;烙5張餅可以先同時烙2張,再用烙3張的最佳方法烙後3張,最快需要15分鐘。

  (5)總結:我們發現,烙餅時我們要儘量使每次鍋裡都有2塊餅在烙,這樣最省時間。

  三、訓練反饋

  1、師:在生活中還有很多關於合理安排時間的問題,比如:有—————(出示題目)兩個小孩到肯德基餐廳吃飯,甲說:“我們快去排隊買吃的吧!”乙說:“我們應該趕快去尋找座位才對!”你有什麼好得建議嗎?

  2、如何安排炒菜順序?

  教材第114頁“做一做”的第1題:怎樣給餐廳裡的三位客人安排炒菜順序才合理?

  (題略,教科書第114頁“做一做”第一題。)

  預設:

  生1:“可以安排兩個廚師給1、2號桌分別炒一個菜;再分別給2、3號桌炒一個菜;再分別給1、3號桌炒一個菜。這樣就比較公平,不會讓任何一位客人等待的時間特別長。”

  生2:“我們不同意。因為2號桌是位老人,所以先讓兩個廚師都給2號桌炒菜;再分別給1、3號桌的客人炒菜。這樣對兩位年輕顧客還是公平的。”

  師:剛才我們有的從客人等待時間長短的角度,有的從尊敬老人的角度談了各自的意見,都很有道理。

  3、學了合理安排時間後,小強和紅紅也想合理安排時間,我們來看他們是怎麼做得?你對此有何想法?

  (1)為了節省時間,強強在乘車時認真看書。

  (2)為了提高學習質量,紅紅邊吃飯邊看《少兒英語電視》節目。

  四、總結。

  1、本節課你學會哪些新本領?

  2、教師小結:合理安排時間不但要考慮節省時間,也要考慮人身安全和身體健康。我們生活、學習、工作中要做很多事情。如能合理安排,可提高工作效率、節省時間。希望大家應用今天學習的知識合理地安排自己現在的學習和今後的生活、工作,希望你們做一個珍惜時間的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