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洛陽龍門石窟的導遊詞
關於洛陽龍門石窟的導遊詞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口處,距市區12.5公里,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際(公元493年),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400餘年的營造,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規模營建有140多年,從而形成了南北長達1公里、具有2300餘座窟龕、10萬餘尊造像、2800餘塊碑刻題記的石窟遺存。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關於洛陽龍門石窟的導遊詞 ,歡迎閱讀。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河南旅遊,遠道而來,一路辛苦了!我是你們的導遊,站在我身邊的這位是我們的司機張師傅,我們倆很榮幸為大家服務,有需要的地方儘管提出來,我們會盡力解決,你們的滿意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大肯定,預祝本次旅途愉快!
先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的旅程,我們由鄭州出發,走連霍高速,直達洛陽,之後前往距洛陽市13公里外的龍門石窟參觀。
我們車頭所指的方向就是洛陽龍門石窟。此刻圍繞在我們周圍的是鄭州市市區,大家請看街道兩旁綠樹成蔭。因良好的綠化,素有“綠城”之稱。鄭州有深遠的歷史文化,它古屬豫州。公元1027年,周武王滅殷後封此地為管國,東漢時此地成為管城,現在還有管城區的稱號,直到隋文帝天*三年,才有鄭州的稱號,並沿用至今。1923年京漢鐵路大罷工後,鄭州成為“二七名城”,我們馬上要經過的綠色雙塔就是鄭州的標誌性建築“二七紀念塔”。1954年,河南省的省會由開封遷往鄭州,鄭州沒有使人們失望(發達的經濟引領著河南甚至整個中原地區)。現在是河南省經濟發展速度最快,活力最強的城市,甚至是中原崛起的領頭軍。鄭州商貿發達,商戰連連,也有“商城”之稱。
此時此刻我們正行駛在連霍高速上,這是一條平安和希望的坦途,它橫貫中國大陸連線連雲港和新疆霍爾木茲,全長4395千米,途徑江蘇、安徽、河南、陝西、甘肅、新疆6省,在河南共計611千米,目前有41%的部分為高速公路,其他為一級公路,連霍高速將成為中國高速公路的橫向骨幹。
朋友們,我們今天順利的旅程正是得益於腳下這條黑色的巨龍,速度可真快,現在我們漸漸駛入洛陽,來洛陽就要對洛陽有所瞭解,接下來,我把洛陽介紹給大家:洛陽位於河南省中部,黃河南岸,伊洛盆地北緣,因其古城區在洛水之南而得名,洛陽曆史悠久,先後有13個朝代在此建都,時間長達1500年,由於洛陽長期作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所以許多重大歷史事件都發生在這裡,歷史人物活動在這裡,因此歷史學家司馬光說:“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這就是說洛陽是中國歷史的縮影,如果你想了解5000年的中國,那你必須來看看洛陽。
最能代表洛陽的就是洛陽四寶了,“洛陽牡丹甲天下”,這第一寶就是洛陽牡丹,牡丹由於其花色花型雍容華貴,世稱“花中之王”,是我們的國花。象徵吉祥富貴,每年4 月15-25日舉行牡丹花會,吸引無數中外遊客前來賞花,可謂“花如海,人如潮,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第二寶是當年貴為國禮的唐三彩,其中黑色的將軍馬還被英倫友人稱為“倫敦黑”、“黑寶石”。可稱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這第三寶呢,是洛陽水席,共24 道菜,採用行雲流水的上菜方式,近年來增加了許多新口味,不僅豐富洛陽人的飲食口味,而且是外來賓客的首選,那麼第四寶呢就是咱們馬上要參觀的龍門石窟了,至於它為什麼叫第四寶,我們來親自揭開謎團。
好了,各位朋友,洛陽龍門石窟到了,請大家關好窗戶,帶好貴重物品,隨我下車參觀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景區講解
遊客朋友們,我們現在要參觀的是洛陽龍門石窟,你知道它為什麼叫“龍門”嗎?這要從地形說起,這裡的地形為三山夾一水,遠遠望去,猶如一道天然的門闕,所以古稱“伊闕”。隋煬帝建都洛陽後,因為宮城門正對伊闕,古代帝王又都以真龍天子自居,因此,隋煬帝時改稱“龍門”。
龍門石窟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後(大約493年),經歷了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和北宋等朝代,斷續雕刻達400餘件,現有窟龕2345個,碑刻題記2800塊,佛塔80座,造像10萬尊,內容除佛像外,涉及建築、服飾、音樂、書法等,如同包羅永珍的藝術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景區,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龍門石窟中雕刻最大、藝術最精,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唐代開鑿的奉先寺了。那麼現在,我帶領大家前往奉先寺參觀。
大家抬頭請看,幾個臺階之上的正是著名的奉先寺,它是唐高宗所建,為政治需要,武則天曾捐2萬貫脂粉錢。歷時三年零九個月於675年竣工。寺內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及二供養人等一鋪十一尊大像。造像佈局勻稱,儼然一個佛國朝廷,大家請看,這就是主佛“盧舍那”,它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面相豐滿圓潤,方額廣頤,美若彎月,雙目俯視,炯炯有神,您看它略帶微笑,彷彿給人已深深的同情和殷殷的關切。整尊造像,給人一種莊嚴肅穆之感,應是理想化的聖賢形象,我們來仔細端祥它,你有沒有發現無論你站在他面前的那個位置,他都在注視著你呢?石刻的眼睛為什麼這麼傳神?對了,這正是雕像的畫龍點眼之處,盧舍那的雙目,採用陰刻方法,把眼球雕洞淺凹進去,又保持瞳孔的突出,利用光線反差也就造就出了大佛睿智深邃的目光,配以少垂的佛首,使朝拜者的目光與大佛目光交匯時,畏而不懼,可親可敬。
在盧舍那佛的左側是弟子迦葉,一位飽經風霜的老僧形象;右側阿難,他年輕睿智,整個一帥小夥子,旁邊衣著華麗端莊矜持,二天王嚴肅威武碩壯有力,力士們堅毅勇猛,性格暴躁,以及那無所畏懼傾力承託的地鬼。無不形神兼備,惟妙惟俏,整個佈局反映了唐代高超技藝,折射出當時佛教的繁榮和唐朝國力的強大。
出了奉先寺,我們再來參觀北魏的代表作——蓮花洞。因洞頂雕有一大浮雕蓮花而得名。蓮花是佛教象徵的名物,意為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窟頂多以蓮花作裝飾,但像蓮花洞窟頂這樣碩大精美的高浮雕可並不多見,洞內正壁為尊式造像。主佛釋迦牟尼身穿袈裟,衣襟簡潔明快,這是釋迦牟尼的遊說像,釋迦牟尼外出講經說法時就是這種形象。兩側弟子是淺浮雕,左側迦葉深目高鼻手持錫杖,似一西域苦行僧形象,龍門石窟中最小的佛象2釐米高,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如此生動細緻雕於蓮花洞堅硬的石壁,實為龍門一絕!洞口北壁崖壁有“伊闕”二字,這是明代河南巡撫趙巖所題詞,證明了“龍門”的原稱。
好了,各位遊客,由於時間關係,先講到這裡,請大家自由參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