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教學設計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本課地位和作用:
地位承上啟下:生產決定分配,第二單元闡述的是在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下“誰來生產”,第三單元重在解決“為誰生產”的問題,即收入與分配的問題;為下一節“兼顧效率與公平”原則做準備。
作用:本課屬於分配中個人收入分配內容(還包括國家收入分配),是認識、參與經濟生活的重要方面;針對學生想國家少、想自己多,希望收入分配向個人傾斜等模糊認識,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讓學生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的利益關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識記按勞分配的基本含義、按生產要素的含義;理解現階段實行按勞分配的客觀必然性和意義、確立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意義;聯絡經濟生活中的實際,初步認識我國目前存在的多種分配方式,並確認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識、創新意識、分析綜合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收入分配製度有利於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於促進社會財富的增加和社會生產的發展。
教學重、難點: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分配製度是生產關係的重要方面,基本經濟制度決定一個社會的分配製度,按勞分配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體現了分配製度的社會主義性質。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收入分配製度是我國分配製度中的重要內容,只有把握了這個問題,才能準確理解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製度。
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用一個案例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小組合作、探究、討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裝置:多媒體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新課匯入]:(由教師直接匯入)
生產(決定)——分配——交換——消費
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分配製度: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相應地就必然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匯入承上啟下,揭示前後關係,第一、二單元講的是生產、交換和消費)
[新課開始]
1、按勞分配為主體
材料:學生小陳一家的家庭收入調查(典型)
(1)小陳的父母與他人合資並經營了一家規模不小的服裝廠,收入頗豐,買了別墅和汽車。
(2)小陳的姐姐出嫁到了華西村,是華西村集團的職工,收入包括工資和獎金。
(3)他的叔叔是一家外資企業中的一線工人,工資加獎金也有3000元。
(4)他的舅舅開了一個水果店,兼營水果零售和批發,扣除成本和稅收,收入也不錯。
根據已有的知識,上述哪些屬於按勞分配?
(將班級分成六個小組,小組同學派代表發言,組內同學可以補充,形成小組合作、討論的意識,回答問題要響亮)。
(2)是,因為它的前提是集體經濟。但許多學生認為(4)也有可能。帶著疑問,先從(2)開始著手。
(用江陰華西村和學生的例子,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用四種情況貫穿整課教學;學生按照已有的知識不能全部回答,讓學生帶著疑問學習)
由此,看材料(2),華西村集團。
華西村集團主要是集體經濟,集體資產超過近40億元。 20xx年,全村完成 銷售260億元,實現利稅10多億,位列全國企業500強第94位。
村民在村裡都是工人,他們的工資和獎金的分配是按照每個人在集體中貢 獻大小確定的,因此每個人在集體中積累的財產有所不同。
(材料設計意圖:材料中蘊涵教材按勞分配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問:材料是如何體現按勞分配的?即按勞分配的基本內容和要求:
經濟制度:前提是集體經濟,公有制經濟範圍內;
體現:(1)對社會總產品作必要的扣除,如集團要扣除稅收等;(2)工資和獎金的多少與貢獻大小有關,如何區分貢獻大小呢?(3)(如高階技術工人與學徒之間)尺度:一是數量,二是質量;(4)結果: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
(材料與教材知識點結合分析)
華西村中帶來幾個爭議:(回答按勞分配的客觀必要性、現實意義、地位)
(1)華西村出現了一些按需分配的現象,如家家配汽車和別墅,但是現在華西村能否全面實施按需分配呢?為什麼?
(2)有人說,華西村那麼多資產,假如平均到每個村民就有百萬計,能否採取一刀切,搞平均主義?
(3)許多村民入股華西集團,年底可以進行分紅,華西村能否全面按資本進行分紅?
(分工:一二小組討論第一個問題,三四小組討論第二個問題,五六小組討論第三個問題)請學生回答:
(1)華西村的產品還沒有極大豐富,生產水平還不夠高,華西這麼富裕的村都不能按需分配,就全國而言,更不具有可能性;所以採取按勞分配的方式,多勞多得,少勞少得——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
(2)這樣做產生的'問題:做多做少一個樣,會大大挫傷勞動者的積極性(現實意義),這樣會帶來工作的不公平,每個人的工作能力是不同的,現在工作更多的是一種謀生手段;所以要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實現工作的公平——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
(3)華西集團是集體經濟,按資本分紅否定了勞動,不勞而獲,出現貧富差距——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
補充:按勞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佔主體地位,原因是公有制為主體。
(設計華西村中三個討論,給學生一個分組討論合作探究的機會;材料切合華西集團實際,有真實性,可以調動學生深入瞭解的興趣)
2、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回到對小陳家庭的調查中,還有其他的分配方式。
請學生看書P68二三兩段,來討論材料中還有哪些分配方式。(帶著問題看教材,分析材料)
(1)按生產要素分配:小陳的父母按資本、管理要素分配;
(3)按生產要素分配:勞動;
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技術出技術……共同勞動,合法制富,充分利用各種力量,創造社會財富。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意義
(4)按個體勞動成果分配:水果店,個人經營,扣除成本和稅收。
區分:(2)(3)同樣是工資,為什麼是不同的分配方式?根據工作單位的性質不同。(2)集體經濟;(3)外資經濟;(1)私營經濟;(4)個體經濟
(聯絡以前學過的經濟制度,生產決定分配;點出匯入知識點的內在意思)
本課結構體系:
(課堂總結迴歸,整體把握前後聯絡,便於學生理解)
[新課結束]
課後作業:社會調查,寫調查報告
瞭解自己家庭的收入情況,說明存在哪些分配方式?(實踐性;探究性;調查報告切實可行,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知識能力合作性;關注身邊事,關注社會生活)
教後反思:
1、新課程理念要求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一個過程,資料蒐集和運用顯示出重要性。
所以準確把握課文結構基礎上,教師需要不時的積累各類材料,去搜集資料;資料要準確反映教材內容,學會對材料進行篩選、整理、分類;對材料的探究,一定要注意設問,要有層次性和可行性;深挖材料,最好用足一個材料,貫穿始終,有連續性;資料要貼近學生生活,有真實感,有趣味性,便於小組合作討論,或是自主探究。
2、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教師的個人的不良習慣,需要改正。過渡語儘量做到簡潔明瞭,避免口頭禪的出現,避免過多的手勢動作等等,體現教師個人的自信和成熟。
3、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實現學生的主體性發揮。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讓學生有時間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適當給予評價,甚至可以讓學生自己評價,而不是隻停留在表面,教師不去研究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樣就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靈活把握課堂節奏,要有較強的個人素質。
4、上課前要學會說課,把上課的思路理清,準確把握教材設計意圖和個人設計意圖,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