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晉詩三首》教學設計

《漢魏晉詩三首》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式。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漢魏晉詩三首》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目的

  1、領會五言詩的特點。瞭解《古詩十九首》。

  2、領會詩中所表現的憂嘆人生短暫、求賢若渴的思想內容和厭惡官場生活、迴歸清新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迢迢牽牛星》用平凡意象表達的銷魂之情。

  2、《短歌行》“憂”而奮發、慷慨悲涼的思想感情。

  3、《歸園田居》悠然自得的心態。

  難點:

  瞭解疊字、用典和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教學方法

  1、點撥法。抓住關鍵詩句進行點撥,以點代面。

  2、誦讀法。透過反覆誦讀,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重點提示。

  3、討論法。誦讀只是基礎,要儘量讓學生自己討論分析。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迢迢牽牛星》

  一、導語設計

  傳說中牛郎織女這對有情人,每年只能一次鵲橋相會。同學們,假如橫在他們中間的不是一條又寬又深的天河,而是一條又清又淺的小河但他們仍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時候,你能想象得出他們的別離之恨嗎?五言古詩《迢迢牽牛星》向我們訴說了這一切。

  二、解題

  1、五言詩起源於西漢民間,開始不受文人重視。但五言樂府的流行推動了文人創作五言詩。兩漢時期文人多寫辭賦,寫五言詩並不多,流傳下來的就更少。但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文人五言詩最繁榮的時期,流傳的作品也很多,曹操、曹植和陶淵明都是當時的重要作家。

  2、《迢迢牽牛星》選自《古詩十九首》。是民歌體文人詩,藝術成就頗高,劉勰在《文心雕龍》中稱它為“五言之冠冕”,鍾嶸在《詩品》中稱之為“驚心動魄,所謂幾乎一字千金”。以後歷代文人經常把《古詩十九首》奉為五言抒情詩的典範。

  三、研習課文

  1、學生初讀詩文,消除文字障礙。

  2、聯絡時代背景分析詩的內容。

  東漢桓帝、靈帝時,政治極端腐敗黑暗,宦官外戚勾結擅權,官僚集團壟斷仕路,上層士流結黨營私,文人士子備受壓抑。在這樣的形勢和風氣下,中下層文人士子或為避禍,或為尋求出路,只得奔走交遊。他們離鄉背井,辭別父母,親戚隔絕、閨門分離,因而也就有了“遊子”的鄉愁和“思婦”的閨怨。

  3、再讀,具體研習詩的內容及形式特點,突出難重點。

  《迢》詩共10句,分三層研習。

  前四句,由遠及近,由景(牽牛、織女星)到人(織女)。注意對“迢迢”“皎皎”和“纖纖”等詞的分析。

  中間兩句,由事(不成章)而人(零如雨)。

  最後四句重點品味。

  “盈盈”寫水之物貌,清淺的樣子,“脈脈”寫人的情貌,含情的樣子,銀河水清又淺,可是一水之隔,卻不得語,近在咫尺,若隔天涯。別離之情最是難以派遣,河水並非不能渡過,而是不可逾越,遂成為哲學上文學上永恆悲劇的意象。難怪有人評價,這兩句揭示矛盾之鮮明,表情之深切,景物之交融,聲情之並茂,雅俗之兼得,堪為詩歌上乘。

  4、再次讀全詩,討論後明確:《迢迢牽牛星》一詩透過景、物、人、情的轉換和交融,層層深入的構思和疊字的恰當運用,使詩作情景並生,哀怨動人。

  四、熟讀全詩,當堂成誦。

  《歸園田居》

  一、導語設計

  詩人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為人們虛構了一個景色優美,風俗淳樸,社會平等,和平安寧的“世外桃源”,寄託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厭惡官場的他歸隱田園後,又將是怎樣的生活圖景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世界。

  二、解題

  《歸園田居》選自《陶淵明集》。其詩語言樸素平淡,透過平常的農村生活場景的描寫,著重表現詩人的超凡脫俗,希望掙脫名韁利鎖,遠離齷齪官場,迴歸清新自然的閒適之情。

  三、研習、品味。

  1、學生初讀詩文,消除文字障礙。

  2、讓學生找出表現詩人厭惡官場、希望迴歸自然的`心情的詩句,然後自行欣賞、品味,在點撥中板書:誤落塵網、鳥、池魚、樊籠等詞。

  3、學生再讀詩文,找出描繪平平常常農村生活圖景的詩句,領會其美之所在。

  重點品味:“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

  詩句寫平常之景,抒不平常之情。作者擺脫官場羈絆,如出籠之山鳥,輕快而自由。房前屋後,桑繞房舍,榆柳成蔭,桃李繁茂,夜深人靜,幽長而古樸的深巷不時傳來幾聲狗吠,伴著聲入夢,一覺醒來,不覺天已大亮,七彩的公雞,振翅高飛,引長鳴於桑數之巔,多麼怡人的風景。多麼悠閒的生活啊!

  4、特色探究。再次讀全詩,討論、理解詩人辭官歸隱、重返自然的悠然自得的心態,體會其田園詩的藝術風格。

  1)首尾相應。詩的結尾兩句“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抒發了迴歸園田的樂趣,與開頭兩句“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抒寫自己的本性遙相呼應,使全詩有擊首尾應,擊尾首應之妙。

  2)語言樸實。詩人用樸實的語言寫景敘事,抒情言志,展現了田園生活和農家景象的畫卷。平中見奇,淡中有味。詩意似淺實深,感情似淡實濃。

  四、課外拓展

  《飲酒》、歸園田居(其三)是陶淵明反映歸隱生活的又一詩作,課後誦讀此詩,加深對陶詩藝術特色的品味。

  口語表達

  就下面的題目與同學展開辯論。

  正方:像陶淵明這樣有才華的人應該去為社會做些有益的事情。

  反方:在那個年代,陶淵明選擇歸隱是明智的。

  第二課時

  一、導語設計:

  播放《滾滾長江東逝水》歌曲和動漫畫面。(接著展示魏武帝曹操畫像)這個人大家認識嗎?三國時跟劉備煮灑論英雄的曹操。我們在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曾和他見過面了。《短歌行》大家聽過嗎?在《三國演義》的赤壁之戰中,就有一段曹操“橫槊賦詩”的場面,他唱的就是這首《短歌行》。

  二、初識詩歌。

  1、播放《短歌行》配樂朗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然後要求學生齊聲朗誦全詩。

  2、解決難懂的字詞句。要求學生參看註解,提出不懂之處,一起解決。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鳴,食野之苹”,如“月明星稀,烏鴉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三、領悟思想情感。

  1、讓學生說說哪個句子對他有啟發。(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2、理解“憂”和“求賢”的思想內涵。

  (1)提問:你以為在本詩第一段中曹操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呢?從哪個句子可以看出?

  明確:作者把人生短暫以“朝露”來比,“朝露”這個意象,在古詩文中有特定的含義,即: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植《贈白馬王彪》)“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古詩十九首驅車上東門》)

  (板書:對酒當歌,憂的是人生苦短)

  (2)討論:作者憂人生短暫,因而借酒澆愁。這樣一來,全詩的基調是不是消極的、低沉的?為什麼?

  明確:不然。作者的憂思,源於內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暫,才更渴望招納賢才、為已所用,建功立業。

  (3)從本詩後三段來看,作者表達的是什麼樣的感情呢?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

  明確:求賢才為己用,實現統一天下的宏偉壯志。

  (板書:求賢若渴,求的是一統天下)

  (4)討論、拓展::既然曹操那麼“憂”,又深知“人生苦短”,為什麼還要去“周公吐哺”,做什麼“統一大業”呢?曹操何許人也?

  要求學生講講他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態度,也可以是對曹操的評價,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事蹟,包括作為政治家、作為軍事家、作為文學家的事蹟。

  結論:毛澤東在《沁園春雪》裡以吐納風雲的氣勢,睥睨歷代君主:“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誠然,以毛澤東的文治武功,的確可以站在這樣的高度去俯視封建君王。但是,歷史上卻有一個人的文治武功可以與他相提並論,這個人就是魏武帝曹操。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書:英雄之慷慨悲歌)

  四、再讀詩文,探究特色

  1、全詩融抒情、寫景、敘事於一爐,把對客觀社會生活的描繪與主觀思想上苦悶憂鬱情緒的抒發有機地結合起來,曲折有致地表達了自己的志向,立意,氣韻沉雄,想象豐富,感情充沛,不愧為難得的上乘之作。

  2、用典貼切。事典語典互動使用,均能切合詩之主旨。事典如周公吐哺,語典如《詩經》語句的引用和化用,均能貼切自然。

  五、誦讀鞏固。

  學生自由朗讀,交流誦讀體會,最後達到熟讀成誦。

  六、佈置作業

  1、比較分析《短歌行》和《歸園田居》所體現出來的作者的處世態度以及形成的原因。

  2、課外誦讀曹操的詩歌,如《蒿里行》、《觀滄海》和《龜雖壽》等。

  3、卡片製作

  歷史上有關曹操的故事非常多,如“雞肋”、“望梅止渴”、“割發代罪”、“煮酒論英雄”、“挾天子以令諸侯”等;有關陶淵明的故事也不少,如“讀書不求甚解”、“不為五斗米折腰”等。就上述提示,以曹操的故事、陶淵明的故事為話題製作幾個卡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