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次定律教學設計(精選5篇)

楞次定律教學設計(精選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楞次定律教學設計(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楞次定律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楞次定律的內容

  2、理解楞次定律和能量守恆相符合

  3、會用楞次定律解答有關問題

  4、透過實驗的探索,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觀察能力和分析、歸納、總結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教學重點:

  對楞次定律的理解.

  三、教學難點:

  對楞次定律中的“阻礙”和“變化”的理解.

  四、教學媒體:

  1、計算機、電視機(或大螢幕投影);

  2、線圈、條形磁鐵、導線、乾電池、蹄形磁鐵、靈敏電流計、楞次定律演示器.

  五、課堂教學結構模式:

  探究式教學

  六、教學過程:

  複習:

  1、提問: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是什麼?

  電腦演示例題:請同學回憶右手定則的內容,並判斷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切割磁感線時所產生感應電流的方向.

  引入:

  電腦設定新情景並提出問題引起學生思考:如果用其它方式改變磁通量,從而產生感應電流,如何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呢?

  新課教學

  (一)、透過舊知識給出新結論:

  即利用右手定則判斷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切割磁感線而產生的感應電流的方向給出結果:

  當原磁通量增加時感應電流的磁場與原磁場方向相反;

  當原磁通量減少時感應電流的磁場與原磁場方向相同.

  (二)、學生實驗:實驗內容見附表一.

  實驗準備

  1、查明電流表指標的偏轉方向與電流方向的關係,搞清螺線管導線的繞向.

  2、透過學生分析實驗結果和電腦的演示,使學生髮現自己的實驗結果與上述結論相一致.

  當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發生變化時,電路中就有感應電流產生.現在,我們再來根據實驗的結果來得出判斷感應電流方向的規律.由於電流方向和它所形成的磁場方向是有確定的規律的,因此,如果能夠確定感應電流的磁場的方向,便能夠確定感應電流的方向.

  附表:

  動作

  原磁場 方向

  (向上、向下)

  原磁通量 變化情況

  (增大、減小)

  感應電流方向

  (俯視:順、逆時針)

  感應電流磁場 方向

  (向上、向下)

  與 方向的關係 (相同、相反)

  極向下插入

  極不動

  極向上抽出

  極向下插入

  極不動

  極向上抽出

  (三)、楞次定律內容的教學部分:

  1、透過前人所做實驗的大量性來說明此結論的普遍性.

  2、透過電腦軟體模擬實驗過程, 進一步分析實驗的結論, 根據實驗現象所反映的物理本質的規律,請學生得出確定感應電流方向的具有普遍意義的規律並加以敘述,教師予以評價、修正,在此基礎上得出楞次定理的完善表述.得到楞次定律的內容:

  電流的磁場總是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

  3、透過電腦演示,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阻礙”和“變化”的含義.

  感應電流的磁場總是要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而不是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場.因此,不能認為感應電流的磁場的方向和引起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相反.

  這裡的“阻礙”體現為:當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增加時,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與引起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相反,感應電流的磁通量阻礙了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增加;當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減少時,感應電流磁場方向與引起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相同,感應電流的磁通量阻礙了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減少;當迴路中的磁通量不變時,則沒有“變化”需要阻礙,故此時沒有感應電流的磁場,也就沒有感應電流.

  (四)、楞次定律的應用教學部分:

  透過軟體教學模擬實驗過程,並加以引導,使學生獨立思考:

  總結出利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方向的步驟.

  練習部分:

  ⑴ 方形區域內為勻強磁場,在矩形線圈從左到右穿過的整個過程中,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

  ⑵ 無限長通電直導線旁有一個矩形線圈,當線圈遠離直導線時,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

  ⑶ A、B兩個線圈套在一起,線圈A中通有電流,方向如圖,當線圈A中的電流突然增強時,B中的感應電流方向如何?

  (五)、定律的深化部分:

  1、楞次定演示器進行演示實驗引起學生的思考.

  2、透過學生的討論和電腦軟體的演示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得到實驗現象產生的原因.

  3、深化:

  從導體和磁體的相對運動的角度上看:電磁感應的效果是阻礙它們的相對運動;

  ②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恆定律在電磁感應現象中的具體表現.

  從能量轉換的角度來分析:螺線管中用楞次定理得出的感應電流所形成的磁場,在螺線管上端為 極,這個 極將排斥外來的條形磁鐵的運動,條形磁鐵受此排斥力的作用而運動速度逐漸減小,即動能要減少;要維持其運動速度則需要有外力對磁鐵做功.可見,電磁感應現象中線圈的電能是外部的機械能透過做功轉化而來的.因此,楞次定理與能量轉換與守恆規律是相符合的.

  反之,我們可以設想一下,若感應電流方向與用楞次定理判斷得出的方向相反,則螺線管的磁場將與條形磁鐵相互吸引,這樣條形磁鐵的速度會愈來愈大.也就是說在電路獲得電能的同時,磁鐵的動能也增加了.這時,對於電路和磁鐵組成的系統來說,它將找不到是由什麼能量轉化而來的,電能和動能是憑空產生了,這顯然與自然界最基本的規律之一—能量守恆定律相違背.

  (六)、小結:

  總結楞次定律的三種表述方式:

  表述一:感應電流的磁場總是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

  表述二:導體和磁體發生相對運動時,感應電流的磁場總是阻礙相對運動;

  表述三:感應電流的方向,總是阻礙引起它的原電流的變化;

  作業: 書後練習

  (七)、板書設計:

  楞次定律及其應用

  內容:

  感應電流的磁場總是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這就是楞次定律.

  應用:

  判斷感應電流方向的步驟:

  1確定原磁場方向;

  2判斷穿過閉合電路磁通量的變化情況;

  3根據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

  4根據安培定則判斷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

  楞次定律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1、《電磁感應》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物理電磁學是由電場,電路,磁場,電磁感應和交流電五部分組成。其中電場,電路,磁場等相關知識是進一步認識電磁感應本質的基礎,同時,電磁感應知識又是認識交變電流的起點,因此,《電磁感應》是電磁學中承上啟下的一章,是電磁學中的重點。

  2、教材的結構和特點

  本章教材從感應電動勢產生的條件到進一步認識感應電動勢大小,方向,最後是感應電動勢在實際中的應用,全章以"磁通量的變化及變化率"為核心線索貫穿始終,結構非常嚴謹有序。另外,本章教材有一個特點,就是以多個實驗事實為基礎,讓學生首先有感性認識,再透過理論分析總結出規律,從而形成理性認識。這恰好為達到 "新課標"要求的,學生要透過實驗來探究電磁感應產生的條件及感應電動勢大小,方向所遵守的規律的目的。楞次定律就是俄國物理學家楞次透過大量的實驗研究後總結出來的,它是判斷感應電流方向普遍適用的法則,因此,楞次定律是電磁感應一章中的重點和難點。

  3、本節教學重點和難點

  首先,教學大綱對楞次定律的知識要求是 "B"級。其次,楞次定律是一個物理規律的高度概括,學生在理解其語言表述時會有兩方面困難:

  (1)楞次定律本身是判斷感應電流方向的,但定律本身並沒有直接表述感應電流方向如何,而表述的是感應電流的磁場如何。

  (2)學生對"阻礙"二字的理解往往會產生誤區,把阻礙原磁場的磁通量變化,理解為阻礙原磁場。因此,楞次定律的理解是本節教學的難點。楞次定律的應用是本節教學的重點。

  二、教學目標

  按照新課標的要求,這節課不單是為了使學生知道實驗的結論和規律的內容,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結論和規律是如何得出的,因此教學重心要從結論的'學習上轉移到概念和規律的形成過程的學習,以及形成這些概念和規律所用的方法的學習中。因此,我從以下三個方面確立本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楞次定律的內容

  2)會用楞次定律解答有關問題

  3)透過實驗的探索,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收集,處理資訊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嘗試應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

  2)透過科學探究之後,使學生學會依照物理事實,運用邏輯判斷來確立物理量之間的因果關係,樹立把物理事實作為依據的觀念,形成根據證據,邏輯和現有知識進行科學解釋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科學實驗的探究熱情,使學生具有勇於創新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三、教學方法

  學生各種能力的發展,是和他們在學習中的相關行為聯絡在一起的。要發展某種能力,就必須經歷相應的學習過程。例如,只有在物理實驗中經歷獨立地收集實驗資料,分析論證的過程,才能發展學生收集,處理,分析資料,並得出結論的能力。而物理實驗功能的體現,不僅僅在於獲得所謂的"正確"實驗結果,引出概念,也不再是僅僅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透過實驗教學使學生經歷和體驗獲得實驗結果的探索過程,只有親身經歷了這樣的過程,學生才能對什麼是科學,什麼是科學實驗有較為深刻的理解,才能在這樣的過程中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形成科學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

  楞次定律是來源於實驗中的探究。探究式課堂教學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因而知識與能力的獲得主要不是依靠教師進行強制性的灌輸,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主動探索,主動思考,親身體驗出來的。探究式課堂教學實質上是將科學領域的探究引人課堂,使學生透過類似科學家的探究過程理解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的本質。

  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透過前幾節的實驗探究出電磁感應產生的條件,及感應電動勢大小的規律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對進一步學習感應電動勢的方向應該有一定的興趣和熱情,且有一定的實驗基礎,因此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教學目標,我變單純的教師演示實驗為學生小組的探究實驗,同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物理情境,啟發,引導學生按照新課標中科學探究的七個要素進行實驗探究。達到"問題讓學生自己提出,方法讓學生自主確定,實驗由學生自主設計,證據讓學生自己收集,規律讓學生自主發現,結論讓學生自己得出,最後問題由學生自主解決"的目的。

  四、課堂教學模式及課型:

  實驗探究式教學 新授課

  五、教學用具:

  1、計算機,大螢幕投影;

  2、線圈,條形磁鐵,導線,乾電池, 靈敏電流計。

  六、教學過程設計

  1、引入新課,提出問題;

  2、啟發猜想,問題假設;

  3、明確目的,制定計劃;

  4、進行實驗,收集證據;

  5、評估交流,發現問題;

  6、引導中介,深入探究;

  7、對比分析,得出結論;

  8、歸納綜合,總結規律;

  9、基本練習,體驗成功;

  10、得出方法,靈活運用;

  11、課堂小結,深化理解;

  七、板書設計

  楞次定律及其應用

  1、感應電流的磁場與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的關係

  2、感應電流的磁場總是要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

  楞次定律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楞次定律,會應用楞次定律判定感應電流的方向。

  2,過程與方法透過演示實驗,懂得物理學習需要細緻觀察,認真分析的科學習慣,增強對物理現象和物理問題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透過觀察實驗現象,探索物理規律,培養學生觀察,思考,歸納,總結的邏輯思維能力。

  透過探究實驗,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從能量守恆的角度理解電磁感應現象和楞次定律,進一步認識能的轉化和守恆定律的普遍意義。

  【重點難點】

  重點楞次定律。

  難點會應用楞次定律判定感應電流的方向。

  【教學過程】按照提出問題——探究實驗——歸納總結——實驗驗證——知識反饋

  1、提出問題

  我把條形磁鐵插入螺線管,從螺線管中拔出時,在這兩個過程中電流表的指標偏轉的方向是否相同?是否有規律?

  2、探究感應電流的方向

  1)首先指導學生:用一節乾電池和靈敏電流計,觀察靈敏電流計的指標偏轉與電流流向關係

  2)再用實驗要用的,觀察螺線管的饒向

  3)設計探究實驗:用螺線管、條形磁鐵和靈敏電流計,教案《楞次定律教學設計》。分別將磁鐵的N極插入(或拔出)螺線管,將磁鐵的S極插入(或拔出)螺線管觀察指標偏轉並在設計的表格中記入

  3、歸納總結

  1)、學生四人一組相互交流、分析、討論,根據記入的結果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出本組的結論。【學生的能力很強總結結論有如下幾種:1)感應電流的磁場總是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2)感應電流在迴路中產生的磁通量總是反抗(或阻礙)原磁通量的變化;3)感應電流的效果總是反抗(或阻礙)引起它的哪個原因】

  2)、教師對楞次定律內容及理解作解釋

  物理學家楞次(1804—1865)概括了各種實驗結果,在1834年得到結論:感應電流的磁場總要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

  ——楞次定律

  1)準確把握定律中"阻礙"的含義:

  ①"阻礙"就是感應電流的磁場總與原磁場的方向相反嗎?不一定!"增反減同"

  ②"阻礙"是阻止嗎?(否,只是使磁通量的變化慢些)

  2)那麼,怎樣理解楞次定律呢?

  理解(一)誰起阻礙作用——

  感應磁場;阻礙的是什麼——原磁場的磁通量變化;怎樣阻礙——"增反減同";阻礙的結果怎樣——減緩原磁場的磁通量的變化

  理解(二)當磁鐵插入線圈時,磁鐵的磁極和線圈的磁極是同名相對,還是異名相對?

  當磁鐵從線圈中拔出時,磁鐵的磁極和線圈的磁極是同名相對,還是異名相對

  4、實驗驗證

  一般情況下,到這裡這節課的內容就結束了,我卻在這裡給學生設計了一個驗證實驗:

  用學生電源、滑動變阻器、開關、兩個線圈、靈敏電流計來驗證探究得到的結論。

  首先在實驗動手之前根據楞次定律判斷開關閉和或斷開時電流計的指標如何偏轉,然後連通電路驗證判斷;接著驗證滑動變阻器左右滑動時的情況。

  透過這個環節使學生更加確信探究的結果。

  5、知識反饋

  投影例題在長直通電導線附近有一閉合線圈abcd,當直導線中的電流強度I逐漸減小時,試判斷線圈中感應電流的方向。

  透過例題。歸納判定感應電流方向的步驟確定引起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和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的增減情況。

  (2)確定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

  (3)確定感應電流的方向。

  最後讓學生分析電磁感應現象中能量的轉化情況。

  楞次定律教學設計4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電磁感應作為聯絡電場和磁場的紐帶,不僅是學過的電場和磁場知識的綜合和擴充套件,也是以後學習交流電、電磁振盪和電磁波的基礎。電磁感應的發現,在科學技術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由於它提示了電和磁之間的深刻聯絡及規律,使得人類進入了一個充分利用電能的新時代,使人類文明邁進了一大步,因此,本章無論是在知識內容上、還是在生活實踐中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而楞次定律作為判斷感應電流方向的一個基本規律,其作用是眾所周知的。

  2、教材的特點

  本章教材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以多個實驗事實為基礎,讓學生得出感性認識,再透過理論分析總結出規律,從而形成理性認識。

  3、教材的線索

  本章教材抓住“磁通量的變化及變化率”為核心線索貫穿全章,從感應電動勢產生的條件→大小→方向→應用。

  4、教材的結構

  本章分為四個單元:

  第一單元是電磁感應現象(條件);

  第二單元是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大小);

  第三單元是楞次定律及其應用(方向);

  第四單元是自感(應用)。

  結構非常嚴謹有序。

  5、教學目標

  ①認知目標:

  1.透過演示實驗的觀察、分析、總結出楞次定律.

  2.能初步理解、應用楞次定律來判定感應電流的方向.

  ②能力培養目標:

  1.透過實驗教學,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實驗,分析、歸納、總結規律的能力.

  2.透過對楞次定律中所涉及的電磁場,磁通量變化,感應電流磁場等概念的辨析,培養學生掌握概念和規律及方法相關知識的區別和聯絡的理解能力.

  3.培養觀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以及創新意識、發明意識等;

  ③德育目標:

  1.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世界是客觀的,而人又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科學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觀和世界觀。

  2.探索性實驗符合“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規律,透過這個實驗使學生形成辯證思維的方法和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

  6、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是楞次定律;教學難點是楞次定律描述及其應用

  二、教學方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教學目標,可以用“實驗啟發式”教學法。其教學思路可以概括為:提出問題→理論推測→實驗驗證→分析討論→歸納概括→實踐應用。

  三、學法指導

  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在本節的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思路可概括為:問題激發→自發思維→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實踐證實→學以致用。由此可見,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歸納總結能力、理解和應用能力等是這節課能力培養的重點。

  四、學情分析

  學生是教學的物件,是課堂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是為主體服務的。而一個班的學生,由於基礎不一,知識水平和認識水平不同,在接受“楞次定律”這一新鮮事物時,肯定會出現“參差不齊”的現象,因而,為了讓儘可能多的學生理解“楞次定律”,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素質,我們的教學就應該建立在學生的基礎上,我們的教學程序就要受到學情的控制。因此,在教學設計時,事先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對於課堂中可能出現的現象(比如學生可能提到的問題等)應採取什麼措施,用什麼樣的手段來有效提高課堂效果。比如說重點班級和普通班級、基礎好與基礎差等,要事先有一定的瞭解,做到胸中有數。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五、教學手段

  在“楞次定律”教學中,除了做好主要實驗外,為了突破“阻礙”這個教學難點,可以採用電腦技術(由於我校已有電腦可以課下做),來生動形象地展示當條形磁鐵插入和拔出時磁場變化而導致磁通量變化,從而產生感應電流的過程,使得本來無形的物理過程,變得有聲有色。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搞活教學氣氛,又能提高教學效果。另外,在“楞次定律”的實驗中,為了改變實驗效果,可快速、反覆地插入和拔出條形磁鐵,這樣由於磁場在不斷變化,因而與線圈相連的電流表指標將來回擺動。因此,教學手段實施的好壞也是課堂教學成敗的重要因素的重要之一。

  六、教學用具

  楞次定律演示儀一套、多媒體電腦一臺、投影機一臺

  七、教學程式設計

  ① 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② 實驗演示,觀察現象;

  ③ 分析現象,得出結論;

  ④ 對比分析,總結規律;

  ⑤ 反饋練習,鞏固知識;

  ⑥ 學以致用,深化主題;

  ⑦ 課堂小結,形成體系。

  楞次定律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掌握楞次定律的內容,能運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方向。

  2、培養觀察實驗的能力以及對實驗現象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3、能夠熟練應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

  4、掌握右手定則,並理解右手定則實際上為楞次定律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

  (二)過程與方法

  1、透過實踐活動,觀察得到的實驗現象,再透過分析論證,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2、透過應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培養學生應用物理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本節課的學習中,同學們直接參與物理規律的發現過程,體驗了一次自然規律發現過程中的樂趣和美的享受,並在頭腦中進一步強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1、楞次定律的獲得及理解。

  2、應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

  3、利用右手定則判斷導體切割磁感線時感應電流的方向。

  教學難點

  楞次定律的理解及實際應用。

  教學方法

  發現法,講練結合法

  教學用具:

  乾電池、靈敏電流表、外標有明確繞向的大線圈、條形磁鐵、導線。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演示]按下圖將磁鐵從線圈中插入和拔出,引導學生觀察現象,提出:

  ①為什麼線上圈內有電流?

  ②插入和拔出磁鐵時,電流方向一樣嗎?為什麼?

  ③怎樣才能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呢?

  本節我們就來學習感應電流方向的判斷方法。

  (二)進行新課

  1、楞次定律

  教師:讓我們一起進行下面的實驗。(利用CAI課件,螢幕上打出實驗內容)

  [實驗目的]研究感應電流方向的判定規律。

  [實驗步驟]

  (1)按右圖連線電路,閉合開關,記錄下G中流入電流方向與電流表G中指標偏轉方向的關係。(如電流從左接線柱流入,指標向右偏還是向左偏?)

  (2)記下線圈繞向,將線圈和靈敏電流計構成通路。

  (3)把條形磁鐵N極(或S極)向下插入線圈中,並從線圈中拔出,每次記下電流表中指標偏轉方向,然後根據步驟(1)結論,判定出感應電流方向,從而可確定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

  根據實驗結果,填表:

  磁鐵運動情況N極下插N極上拔S極下插S極上拔磁鐵產生磁場方向線圈磁通量變化感應電流磁場方向

  教師:N極向下插入線圈中,磁鐵線上圈中產生的磁場方向如何?

  教師:再把該磁鐵從線圈中拔出時,磁鐵線上圈中產生的磁場方向如何?

  教師:S極向下插入線圈中,情況怎樣呢?

  教師:再把S極從線圈中拔出時,情況如何?

  教師:透過上面的實驗,同學們發現了什麼?

  教師:剛才幾位同學的說法都正確。物理學家楞次概括了各種實驗結果,在1834年提出了感應電流方向的判定方法,這就是楞次定律。投影打出楞次定律的內容。

  [投影]

  感應電流具有這樣的方向,即感應電流的磁場總要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這就是楞次定律。

  (師生共同活動:理解楞次定律的內涵)

  (1)“阻礙”並不是“阻止”,一字之差,相去甚遠。要知道原磁場是主動的,感應電流的磁場是被動的,原磁通仍要發生變化,感應電流的磁場只是起阻礙變化而已。

  (2)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具有普遍意義。

  教師:楞次定律符合能量守恆。從上面的實驗可以發現:感應電流在閉合電路中要消耗能量,在磁體靠近(或遠離)線圈過程中,都要克服電磁力做功,克服電磁力做功的過程就是將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的過程。

  楞次定律也符合唯物辯證法。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電磁感應中,矛盾雙方即條形磁鐵的磁場(B原)和感應電流的磁場(B感),兩者都處於同一線圈中,且感應電流的磁場總要阻礙原磁場的變化,形成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賴的矛盾,在迴路中對立統一,正是“阻礙”的形成產生了電磁感應現象。

  2、楞次定律的應用

  教師:[投影]應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方向的基本步驟:

  (1)明確原磁場的方向。

  (2)明確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是增加還是減少。

  (3)根據楞次定律確定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

  (4)利用安培定則確定感應電流的方向。

  教師:下面讓我們透過對例題的分析,熟悉應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方向的基本步驟,同時加深對楞次定律的理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