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朗讀感悟)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朗讀感悟)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物件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朗讀感悟),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這首古詩。

  3、學習透過看註釋,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詞的意思。

  4、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點:

  1、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

  2、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理解詩句句意。

  教學過程:

  一、 匯入

  師:同學們知道李白嗎?(知道)那你能給我們來介紹一下李白嗎?(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我國唐代的偉大詩人。其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音律和諧多變。開創了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被稱為“詩仙”,與杜甫並稱“李杜”。)

  師:李白的詩我們已經學過不少了,誰來背一首?根據學生的背誦相機點撥。《望廬山瀑布》——寄情山水的詩人。《靜夜思》——鄉愁滿懷的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重情誼、珍友誼的李白。

  二、 會讀

  師:今天我們要學的這首詩是古詩百花園中一朵清新、雅緻的小花。誰來讀一讀題目?(生讀)

  1、學寫“亭”字。

  師:這個“亭”字是我們今天要求寫的字。看到過亭子嗎?跟我們的這個字有沒有聯絡呢?(生答)

  師邊簡筆畫亭,邊說“亭”字的一點像亭尖,口字像亭尖下面的部分,飛起的角像禿寶蓋,所以寫寬些,丁字像亭簷及柱子。請同學們在生字表下照著寫一遍(生寫)

  2、介紹敬亭山。

  師:知道敬亭山在哪兒嗎?(生答)

  師:我們透過預習已經知道了。敬亭山在安徽省宣州市郊。大詩人李白一生七次到過宣州,多次登臨過敬亭山。在李白之後,白居易、杜牧、蘇東坡等等這些大詩人也都先後去過,並且在那裡留下了大量的詩文,所以敬亭山後來被稱為“江南詩山”。好,誰再來讀題目?注意敬亭山前面還有“獨坐”兩個字。(生讀)

  3、學讀詩題。

  師:知道題目的意思嗎?這又會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呢?(出示課文畫面)這座山就是有“江南詩山”之稱的敬亭山,山邊的這個人肯定就是大詩人李白了。詩人如此觀望著敬亭山。看著這幅畫,請你再讀一讀課題。

  (1)(生讀,讀得比較輕)教師可以說:“老師聽出來了,你似乎已經感受到了詩歌帶給你的那份靜寂。”

  (2)(生讀,讀得比較慢)教師可以說:“你把後面幾個字拉地比較長,彷彿李白一個人在那兒已經坐了很久很久!”

  (3)齊讀。

  4、學讀詩句。

  (1)師範讀古詩。

  多好啊!咱們眼前似乎浮現出了一座敬亭山!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詩。(出示古詩)古詩我們一定要吟誦,這不同於一般的讀,先聽老師吟一吟。(師範讀)

  (2)生讀古詩。

  同學們自己也輕聲地吟誦兩三遍,把它唸到自己的心裡去。(學生試讀古詩)

  師:讀得很流利!如果你能理解、體會詩的意境,那樣你會讀得更好。(再請一位學生讀)

  師:靜幽幽的,讓這首詩聽起來別有一番風味!(繼續請一生讀)

  師:聽出來了,你已經對這首詩有了自己真實的體會。現在讓我們把自己看作詩人,試著用這樣的語氣一起吟一吟!(師生齊讀)

  三、讀懂

  1、這首詩一共20個字,古詩下面還有註解。藉助註解,請同桌之間交流一下,聽聽你的同桌對這首詩是怎麼理解的?你說給他聽,他說給你聽。(生同桌交流)

  2、老師提幾個問題好不好?如果都能回答出來,證明你真讀懂了!第一個問題:“獨坐”是什麼意思?

  3、第二個問題:四句詩裡面哪幾個詞也能看出李白他只有一個人?拿起筆,認真地一句一句地讀,圈出能證明他只有一個人的詞。(生邊讀邊畫)

  (1)從“眾鳥高飛盡”中可以看出當時李白是一個人的。

  師:這句話你怎麼理解?

  生:很多的鳥都已經飛走了。(板書:鳥飛盡)

  (2)從“孤雲獨去閒”這句話中看出來。

  師:“孤雲”是什麼意思?(“一朵雲”)“閒”呢?(悠閒)這句話連起來是什麼意思呢?

  生:一朵白雲飄地很悠閒。

  師:在解釋這句話時我們應該調換一下語序,可以說成“一朵白雲很悠閒地飄去。”(板書:雲去閒)

  4、山裡的鳥群越飛越高,越飛越遠,連影子都看不到了,萬里碧空沒有一朵雲彩,那該是怎樣的景象?(安靜的,寂寞的)

  帶著這種靜寂的感覺,誰來讀一讀這兩句?(生讀)

  師:讀得很寂靜,我們大家一起來讀一讀!(生齊讀)

  5、第三個問題“相看”是互相看的意思,就是你看著我,我也看著你。那麼李白明明只有一個人了,他和誰在看呢?

  生:李白和敬亭山互相看著。

  師:我們在解釋這一句的時候可以說成:“李白靜靜地看著敬亭山,敬亭山也靜靜地看著李白。”“厭”我們知道是“滿足”的意思,那“不厭”是什麼意思呢?

  生:“不厭”是不滿足。

  師:“兩不厭”可以說成是“彼此總是看不夠”。“相看兩不厭”我們連起來可以怎麼說?

  生:李白看著敬亭山,敬亭山也看著李白,彼此總是看不夠

  6、第四個問題:“看”原本是人的動作,這裡詩人想象成敬亭山也在看著詩人是運用了什麼手法呢?(擬人)

  師:是啊,此時此刻的敬亭山已經不再是一座山,而變成了詩人的一位……

  生:(好朋友)板書:(以山為伴)

  師:李白在敬亭山上靜靜地坐著,你看著我,我看著你,怎麼看也看不厭,就帶著這樣的感覺讀一讀。誰來讀三四句?(生讀)李白看著敬亭山,敬亭山也在看著李白,人山相望,人山融合在一起。請再讀!(生讀)

  四、誦讀

  1、好一個“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呀,你一生遊歷了那麼多名山大川,一座小小的敬亭山你也多次地去過,為什麼現在要久久地坐著,為什麼這麼深情地看著敬亭山呢?

  他把敬亭山當作是自己的朋友,向他來傾訴自己心中的……

  2、說得好。你又從哪些詩句感受到了李白的孤獨呢?(板書:孤獨)

  生:從“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中感受到的`。

  師:在李白的眼裡,那隻無情的鳥兒飛了,棄他而去;在李白的眼裡那些高傲的白雲也……(離他而去)

  師:多麼孤獨的李白呀!來,再讀前兩句。(生讀)

  師:鳥兒飛了,雲兒去了,只有敬亭山。老師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當時的背景。《獨坐敬亭山》這首詩寫在公元753年,那時離李白被罷官逐出京城長安已整整10年的時間了,在10年期間,李白一直過著流離失所、顛簸不定的生活,他嚐盡了人間的酸甜苦辣,於是,某一天當他獨自一人登上敬亭山時,心中就湧上了無盡的孤獨和寂寞。誰再來讀讀前兩句?(生讀)

  師: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那該是一個怎樣的情景呢?人看著山,山看著人,人陪伴著山,山陪伴著人,“相看兩不厭”——

  生:(齊)只有敬亭山。

  五、體驗

  1、李白就這麼久久地坐著,靜靜地看著,他是不是想對敬亭山說些什麼呀?敬亭山呀敬亭山,你這樣久久地、靜靜地陪伴著李白,是不是有些話想對李白說呢?拿出你的筆,把自己心中想說的寫下來。

  出示:李白深情地看著敬亭山,輕輕地對他說……

  敬亭山深情地看著李白,輕輕地對他說……

  (生寫感受,師巡視)

  2、李白呀李白,連鳥兒都飛走了,你怎麼還不走啊?不用問,不用答,一切都在“相看——”

  師生:(齊)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3、敬亭山啊敬亭山,連雲兒都飄走了,你怎麼還在陪這李白啊?不用問,不用答,一切都在“相看——”

  六、積累

  1、《獨坐敬亭山》這首詩,李白他向我們委婉地道出了心中無可奈何的孤寂心聲,現在我們再來補充一首,這首詩是《獨坐敬亭山》的姊妹篇。這次我要求你們:我寫完這首詩,你們就背下來,行不行?(師板書古詩,生背誦。)

  望木瓜山

  早起見日出,暮見棲鳥還。

  客心自酸楚,況對木瓜山。

  2、從這首詩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李白呢?誰能來讀一讀?

  3、剛才我們學的兩首詩中,我們都能夠感受到李白的孤獨與哀愁,同學們你想安慰他嗎?你想怎麼對他說?

  4、背誦《靜夜思》,李白你不要孤愁,你時刻想著家鄉的親人,家鄉的親人此時也正想著你。

  背誦《贈汪淪》李白,不要孤愁,因為你擁有,你不忘故人,你的好朋友汪倫同樣也念叨著你呢。

  背誦《望廬山瀑布》李白,不要孤愁,因為你擁有,你一生遊歷了名山大川,此時廬山的瀑布也正想著你呀!

  李白啊,李白,你永不孤愁,因為你擁有,時隔千載的今天我們仍在傳承,仍在大聲誦讀你那不朽的詩篇。背誦《獨坐敬亭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