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第一定律》教學設計模板

《牛頓第一定律》教學設計模板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牛頓第一定律》教學設計模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牛頓第一定律》教學設計1

  【學情分析】

  在初中階段的學習中,學生雖然除了“慣性與質量”這一問題沒有專門學習外,關於本節其他的知識都有了大致地瞭解,但是他們只知道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總是錯的,只知道伽利略做了個理想實驗就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透過本節課的學習,首先應該在已有認識的基礎上,糾正一些片面、不恰當的認識,進一步深化和提高對相關問題的認識。其次引導學生透過小組合作討論,再現伽利略的斜面實驗的過程,讓學生深刻體會伽利略偉大的科學方法和思維歷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透過對幾位科學家們的瞭解,使學生認識到有關運動和力的關係的歷史發展過程

  2、透過對牛頓第一定律的進一步理解,使學生知道什麼是慣性,理解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會正確解釋有關慣性的現象

  過程與方法:

  1、透過伽利略的理想實驗,使學生受到科學方法論教育

  2、透過對分組實驗的探究過程,使學生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和意義

  3、透過對生活中慣性現象的解釋,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透過對發現牛頓第一定律歷史過程的瞭解,培養學生辨證看待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敢於堅持真理、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探究精神。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抽象思維能力、應用定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客觀公正評價事物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科學思想的建立過程

  2、牛頓運動第一定律、慣性

  【教學難點】

  對牛頓運動第一定律、慣性和理想實驗的正確理解

  【教學用具】

  自制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激趣入境

  播放影片短片,引導學生思考問題

  透過觀看影片,學生思考物體的運動是否需要力來維持?

  透過生活中的例項,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導引體驗

  1、《牛頓第一定律》教學設計採用不同的方式推動小車,引導學生觀察現象,分析原因

  2、引導學生思考小球上升高度和運動距離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3、給學生提供實驗器材,引導學生進行實驗設計:探究影響小球上升高度和運動距離的外在因素

  4、組織學生演示自己的實驗設計方案

  學生分組實驗,體驗實驗過程,分析總結實驗現象的原因

  積極思考,大膽猜測

  學生分組設計實驗方案,得出正確實驗結論

  歸納總結實驗的現象及產生的原因

  透過學生親身體驗,感受力和運動的關係

  透過學生的猜測,培養學生積極探索自然科學的精神

  透過實驗方案設計,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能力,透過對設計方案的演示,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學生分組討論,歸納總結

  閱讀教學,思考笛卡兒對力和運動關係的認識

  分組討論,思考問題

  積極思考,主動發言

  思考問題,列舉生活中的例項

  透過對科學家研究過程的討論,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

  透過閱讀教材,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透過對慣性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

  訓練達標

  引導學生利用慣性的知識,思考下列問題:

  1、怎樣才能把一個較輕的泡沫小球扔到天花板上?

  2、利用什麼方法將混雜在一起的米粒和碎紙片分離開來?

  學生思考討論,分小組完成實驗任務,思考如何利用慣性的知識解釋實驗現象

  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做到“學以致用”,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堂小結

  1、牛頓第一定律:

  2、牛頓第一定律的意義

  3、慣性及其應用

  回顧本節課探究過程以及所學到的知識。

  回顧知識,加深印象,有助於引導學生養成階段反思的習慣。

  拓展延伸

  一個在日本的旅遊者,想來中國.他設想將自己懸掛在空中的大氣球中,由於地球的自轉,只要在空中停留幾個小時,就可以到達中國,您認為這有可能實現嗎?為什麼?

  積極思考,課後討論

  培養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解釋實驗現象的能力,並將所學知識延伸到課外。

  《牛頓第一定律》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牛頓第一定律,常識性瞭解伽利略理想實驗的推理過程,知道什麼是慣性,能夠用慣性解釋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知道慣性與質量之間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

  透過斜面小車實驗,提高觀察能力,動手能力,透過實驗分析,初步養成科學的思維方法(分析、概括、推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在研究過程中成功的喜悅,學會分工與合作,提高團結協作的能力,感悟科學探究的艱辛與曲折,感悟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對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和慣性的正確理解,體會科學思想的建立過程。

  【難點】

  1.明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觀點是錯誤的。

  2.明確斜面實驗的整個過程。

  3.透過對斜面實驗的分析比較得出牛頓第一定律。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匯入新課

  教師設計兩個實驗。提出問題:

  1.要讓靜止的書(文具盒)運動,該怎麼辦?

  2.停止用力,又會如何呢?

  誤導學生:物理受力就會運動,不受力就停止。

  得出謬論:物體運動要靠力維持。

  教師實驗演示:在桌面推一輛小車,撤去推力,小車沒有立即停下。

  得出結論:物體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觀察學生表情,出示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由此引出今天的課題《牛頓第一定律》。

  環節二:新課講授

  敘述古代人們對於運動的認識和伽利略對於運動的觀點。

  演示實驗:“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1)棉布鋪在水平木板上,讓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讓同學們觀察小車在木板上滑行的距離。

  (2)去掉木板上的棉布,再次讓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讓同學們觀察小車在木板上滑行的距離。

  提問:兩次實驗為什麼都讓小車在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

  回答:使小車滑到斜面底端時速度相同。

  總結實驗現象:小車所受的阻力減小,向前滑行的.距離變大。

  推理:如果物體受到的阻力為零,速度就不會減小,物體將以恆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講述牛頓總結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到牛頓第一定律。

  強調雖然牛頓第一定律建立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但卻是一個推理而概括出來的定律。

  提問:牛頓第一定律蘊涵幾部分知識,小組討論,教師總結得出牛頓第一定律包含三部分內容:

  (1)物體在不受力時,總保持勻速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

  (2)物體有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叫做慣性。

  (3)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需要外力。

  透過一系列問題的提問與引導,匯出慣性這一概念,講解慣性僅與質量有關,列舉生活中有關於利用慣性的事例。

  環節三:鞏固提高

  提問同學們牛頓第一定律從幾個方面闡述了力和運動的關係?什麼是運動狀態的改變?

  學生根據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點回答。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以提問的方式進行提問總結,梳理本節課知識點。

  作業:查閱伽利略斜面實驗的完整設計過程,同時觀察生活中有關利用慣性的事例。

  《牛頓第一定律》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識與技能:知道牛頓第一定律;知道慣性的概念及應用。

  2.過程與方法:認識伽利略的理想實驗方法;透過活動體驗任何物體都有慣性。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透過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產。生活實踐中,感受科學就在身邊,強化STS的要求。

  【教學重難點】

  1.知道牛頓第一定律;知道慣性的概念及應用。

  2.透過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產。生活實踐中,感受科學就在身邊。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力的作用效果是什麼?

  2.世界上的一切物體都在,絕對不動的物體是不存在的。

  師講解:

  1.研究力和運動關係的歷史回顧。

  2.探究力與運動關係的實驗:伽利略理想實驗

  3.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

  提問複習內容:

  注意引導力與運動可能存在的關係,引出本章所學內容。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觀察四幅圖,思考物體最終停下來的原因。

  二、講解及注意點

  閱讀課本,回顧2000年以前的亞里士多德的觀點。

  介紹300年前伽利略對力與運動的探究和他的理想實驗。

  比較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觀點的不同,設計實驗探究結論。

  要求預習課本,注意探究的方法,明確探究實驗的目的。儀器。步驟。準備就緒後,教師演示實驗,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同時記錄實驗現象和資料,明確實驗中的注意事項。對實驗現象進行歸納和總結,得出實驗結論。

  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情況下,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強調“一切物體”、“不受外力”、“總保持”和“或”的意思。

  適當補充練習。回憶以前所學,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明確要研究的物件。鞏固以前所學。

  按要求觀察課本上的圖形,分析物體最終停止的原因。瞭解歷史上的科學家對力和運動的研究歷程,體會人們對真理的不懈追求,樹立努力學習的信心。知道伽利略理想實驗。

  明確探究實驗的目的。儀器。步驟。進一步複習探究問題的方法和步驟。找出實驗的注意事項。認真觀察實驗現象,積極思考,記錄實驗現象和資料。討論實驗現象並進行歸納和總結,得出實驗結論。

  明確定律內容,分析定律的關鍵點,明確定律適用的範圍和條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