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市和超市》教學設計

《集市和超市》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集市和超市》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集市和超市》教學設計1

  活動目標:

  1、透過調查讓學生對集市和超市的特點有所瞭解,知道購買物品時的一些注意事項,學會獨立購物。

  2、在對集市和超市的調查活動中,初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生活,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前期準備:

  1、組成活動小組開展調查活動討論分析調查記錄,提出在調查中發現的問題及建議。

  2、進行一次購物實踐。

  活動過程:

  活動一:我是購物小能手

  1、談話匯入

  2、學生交流各自的購物過程。

  3、小結:透過剛才這幾位同學的交流,我們不難發現他們的購物經歷都不一樣。比如說地點,有的同學在超市裡面買的,有的在集市上買的。老師發現大多數同學都選擇到超市去買東西,這是為什麼呢?集市和超市又有什麼不一樣呢?我們班的同學都當了一回小偵探,參與調查了這兩個地方,現在我們請一些同學來彙報一下調查的結果。(學生分別彙報超市和集市商品的種類、擺放、營業時間及他們細心觀察後的發現。)

  活動二:我們的調查

  1、五個活動小組的同學彙報各自的調查結果。

  2、第一活動小組和第二小組的同學都認真進行調查,他們的發現不太一樣,但也有相同的地方,就是他們都發現這兩個地方的商品是分類擺放的。知道這些商品為什麼要這樣擺放嗎?

  3、學生討論交流。

  4、師小結。

  是啊,這些售貨員為了讓大家能更快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把所賣的商品分類擺放。如果大家瞭解了商品的分類情況及擺放位置,就能給我們的購物帶來很大的幫助。

  5、老師根據學生的彙報結果對集市和超市的特點進行小結。(填寫彙總表)

  6、同學們都是熱愛生活,樂於觀察,勤于思考的好孩子。尤其是觀察後還有自己的發現,真是好樣的!透過調查,我們發現超市與集市對比,確實更為方便,購買時可以節省時間,衛生也比較好,難怪同學們都喜歡逛超市,但相對來說,價錢也會稍微高一些。因此,同學們在購買東西時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地點。

  活動三:購物知多少

  購物時除了要選擇恰當的地點外,還需注意些什麼呢?

  1、學生討論購物時應該注意什麼?

  2、學生髮言。

  3、針對板書列表進行總結,全班齊讀購物注意事項。

  1)、要選擇恰當的地點;

  2)、注意索取發票及購物小票;

  3)、購買食品時還應注意檢視商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不要買三無產品,即無廠名、廠址、標識。

  4)、在集市上買東西要到固定攤位買,一旦發生問題可以直接找到人。

  5)、購買商品時,要看清商標上的價格,在商品實用、價格相仿的情況下,要挑選質量過關、造型美觀的商品。

  活動四:活動延伸

  這節課我們主要討論瞭如何進行購物,相信同學們都學有所得。希望同學們在課後運用本節課所學知識再進行一次購物實踐。

  教後反思:

  確定這個主題源自於三年級語文的開放單元《集市和超市》,在教學時我發現學生對這方面的內容很感興趣,而我校又靠近張林菜市場,在校門口有一個較大的集市以及一些小型的超市,這是個很有利的條件,所以我決定把集市和超市這個內容挖掘出來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題材。在活動中我盡力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進行一次購物實踐,同時以小小偵探家的身份分組對集市和超市進行調查,讓學生透過調查對集市和超市的特點有進一步的瞭解,交流購物時的一些注意事項,讓學生在調查及購物活動中學會一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藉以培養他們細心觀察生活、熱愛生活的感情。

  在課堂上,學生都能暢所欲言,把他們在調查中的發現及購物時的一些切身體會與同學進行交流。但由於我對這堂課的目標定位不是很明確,導致不能很好地把握課堂的一些生成。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努力探索。

《集市和超市》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集市和超市》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五冊《集市和超市》教學設計。本單元為開放單元,旨在引導學生認識社會,瞭解經常發生在生活中的貿易行為;同時增長一些生活經驗,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本單元的學習物件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已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在前幾冊學習時也接觸過開放單元,因此本單元的學習對學生難度不是很大。但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觀察集市和超市的生活體驗。

  三、教學目標:

  1、透過親身觀察、參觀集市和超市,引導學生留心生活,認真觀察,培養學生勤於觀察思考的習慣以及全面認識事物的能力;

  2、在單元學習時,理解並積累有關商業用語,培養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

  3、透過學習與活動,使學生懂得購物應該有計劃,有方法;

  4、閱讀《第一次買東西》,聯絡自己第一次購物的經歷,進行交流;

  5、學會購買東西,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同時注意語言的訓練及積累,從而調動起學生表達的積極性;

  6、創設情景,進行口語交際的練習,使學生在學習和社會交往中養成合作的`良好品質。

  四、教學重難點:

  學生在一系列的實踐活動中,認識社會,瞭解經常發生在生活中的貿易行為;同時增長一些生活經驗,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

  五、教學準備:

  1、教師: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參觀集市和超市;

  2、學生:課前利用休息時間,深入集市和超市進行觀察,並做好有關資料的蒐集和整理工作;

  六、教學過程:

  (一)、揭示單元主題,引導質疑:

  組織、引導學生親身觀察、參觀集市和超市;

  全班交流自己在集市和超市的所見所聞,你們還想知道些什麼?

  【點評】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單元主題質疑,透過質疑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和創新能力,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五冊《集市和超市》教學設計》。

  (二)、歸類練習,積累提高:

  1、交流心得,練習對商品進行簡單的歸類:

  (1)學生在親身參觀、感受集市和超市的景象後,在4人或6人小組裡進行參觀心得的交流;

  (2)在認識集市和超市中的商品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商品進行歸類的練習,從而讓學生更廣泛地積累、瞭解與學生自己實際生活聯絡緊密的一些日常商品,如“糧食類”、“副食類”、“文具類”等等;

  2、開展“量詞寶寶找媽媽”活動:

  (1)學生在認識、介紹各種商品時,會接觸大量的、與物品名稱密不可分的量詞。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地廣泛地接觸、積累量詞;

  (2)開展“量詞寶寶找媽媽”活動。幫助學生在遊戲中,積極主動地充滿情趣的進行量詞與相關詞語的搭配練習;

  3、瞭解商業專用語和符號,積累詞語,拓展提高:

  (1)引導學生查閱有關商業道德的故事,透過演一演、說一說、講一講等形式讓學生明白其含義及道理;

  (2)瞭解商業專用語和符號,積累相關的詞語,如:“信用卡”是指銀行發給儲戶的一種代替現款的消費憑證等。

  【點評】這個環節,先讓學生相互交流自己查詢的有關內容,生生互動,相互幫助,合作學習。

  (三)、制定購物計劃,設計購物清單。

  學生與自己的父母商量制定自己的一次購物計劃。透過讓學生參與此項開放式的實踐活動,一方面可以知道在家庭日常生活中購物應該有計劃,明白只有和家人商量購物才能使計劃更經濟實效;另一方面又可以加深學生與父母的交流,體現親情與合作,可謂“一舉兩得”。

  【點評】此環節的設計,可以讓學生在與父母的交流合作中,進一步理解本單元的相關內容。

  (四)、妙筆生花,感悟昇華:

  在仔細閱讀《第一次買東西》後,學生仿照作者寫到的內容,把自己的購物經歷試著記敘下來。

  【點評】教師引領學生走入本單元后,放手把空間還給學生,學生盡情地發揮,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提問、理解、表達。

  (五)、親身參與,拓展延伸:

  介紹自己購買的一種商品,引導學生注意應按一定的順序,如由上到下、從裡到外等來介紹。學生親身參與其中,不斷昇華,層層提高,把學生置於一種動態、開放、生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這種開放性學習,改變的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地點和內容,更重要的是提供給學生更多的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推動他們去關心現實、瞭解社會、體驗人生、完善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七、活動反思:

  本單元作為一個開放單元,在學習時把學生置於一種動態、開放、生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這種開放性學習,改變的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地點和內容,更重要的是提供給學生更多的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推動他們去關心現實、瞭解社會、體驗人生、完善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同時作為教師,我們應放下教師的架子,與學生們平等的一起探究、一起學習,這樣就可以體驗到全新的教師角色所給我們帶來的欣喜——開放單元的學習並不僅僅是一個“教”字。在活動選擇時,我們應該用自己比較豐富的經驗,充當學生選題的協助者、引導者;在探究過程中,我們是與學生共同學習的研究者、發現者、創造者,更是為學生鋪路搭橋的組織者;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我們與他們一起反思,是他們的支持者、激勵者;當活動的研究成果誕生後,我們又是一個真誠的欣賞者,為學生創造展示機會、體驗成功快樂的建造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