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的導遊詞
民居的導遊詞
民居的導遊詞應該怎麼寫?一篇完整的導遊詞,其結構一般包括習慣用語、概括介紹、重點講解三個部分。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民居的導遊詞,歡迎大家閱讀。
民居的導遊詞篇1:
大家好,我叫***,是你們的導遊。今天,我將帶大家參觀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位於閩西南和粵東北的崇山峻嶺中。我們先來看圍龍屋,客家圍龍屋存世最多,也最為著名,被中外建築學界稱之為最具中國特色的建築物之一。圍龍屋最早建於唐宋,盛行於明清。
你們知道圍龍屋為什麼是圓的嗎?因為客家人大多住在偏僻、邊遠的山區,為了防備盜賊的騷擾和當地人的擁擠,所以建造了圍龍屋。
圍龍屋之所以那麼堅固,建造圍龍屋的材料也很奇怪。他們在土中摻入石灰,用糯米飯、雞蛋清作黏合劑,以竹片、木條做筋骨,夯築起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樓。大部分土樓有兩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歷史,經受無數次地震顫動、風雨侵蝕以及炮火攻擊而安然無恙,真是令人驚奇!
客家先民崇尚圓形,他們認為圓是吉祥、幸福和安寧的象徵。樓裡的房間大小一模一樣,他們不分貧富、貴賤,每戶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層至高層各一間房。各層房屋的用途很統一,底層是廚房兼飯堂,二層是貯倉,三層以上做臥室,兩三百人聚居一樓,井然有序,毫不混亂。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了,歡迎大家下次再來參觀。
民居的導遊詞篇2:
各位遊客:
大家好!
我叫***,你們可以叫我**。很榮幸當今天的導遊,我們現在乘坐的旅行車是去河源觀賞贛南客家民居,今天的“客家民 包含和諒解。好的,到了贛南客家民居,希望大家下車時,不要擁擠,讓老人和小朋友先下。讓我來介紹一下客家圍屋。客家圍屋也叫圍龍屋。它最早建於唐宋,盛行於明清。客家人採用中原漢族建築工藝中最先進的抬梁式與穿鬥式相結合的技藝,在丘陵地帶或斜坡地段建造圍龍屋。主體結構為“一進三廳兩廂一圍”。普通圍龍屋佔8畝、10畝,大的佔地30 畝以上。一座圍龍屋就是一座客家人巨大的堡壘。屋內臥室、廚房、大小廳堂及水井、豬圈、雞窩、廁所、倉庫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是中國封建自給自足生活的典型縮影。
與眾多圓形圍龍屋不同的是,河源這裡的圍龍屋是方形的,被稱為“府第式”、“角樓”。其形制接近北方傳統的“四合院”,其文化內涵更加深厚。在市郊東源縣仙塘圩鎮周圍,保留較好的客家民居就達30多座。現這座被闢為客家民俗博物館供遊人參觀的民居是河源圍龍屋的典型代表。據記載,它建於乾隆17年(1749年),後經主人復修並擴建後棟,共66間房、24個廳、12個天井,算來這座民居的年齡已有263歲了。
時間過得飛快,今天的“客家民居一日遊”就到此結束了,謝謝大家的支援。希望大家有機會可以再來。再見!
民居的導遊詞篇3:
大家好!我是這裡的導遊xxx。歡迎大家來到閩西南和粵東北的崇山峻嶺中!來,咱們邊走邊看吧。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在藝術形式上百花盛開,在“民居”也是各具“特色”。
先說說咱們面前的客家民居吧!為什麼說它與眾不同呢?他們所在地是邊遠的山區,為了不受外界的干擾,便營造了營壘住宅。這些住宅在建造的時候呢,先在土中摻石灰用糯米飯、雞蛋清做粘合劑,再以竹片、木條作筋骨夯起牆厚一米、高十五米以上的土樓。這些土樓多為三層至六層樓,一百至兩百多間房屋如橘瓣狀排列,佈局均勻、宏偉壯觀。這些土樓大部分都有兩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歷史,都是經受過無數次地震撼動、風雨侵蝕、以及炮火攻擊而安然無恙,顯示了傳統建築文化的魅力。
因為客家人崇尚圓形,認為緣是吉祥、幸福、和安寧的象徵。所以土樓都是圍成的圓形房屋,按八卦佈局排列,卦與卦之間設有防火牆,整齊劃一,具有象徵意義。
每戶客家人的門前都刻著這樣的正楷比聯:“承前祖德勤與儉,啟後子孫讀與耕”,表現了先輩想子孫和睦相處、勤儉持家的願望。樓內房間大小一致,每戶人家平等的分到底層至高層各一間房。各屋各房的用途驚人地統一:底層是廚房兼飯堂,二層當貯倉,三層以上做臥室。兩百人聚居一樓,秩序井然毫不混亂。
怎樣?聽了我的講解,是不是感受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久遠?
民居的導遊詞篇4: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叫xxx,你們可以叫我xxx。我們現在乘坐的旅行車是去觀賞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在嶺南山區客家人聚居的`村子裡,人們隨處可看到許多風格獨具、古樸典雅的客家民居建築:圍龍屋、走馬樓、四角樓等,其中以客家圍龍屋存世最多,也最為著名,被中外建築學界稱之為最具中國民居特色的建築物之一.
圍龍屋最早建於唐宋,盛行於明清.客家人採用中原漢族建築工藝中最先進的抬梁式與穿鬥式相結合的技藝,在丘陵地帶或斜坡地段建造圍龍屋.主體結構為"一進三廳兩廂一圍".普通圍龍屋佔8畝、10畝,大的佔地30 畝以上.一座圍龍屋就是一座客家人巨大的堡壘.屋內臥室、廚房、大小廳堂及水井、豬圈、雞窩、廁所、倉庫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是中國封建自給自足生活的典型縮影.與眾多圓形轉龍屋不同的是,河源的圍龍屋是方形的,被稱為"府第式"、"角樓".其形制接近北方傳統的"四合院",其文化內涵更加深厚.在市郊東源縣仙塘圩鎮周圍,保留較好的客家民居就達30多座.現這座被闢為客家民俗博物館供遊人參觀的民居是河源圍龍屋的典型代表.據記載,它建於乾隆17年(1749年),後經主人復修並擴建後棟,共66間房、24個廳、12個天井,算來這座民居的年齡已有250歲了.
仙塘這座圍龍屋規模大,結構複雜,佈局講究.其中不僅有臥室、澡堂、書房、廚房,而且還有一個四層高的樓閣.來到樓閣,大家如果留意的話,可以注意到每一層四壁上都開有小方窗.也許有人產生疑問,這麼小的視窗採光不太吝嗇了嗎?我這裡要告訴大家的是,它主要是防禦外敵入侵的嘹望孔、射擊孔,便於用xx、xx、弓箭等武器抗擊來犯之敵.圍龍屋如此設計,與當時客家人的處境有很大的關係:客家南遷入偏僻山區,受當地人的排擠和欺侮,為了一致對外,他們不得不聚族而居,不得不建造有防禦功能城堡式的住宅.
這座民居最讓人費解的是有那麼多天井,那麼多廳.儘管這是一個深宅大院,但經幾個天井透進來的光照射,各個角落也明亮許多.廳分上、中、下廳.據說上廳是為老人百年歸壽時的停放地;中廳為拜祖、議事的地方.其中,上中下廳之間都用兩扇屏風隔開,一般在舉行婚禮時,開啟下廳屏風,百歲老人歸壽時開啟兩廳屏風.各們朋友你知道?去年中央電視臺迎接香港迴歸所播放的電視連續劇《香港的故事》中前10集許多鏡頭,就是在這座客家的"大觀園"裡拍攝的.
圍龍屋不論是圓是方,在建築上都有其共同特點:以南北子午線為中軸,東西對稱,前低後高,主次分明,座落有序,佈局規整.裡面的廳堂、天井為中心設幾十個或上百個生活單元,適合幾十人,上百人甚至幾百人同居一室,實在令人歎為觀止.如今客家人住宅大都進行了改革,多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單家獨院的形式,不再建造圍龍屋了,因而遺存的圍龍屋尤顯珍貴.圍龍屋的設計與建築,既有中原古樸的遺風又有南部山區的特色,融科學性、實用性、觀賞性為一體,顯示出客家先人的出色才華和高超技藝.圍龍屋與北京的合院、陝西的窯洞、廣西的"欄杆式"、雲南的"一顆印"一起被中外建築學界譽為中國五大特色的民居建築物.如今圍龍屋已走出封閉的大山,走向遼闊的世界.它成了一種歷史遺蹟,一種奇特的景觀.圍龍屋的精巧結構、奇妙佈局以及豐富內涵會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看慣了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再看看古色古香的客家民居,不僅是一種美好的享受,同時又增長了知識.
時間過得飛快,今天的“客家民居一日遊”就到此結束了,謝謝大家的支援。希望大家有機會可以再來。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