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美術《木版年畫》教學設計

六年級上冊美術《木版年畫》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上冊美術《木版年畫》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六年級上冊美術《木版年畫》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教材提供了多幅中國民間木版年畫典型圖例,給予學生一種視覺上的藝術感受。教師應透過講小故事,引導學生感受民間木版年畫的形式美感和獨特的色彩搭配,加深學生對民間木版年畫的認識,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他們的審美素養。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欣賞我國不同地區的民間木版年畫,瞭解民間版畫的製作工藝和藝術特色。

  2. 過程與方法:結合地方特點,透過對比,談談欣賞不同地方的木版年畫的感受。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木版年畫的欣賞,培養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 重點:不同地方的木版年畫比較,瞭解木版年畫的特色和不同的原因

  2. 難點:學生能感受各地方木版年畫美感

  四、 教學過程:

  (一)課題匯入

  談話匯入

  1.讓學生說說新年一般在門上貼什麼?

  2.那以前人們會在門上貼什麼呢?

  (門神,門神是我們中國傳統木版年畫的一種,也是中國木版年畫最早表現的一種題材)

  過渡: 你瞭解木版年畫嗎,今天老師帶你們走進中國傳統文化,木版年畫

  (二) 揭示課題

  木版年畫

  (三) 新授過程

  木版年畫題材和貼的地方

  1.木版年畫從剛開始單一的門神畫逐漸發展出很多題材:門神畫、財神畫、灶王畫、喜慶吉祥畫、戲曲畫、風俗畫等。

  2.木版年畫除了貼門上,還能貼哪裡?貼在這個地方你會選擇什麼題材?

  (根據不同的題材,可以貼在不同的地方)

  門神秦瓊和尉遲恭的來歷

  1.今天主要講的是門神畫和喜慶吉祥畫

  2.播放短片,短片的主角是誰?你能說說有關秦瓊的事麼?

  3.出示朱仙鎮秦瓊門神木版年畫,這個秦瓊和剛才短片裡的秦瓊給你有什麼不同的感覺?

  5.你覺得人們為什麼要把秦瓊畫成這樣?

  6.還有一個人,他和秦瓊大戰了三百回合都沒有分出勝負,他是誰?

  7.秦瓊和尉遲恭都是歷史人物,為什麼會變成門神呢?

  (傳說:唐太宗生病了,晚上經常做噩夢夢見冤魂來殺他,秦瓊和尉遲恭得知後就自告奮勇要求站崗,果然冤魂沒有再纏著唐太宗了,唐太宗見他們這麼忠心這麼辛苦,就命畫師將他們畫成畫像,然後貼在門上,這件事傳到了民間,於是百姓們紛紛效仿,當然最主要還是他們正氣凜人和英勇善戰)

  過渡:我們看的是朱仙鎮的門神木版年畫,那每個地方的木版年畫都會一樣嗎?

  四大產地門神木版年畫比較

  1.瞭解四大著名產地(朱仙鎮,楊家埠,楊柳青,桃花塢)所在位置

  (1)他們分別在哪些省?

  (2)出示南北方分割線,哪幾個在北方,哪幾個在南方?

  (3)北方人和南方人性格各有什麼特點?

  過渡:由於地域環境和人們生活方式的不同,他們的木版年畫風格也是不同的,我們來仔細看一下他們各有什麼特色。

  2.對比四大產地門神

  (1)朱仙鎮,這幅畫用了哪些顏色?所用顏色有什麼特點?為什麼人物畫的大,馬畫的小?

  (粗獷,鄉土味較重人物誇張,突出頭部,色彩鮮豔,對比強烈)

  (2)楊家埠,和朱仙鎮比,顏色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有哪些地方相同?

  (粗獷,鄉土味重,以紅、黃為主,加入少量紫、綠,更顯莊重)

  (3)楊柳青和前兩個都是北方的,他的門神木版年畫人物造型和顏色和前兩者差別大麼?他用了哪些顏色,人物造型是怎樣的?給你的感覺又有什麼不同?

  (色彩柔和,人物較寫實,繼承中國畫工筆重彩的特點)

  (4)桃花塢是南方的,用了哪些顏色,給你的感覺和之前幾個一樣嗎?

  (雅緻,顏色善用粉紅、粉綠、中黃等)

  過渡: 不僅秦瓊和尉遲恭成為了門神,還有一些人成為了門神

  門神鍾馗

  1.你看到鍾馗有什麼感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

  (鈴眼、獅鼻、狼牙)

  2.為什麼人們要把鍾馗畫成這樣?

  3.桃花塢的鐘馗和朱仙鎮的鐘馗給你的感覺一樣嗎?為什麼兩個風格差的這麼多?

  (朱仙鎮是在河南屬於北方,桃花塢是屬於南方,受當地人的性格和環境等因素影響)

  過渡

  1.看了這些門神,你覺得人們貼這些門神目的是什麼?(驅邪,避魔)

  2.隨著人們觀念的轉化,木版年畫從單一的門神題材和驅邪的目的開始慢慢轉變,我們現在人在門上貼的還是為了驅邪避魔嗎?那是什麼?

  (隨著人們觀念的轉變,人們貼的主題慢慢變成喜慶吉祥的了)

  喜慶吉祥

  1.你覺得人們貼五子圖是為了什麼?

  2.一團和氣的畫是什麼形狀的?為什麼是圓形的?

  3.看各種娃娃圖,他們又代表了什麼吉祥的寓意?你是怎麼判斷的?

  過渡:瞭解了木板年畫的一些題材,我們再看一下它的製作過程。

  六年級上冊美術《木版年畫》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木刻版畫以刀法、材質與印法的有效整合在版畫家族中呈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木刻版畫對兒童來說,充滿了神秘與挑戰。兒童在製作木版畫的過程中動腦又動手,不僅拓寬了藝術視野,豐富了創作手段,更多了一種審美的眼光!

  教材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分三個頁面對木版畫作了全面的介紹:從木版畫的工具介紹到製作方法;從黑白木刻到套色木版畫的創作;從古今中外經典木版畫的欣賞到木版畫功能的開拓,與生活環境藝術結合,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認知情境。

  根據木版畫操作性和創造性的特點以及豐富的教學內容,教師可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分3-4課時完成。

  學生情況:

  六年級兒童已初步掌握了紙版畫的基本製作方法,有興趣去追求新的版畫表現語言。木版畫以刀代筆的創作形式,對於兒童而言往往可用“驚奇”甚至“欣喜”來形容。兒童透過奏刀向木的感性實踐,在“邊刻邊想”中來完成對木版畫刻與印的認識。

  教學方式、手段:直覺體驗、演示與賞析、練習相結合。

  教師準備:椴木板、木刻刀、油墨、滾筒、宣紙等。

  學生準備:椴木板、木刻刀、6B鉛筆。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兒童認識木版畫,體會木刻版畫特有的氣質和美感。

  過程與方法目標:兒童學會木版畫的基本製作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兒童形成細緻、耐心的學習態度和審美感知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兒童初步瞭解木版畫刻與印的製作特點,學會製作一幅木版畫。

  教學難點:兒童對刻刀的掌控,對不同形狀的刻刀鋒刃在木板上留下的視覺形態,在兒童內心滋生起豐富的想象。

  教學設計

  一、活動

  同學們,這個教室的牆上掛滿了畫,你覺得它們與你平時看到的畫有什麼不同呢?同學們仔細看,你發現了什麼?

  在木版上塗上油墨再印下來的畫,經印製以後所產生的印痕之美,很特別,是我們徒手繪畫所不能替代的,這個就是印製的美麗。

  設計意圖:直觀感知木版畫的印痕之美。

  二、新課

  (1)出課題:這樣的繪畫形式叫“版畫”,以木版為底版的就是“木版畫”。

  (2)比較一下,紙版、木版印製過後的效果一樣嗎?

  同為印製,但是因為材料的不同,印痕的美麗卻絕然不同。

  同學們,繪畫的表現的形式很多,就版畫而言,材料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美感!關鍵在於你是不是願意去嘗試,去改變!

  設計意圖:初步瞭解木版畫刻與印的製作特點及其藝術的美感。

  (3)體驗:

  ①製版練習

  想試試在木版上畫畫的感覺嗎?(示範1)那我們今天就以刀代筆,在這塊木版上畫畫。

  這些木刻刀的刀口都不一樣:刀口成三角形的為三角刀,它會在木版上留下怎樣的痕跡呢?

  注意觀察:老師是如何握刀的。

  握刀時,有沒有誰注意老師兩手在版上是怎麼擺放的呢?想一想,是為什麼?

  (兒童嘗試)同學們你們也來試試。

  (反饋)練習中你有些什麼困難嗎?

  (示範2)這刀口呈半圓形的為圓口刀,刀口平的為平口刀。圓口刀、平口刀在木版上又會留下怎樣的痕跡呢?

  (兒童嘗試)我們一起再來感覺一下。

  不同形狀的刻刀鋒刃在木版上留下有別於其他畫種的一種肌理感。

  ②印版練習

  下面我們來把這種肌理感印下來(示範)。

  印製時先蘸油墨,再在旁邊清油墨,待滾筒上均勻地滾上油墨後,再均勻地滾在版上。取吸油墨的紙覆在版上,用小紙團打小圈圈磨印下來。

  (出圖)同學們,將每一種刀痕組合在一起,它們也是畫,每一刀都是同學們的激情!這就是木刻版畫所特有的氣質。

  設計意圖:讓兒童動手實踐體驗一次,是對木版畫學習與消化的過程。在切身體驗中兒童增進了對木版畫製作的.實踐經驗。

  (4)木版畫的賞析

  (出圖)在版上以線來造形的是陽刻法,以面來造形的是陰刻法。而在創作中,很多的時候是陰陽刻結合著來運用的。

  (5)木版畫的創作

  首先,將我們所要表現的形象畫在版上。然後,在木板上用三角刀刻去鉛筆線。接著,滾上油墨,注意油墨不能太多,要均勻。取一張容易吸油墨的紙,覆蓋在版上。用一個小紙團,輕輕地打小圈圈,進行磨印。輕輕地掀開一角,看看效果。當然,在起稿的時候,你也可以用毛筆蘸上墨汁直接在版上畫畫。

  設計意圖:兒童每一種繪畫語言的獲得,都是在特定感受的誘導下逐漸實踐產生的,教學由淺入深,賞練結合,至此兒童轉入對木版畫的創作練習。

  三、兒童作業:創作一幅木版畫

  設計意圖:兒童憑著對木版畫這種“技”與“法”的切身體驗,就能從感同身受出發,用心領會作品的.審美意像!

  四、拓展

  (賞析)同學們,木版畫源於我國古代的書籍插圖。在雕版印刷術出現之前的懵懂階段,印版多為石刻文字、圖形等,一般影象較為粗獷、簡潔,尺幅較小;戰國時期“肖形印”可視為最初的版畫的印版,印製的方式叫“捺印”,即印版由上而下捺印。

  這是一枚古代的小小花款印章,仔細看看,上面刻畫的人物,她的舞姿多麼地舒展、飄逸。以後的漢代畫像磚的“拓片”,無疑具有版畫的性質。

  這是一張中國明代的小說《西廂記》木版畫書籍插圖。中國古代木版畫多以線描形式出現,在這幅插圖中,中國繪畫中的線條,筆法的運用表現,清晰可見。此圖,陳洪綬繪,刻工項南州,施展絕技不失原作面貌,展現中國古典木刻畫特有的意境美。

  這是清代的一本畫譜《芥子園畫譜》,印版越多,畫面色彩層次越豐富。

  人類透過雕版印刷留存下來各類典籍、圖畫品種很多,幾乎涉及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根據其用途還有專門的名稱,如以春節祈福為主的叫“年畫”,在民間祭祀用的叫“紙馬”。

  現代畫家更是能夠在一塊木版上展現自己對生活對藝術美的追求。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著在木版上來畫畫,用刻好的版子來裝飾我們教室的牆面,還可以營造教室裡濃厚的藝術氛圍!

  作業要求

  兒童創作一幅木版畫,透過奏刀向木的感性實踐,兒童在“邊刻邊想”中完成對木版畫刻與印的認識。

  教與學的評價

  刻制木版畫常見的刀具有三角刀、圓口刀、平口刀。兒童可以根據自已的習慣橫握刀具或選擇豎握,運刀時指實掌虛運用腕力將刀鋒刻入木版,形成獨特的點、線、面的性狀。而這些是需要兒童對刻痕各異的刀具掌控來逐一體會的。

  反思和總結

  第一課時,我著力解決兒童對木版畫的認知。教學手段側重於兒童的直覺體驗,以教學活動的趣味性來融合木版畫較為理性的內容。其中教師演示與賞析相結合,兒童透過奏刀向木的感性實踐,在“邊刻邊想”中來完成對木版畫刻與印的認識。整個刻印過程,那種對於木版畫形式語言的直觀感受,對於兒童而言往往可用“驚奇”甚至“欣喜”來形容。尤其是木版畫印製語言的美感,印製過程的“不確定性”,對兒童的思維方式也產生著很大的影響。兒童憑著對木版畫這種“技”與“法”的切身體驗,就能從感同身受出發,用心領會作品的審美意象!木版畫雖體現的是技術與規則,但是無論怎樣的技術,怎樣的規則,使用何種工具材料都應和兒童的感受緊緊相連,與木版畫整體的文化脈絡相連線,反之,教學就是狹隘的、偏頗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