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15篇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說到古詩,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狹義的古詩,是指產生於唐代以前並和唐代新出現的近體詩(又名今體詩)相對的一種詩歌體裁。你知道什麼樣的古詩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認識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洞庭、江南”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學習透過看註解,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薰陶。

  【重點難點】

  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江南山水的特點,激發愛美的情趣。

  【教學方法】

  以讀為主,理解成誦。

  【教學用具】

  課文插圖,洞庭湖圖片,媒體資源:《獨坐敬亭山:李白》、《望洞庭:劉禹錫》、影片《白居易簡介》。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獨坐敬亭山

  一、激趣匯入

  1、導語:

  我們先進行課外知識搶答:唐朝是我國古詩創作最旺盛的時期,在眾多詩人中有兩個最有名的詩人,他們是誰?

  (詩聖、詩仙)

  2、揭題:

  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二、釋題,簡介背景

  結合課文插圖及媒體資源《獨坐敬亭山:李白》,完成下列教學步驟:

  1、讀題,看註釋,結合插圖,介紹背景。

  2、過渡:

  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麼,想到些什麼呢?

  三、學生自學,初步理解

  自讀古詩,思考問題,並根據註釋,結合插圖,逐句說說詩意。

  四、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互讀古詩,交流詩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2、老師點撥:

  “閒”是悠閒的意思,在說句意時,要作詞序的調整。即“一片白雲悠閒地飄去”。“厭”的註釋是“滿足”。在說句意時要進行適當的變通。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想象一下“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可以用語言描述,也可以用畫面表現。

  六、指導朗讀

  1、《獨坐敬亭山》圍繞著“靜”來寫,朗讀時注意語調輕緩,節奏要緩慢;透過朗讀,表達詩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種輕鬆感。

  2、多種形式讀詩:

  指名讀、同位讀、小組讀、齊讀等。

  七、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讀。

  2、討論:

  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第二課時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示有關洞庭湖圖片。設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

  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看詩人劉禹錫是怎樣描寫的。

  二、自由吟讀

  結合動畫課件《望洞庭:劉禹錫》完成下列教學步驟:

  1、學生邊讀邊參閱註釋,試著理解詩句意思,不懂的隨時發問。

  2、根據學生提出問題的普遍性與否,或個別講解或集體理解。

  三、指名朗讀,同桌互說意思

  1、點撥理解“兩相和”,可以讓學生結合看圖及動畫吟誦體會。

  2、在交流體會描寫月夜洞庭的美景時,隨機指導學生誦讀,體會比喻的巧妙。

  “鏡未磨”寫出了一種別有情致的朦朧的美,真是別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遙看,這個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導賞析

  1、你覺得哪一句詩寫得好,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詩人的心情。

  2、與上一首比較,體會不同的景緻及古詩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誦《獨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課外積累

  1、說說你知道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2、課外繼續收集山水詩。

  六、練習

  任選一首,想象景緻,根據自己的理解作畫,並配上詩句。

  第三課時

  憶江南

  一、複習匯入

  背誦前兩首以及課外蒐集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憶江南》是一首詞,又描寫了怎樣的景緻,怎樣的心情呢?

  二、讀課文,理解內容

  帶著上面的問題自由讀,邊讀邊看課文插圖及動畫課件《憶江南》,理解意思。指名讀,讀準生字,結合註釋理解意思。

  指名看圖說出意思。朗讀領悟詞義,教師做如下點撥:

  “憶江南”是詞牌名,詞都有一個牌名。詞的內容也是回憶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經當過杭州刺史。

  利用影片資源《白居易簡介》,介紹白居易情況:

  詞中回憶的,就是美麗的江南風光。

  舊:從前。

  曾:曾經。

  諳:熟悉。

  勝:超過,勝過。

  根據提供的詞語解釋,讓學生自己說說詞句的意思,然後連起來說整首詞的意思。

  三、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四、教師小結

  詩一開頭,詩人先說:“江南好”,這是詩人對江南春天的讚美。那麼,說江南好,是聽別人說,還是自己親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經,我對江南的風景是那麼的熟悉,那麼瞭解。

  江南風景好在哪裡?可先讓學生來回答。老師最後歸納:春回大地的時候,百花盛開,每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陽光普照,遍地開放的鮮花更加豔麗,春暖水碧,綠波粼粼。由於紅日的映照,紅花更紅,像燃燒的火焰:由於江花紅,所以更顯出江水碧綠。“藍”字形容春水深碧。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詩人的記憶裡,所以詞的結尾說──江南風景這樣好,能不讓人回憶嗎?

  五、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朗讀的感情基調:飽含深情的回憶之情。

  語調處理:一、二句要有昂揚的激情,再轉入緩慢回憶,“日出”句聲調高昂,“春來”句聲調柔和平緩,最後一句聲調稍抬高,彷彿是自問,又像是問他人,“能不”語氣要果斷、堅定。

  在熟讀基礎上讓學生練習背誦。

  六、抄寫或默寫

  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識記本課四個生字並正確書寫、運用.

  2.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3.感受詩人隱藏於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

  課前準備

  1.瞭解王安石的生平.

  2.瞭解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納蘭性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遊介紹,激趣匯入

  (出示地圖,標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談話:今天老師給你們當導遊,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鎮頭.”這首傳唱了千年的歌謠向我們介紹的是瓜洲.瓜洲位於江蘇省揚州南面,長江北岸.絡繹不絕的長江水見證了瓜洲的興衰,瓜洲曾經是“江北重鎮、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只是東漢吳國第一古都,更是文氣洋溢的靈秀之地.許多詩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絕唱的詩句: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蘇東坡的“但願人持久,千里共嬋娟”,(if-件展示詩句.)還有一首廣為傳誦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書詩題,讀題.

  3.過渡:為什麼人們喜歡這首詩呢?先去讀一讀吧.〖你正在瀏覽《老百曉線上》提供的文章

  整體感知.直奔重點

  1.同學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讀古詩.

  2.指名讀,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間、數重山、照我還”.

  3.反覆多讀幾遍這首詩,結合課文註釋,想想詩句的意思.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我覺得詩寫得很關,寫出了詩人想念家鄉的感情.)

  5.你最欣賞詩中的哪一句呢?

  賞析詩句.感悟詩境

  1.剛剛同學說得最多的就是這句詩,(課件出示“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生齊讀.)

  2.能說說為什麼喜歡這句詩嗎?(指名答.)

  3.有同學說,這句詩寫出了江南美麗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讀一讀,說一說:在你的頭腦中出現了怎樣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麼說什麼.

  4.同桌之間互讀、練說.

  5.指數名同學說.

  6.小結:你們的回答很精彩!原來短短一句詩可以在人的頭腦中出現這麼多不同的畫面,文字的魅力真是無法想象.

  7.那就用朗讀把感受表達出來吧.小組內練讀,指名讀.

  8.聽了同學們的描述,我彷彿看見了一派色彩斑斕的綺麗風光.

  種“綠”色呢?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對你會有所協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兩邊大面積出現的是草地、樹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見了——

  練習題: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綠色的詞嗎?

  近處()的小草()的柳樹,遠處()的樹林()高山.(同學口述)

  11.詩人此時正遇早春時節,站在小船上舉目四眺,滿眼皆是綠色,讓作者明顯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別小看了這個“綠”字,它僅僅是告訴你春天來了嗎?它還能讓你感受到什麼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裡的“綠”有著層次關,遠近各不相同;“綠”還寫出了春天景物的變化……)

  14同學們理解得多豐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綠”讀出來吧.男女生賽讀.

  15.小小的“綠”字卻有大大的文章!引導閱讀“資料袋”,介紹王安石推敲用“綠”字的故事.

  16.聽完“綠”字的故事後,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指名答.)

  17.小結:是呀,一位如此優秀的詩人能為了一個字修改十多次,難道我們在平時的習作中不能做到嗎?“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18.這首詩正是因為這個故事,讓人們更加讚賞.那就讓我們一起讀出你的讚歎吧.

  品評詩句.昇華情感

  1.過渡:這麼美的綠,這麼迷人的風光,誰不想多看兩眼?誰不想留戀其中?詩人和我們一樣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嗎?(指名答.)

  2.詩人想回哪裡去?詩中的家鄉是指哪兒?引導從課題“泊船瓜洲”和詩句“鐘山只隔數重山”等處置解.

  3.你能在地圖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嗎?先好好讀讀古詩.

  4.同學上臺指明.(老師點選課件,顯示“鐘山”的位置.)

  簡介:王安石的父親曾在江蘇南京為官,王安石是在那裡長大的,對鐘山即現在的南京

  有著深厚的感情,可以說那裡是他的第二故鄉.

  5.你從哪裡能讀出詩人急切地想回到家鄉呢?

  6.引導同學從“一水間”“只隔數重山”“又”“何時照我還”這些詞句理解.(指名答.)

  7.練習讀出詩人無限的思鄉情緒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迴歸整體.深化體驗

  1.這真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漂泊在外的遊子對家鄉是多麼的牽腸掛肚呀!讓我們一起再來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練習背誦.

  3.王安石,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詩人、政治家,立志於國家改革.這首詩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經瓜洲時所寫.短短28個字,展現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綠,抒發了久思故鄉的一寸衷腸,更暗示了他對自身前途的擔憂.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圖嗎?千頭萬緒湧上心頭……更讓我們驚歎的還是他對文字的講究,一個“綠”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風範!

  第二課時

  樂調情

  1.播放歌曲《故鄉的雲》.

  2.聽!來自遠離家鄉遊子們的聲聲吶喊.故鄉的雲總是那樣的白,故鄉的人總是無比的親!王安石借春風問明月,何時才幹榮歸故里?那麼,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表達胸中滿溢的情懷呢?

  讀入情

  1.讀一讀《秋思》和《長相思》,要求讀準、讀通,看看註釋或藉助字典查不懂的詞.

  2.指數名同學讀,正音.(注意讀準“意萬重”“聒”.)

  3.看看詩詞的題目,你能發現什麼?(指名答.)

  4.這相同的兩個“思”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呢?和你的夥伴一起反覆讀上三遍之後,再好好想想.

  5.讀了這麼多遍,讓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任選一首說.(指數名答.)

  品悟情

  1.詩人那濃厚的化不開的思鄉之情,都藏在哪個句子中呢?默讀,畫出來.

  2.指名答.

  3.“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麼?

  4.同學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說.

  5.指導朗讀,讀出詩人滿腹難過、心事重重的感覺.

  6.這句詩中詩人是借什麼景物來抒發情感的呢?(指名答.)

  7.你能用自身的話說說下面那句詩的意思嗎?小組內交流.

  8.引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9.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過程,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掛念.

  10.就讓我們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齊讀.)

  11.王安石見明月而難過,張籍見秋風而感慨.那麼,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將情巧妙的藏與詩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嗎?

  12.小組內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13.全班交流,師引導注重體會“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議深情

  1.同學任選一首配樂背誦.

  2.在你背誦時,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呢?(指名答.)

  3.總結:讀詩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畫面就不同.我們不可能到詩人生活當中去,不可能看到那個朝代詩人面前真實的景色,但是,詩人們那份濃濃的思鄉情,我想無論是誰都能感悟得到!因為詩中的字字句句無不包括著對故鄉的想念、對家鄉的思念.讓我們一起再來背一背這首感人的詩詞吧.

  記生字

  1.找到本課四個生字,讀讀相關句子.

  2.說說你有什麼好方法記住它們?(指名答.)

  3.指導書寫: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注意寫得左窄右寬.

  4.同學練寫.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本組課文都記敘了漂泊在外的人們,懷著一顆眷戀家鄉的赤子之心,懷念和讚美故鄉。古詩詞三首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張籍的《秋思》和納蘭性德的《長相思》都透過詩詞的形式展示了離別家鄉人的思念情感。這情感在春風又綠中,在臨發又開封裡,更在故園無此聲裡。《梅花魂》借外祖父珍愛梅花,展示了老華僑內心深處對中華民族深深的愛,梅花是國之魂,是融入到每個炎黃子孫血脈中的。《桂花雨》,似春雨把對家鄉熱愛的思想植入孩子心中。母親的話語以及作者回憶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這陣陣桂花雨,無不是家鄉思念的依託。《小橋流水人家》作者熱愛家鄉在我愛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這樣直接的傾訴中,在優美的風景中,在平淡的敘事中。圍繞一個情字,一枝一葉總讓人難忘,總流露出這份思鄉情感。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並理解關鍵詞語表達的思想情感。

  3.用心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4.繼續深入把握同主題文章的閱讀方法,學會把握單元學習的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關鍵詞語表達的思想情感。

  2.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談一談你的家鄉好嗎?假如有一天當你離開你的家鄉,你會想念這個地方嗎?你又會怎樣回憶你在家鄉度過的生活呢?今天我們就跟隨離家的遊子感受他們對家鄉的情感。

  二、檢查預習收穫,提練研討問題

  1.檢查朗讀課文。

  (1)《古詩詞三首》

  (2)《梅花魂》3.13段。

  (3)《桂花雨》2.5段。

  (4)《小橋流水人家》1.5段。

  2.檢查課文內容瞭解情況。

  本單元課文所講的離家的人分別是誰?快速找一找。學生彙報:王安石、張籍、納蘭性德、外祖父、我等。

  3.他們透過文章表達著對家鄉怎樣的情感?又是透過哪些內容表現出來的?請結合課文內容想一想。

  三、交流彙報學習收穫

  重點研讀

  1.《古詩詞三首》《泊船瓜洲》中的一水、數重離家之近、又綠、何時離家之久來表現(景-明月),《秋思》中意萬重之心事重重、又開封之無限話語來表現(行-秋風),《長相思》從山一程、水一程之路途之遠、風一更、雪一更前行之難來表現。重點引導學生想象綠的美好景象、萬重語言裡、碎的無眠中,培養想象表達能力。

  2.《梅花魂》重點引導學生作者借梅花之愛,抒熱愛民族之情,對民族熱愛表現在吟誦詩文的悲傷中、在對墨梅圖的愛惜中、在不能回國的痛哭中、對鶯兒的深刻教誨中、在送梅花手絹的淚眼中,深刻領會內心的眷戀中。培養理解人物語言、動作、神情的刻畫了解。

  3.《桂花雨》重點引導學生借理解母親的話這裡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裡的桂花。體會家鄉給作者帶來的無限快樂回憶,深刻把握母親話語的深刻意思。

  4.《小橋流水人家》中直接提示學生透過句子出示明確作者透過景物的描寫、透過事情的敘述、透過直接的表白,展現自己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四、總結拓展

  1.出示《日積月累》中詩句,深入領會思鄉之情。

  2.佈置作業:

  (1)抄一抄:把本課描寫人物、景色精彩的句子摘抄下來。

  (2)寫一寫:圍繞家鄉讓你難忘的一景一物,表現對家鄉的喜愛之情。

  (3)唱一唱:課下蒐集有關思念家鄉的歌曲,練習唱一唱。

  (4)讀一讀:課下找一些表達思鄉情感的文章看一看是如何描寫的。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①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②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③透過誦讀、解讀、悟讀課文,瞭解內容,體會課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之情。

  課前準備

  ①查閱有關詞的資料以及三位詩人的生平和創作情況。

  ②課文插圖。

  第一課時 《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

  ●由題入手,弄清題意

  ①板書課題。

  ②自由讀題,說說題意。

  “鄉村四月”是指江南農村初夏的時節。

  ③出示插圖,觀察感受。

  ④簡介詩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詩人,一生未做官,描寫了許多田園生活的詩篇。

  ●反覆誦讀,弄懂詩意

  ①教師範讀,學生整體感知誦讀的節奏和詩的畫面。

  ②學生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握節奏,注意“蠶”“桑”都是平舌音。

  ③指名朗讀,相互學習,相互欣賞。

  ④組內輪讀,試著利用工具書或文中註釋弄清句意。

  ⑤全班交流,講講詩意。

  ●品評朗讀,感悟詩情

  ①自由誦讀,邊讀邊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

  ②逐句品評,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寫了江南水鄉初夏時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寫了勞動人民緊張繁忙的勞作,也同時體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讚美。“少”“才”“又”突出了勞作的繁忙。

  ③想象畫面,有感情地朗讀。

  ●背誦,積累語言

  ●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①按照學習《鄉村四月》的方法自學,畫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②小組內交流,教師指導點撥。

  ③全班交流自學成果。

  ④背誦。

  第二課時 《漁歌子》

  ●激情導趣,理解課題

  ①教師有感情地吟誦《漁歌子》,請同學們聽一聽,想一想:它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古詩有什麼區別?

  ②你知道什麼是詞嗎?

  教師簡介: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也就是為曲所填的詞。由於詞的長短不一,還被稱作長短句。這是與詩的不同之處。

  ③你瞭解或背誦過詞嗎?試著背一背。

  ●反覆吟誦,理解詞義

  ①自由讀詞,練習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塞”“蓑”的讀音。

  ②誰願意讀給大家聽?說說你喜歡這首詞嗎?為什麼?

  ③默讀詞,畫出詞中描寫的各種景物。

  ④再讀詞,邊讀邊畫出詞中難理解的詞和句,先按照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己理解,解決不了的問題和同桌交流討論。

  ⑤全班交流:

  交流重點:斜風細雨中垂釣的人兒為什麼不想回家?

  詞中出現了哪些顏色?

  ●指導朗讀,想象畫面

  ①教師導語: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又充滿活力。

  ②教師範讀,體會詩情畫意。

  ③學生練讀,想象整體畫面。

  ④指名朗讀,教師指導。

  ⑤同桌互讀,相互欣賞。

  ●積累運用,拓展延伸

  ①有感情地背誦《漁歌子》。

  ②背一揹你喜歡的詞。

  ③默寫兩首古詩。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憶江南》是北京實驗版語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詞,引領整個小學階段詞的學習。這個詞牌原名《望江南》,其後又有《謝秋娘》、《夢江南》、《望江梅》等許多異名。這首詞中,詩人選取了“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兩個典型景物,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絢麗景色,最後用一個反問句“能不憶江南?”真切、有力地表達了作者對江南的讚歎和思念。

  學習目標:

  1.深入理解詞意,感受江南春景之美,體會作者讚美與思念之情。

  2.初步瞭解“詞”的特點,掌握學習詞的方法。

  3.有感情誦讀。

  教學重、難點:

  1.根據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

  2.有感情誦讀。

  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簡介相關資料。

  1.背誦有關描繪春天景色的詩句。

  2.齊讀詩題:憶江南(播放江南春景圖)

  3.介紹詩人和創作背景

  教師補充內容: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他曾在蘇杭為官,江南的旖旎風光給他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回到洛陽12年後,他對江南依然魂牽夢繞,六十七歲那年,創作了一組千古絕唱——《憶江南》。

  二、初讀全詩,感知詞的特點。

  1.自由練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讀流暢。

  2.初步感知詞的特點

  (1)有沒有發現這首詩與我們以前學過的詩有什麼不同?

  明確今天我們學習的其實是一首詞。

  (2)師生交流對詞的初步認識。

  3.指名讀。(重點提示“諳”這個生字的讀音)

  4.教師範讀激情,評議導學。

  三、自學交流,探究詩意 。

  1.學生自學,理解字意、句意。

  教師引導,遷移學法:同學們可用學習古詩的方法來學習這首詞。

  2.同桌交流自學收穫。

  3.全班集體交流,整體感知詞意。

  四、品詞賞句,想象悟情。

  1.賞析“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你從哪幾句感受到江南春景之美的?

  (1)賞讀:日出江花紅勝火

  江南的春景美在哪裡?

  紅勝火:體會江花的紅豔;花的數量多,感受江南春天的盎然生氣。

  “勝”可否換成“似”?

  什麼時候江邊的花更紅,更豔?(日出圖)

  展開想象,把詞句還原成畫面。(江花圖)

  體會後指名有感情朗讀、評讀。

  (2)賞讀:春來江水綠如藍

  這句給我們呈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綠如藍:體會水的青綠,感受江南春天的勃勃生機。

  為什麼江水這樣清綠?讓我們聯想到了什麼?

  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江水圖)

  (3)引導學生想像並對比兩句詩所描繪的不同畫面,感悟兩句詩“紅”與“綠”相互映襯之美。

  (4)學生結合想象誦讀。

  a、 指名讀。

  b、合作讀。

  (師:日出時分,花開的如此熱烈,男生讀:日出江花紅勝火)

  (師:春來碧水悠悠,純淨、清幽,女生讀:春來江水綠如藍)

  2.體會前兩句中蘊含的作者感情。

  江南春景的如此美麗、絢爛,作者用一個字就表達了由衷的讚歎,那就是——好,

  這個“好”字是在讚美江南的什麼好?讀出自己的體會。

  作者讚歎的美好春景是他非常熟悉的,親自感受到的,理解“風景舊曾諳”一句。

  3.對比引申,賞析反問句“能不憶江南?”

  (1)引入作者另一首詩《魏王堤》。

  當江南花紅勝火,水綠如藍的時候,而北方的洛陽又是什麼樣的景象呢?

  出示七絕《魏王堤》

  (2)引讀體會:在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的季節,洛陽卻“花寒懶發”,只有魏王堤上的柳絲,才透出那麼一點兒春意。

  (3)再次朗讀體會“能不憶江南? ”一句的含義。

  4.拓展引申,深入體會作者情感。

  (1)賞讀白居易其它兩首《憶江南》。再次深刻感受詩人對江南的讚美和思念。

  引導:作者回憶了哪裡?又在懷念江南的什麼?

  (2)師補充:詩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杭州人民和他的感情很深,在他離任時,蘇州人民不捨得他走,都哭著來為他送行。詩人劉禹錫曾在《白太守行》中寫道:“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

  帶著對江南人民深深的思念,再讀——能不憶江南?

  (3)江南不僅景色優美讓作者懷念,還有純樸的人民讓作者牽掛,江南的景美、酒香、人更美!我們再來讀讀這句。再看這個“好”字又增加了哪些含義?

  (4)感情朗讀,讀出讚美之情、讀出思念之意。

  五、佈置作業。

  展開想象,把“日春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兩句詩所描繪的景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出來。(可以寫,也可以畫。)

  六、板書設計。讚美

  憶江南-----------好

  詞思念

  春日

  一、學習《春日》,自讀完成以下要求。

  1.把詩歌讀正確、流利,認記生字“泗、濱”。

  2.指名讀詩,提醒讀準“勝”“泗”“濱”

  3.根據註釋瞭解詩歌的大意。

  4.小組交流:互相釋疑,討論難點。

  二、朗讀古詩,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指名讀詩旬,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機點撥:

  (1)作者到泗水邊尋找春天,他看到了什麼?能想象都有什麼“煥然一新”嗎?(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積累具體感知“無邊光景一時新”)

  (2)“萬紫千紅”是說春天的什麼?能具體說說嗎?(藉助圖畫形象感知花兒的繽紛色彩,春天的美麗景象)

  3.結合理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1)自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

  (2)指名讀,師生評議。

  (3)以讀代講,師生合作:老師朗讀散文,學生用恰當的詩旬來對答。

  師: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邊尋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煥然一新了,全沒了冬日的蒼白和蕭瑟。

  生:勝日尋芳漸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人們尋常中都知道有春風,但要是真正認識它,只有在見到萬紫千紅的景象以後。你看,春風徐來,各種景象煥然一新,到處萬紫千紅,百花爭豔,有了春風,才有這無邊的美景。

  生: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三、背誦古詩。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6

  【設計理念】

  這篇精讀課文包括兩首古詩《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和一首詞《漁歌子》。本次教學教師執教的是《鄉村四月》和《四時田園雜興》。三首詩詞都是描寫田園風光的,內容淺顯,生字不多。

  本設計體現了單元主題與文字細讀二者之間的關係,根據古詩的體裁特點,採用自然、活潑、形象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盡情地感知、領略和欣賞美的情愫。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透過自主誦讀、想象吟誦、拓展閱讀等過程,感悟詩文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意境美、思想美,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字之間真誠的對話,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鑑賞美的能力。

  【教學目標】

  1、會認、會寫“蠶、桑、晝、耘”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3、體會詩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的熱愛,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體會詩文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Mp3音樂

  【課時分配】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課件出示憶江南的畫面,播放音樂。教師朗誦《憶江南》。江南的風景令無數詩人折服,寫下了許多千古名篇,請同學們開啟課本108頁,我們一起學習古詩詞三首。(板書古詩詞三首)

  2、想象一下,漫步在江南,你聽到、看到、聞到些什麼?(課件播放圖片)

  3、南宋時期,浙江有一位詩人翁卷把江南的田園風光描繪的淋漓盡致,這節課就讓我們先來欣賞他的——鄉村四月

  4、瞭解詩人

  出示詩人簡介:翁卷,字靈舒,永嘉(今浙江省溫州)人。南宋詩人,為“永嘉四靈”之一。他喜歡田園生活,擅長寫田園詩。

  (設計意圖:上課伊始,教師配樂朗誦白居易的《憶江南》,並讓學生配樂欣賞江南風景圖,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創設出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後帶領學生走進文字。)

  二、通讀全詩,感受詩的節奏美

  1.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2.檢查字音,相機糾正。教師範讀。

  3、再讀詩句,讀準節奏。

  4、學習生字:蠶、桑;瞭解多音字“了”。

  (設計意圖:讓學生初讀古詩,解決所有的障礙。)

  三、合作探究,理解詩意,感悟詩的意境美

  師:請同學們小組內讀一讀古詩,藉助註釋和插圖,互相交流,理解一下詩的意思。

  思考:鄉村四月給你最深的感受是什麼?(景美人勤)

  師生、生生交流對詩句的理解。進而,逐句吟誦古詩。

  (設計意圖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而我認為古詩教學更應多讀。所以,在此環節,我主要採用齊讀、個別讀、自由讀、小組交流讀、男生讀、女生讀等多種方法。力爭做到以讀代講,讀中感悟,讀出感覺,讀出魅力!)

  四、迴歸整體,感悟詩情之美

  1、教師總結,學生背誦古詩。

  2、師生共唱本詩。

  (設計意圖當讀詩到一定程度時,就無法用語言來表達了,透過唱來抒發了。學生學詩的情趣更濃)

  五、自學古詩《四時田園雜興》

  1、生藉助學古詩的方法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2、全班交流,說一說農人在忙些什麼?並用“才了……又”的句式造句。

  3、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自己的理解表達出來(讀一讀,背一背,吟一吟,用你熟悉的曲子唱一唱)。

  (設計意圖:在學習了《鄉村四月》的基礎上,教師以問題“鄉村忙碌的只有四月嗎?”引出《四時田園雜興》,讓學生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後,自主閱讀,思考,感悟古詩,進而全班交流,教師適當點撥,讓學生再次體味鄉村人們的勤勞忙碌。充分調動了學生讀書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中的三維目標有機結合在了一起。)

  六、拓展延伸,詩心畫意滿心間

  1、在忙忙碌碌中,轉眼又到豐收的季節了。看,又是一幅怎樣的景象?(課件出示: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2、的確,鄉親們的辛勤勞動創造了一幅幅美麗的畫面,所以,許多詩人心向田園,情繫田園,留下了許多著名的詩篇。那你還知道哪些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生自由回答)

  (設計意圖:藉助主題詩詞,拓展學習內容,超越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串起位於學生最近發展區之內的認知材料,用詩詞中的語言和情感薰陶學生,這樣將學生的學習內容進行拓展延伸,既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又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七、推薦作業

  老師向大家推薦《山居秋暝》、《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清平樂·村居》,課下請同學們找一找,讀一讀,背一背。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7

  第一課時(《牧童》)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詞的意思。

  3.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並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牧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人,激發興趣

  大家聽說過八仙過海的故事嗎?誰知道八仙是哪八個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牧童》相傳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寫的。呂洞賓到底是不是神仙我們不知道,但歷史上確實有呂洞賓其人,他原名叫做呂岩,是唐代人。呂岩考過科舉,做過縣令。後來唐代暴發了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時局動盪,呂洞賓就帶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後不知去向,傳說他已經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古詩,讀通順,讀流利。

  2.小組齊讀古詩、互評、互相正音。

  (注意強調蓑字的讀音和寫法)

  3.再自由讀詩,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

  4、學生反饋並質疑。(師適時板書並回答學生的質疑)

  鋪,鋪開。

  弄,逗弄。

  飽飯,吃飽了飯。

  蓑衣:棕或草編織的外衣,用來遮風避雨。

  臥月明:躺著觀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讀古詩,交流學習

  1.再讀古詩,利用工具書和學習資料進行小組學習。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交流討論。)

  2.反饋:你讀懂了什麼?

  3.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風中隱約傳來三四牧童聲悠揚的笛聲。

  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後的黃昏時分。

  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齊讀此詩。

  (四)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學生反饋,把所想象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體會到什麼,迅速寫下來,與小組同學交流。

  5.全班交流所體會到的思想感情,教師加以引導:

  (詩人嚮往寧靜淡泊,飢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自由讀詩,帶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思想感情朗讀。

  2.比賽讀詩,單個比,小組比,男女生比。(教師適當點撥抑揚頓挫)

  3.伴樂,全班一起誦讀全詩。

  第二課時(《舟過安仁》)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理解詩句的意思。

  3.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情景。

  4.用畫的方式自由表達所想象的詩衝情景。

  教學難點

  以讀解意,以畫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寫兒童的詩,這節課我們還要學習另外一首寫兒童的詩。和前一首詩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寫了一個小孩子,而這首詩中寫了兩個十分頑皮的小孩子。你們想知道他們怎樣頑皮嗎?想,那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楊萬里寫的《舟過安仁》(板書課題)

  (二)自讀感知,理解詩句

  1.自由朗讀,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注意強調讀準字音:篙、棹)

  2.小組賽讀,看誰把這首詩讀得最準,最流利。

  3.自讀理解,藉助課後註釋或結合插圖理解詩句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句子。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詩句、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迴指導)

  篙:撐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槳。

  怪生:怪不得。

  遮頭:為頭部遮擋住風雨。

  使風:藉助風的力量。

  5.彙報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詩的意思。

  (一隻小漁船裡坐著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槳,而撐開了一把傘。難怪他們會在沒有下雨的時候打傘,原來是想借助風的力量來駛船。)

  (三)再讀感悟,以畫悟情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小組內交流,互相說說你所想象的畫面。

  3.請學生描述畫面,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請學生用彩色筆把想象的畫面畫出來,再把想對兩個頑皮的孩子說的話寫在下面。

  (詩中兩個孩子的頑皮舉動,肯定會讓學生有話想說,把這些話寫下來,老師加以點撥就是思想感情)

  5.彙報展示:用投影儀展示部分學生的畫,並讓學生加以解說。

  (以傘借風力讓船行駛,肯定是行不通的,但這種舉動卻反映了兩個孩子的聰明和頑皮,同時詩人對兩個頑皮孩子的喜愛和讚賞。)

  (四)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感情朗讀,帶著頑皮、喜愛的情感自由朗讀古詩。

  2.透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3.誦讀古詩。

  (五)拓展活動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兒童的詩,請讀給大家聽聽

  第三課時(《清平樂·村居》)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詞的有關知識。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理解這首詞的意思。

  4.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田園生活的情景。

  重點難點

  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美好,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過程

  (一)匯入,解題

  1.板書課題,讀題。

  2.解題:

  清平樂是詞牌名,並不是題目。詞是詩歌的一個種類,因為句子長短不一,所以也稱長短句。古代的詞,都可以伴樂歌唱,詞的曲調名稱叫詞牌。清平樂的樂要讀成lue清平樂本來是一種音樂歌曲,後來才用來當做詞牌。

  村居才是這首詞的題目,意思是農村閒居的人家。《清平樂村居》這首詞是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的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讀,正音

  1.自由讀詞,注意讀準字音。

  2.難字正音,引導學生讀準:茅、簷、相、媚、翁、媼、亡賴、剝

  3.全班齊讀,男女生賽讀,同桌互讀。

  4.且讀且點評,讀出韻律節奏。

  (三)再讀,解意

  1.自由讀文,自主理解詞語意思

  2.自由彙報自己第一次讀課文的收穫,老師引導學生解釋重點詞語:

  茅簷:茅草搭的屋子。

  醉裡:喝了酒後,微微有點醉意。

  吳音:吳地的方言。這裡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彼此之間很親密和睦的樣子。

  翁媼:老翁、老婦人。

  鋤豆:在豆田裡鋤草。

  無賴:音同無賴,這裡指頑皮、可愛。

  3.小組合作,結合插圖和註釋,疏通句子意思

  屋簷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長滿了茵茵綠草。一陣吳音,絮絮叨叨,還帶著幾分醉意,親切,美好!這是誰家,一對白髮蒼蒼,公公,姥姥。

  大兒子,在小溪東岸,豆地裡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手藝可巧!小兒子,躺在溪邊剝蓮蓬,一個逗人喜愛的頑皮佬。

  4.再讀全文,學生質難問疑

  (營造民主課堂,讓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有爭議之處,還可以展開討論)

  (四)精讀、悟情

  1.教師配樂範讀,學生閉目想象畫面。

  2.請學生自由談所看到的畫面。

  3.學生配樂自由讀,邊讀邊悟。

  4.請學生自由談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寧、悠閒、快樂、恬靜、幸福的平淡農村生活讓人陶醉使人嚮往。

  (五)熟讀,成誦

  1.小組內互讀,把所感透過朗讀表現出來。

  2.全班朗讀,注意表達思想感情。

  3.熟讀成誦。

  第二篇:《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

  重慶市九龍坡區鐵馬小學 潘濤

  教學目標

  1.識記本課7個生字並正確書寫、運用。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詞。

  2.進一步瞭解宋詞的有關知識。

  3.藉助字典和課後註釋理解詩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詩詞的意思,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4.想象詩詞所描繪的情景,並在說的基礎上改寫成一篇短文寫下來。

  教學難點

  想象詩詞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課前準備

  1.瞭解詩人的生平。

  2.收集有關宋詞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童年,是純真、難忘的歲月。身處童年,我們每天都在編織著美麗的故事。這些故事飽含著我們的快樂、夢想和追求。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古詩詞三首》也真實地再現了多彩的童年生活。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是《牧童》和《舟過安仁》。看看這幾個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們的影子。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牧童》。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2.指名讀詩,正字音。尤其注意鋪、蓑的讀音。

  3.反覆多讀幾遍這首詩,透過,結合課文註釋,想想詞語的意思,想想這首詩大體寫什麼。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畫出來。

  4.指名交流,適時點撥。

  (三)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1.再讀古詩,想想每句詩的意思,可以與人合作。

  2.彙報:用自己的話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3.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

  4.全班齊讀此詩。

  (四)想象詩境,悟其感情

  1.教師有感情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學生髮言,把所想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學生採用不同形式的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引導。

  (詩人呂岩借寫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抒發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鄉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5.自由讀詩,要求帶著和詩人一樣的感情朗讀。

  6.練習背誦。

  (五)總結學法,自讀感悟。

  1.總結學習方法:剛才我們透過初讀詩句──瞭解大意──理解詩意──體會詩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學習了《牧童》。請你用這種方法學習《舟過安仁》。

  2.自讀古詩,瞭解大意

  (1)自由讀詩,要求讀準、讀通,看看註釋或藉助字典查不懂的詞。

  (2)指明學生讀,正音。(注意讀準篙、棹)

  (3)多種形式讀詩,要求正確、流利。

  (4)自學,看看能否弄清詩的意思,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特別提示:看圖理解是好方法。

  (5)小組交流。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3.再讀感悟,體會詩境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全班交流,說說你所想象的畫面。要求:內容具體,人物形象生動

  (3)師生共同評析。

  4.品評詩句,悟其感情

  詩人透過細心的觀察,把兩個頑童刻畫得栩栩如生。猜猜詩人當時是以一種怎樣的心情在觀察兩個孩童?(喜愛)

  5.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六)拓展活動

  1.課外讀讀寫兒童的詩。

  2.推薦背誦楊萬里的其它詩。

  第二課時

  (一)樂調情

  1.用學生熟悉的曲子唱納蘭性德的《長相思》。

  2.學生交流有關宋詞的知識,教師適時小結。

  3.板書題目,讀題。(強調樂的讀法)

  4.介紹辛棄疾生平。

  (二)讀入情

  1.自由讀詞,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看看註釋或藉助字典查不懂的詞。

  2.指數名學生讀,正音。(讀準:醉、相、媚、鋤、媼、亡賴、剝)

  3.採用各種形式讀這首詩,要求:正確、流利。

  (三)品悟情

  1.自由讀詞,理解詞語意思,準備質疑。

  2.全班交流,教師適時引導。

  3.同桌合作,結合插圖和註釋,理解句子意思。

  4.全班交流,各抒己見。

  5.教師範讀,學生閉目想象畫面。

  6.請學生自由談所想象的畫面。(特別提示:作者是怎樣寫出孩子們的可愛的呢?)

  (作者採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寫三個兒子的行動,刻劃他們的形象。小兒剝蓮蓬吃的那種活潑天真的神情狀貌,最有趣了!)

  7.學生自由讀,邊看圖邊讀邊悟情。

  (三)議深情

  1.請學生自由談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2.總結: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詞也一樣。作者用精煉、生動的語句,透過寫景與敘事,創造了具有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描繪了一幅寧靜、悠閒的鄉村生活圖。這樣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歡、而且非常的──熱愛、嚮往、羨慕。讓我們一起再來背一背這首詞吧。

  (四)佈置作業

  1.同學們,唐詩、宋詞、元曲是我國古代文化瑰寶,而宋詞則是這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豔麗的`奇葩,每首宋詞都彷彿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婉動聽的歌。希望同學們利用課餘時間,讀讀宋詞,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藝術魅力。

  2.從本課中選一首自己喜歡的古詩詞,改寫成一篇短文。

  3.用自己喜歡的曲子唱《清平樂·村居》給父母聽。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8

  【教材簡析】

  《牧童》、《舟過安仁》兩首詩以輕鬆、詼諧的筆調描繪出悠然自得、無憂無慮的牧童和兩個張傘使風的頑皮兒童,凝練的詩句中充滿了童真、童趣。《清平樂·村居》以輕快、流暢的語言,徐徐鋪開一幅恬淡、愜意的農家生活圖,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教學目標】

  1、識記本課7個生字並正確書寫、運用。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詞。

  2、進一步瞭解宋詞的有關知識。

  3、藉助字典和課後註釋理解詩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詩詞的意思,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4、想象詩詞所描繪的情景,並在說的基礎上改寫成一篇短文寫下來。

  【教學難點】

  想象詩詞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課前準備】

  1、瞭解詩人的生平。

  2、收集有關宋詞的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童年,是純真、難忘的歲月。身處童年,我們每天都在編織著美麗的故事。這些故事飽含著我們的快樂、夢想和追求。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古詩詞三首》也真實地再現了多彩的童年生活。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是《牧童》和《舟過安仁》。看看這幾個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們的影子。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牧童》,要求:

  讀正確,讀通順。

  2、指名讀詩,正字音,尤其注意“鋪、蓑”的讀音。

  3、反覆多讀幾遍這首詩,透過,結合課文註釋,想想詞語的意思,想想這首詩大體寫什麼。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畫出來。

  4、指名交流,適時點撥。

  三、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1、再讀古詩:

  想想每句詩的意思,可以與人合作。

  2、彙報:

  用自己的話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3、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

  4、全班齊讀此詩。

  四、想象詩境,悟其感情

  1、教師有感情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學生髮言,把所想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學生採用不同形式的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引導。

  (詩人呂岩借寫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抒發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鄉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5、自由讀詩,要求帶著和詩人一樣的感情朗讀。

  6、練習背誦。

  五、總結學法,自讀感悟

  1、總結學習方法:

  剛才我們透過初讀詩句──瞭解大意──理解詩意──體會詩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學習了《牧童》。請你用這種方法學習《舟過安仁》。

  2、自讀古詩,瞭解大意:

  ⑴ 自由讀詩,要求讀準、讀通,看看註釋或藉助字典查不懂的詞。

  ⑵ 指明學生讀,正音。

  (注意讀準“篙、棹”。)

  ⑶ 多種形式讀詩,要求正確、流利。

  ⑷ 自學,看看能否弄清詩的意思,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特別提示:看圖理解是好方法。

  ⑸ 小組交流。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3、再讀感悟,體會詩境:

  ⑴ 自由讀詩:

  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⑵ 全班交流,說說你所想象的畫面,要求:

  內容具體,人物形象生動。

  ⑶ 師生共同評析。

  4、品評詩句,悟其感情:

  詩人透過細心的觀察,把兩個頑童刻畫得栩栩如生。猜猜詩人當時是以一種怎樣的心情在觀察兩個孩童?

  (喜愛。)

  5、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六、拓展活動

  1、課外讀讀寫兒童的詩。

  2、推薦背誦楊萬里的其它詩。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認識“徐、籬”等6個生字,會寫“宿、徐”等14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宿新市徐公店》。

  3.結合註釋,理解詩詞大意,抓住關鍵語句,想象詩詞描繪的畫面,感受田園生活的美好,體會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創設情境:以前我們學過哪些描寫春天的古詩?哪位同學能來背一背?(《春曉》《詠柳》……)

  2.引出詩題:這些古詩都寫了春天的景緻,接下來讓我們再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宿新市徐公店》。(板書詩題,齊讀詩題。讀寫“宿”字。“宿”書寫時寶蓋頭不能寫得太寬,適當提醒。)

  3.解釋詩題:根據詩題,你覺得作者在哪裡住宿?(根據學生的回答,師點撥: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縣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開的店。詩題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開的客店裡過夜。)再齊讀詩題。

  4.匯入新課: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詩人楊萬里。因為他長期居住在鄉村,對鄉村的田園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寫的鄉村自然風光也特別有趣。你想知道這是怎樣有趣的一首詩嗎?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自主交流:小組內交流你覺得這首詩中應該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學習。在相應的字下面做上記號(加點),朗讀時注意。

  3.朗讀節奏。(出示朗讀的節奏)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新綠/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4.自主練習:這次你一定能更有節奏地朗讀好這首詩了,趕緊自己試試吧。

  5.多種形式朗讀整首詩:指名讀、同桌讀、小組比賽讀、集體讀。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讀著讀著,老師彷彿看到了一幅美麗的春天畫面,讓我也來讀一讀,好嗎?

  三、再讀課文,品讀感知。

  1.師配樂範讀,說說老師讀得好在哪裡。

  (朗讀時注意前兩句語調平穩、柔和一些,渲染一種寧靜、柔美的鄉村環境氛圍;第三句用歡快、跳躍的節奏,表現兒童追逐黃蝴蝶時的喜悅心情;第四句“無處尋”讀得慢而穩一點,表現出失望的心情和深遠的意境。)

  2.學學老師,自己再讀讀詩歌。

  3.講詩歌,讀詩歌。

  (1)“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描寫了什麼?(籬:籬笆。疏疏:稀疏。徑:小路。陰:樹蔭。描寫景象:稀疏的籬笆旁有一條小路一直伸向遠方,樹枝上新生出的綠葉還沒有形成樹蔭。)

  你能透過朗讀來表現景物的特點嗎?

  男生一起來讀一讀。

  (2)“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描寫了什麼?(描寫景象:兒童奔跑著追逐黃色的蝴蝶,那蝴蝶飛入金黃的油菜花叢中,再也找不到了。)

  女生帶著剛才的感受再來讀這兩句。

  你們讀了以後有什麼感覺?

  (感覺非常有趣)

  4.思考一下,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兒童的喜愛之情,對鄉村美景和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

  5.集體朗誦,讀出古詩的趣味。

  6.誰願意把整首詩背給大家聽?

  (1)1分鐘背誦記憶古詩。

  (2)填空式背誦。

  (3)全詩背誦,背誦比賽。

  7.默寫《宿新市徐公店》。

  四、關注細節,拓展延伸。

  1.回想整首詩,小朋友在幹什麼?(捉蝴蝶)

  你願意來表演一下小朋友捉蝴蝶的情景嗎?大家仔細看,評一評誰是“最佳小演員”。

  2.依次請幾位學生表演“捉蝴蝶”。(預設:分別表演“走”著追蝴蝶和“跑”著追蝴蝶。)

  3.我們再來看詩句中寫的是“急走追黃蝶”,表演時到底是應該“走”著追還是“跑”著追?(學生討論)我們來看看古代漢語詞典中“走”的意思。(走:跑,疾行。)

  4.現在,你覺得剛才哪位同學可以被評為“最佳小演員”呢?說說你的理由。

  5.美讀:詩中不僅有美麗宜人的景色,還有活潑可愛的兒童在追逐翩翩飛舞的黃蝴蝶,簡直太有趣了,讓我們再美美地讀一讀。

  五、延伸故事,感悟詩境。

  1.動動手,畫一畫。

  讀了這首詩,你覺得圖上該畫出哪些景物呢?(籬笆、小路、樹、兒童、黃蝴蝶、油菜花。)趕緊動手畫一畫這美麗的景色吧。(提醒學生可以把自己的畫和課文中的插圖作做比,辨別不同之處,適當進行修改。)

  2.這是一首詩,是一幅畫,也是一個小故事,請你回家先把詩背給父母聽一聽,再依照自己的畫把詩歌編成故事說一說。

  板書設計

  宿新市徐公店

  讚美春色

  - 第二課時 -

  一、複習故知,匯入新課。

  1.以題目匯入:齊讀《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

  2.看到“田園”二字,你想到什麼?哪位同學能分享一下?

  3.回顧學過的有關鄉村的古詩有哪些。(《村居》《所見》……)

  4.簡介作者。

  (1)你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誰來說說你對這位詩人的瞭解?

  (2)介紹作者:播放課件資料“范成大的簡介”。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初讀正音。

  注意生字,要讀得字正腔圓、準確流利、有板有眼。

  指名認讀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讀通詩文。(注重糾正字音)

  2.注意節奏。

  (1)聽範讀。(出示課文朗讀)

  (2)自主練習朗讀。(朗讀詩歌,要求準確、流利,讀出詩的節奏。)

  (3)指名試讀,評議。

  (4)教師示範指導。

  三、再讀課文,品讀感知。

  1.再讀課文,想象作者描繪的鄉村場景。(讀註釋)

  2.交流感想。

  透過文字與畫面你還能看到什麼場景?請同學們結合生活體驗分享一下。(農家忙)

  3.朗讀節奏。(出示朗讀的節奏)

  梅子/金黃/杏子肥,

  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

  惟有/蜻蜓/蛺蝶飛。

  4.理解詩意。

  自由讀文,藉助註釋或工具書查閱自己不明白的詞語,理解詩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譯文:梅子已經變成金黃色,杏子果實肥碩;蕎麥揚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顯得稀稀落落。天長了,籬笆前沒有人經過,只有蜻蜓和蝴蝶繞著籬笆飛來飛去。)

  你最喜歡詩中哪一句?讀出你的喜愛與讚揚之情,並評價。指名說。(加強對詩意的理解)

  在美麗的田園裡,果子快要成熟了,蕎麥花雪白成片,油菜花金黃稀疏,蜻蜓蝴蝶飛舞,寄託著收穫的希望,多麼令人嚮往的生活呀!齊讀本詩。

  其實很多詩人都喜歡田園風光的美麗和農村生活的恬靜,他們寫下了大量的田園詩篇。請看南宋翁卷的《鄉村四月》。(體會又忙又樂的心情)

  5.有感情地朗讀《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再讀古詩,感受自然之美。

  2.全班齊誦,感受大家在田間忙碌勞作之美。

  3.引導學生說說學習古詩的感受。

  4.有感情地背誦給父母聽。

  板書設計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

  對田園風光的熱愛

  - 第三課時 -

  一、直接匯入,明確詩題。

  1.匯入: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的一首詞——《清平樂·村居》。

  2.板書詩題,齊讀詩題。

  3.解題:看到“村居”這個詞,你想到了什麼?

  大家的想象力都很豐富。教師指著板書“清平樂(yuè)”,請再齊讀一遍“清平樂”,讀了這個詞,你有什麼樣的感覺呢?(給人一種寧靜、閒適的感覺。)

  4.師簡單介紹:“清平樂”是詞牌名,“清平樂”是一首曲子,是用來演奏的。用它作詞牌的詞一般給人一種寧靜、平和、舒適的感覺。

  5.那就帶著這種感覺一起來讀《清平樂·村居》。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要把課文讀得準確流利,富於感情。

  2.學生自讀:誰先來讀給大家聽?(教師正音)

  3.指導書寫“鋤豆”的“鋤”。

  4.指名學生朗讀。

  5.齊讀全詞,讀的同時請注意觀察,這首詞與前面的兩首詩有什麼不同?

  (這首詞的特點:有長短句,有詞牌名,分上下兩片。)

  6.請同學們默讀這首詞,看看有哪個字、哪個詞語、哪個句子不理解。

  學生自主學習,還可以共同討論交流。

  7.討論交流。

  我們先來交流一下,經過討論解決了哪些問題?

  (1)你們是怎麼理解“翁媼”的?

  (“翁”是什麼?請大家看這個字的上面,是一個“公”字,“翁”指老公公。“媼”左邊是一個“女”字,是指老婆婆、老奶奶。所以“翁媼”就是指老翁、老婦。)

  (2)“鋤豆”這個詞的意思是什麼?

  (“鋤豆”這個詞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需要聯絡上下文。聯絡上下文,你們能猜出這個詞語的意思嗎?“鋤豆”就是鋤豆田裡的雜草。)

  三、再讀課文,感受韻律。

  1.我們理解了詞語的意思之後,再來讀一讀這首詞,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了。

  2.聽到你們讀,老師也特別想讀一讀。教師入情入境地範讀。

  3.教師朗讀,學生注意老師朗讀的方法。

  教師簡單介紹:請讀這三個字,“小”“草”“媼”(課件閃爍),發現了什麼?(這三個字最末有相同的韻母,都有“ao”。)韻母相同或相近,這就是押韻。古人寫詩、寫詞講究押韻,所以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

  大家讀讀詞的上片,感受一下。(生練習讀)

  看看詞裡面還有哪些字押韻?(“東”“籠”“蓬”)讀一讀,再次感受一下。

  我們再一起讀一讀。

  四、品讀詩詞,展開想象。

  1.品讀鄉村美景。

  好詞需要細細品,下面用我們的想象去品出詞中的圖畫。我們首先來欣賞一下這家的居住環境。誰來讀詞的一、二兩句?你從這兩句中體會到了什麼?

  美麗的風景不僅要用眼睛去欣賞,還要學會用耳朵去聆聽!(課件播放潺潺的溪流聲)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吧。

  其實“茅簷”透露的是用泥巴壘的牆,茅草蓋的房,又矮又小,很簡陋,為什麼還能帶給我們美的感覺呢?(老師簡介:很多詩人都有“茅簷”情結,“茅簷”這個詞在詩人的筆下頻頻出現。)

  一個“茅簷”,一下子就把我們帶到了一個充滿鄉土氣息的、寧靜的、詩意的小鄉村裡去。讓我們把這種美好的感覺讀出來。生一齊朗讀。

  想象畫面: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畫面:一所茅屋又低又小,緊靠著一條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草。聽見茅屋裡有人操著柔媚的當地方言,帶著醉意在互相逗趣、取樂,那滿頭白髮的老人是誰家的老翁、老婦?)

  2.品讀人物畫面。

  在這樣美的環境裡住著怎樣的一家人呢?請接著讀下片。

  這一家你最喜歡誰?為什麼?(預設:我最喜歡小兒,因為他很可愛。)

  從哪裡可以看出小兒可愛呢?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那作者為什麼說小兒“亡賴”呢?(“亡賴”同“無賴”,實際上是說小兒頑皮、淘氣。)

  哪個字最能看出小兒可愛呢?(從“臥”字可以看出小兒可愛。)

  想象“臥”是什麼樣的姿態?“臥剝蓮蓬”的樣子你能想象出來嗎?

  (學生想象:小兒很專注,很認真,還會哼著歌,還可能仰著,高興了就打個滾,搖頭晃腦,晃動著小腳,側著身子,用手託著頭……)

  師小結提升:是的,小兒臥的姿勢可多了,他願意仰著就仰著,願意側著就側著,願意趴著就趴著……他是多麼快活、自由自在、幸福、愜意……難怪冰心奶奶說,“除了宇宙,最可愛的只有孩子”,透過你們的聲音來表現出這種愜意吧。

  想象畫面: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畫面:茅屋外,老夫婦的大兒子在小溪東邊的豆田裡鋤草,二兒子正忙著編織雞籠。可愛調皮的小兒子最討人喜歡,他正趴在溪邊剝著剛剛摘下的蓮蓬。)

  師講解:詩中的翁媼雖然青春不再,容顏已老,可是他們的童心未泯。人們常說老小孩兒,其實老人往往和孩子一樣可愛。同學們來仔細看圖,兩位白髮蒼蒼的老人靠得很近,相互親熱地聊天,這就是——“相媚好”。

  五、多層朗讀,品讀詩詞。

  1.帶著感情來朗讀。

  (1)學生自己練習朗讀。

  (2)在小組內展示朗讀。

  (3)選代表全班展示朗讀。

  2.師生合作引讀。

  喜歡老人們,這麼親密地、甜蜜地說著話,聊著家常,讀出他們的——“相媚好”。

  喜歡大兒,讀出他的——勤勞。

  喜歡中兒,讀出他的——心靈手巧。

  六、展開想象,拓展延伸。

  1.展開想象的翅膀,如果此時大兒、中兒、小兒聽到老人甜蜜的交流,他們又會說些什麼呢?

  同學們,你們覺得這一家人生活得怎麼樣?(溫馨幸福、美好)

  你們看,他們每個人都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幹自己喜歡乾的活,真是各得其樂。讓我們帶著這種快樂來讀一下吧:

  師引讀——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僅僅是“翁”和“媼”醉了嗎?還有誰醉了?(詩人、我們)

  你醉了,我醉了,大家都醉了。(放音樂,配樂朗讀)

  讓我們閉上眼睛,吟誦這首詞。

  聽了同學們的吟誦,老師彷彿看到了一幅畫,彷彿聽到了一個娓娓道來的故事。讓我們再來美美地吟誦一遍!

  2.延伸補充。

  老師有一個問題:作者為什麼會對這樣一個普通農家人的生活如此嚮往呢?請同學們讀一讀下面的資料吧。

  (補充資料:辛棄疾出生在風雨飄搖的南宋王朝,那時宋朝的大部分江山已被金人佔領,辛棄疾從小就立志平定中原,收復河山。但是軟弱無能的南宋朝廷卻一味地向金人求和。由於主和派的排擠、打壓,辛棄疾被髮配到江西上饒等偏僻的小鄉村。在小鄉村,辛棄疾一待就是二十年。然而,在這二十年裡,中原百姓每天都在金人鐵蹄的踐踏下生活,辛棄疾很想救民於水火,卻無法施展抱負。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位六十八歲的老人僵臥病榻,高呼:“殺賊!殺賊!”然後憤然離世。)

  3.讓我們再次背誦這首《清平樂·村居》。

  板書設計

  清平樂·村居

  恬靜優美

  平和無憂

  教學反思

  1.《宿新市徐公店》第一、二句都是景物的靜態描寫;第三句是人物的動態描寫,第四句是景物動靜結合的描寫:油菜花是黃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隻小小的蝴蝶,飛入這黃色的海洋裡,自然是無處尋了。學習古詩過程中透過不同形式的朗讀,使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在朗讀中表演,把兒童們東張西望、四處搜尋的焦急狀態,以及搜尋不著的失望情緒等畫面顯現出來,使學生更能感受到兒童的天真和稚氣。

  2.《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這首詩寫初夏農村的自然景色。詩中用梅子黃、杏子肥、麥花白、菜花稀,寫出了初夏江南農村景物的特點,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詩的第三句,從側面寫出了農民勞動的情況:初夏農事正忙,農民早出晚歸,所以白天很少見到行人。最後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蛺蝶飛”來襯托村中的寂靜,靜中有動,顯得更靜。在教學時,讓學生充分讀詩,談感受,以此來喚起學生的想象。古詩重在朗讀,不同形式的朗讀使得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詩的意境。

  3.《清平樂·村居》是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的一首田園詞。它透過對鄉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描寫以及對翁媼及其三個兒子的形象刻畫,抒發了詞人喜愛鄉村安寧、平靜生活的思想感情。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鄉村風俗畫,勾出“茅簷”“溪上”“青草”,翁媼“醉裡吳音相媚好”,以及三個兒子的日常生活。詞人尤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等詞句形象地刻畫出兒童無憂無慮、天真活潑的神態。 這首詞處處洋溢著濃郁的鄉村生活氣息,洋溢著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喜愛之情。課堂上運用想象形成畫面:鄉村美景圖、翁媼對話圖、大兒鋤豆圖、中兒編織圖、小兒臥剝圖等。透過不同形式的引讀,補充課文的相關資料等方式,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1.會寫“洛、榆、畔、帳”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洛陽、榆關、那畔、千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泊船瓜洲》《秋思》。

  3.學習透過看註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4.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

  第一課時

  一匯入

  古詩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瑰寶,今天又到了欣賞古詩的時間了,首先,讓我們來進行背詩大賽。

  今天來研究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回顧一下我們曾經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生各抒己見。今天你就選擇你喜歡的方法來研究這首古詩

  二學生自學

  先讓學生交流學習古詩的方法,然後小組選擇喜歡的方法,共同學習古詩教師桌間巡視。

  三彙報自學

  小組選出代表彙報自學情況

  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指導,

  1重點詞語綠

  2時句的意思

  3幾個問題

  (1)為什麼詩人覺得只是“一水”“只隔”呢?

  (2)體會明月何時照我還的用法

  (3)作者這兩句詩提到了三個地方之間的距離,他到底要說的是什麼意思呢?”“京口和鐘山離得很近,這與作者有什麼關係呢?”

  四總結延伸

  1熟讀成誦

  2練習背誦

  3改寫短文

  4你離開過家嗎?你能體會思念家鄉的滋味嗎?用幾句話寫下來

  五課堂總結

  學生自由談本節課的收穫。

  第二課時

  一回顧複習

  指名背誦泊船瓜洲,總結上節課的學法

  二匯入

  1出示古詩

  2指名朗讀

  三學生自學

  分組自學後兩首古詩,教師巡視指導排憂解難。

  四彙報自學

  小組代表彙報本小組的學習情況,集體糾正。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重點指導

  1有感情的朗讀,杜仲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理解時句的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來

  3指導背誦

  五感情昇華

  讀一讀第五課學習的三首古詩,想一想這三首古詩有什麼共同點,(都表達了濃濃的思鄉之情),但是使人在表達方法上卻各有特色,比較一下這三首古詩在表達方法上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你還知道那些古詩也表達了詩人對家鄉深深的思戀和熱愛之情?課後收集一些讀或被給同學聽,比較一下這些詩在表達方法上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四個生字並正確書寫、運用。

  2、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3、感受詩人暗藏於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

  【教學重難點與突破方法】

  1、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人借景抒情的方法,感受詩情。

  2、突破方法:

  充分朗讀,討論。

  【教學準備】

  1、瞭解三位作者生平。

  2、收集思鄉的古詩。

  【教學程式】

  一、學習《泊船瓜州》

  1、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⑴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遠離故土的人,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這是人世間最美好、最真摯的情感。同學們,你們學過哪些與“月”有關的詩詞呢?生回憶,師總結:是呀,從古到今,月亮總是讓人情不自禁思念家鄉,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關於月亮的詩。

  ⑵ 揭示課題: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板書課題。瞭解“泊”字字義,選擇正確讀音)

  2、交流資料,瞭解詩人:

  課前,你收集了詩人的哪些資料,請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

  3、整體把握,初步感知:

  ⑴ 指名讀詩,全班讀,注意讀準字音。

  ⑵ 自己多讀幾遍這首詩,結合課文註釋,想想詩句的意思,並從中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

  ⑶ 四人小組討論詩句的意思,並說說你最欣賞詩中哪一句。

  4、賞析詩句,感悟詩境:

  ⑴ 剛才同學們說得最多的就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句詩(出示),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⑵ 請說說你為什麼喜歡?

  ⑶ 有同學說,這句詩寫出了江南生機盎然的春天的樣子。現在請和同桌互相說一說:在你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景色呢?暢所欲言。

  ⑷ 同桌互讀,練說。

  ⑸ 指數名學生說。

  ⑹ 小結:

  你們的回答真精彩!詩的魅力就在於能用簡短的同一個語句在不同的人的腦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畫面。

  ⑺ 請你用朗讀把你腦海中勾勒的畫面讀出來,小組內練讀,指名讀。

  ⑻ 聽了同學們的描述,我彷彿看見了草長鶯飛、滿目新綠的春天,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還能讓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⑼ 指名說,同學們理解得多豐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綠”讀出來吧。男女生賽讀。

  ⑽ 關於“綠”字還有一個故事,引導閱讀“資料袋”。瞭解王安石推敲用“綠”字的故事。

  ⑾ 看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觸呢?

  ⑿ 小結:

  是呀!一位如此優秀的詩人能為一個字修改十多次,我們在習作中難道不該反覆修改嗎?記住:文章是改出來的。

  5、品評詩句,昇華情感:

  ⑴ 這麼美的春色,誰不流連忘返呢?詩人和我們一樣陶醉其間了嗎?

  ⑵ 詩人想幹什麼?家鄉在哪兒?引導學生從課題和詩句一、二行處理解。

  ⑶ 請你在教室的地圖上找找它們的位置吧。再好好讀古詩。

  ⑷ 學生上臺指地名,然後簡介王安石把南京稱為故鄉的原因。

  ⑸ 你從哪裡讀出詩人急切地想回家鄉呢?

  ⑹ 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理解。

  ⑺ 感情朗讀。

  6、迴歸整體,深化體驗:

  ⑴ 漂泊在異鄉的遊子對家鄉是多麼的眷戀啊!讓我們一起來感情朗讀這首詩吧。

  ⑵ 練習背誦。

  二、學習《秋思》《長相思》

  1、回顧內容,談話入題:

  古詩《泊船瓜洲》讓我們體會到了王安石借春風問明月,何時才能榮歸故里的千般惆悵?那麼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表達思鄉之情的呢?

  2、初讀古詩,整體感受:

  ⑴ 讀一讀《秋思》和《長相思》,要求正確、流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詞。

  ⑵ 指幾名學生讀,正音。

  ⑶ 看看詩詞題目,你發現了什麼?

  ⑷ 同樣的思鄉之情,但表達卻不相同。和你的夥伴好好讀詩,看看詩人們是怎麼表達的?

  ⑸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任選一首讀。

  3、品讀詩句,領悟感情:

  ⑴ 詩人那濃濃的鄉情,藏在哪些詩句中呢?讀,勾畫。

  ⑵ 指名答。

  ⑶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麼?

  ⑷ 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說。

  ⑸ 指導朗讀,讀出詩人惆悵滿懷的感覺。

  ⑹ 詩中詩人借什麼景物來抒發情感的呢?

  ⑺ 小組內交流:

  說說下面那句詩的意思。

  ⑻ 引讀“意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提示:頭腦中想象情景)

  ⑼ 這一次又一次的想寫信、封信、拆信的過程,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詩人對家鄉的掛念。

  ⑽ 感情朗讀。

  ⑾ 王安石見月惆悵,張籍見秋風而感慨。那麼,納蘭性德又是如何將情藏於詩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嗎?

  ⑿ 小組內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⒀ 全班交流,師引導體會“風一更……無此聲”。

  4、入情入境,深情朗誦:

  讀詩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畫面也就不同。我們在朗讀這些詩詞時,一定要想象畫面,要用心體會他們的感情。讓我們再一起朗誦這感人的詩詞吧。

  【同伴互評】

  設計者將三首古詩融為一體,第一首古詩精講,第二首略講,第三首古詞就基本上放手讓學生自己悟,很好地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上的循序漸進。在詩文學習中,教師較好地抓住了以詩情為主的教學方式,沒有拘泥於以詩講詩,同時又注意了三首古詩的一貫性,讓學生體會到,鄉思的表達也各有不同的特點。如果在最後一部分加上一個三詩的對比,相信對錶達方式的感悟,學生會有更深的理解。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12

  一、以圖導題,理解題意

  1、仔細觀察插圖,說說你對這幅圖的理解。

  2、認真讀讀題目,說說你從題目上了解到了什麼?(題目點名了時間和地點)

  3、你還想了解這首詩的什麼內容?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他的創作有什麼特點?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情感?

  4、怎樣才能讀懂這首詩?怎樣才能讀好這首詩?

  二、以疑促讀,理解詩意

  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蠶桑的讀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義。

  2、指名讀詩,師生正音。

  3、默讀古詩,思考大家提出的問題,解決不了的請做記號。

  4、小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師指導。

  三、解疑品讀,感悟詩情

  1、自由品讀,邊讀邊想畫面,同時要注意朗讀的節奏,尤其讀前兩句時要讀出一種欣欣向榮的景象,後兩句要讀出繁忙的勞動生活的場面。注意少才又的讀法。

  2、指名朗讀,師生共賞。

  3、感情朗讀,體會詩情。

  四、背誦,積累語言

  五、引導自學

  《四時田園雜興》

  1、先用學習《鄉村四月》的以疑促讀、理解詩意的方法自學。

  2、小組內交流,教師指導點撥。

  3、全班交流自學成果。

  4、蒐集描寫田園生活的詩詞,讀一讀,背一背。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13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四個生字並正確書寫、運用。

  2.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3.感受詩人暗藏於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

  課前準備

  1.瞭解王安石的生平。

  2.瞭解唐朝詩人張籍、清朝納蘭性德的生平。

  3.收集思鄉的古詩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1.“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遠離故土的人,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這是人世間最美好、最真摯的情感。同學們,你們學過哪些與“月”有關的詩詞呢?

  2.是呀,從古到今,月亮總是讓人情不自禁思念家鄉,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關於月亮的詩。

  3.揭示課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書課題。瞭解“泊”字字義,選擇正確讀音。)

  交流資料,瞭解詩人

  課前,你收集了詩人的哪些資料,請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

  整體把握,初步感知

  1.指名讀詩,全班讀,注意讀準字音。

  2.自己多讀幾遍這首詩,結合課文註釋,想想詩句的意思,並從中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

  3.四人小組討論詩句的意思,並說說你最欣賞詩中哪一句。

  賞析詩句,感悟詩境

  1.剛才同學們說得最多的就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句詩(出示),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2.請說說你為什麼喜歡?

  3.有同學說,這句詩寫出了江南生機盎然的春天的樣子。現在請和同桌互相說一說:在你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景色呢?暢所欲言。

  4.同桌互讀,練說。

  5.指數名學生說。

  6.小結:你們的回答真精彩!詩的魅力就在於能用簡短的同一個語句在不同的人的腦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畫面。

  7.請你用朗讀把你腦海中勾勒的畫面讀出來。小組內練讀,指名讀。

  8.聽了同學們的描述,我彷彿看見了草長鶯飛、滿目新綠的春天,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還能讓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9.指名說,同學們理解得多豐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綠”讀出來吧。男女生賽讀。

  10.關於“綠”字還有一個故事,引導閱讀“資料袋”。瞭解王安石推敲用“綠”字的故事。

  11.看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觸呢?

  12.小結:是呀!一位如此優秀的詩人能為一個字修改十多次,我們在習作中難道不該反覆修改嗎?記住:文章是改出來的。

  品評詩句,昇華情感

  1.這麼美的春色,誰不流連忘返呢?詩人和我們一樣陶醉其間了嗎?

  2.詩人想幹什麼?家鄉在哪兒?引導學生從課題和詩句一、二行處理解。

  3.請你在教室的地圖上找找它們的位置吧。再好好讀古詩。

  4.學生上臺指地名,然後簡介王安石把南京稱為故鄉的原因。

  5.你從哪裡讀出詩人急切地想回家鄉呢?

  6.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理解。

  7.感情朗讀。

  迴歸整體,深化體驗

  1.漂泊在異鄉的遊子對家鄉是多麼的眷戀啊!讓我們一起來感情朗讀這首詩吧。

  2.練習背誦。

  第二課時

  回顧內容,談話入題

  古詩《泊船瓜洲》讓我們體會到了王安石借春風問明月,何時才能榮歸故里的千般惆悵?那麼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表達思鄉之情的呢?

  初讀古詩,整體感受

  1.讀一讀《秋思》和《長相思》,要求正確、流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詞。

  2.指幾名學生讀,正音。

  3.看看詩詞題目,你發現了什麼?

  4.同樣的思鄉之情,但表達卻不相同。和你的夥伴好好讀詩,看看詩人們是怎麼表達的?

  5.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任選一首讀。

  品讀詩句,領悟感情

  1.詩人那濃濃的鄉情,藏在哪些詩句中呢:讀,勾畫。

  2.指名答。

  3.“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麼?

  4.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說。

  5.指導朗讀,讀出詩人惆悵滿懷的感覺。

  6.詩中詩人借什麼景物來抒發情感的呢?

  7.小組內交流:說說下面那句詩的意思。

  8.引讀“意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提示:頭腦中想象情景)

  9.這一次又一次的想寫信、封信、拆信的過程,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詩人對家鄉的掛念。

  10.感情朗讀。

  11.王安石見月惆悵,張籍見秋風而感慨。那麼,納蘭性德又是如何將情藏於詩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嗎?

  12.小組內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13.全班交流,師引導體會“風一更……無此聲”。

  入情入境,深情朗誦

  讀詩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畫面也就不同。我們在朗讀這些詩詞時,一定要想象畫面,要用心體會他們的感情。讓我們再一起朗誦這感人的詩詞吧。

  找尋規律,識記生字

  1.找出本課四個生字,讀讀相關句子。

  2.用你認為可行的辦法去記憶。

  3.學生練寫。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學會詩詞中出現的生字,能結合註釋理解詞義。

  2、能結合插圖,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意思。

  3、背誦這三首古詩詞,默寫前兩首。

  4、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

  【課時目標】

  1、第一課時:

  ⑴ 學會前兩首詩中出現的生字,能結合註釋理解詞義。

  ⑵ 能結合插圖,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意思。

  2、第二課時:

  ⑴ 學會詩詞中出現的生字,能結合註釋理解詞義。

  ⑵ 能結合插圖,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意思。

  ⑶ 背誦這三首古詩詞,默寫前兩首。

  ⑷ 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本課設計側重從蒐集整理資料、潛心品析吟誦、對比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在讀詩的過程中,自由地、充分地與文字進行對話,在師生互動的閱讀實踐中披文入境,讀佔鰲頭;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讀中悟美,讀中悟情。

  【教學重點】

  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

  【教學難點】

  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

  【教學準備】

  1、教師:

  課件。

  2、學生:

  蒐集相關資料,做好對課文的預習。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獨坐敬亭山

  一、激趣匯入

  1、導語:

  我們先進行課外知識搶答,唐朝是我國古詩創作最旺盛的時期,在眾多詩人中有兩個最有名的詩人,他們是誰?

  (根據學生課堂反應,教師提示:一個稱詩仙,一個稱詩聖)

  2、揭題:

  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生在可能會背要學習的這首,應該表揚,且可順勢揭題)

  二、釋題,簡介背景

  1、讀題,看註釋,結合插圖,教師介紹背景。

  2、引語:

  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麼?想到些什麼呢?

  三、學生自學,初步理解

  1、要求學生圍繞問題,自由讀詩,並根據註釋,結合插圖,逐句說說詩意。

  (盡:完。獨去閒:可以交換詞序解釋,悠閒地獨自離去了)

  2、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三、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讀。

  2、討論: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示教學掛圖。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欣賞詩人劉禹錫是怎麼描寫的。

  (板書詩題)

  二、自由吟讀

  1、學生邊讀邊參閱課文註解,試著理解詩句意思,不懂的隨時發問。

  2、教師根據學生提出問題的普遍性與否,或個別講解或引導集體理解。

  三、指名朗讀,同桌間逐句說說意思

  1、點撥理解兩相和,可以讓學生結合看圖吟誦體會。

  2、在交流體會描寫月夜洞庭的美景時,隨機指導學生誦讀,體會比喻的巧妙。

  (用鏡子比喻水面的明淨光亮,似乎並沒有奇特之處,同學的作文中也常常這樣描寫,這裡讓人感到新穎的是用未磨的鏡子來比喻月光下的湖面。湖面上略帶水霧,在月光映照下,呈現一種別有情致的朦朧的美,所以詩人不說它像明鏡,而說它像未磨的鏡,真是別出心裁)

  (君山是屹立在洞庭湖中最有名的一座山,如此壯闊的山水,只因是遙看,所以才像白銀盤裡一青螺。這個比喻用得非常妙,單從一隻白銀盤裡安放一顆青螺來看,就是一件設色淡雅、造型精緻的藝術品了,再用它來比喻洞庭湖中屹立著一座君山,真是把天造地設的大自然景象縮小成陳設在几案之上的珍奇盆景了)

  四、引導賞析

  你覺得哪一句詩寫得好,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詩人的心情。

  與上一首比較,體會不同的景緻及古詩的借景抒情手法。

  背誦《獨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課外積累

  1、說說你知道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2、佈置課外作業,繼續去搜集。

  3、下節課(或者語文活動課)上進行交流。

  六、練習

  任選一首,想象景緻,根據自己的理解作畫,並配上詩句。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背誦前兩首以及課外蒐集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憶江南》是一首詞,又描寫了怎樣的景緻,怎樣的心情呢?

  二、讀課文,理解內容

  1、帶著上面的問題自由讀,邊讀邊看圖,理解意思。

  2、指名讀,讀準生字,結合註釋理解意思。

  3、指名看圖說出意思。誦讀領悟詞義,教師做如下點撥:

  憶江南是詞牌名,詞都有一個牌名。詞的內容也是回憶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經當過杭州刺史。詞中回憶的,就是美麗的江南風光。

  舊:從前。

  曾:曾經。

  諳:熟悉。

  勝:超過,勝過。

  4、根據提供的詞語解釋,讓學生自己說說詞句的意思,然後連起來說整首詞的意思。

  三、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四、教師小結

  詩一開頭,詩人先說:江南好,這是詩人對江南春天的讚美。那麼,說江南好,是聽別人說,還是自己親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經,我對江南的風景是那麼熟悉,那麼瞭解。

  江南風景好在哪裡?可先讓學生來回答。教師最後歸納:春回大地的時候,百花盛開,每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陽光普照,遍地開放的鮮花更加豔麗,春暖水碧,綠波粼粼。由於紅日的映照,紅花更紅,像燃燒的火焰;由於江花紅,所以更顯出江水碧綠。藍字形容春水深碧。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詩人的記憶裡,所以詞的結尾說──江南風景這樣好,能不讓人回憶嗎?

  五、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朗讀的感情基調:飽含深情的回憶之情。

  語調處理:一、二句要有昂揚的激情,再轉入舒緩回憶,日出句聲調高昂,春來句聲調柔和平緩,最後一句聲調稍抬高,彷彿是自問,又像是問他人,能不語氣要果斷、堅定。

  在熟讀基礎上讓學生練習背誦。

  六、抄寫或默寫

  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15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四個生字並正確書寫、運用。

  2、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3、感受詩人暗藏於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

  【課前準備】

  1、瞭解王安石的生平。

  2、瞭解唐朝詩人張籍、清朝納蘭性德的生平。

  3、收集思鄉的古詩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1、“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遠離故土的人,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這是人世間最美好、最真摯的情感。同學們,你們學過哪些與“月”有關的詩詞呢?

  2、是呀,從古到今,月亮總是讓人情不自禁思念家鄉,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關於月亮的詩。

  3、揭示課題: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板書課題,瞭解“泊”字字義,選擇正確讀音。)

  二、交流資料,瞭解詩人

  課前,你收集了詩人的哪些資料,請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

  三、整體把握,初步感知

  1、指名讀詩,全班讀,注意讀準字音。

  2、自己多讀幾遍這首詩,結合課文註釋,想想詩句的意思,並從中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

  3、四人小組討論詩句的意思,並說說你最欣賞詩中哪一句。

  四、賞析詩句,感悟詩境

  1、剛才同學們說得最多的就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句詩(出示),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2、請說說你為什麼喜歡?

  3、有同學說,這句詩寫出了江南生機盎然的春天的樣子。現在請和同桌互相說一說:在你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景色呢?暢所欲言。

  4、同桌互讀,練說。

  5、指數名學生說。

  6、小結:

  你們的回答真精彩!詩的魅力就在於能用簡短的同一個語句在不同的人的腦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畫面。

  7、請你用朗讀把你腦海中勾勒的畫面讀出來,小組內練讀,指名讀。

  8、聽了同學們的描述,我彷彿看見了草長鶯飛、滿目新綠的春天,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還能讓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9、指名說,同學們理解得多豐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綠”讀出來吧。男女生賽讀。

  10、關於“綠”字還有一個故事,引導閱讀“資料袋”。瞭解王安石推敲用“綠”字的故事。

  11、看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觸呢?

  12、小結:

  是呀!一位如此優秀的詩人能為一個字修改十多次,我們在習作中難道不該反覆修改嗎?記住:文章是改出來的。

  五、品評詩句,昇華情感

  1、這麼美的春色,誰不流連忘返呢?詩人和我們一樣陶醉其間了嗎?

  2、詩人想幹什麼?家鄉在哪兒?引導學生從課題和詩句一、二行處理解。

  3、請你在教室的地圖上找找它們的位置吧。再好好讀古詩。

  4、學生上臺指地名,然後簡介王安石把南京稱為故鄉的原因。

  5、你從哪裡讀出詩人急切地想回家鄉呢?

  6、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理解。

  7、感情朗讀。

  六、迴歸整體,深化體驗

  1、漂泊在異鄉的遊子對家鄉是多麼的眷戀啊!讓我們一起來感情朗讀這首詩吧。

  2、練習背誦。

  第二課時

  一、回顧內容,談話入題

  古詩《泊船瓜洲》讓我們體會到了王安石借春風問明月,何時才能榮歸故里的千般惆悵?那麼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表達思鄉之情的呢?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受

  1、讀一讀《秋思》和《長相思》,要求正確、流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詞。

  2、指幾名學生讀,正音。

  3、看看詩詞題目,你發現了什麼?

  4、同樣的思鄉之情,但表達卻不相同。和你的夥伴好好讀詩,看看詩人們是怎麼表達的?

  5、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任選一首讀。

  三、品讀詩句,領悟感情

  1、詩人那濃濃的鄉情,藏在哪些詩句中呢:讀,勾畫。

  2、指名答。

  3、“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麼?

  4、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說。

  5、指導朗讀,讀出詩人惆悵滿懷的感覺。

  6、詩中詩人借什麼景物來抒發情感的呢?

  7、小組內交流:說說下面那句詩的意思。

  8、引讀“意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提示:頭腦中想象情景)

  9、這一次又一次的想寫信、封信、拆信的過程,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詩人對家鄉的掛念。

  10、感情朗讀。

  11、王安石見月惆悵,張籍見秋風而感慨。那麼,納蘭性德又是如何將情藏於詩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嗎?

  12、小組內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13、全班交流,師引導體會“風一更……無此聲”。

  四、入情入境,深情朗誦

  讀詩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畫面也就不同。我們在朗讀這些詩詞時,一定要想象畫面,要用心體會他們的感情。讓我們再一起朗誦這感人的詩詞吧。

  五、找尋規律,識記生字

  1、找出本課四個生字,讀讀相關句子。

  2、用你認為可行的辦法去記憶。

  3、學生練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