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三年級數學周長的教學設計

有關三年級數學周長的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關三年級數學周長的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數學周長的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周長》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P41的。它是一節數學概念課。它是在學生掌握認識各種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絡,透過本節課學習,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以學生最大程度參與為基本原則,採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中,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髮現知識和學會學習的過程,真正的使學習變得快樂起來。因為周長是一個數學概念,而且在我們整個小學階段,大部分概念沒有下嚴格定義,而是從學生所瞭解的實際事例或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幫助他們感悟概念的本質屬性。所以本節教學內容結合了大量實物和圖形,透過學生的感知、動手操作來理解周長的含義。

  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透過多種形式的感知,理解周長的含義;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②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分析的綜合能力及小組合作能力。

  ③情感目標:透過探究合作的學習運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以及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理解周長的含義,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分析的綜合能力及小組合作能力。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創設情境:小朋友們,國慶節快到了,你們開心嗎?有哪些事情值得開心?哇,想起來感覺真不錯。那這節課我們來做幾張卡片,表達表達高興的心情,願意嗎?

  ①感知周長:出示做好的賀卡,這是我做的祝你們國慶快樂的賀卡。你們喜歡什麼圖形來做賀卡?

  出示各種圖形:美術老師給了我一個建議,在賀卡周圍圍一圈綵帶會很漂亮,那我需要多長的綵帶得先知道什麼?

  ②鞏固周長概念:你願意舉著自己喜歡的圖形,大聲告訴別人它的周長在哪裡嗎?(生演示,指出周長)

  ③抽象周長概念:誰能說說周長到底是什麼?

  2、出示一圖形,請學生指出它的周長在哪裡?

  二、探究求周長的策略

  1、請你獨立想出自己喜歡的圖形的周長怎麼算?告訴我你的辦法就可以了。如果你喜歡的圖形太簡單,也可以選一個難的。

  2、告訴你的同桌你的想法。

  3、反饋,彙報

  (1)生:只要量出各邊的長,再全部加起來就可以了。

  師:同意嗎? 生:同意。(這兩個圖形方法同上)

  (2)探究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

  生:只要量出一條邊就可以了,然後加4次。

  生:只要乘以4就可以了,比較簡單。

  師:有沒有意見?

(3)生1:用尺子量每條邊,再加起來就好了。

  生2:用尺子量一個角的兩邊長度之和,再乘5就好了。

  生3:用尺子量一條邊,再乘10就好了。

(4)師:長方形的周長呢?

  生1:量出四條邊的長度,加起來就好了。

  生2:只要量兩次就可以了,量一個長再乘2,量一個寬再乘2就行。

  生3:行。

  師:什麼理由?

  生:有兩個(長+寬)。

  師:這幾種求長方形周長的方法中,你最喜歡哪個方法?

  生1:第一種。

  生2:第二種。

(5)生1:用尺量

  師:(給一根米尺)你量給大家看。

  生1:不行,不行。

  生2:拿根繩子先圍一圍,再量繩子的長度。

  師:(給一根繩子)你圍給大家看。

  生2:(簡要操作)

  師:這個辦法行嗎?

  生:行。

  生3:我用米尺也能量。

  師:你量量看。

  生3:我在圓上做一記號,再把圓在尺子上滾一圈,就知道它的周長了。

  師:(示範)是不是這個意思?行嗎?

  生:行。

(6)生1:在尺子上滾一滾。

  師:(示範)行嗎?

  生:不行。

  師:有向裡的凹面就不能滾,那怎麼辦?

  生2:用繩子先圍,再量量吧!

  師:(略作示範)行嗎?

  生:行。

(7)生1:用繩子圍,再量的方法。(生略作示範)

  生2:彎的地方用繩子圍,直的地方用尺子量,再加起來就可以了。

(8)生1:這個圖形很簡單嘛,量出每條邊的長度再加起來就行了。

  生2:我發現一個問題,只要量兩條邊的長度就可以了。

  師:說說看

  生3生4:我們也發現了。

  把有的線段移動一下就可以變成一個長方形,像這樣......

  師:我發現大家都很了不起,已經學會把一個比較複雜的圖形轉化成簡單圖形進行計算,這樣的圖形以後我們還會碰到很多,大家要繼續加油!

  三、鞏固練習:算出以下圖形的周長

  四、小結:用一句話說說這節課最大的收穫。

  教學反思

  在本課教學中,我力求體現: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所謂主動學習,就是要強調學習數學是一個學生自己的經驗、理解和反思的過程,強調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對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性。因此,在本節課中,我認為運用活動教學形態,採取"引導-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感受學習的樂趣。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要努力構建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把思考的空間和時間給予學生。比如在教學"周長"這個概念的理解時,我沒有把現成的答案告訴學生,而是信任學生,讓學生自己去進行探索性、思考性的活動。讓他們充分表現自己的才幹,到講臺上大聲地告訴所有人,"我喜歡的這個圖形的周長在這裡",然後非常自信地舉著圖形指給大家看。在學生充分理解了"周長"這個概念的含義後,他們對自己求周長的策略非常地有信心,每個學生都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感到動腦筋的快樂,使得他們對後面知識的探討產生了更濃厚的興趣。特別在討論求圓、月牙形、特別是階梯形的圖形時,學生們更是爭先恐後地想發表自己的見解。經過這樣的探究學習,我覺得課本下節課教學內容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基本上可以讓學生獨立解決了。 歡迎多多指教!

  三年級數學周長的教學設計2

  一、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周長讓學生在觀察、比較、測量和動手操作的基礎上建立周長的概念,理解周長的含義。會測量計算以長方形和正方形為主的常見平面圖形的周長,並拓展研究不規則平面圖形的周長的測量計算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分析

  建立周長的概念,能指出各種平面圖形的周長並會測量計算常見平面圖形的周長是教學重點;正確、深刻地理解周長的含義是教學難點。注意設計動手操作、獨立思考、質疑問難、小組討論等學習形式來強化對周長的理解,讓難點在不經意中獲得突破。

  三、教學意圖和教學思路

  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體現做數學、玩數學的活動性和趣味性,感知先行,凸現探究過程。具體做到兩個拓寬:拓寬周長概念的外延,拓寬周長的測量計算方法。教學過程中盡力把繡球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爭、去辯,在悟中得法。教學思路:從生活情境中引出周長概念+透過指和描理解周長概念十透過測量計算三角形和一般四邊形的周長鞏固周長概念並鋪墊測量計算周長的一般方法+探究測量、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一般方法+探究測量計算不規則平面圖形周長的方法。

  四、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師生沿著操場的邊線繞操場跑步一圈。

  1.體驗中引出周長。沿著操場的邊線繞操場跑步一圈(板書一圈、邊線)、讓學生比劃路線,描述多少是一圈、什麼是邊線、貼平面圖,讓學生用粉筆畫跑步的路線,強調起點、終點、操場一圈邊線的總長度、操場的周長。(板書周長)

  [評析: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數學知識,賦予《周長這一知識點以現實意義。這樣學生的學習得到了感性材料的支撐,在這樣的生活情境中學生也很容易進入角色。此外,本節課把《周長》描述為一圈邊線的總長度,簡明易懂,充分體現了周長這一數學問題的現實性。》

  2.操作中理解周長。

  (1)指導學生找出身邊物體的周長、指出課本封面的周長。(電腦顯示給予確認)

  (2)讓學生指出下面圖形的周長。(多媒體隨後顯示)

  〔評析:採用學生身邊的、熟悉的或感興趣的材料作為研究素材,增強學習的親切感。透過指、描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在輕鬆的操作中理解周長,而多媒體的效果使周長是什麼更加清晰明朗。〕

  3.測量計算中深化對周長的認識。

  (1)(多媒體顯示老鼠和兔子分別繞三角形、四邊形的草坪跑步一圈)

  提問:誰跑得多?比什麼?怎麼能知道它們各自的周長呢?(板書:測量計算)

  [評析:多媒體的動態顯示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上的數學問題很快變成學生自覺探索的問題。]

  (2)在作業紙上測量計算三角形、四邊形的周長,再組織小組彙報。(強調:所有邊長的總和)

  [評析:透過練習獲得測量計算平面圖形周長的一般方法,為探索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方法奠定基礎。]

  (3)測量更多邊形的周長,總結強調周長即一週邊線的總長度。

  4.引導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1)出示方格紙上的正方形、長方形,要求測量計算並展示不同的計算方法。

  (2)鞏固練習。正方形的邊長為2分米,計算一個正方形的周長和由這兩個正方形拼成的長方形的周長。強調:計算的應是有關圖形一週的總長度。

  [評析:透過這一變式練習,使周長即一週的總長度得以鞏固,進一步強化了對周長含義的理解。]

  (3)測量並計算周長。(出示下面的圖形)

  5.合作解決問題。測量計算出硬幣和樹葉的周長。

  [評析:對周長的理解不侷限於長方形和正方形等規則平面圖形中,避免了學生生搬硬套,產生思維定勢。把周長拓展到不規則平面圖形中,使學生對周長的認識更加深刻,並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三年級數學周長的教學設計3

  《周長的認識》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一課,它是在學生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展開的,這是學習圖形周長的基礎。學生只有對周長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對後面的周長的計算、測量及應用有更好的理解,同時也為後面將要學習面積及面積的計算做好提前孕伏,所以,學好本節課的內容,對今後的學習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為了更好地把握此課教學,我在研讀本課教材的基礎上觀看了本課的配套課例錄影。在課例中,教師整個教學的預設是很精心的,體現了:1、透過多種活動感知周長的含義。2、給予充分的空間,讓學生從多種角度去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這是值得我在教學中學習的方面。在學習經驗的同時,我也在思考這節數學課的主要探究活動 “測量圖形周長的方法”,能如何發揮探究學習的實效性?由此對探究活動中預設與生成的關係作個探討。

  【課例片斷】

  師:你有什麼辦法知道這些圖形的周長?

  生1:長方形、三角形都可以用尺子量出來。

  圓形可以用線繞一圈作個標籤,再量繩子有多長。

  師:他剛才說了兩種測量方法,一種用尺子量,一種用線量。你想不想自己量一量?

  讓學生利用學具開始小組活動。

  活動中教師提示:完成的小組想想還有別的測量方法嗎?想想怎麼彙報。

  組織學生彙報、交流:

  生1: 用繩子繞一圈,再量繩子的長。

  生2: 用尺子量出一條邊長,再乘以4。

  師追問:這是抓住了正方形的什麼特點?(四邊相等的特點)

  生3: 用尺子分別量出三條邊的長,加起來。

  生4: 量一條邊,數有幾條邊就乘以幾。

  生5: 沿尺子滾動就可以流量出周長(操作一遍)。

  師追問:所有圖形都可以用這個方法測量嗎?

  生齊答:可以。

  師讓生嘗試用此方法測量,證明可以。推測也可以。

  師又出示,引導學生髮現:有凹凸不平的地方,不適合。

  師:剛才我們用尺子、用繩子、用滾動、用計算的方法測量出周長。哪種方法比較方便?

  師小結:在測量時,用哪種方法都可以,選擇比較方便、快速的就可以測量比較準確。

  【反思】

  在實施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預設和教學過程中的生成,對學生的發展具有同等的價值,它們是辨證統一的關係,是不可以截然分開的。不管是預設,還是生成,都共同指向教學目標。因此,我們應正確理解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預設與生成的不同作用,恰當處理好兩者的關係,並善於抓住合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合作交流,才能發揮自主探究的應有作用。

  1、科學預設活動程式

  教者科學分組、科學分工,科學選材,認真預設師生互動的程式,一切預設都講究策略方法,其生成的結果必然是: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合作學習開展有條不紊,每個組員各盡其責,每位學生都得到發展,整個過程都在教師預設的範圍內,教學效果才會顯著。可見,有怎樣的預設就會有怎樣的生成。在本課例中,在進行小組探究活動時,小組成員懂得分工協作,活動有序,由此可體現科學分組和科學分工。教師給學生提供的測量周長的圖形形式多種,有規則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也有不規則的月亮形、樹葉形等。這樣科學選材就自然生成了學生的多種測量周長的方法,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發現了用尺子量、繞繩子、滾動法等測量周長的有效方法。

  2、及時捕捉生成促進預設

  在課例中,學生上臺彙報交流所測量周長時,有兩處生成教師捕捉得很好。一處是對正方形周長的測量。當學生髮現只用測量一條邊乘以4就可以得周長時,教師及時提升這一方法的原理就是“抓住了正方形的特點”,為後面學習周長計算作好了鋪墊。第二處是學生操作彙報圓形可以用滾動法測量時,教師及時追問:所有圖形都可以用這個方法測量嗎?引導學生繼續討論滾動法測量的適用性。由此引出“有凹凸不平的圖形就不適合用滾動法測量”的結論。這正是教師恰當把握學生的生成,從而能將預設問題推向更有科學性和深度的結論。

  但是在本課例的探究活動中,也有幾處讓我們斟酌的。當學生在動手操作測量時,學生的很多操作是不科學規範的,而教師只提示“完成的小組想想還有別的測量方法嗎?想想怎麼彙報。”。這就沒有及時抓住學生的錯誤生成,錯過了科學指導的機會。還有當學生髮現五角星、月亮形不適合用滾動法測量後,教師在總結測量周長方法時,也沒有將生成的結論加以提升運用,只是泛泛而談“選擇比較方便、快速的就可以測量比較準確”。由此可見,課堂上的生成是可以在預設之外的。因為兒童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他們的思維、知識、經驗與成人不盡相同。因此,在學習活動中會呈現豐富性、多變性,這就決定了教學生成可以是豐富的,多變的。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應變能力。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加大力度研究兒童的認識規律,個性特徵,心理發展規律及已有知識經驗;加深對教材的研究,反覆推敲教學活動實施方案等,也就是說,教學活動的生成反過來促進了教師的發展,從而促進了教學活動預設的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