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戰》教學設計

《淝水之戰》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淝水之戰》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淝水之戰》教學設計1

  實施設想:

  本文雖然文字較長,人物較多,情節較複雜,但主線分明,照應緊密,故事性強,註解較詳;戰爭題材又是高中生感興趣的。對於基礎好的同學,藉助於充分的預習,透過外顯的活動,可以帶動內化的吸收。尤其是透過開放的適當跳出文字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活動,更能提高文字的資源運用和教與學的質效。

  實施步驟

  (一)故事演講

  1.同桌合作,按戰爭線索,梳理情節(起始--發展--高潮--結局),用簡要語言分別概括,寫成“淝水之戰”的故事梗概。教師相機點撥。

  2.同組交流,對照課文,品評得失,各組選出最優者。教師巡聽,相機輔助。

  3.全班級展示,由各班選出的最優者上講臺,用自己歸納的文字或簡圖在投影上顯示,講述淝水之戰的故事梗概。全班同學對照課文,聽、評、質疑。教師欣賞、協調,扶正,必要時可補充。

  指導參考:

  起始:前秦王苻堅發令大舉進攻東晉。朝中兩個異族人士慕容垂、姚萇極力慫恿此舉,但絕大多數忠臣不同意此舉。用陽平公融的話說:一來內部異族分子正想乘亂復辟,二來新招富家子弟,不善作戰。輕意出征,事不成,後患生。可惜苻堅聽不進忠言,竟任用兩個懷有野心的異族分子率軍出征。

  發展:當前秦百萬之師萬里迢迢壓到潁口時,晉孝武帝命令英勇善戰的謝家將領率兵迎戰。謝安的深藏不露,既迷惑了對手,也迷惑了同僚。於是,前秦兵攻壽陽,拔鄖城,屯洛澗,所向披靡,直逼東晉都城建康。然而,洛澗一戰,前秦大敗,士氣大喪。就連苻堅登壽陽城望見八公山上草木搖動,皆以為晉兵出沒,很是失望與害怕。

  高潮:淝水決戰拉開,東晉謝玄提出“移陳少卻”的請求,這在戰略上分明是誘計,是陷阱,可狂妄不可一世的苻堅依然聽不進諸將的忠告,冒然後退,一退不止。加上主帥陽平公融阻退,馬倒被殺,東晉的緊逼,前秦兵硬是在自退自耗中死傷慘重。

  結局:前秦苻堅逃亡中被箭射中,獨自逃到淮北,重重酬謝給他飢來之食的農民。然而農民拒收,回敬一句使苻堅愧然泣嘆:“我還有什麼臉面為人之君啊!”謝安獲得東晉大勝,終究掩不住內心的大喜,跨門檻的時候,把木底鞋的鞋齒給碰斷了。

  (二)問題探究

  培養學生自主發現、自主探究自主表達的意識,習慣、能力。教師不用教參的框框局宥學生,但須作及時的輔助,引導,促成探究有序有質有效。以下幾個方面,教師應心中有數,腦中有方,眼下有主,臉上有情。

  1.關於勝敗的原因與教訓

  除了傳統思考的必然因素(即苻堅的驕橫,專斷,不可一世)之外,不妨放開,言之成理,言而有據即可。下列幾個角度可供參考。

  ⑴從特定的背景看淝水之戰,發動即意味著失敗。參見“相關連結“(一)

  ⑵從苻堅的輕信用人看,用人之時已經埋下了失敗禍根。

  ①誤用鮮卑族,羌族首領慕容垂、姚萇。這些被壓迫的異族分子時刻都在伺機反抗,奪的苻堅的江山。

  ②任用東晉梁州刺史朱序為度支尚書,朱序人在前秦心在東晉。在淝水決戰苻堅“少卻”時,故意釋出“秦兵打敗了”的錯誤資訊,引發秦兵退亂,乘機反抗苻堅。

  ③徵用“良家子”即漢族富裕子弟參戰也是一誤,一來他們吃不了苦,不善作戰;二來他們不願與東晉漢人同胞作戰。故此,只要有機會便逃,毫無戰鬥力。

  ⑶偶發因素未嘗不是致命要害

  ①八公山觸“木”驚“心”

  洛澗一戰,苻堅損兵折將本已傷了銳氣,然而八公山觸“木”驚“心”,使他陷入極度恐慌之中,他的自負自信開始被自恐瓦解,變得更加狂噪。所以,當決戰時刻東晉佈下圈套,諸將皆看出不可信,而他卻像一個孤注一擲的賭徒,根本看不出,聽不進,作出急於取勝的錯誤決定。八公山上草木在特定情況下,給苻堅的心裡打擊直接影響他後面的決策。

  ②風聲鶴唳似催命

  在突然撤退,主帥被殺,晉兵緊逼的非常時刻,恐怖的風聲與淒厲的鶴鳴所形成的環境壓力,對早已極度驚恐的前秦逃兵來說,具有催命的心理威懾,客觀上加劇了前秦的敗亡。

  ③誤導瓦解軍心

  苻堅撤兵旨在讓晉軍過河至半時,猛力撲殺,一舉殲之。前方剛撤,朱序便陳後大喊“秦兵打敗了!”在眾兵不知真相的關鍵時刻,如此誤導,牽一髮而動全身,立馬動搖了秦兵之心,瓦解了鬥志,打亂了全域性。

  必然帶出偶然,偶然導致必然。戰爭無小事,任何一個細小疏忽都有可能導致全盤皆輸。

  ⑷百萬之師確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前秦錯誤發動與註定失敗,教訓慘痛,必須吸取,避免重蹈覆轍。

  (三)拓展學習

  閱讀下則短文,尋找與本文有相連的話題,談談你的看法。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於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司馬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陣而後擊之,宋師敗績。公傷股。國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傷,不擒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二十三年)夏五月,宋襄公卒,傷於泓故也。(《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三.相關連結

  (一)淝水之戰的`相關背景

  西晉王朝滅亡後,中國呈現南北方對峙的政治局面。在南方,司馬睿重建晉朝,史稱東晉;在北方,各少數民族上層人物紛紛起兵,建立政權,史稱十六國。各國為爭權奪利而互相混戰,直至前秦永興元年(357)前秦苻堅統一北方。苻堅降服了鮮卑、羌、羯各族,但有重用他們的首領。這些被統治的異族,“常思風塵之變以逞其志”(陽平公融語)。只要有機會,他們隨時都可能起來反抗。所以極力慫恿苻堅出兵東晉的,“獨慕容垂、姚萇”這些鮮卑、羌族首領。出兵之初,慕容楷、慕容紹就對慕容垂說:“主上驕矜已甚,叔父建中興之業,在此行也!”可見這些已足完全是處心積慮地利用苻堅“驕矜已甚”的弱點,以便由此推翻前秦的統治。這些異族參與大戰,別有意圖,只求保全實力,伺機逃跑。史載,淝水之戰失敗後,慕容垂的三萬兵力完好無損。

  (摘自《古文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二)“以少勝多”質疑

  有人詳考史料,對雙方兵力之比提出新的見解。一,前秦的百萬軍隊是虛數。從當時北方人日的估計數看,前秦全國有百萬軍隊已是驚人數字,即使有,苻堅也不可能全部徵調伐晉,至少要留一些駐守各地重鎮。更重要的是,這虛數百萬也沒有全部趕赴前線,苻堅到彭城時,涼州、幽冀、蜀漢之兵均未到達淮淝一帶,因而根本沒有參加淝水之戰。二,當時集結在淮淝一帶的軍隊,是苻堅的弟弟荷融率領的三十萬,他們也沒有全部投人戰鬥,而被分佈在西至鄖城、東至洛澗五百餘里長的戰線上。駐紮在壽陽及其附近的軍隊,充其量不過十萬。加上苻堅從項城帶來的“輕騎八千”,也不過十多萬人,況且戰爭發生時,這些軍隊也不會全部投入戰鬥。正因為壽陽一帶兵力不多,苻堅才會在看到晉軍嚴整的陣容時。憮然而有懼色,產生草木皆兵之感。三,晉軍八萬除劉牢之所率五千人進軍洛澗外,均參加了戰鬥。當時,晉軍在長江中游地區佈置的兵力,本來就較雄厚,再加上新投人的八萬,因此當秦、晉雙方沿長江中游至淮水一線交戰的時候,晉方在前線至少有二十萬以上兵力。再考慮到前秦軍長途跋涉、軍以逸待勞;前秦內部意見分歧、晉軍上下一心等各種因素,晉軍佔了一定優勢。因此,不論從兩軍交戰的時候,還是從整個戰役情況看,淝水之戰時雙方投人的兵力,是大致相當的。

  (三)毛澤東談讀《資治通鑑》

  1954年冬,毛澤東在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期間,對義烏籍的史學家吳晗說:“《資治通鑑》這部書寫得好,儘管立場觀點是統治階級的,但敘事有法,歷代興衰治亂本末必具,我們可以批判地讀這部書,藉以熟悉歷史事件,從中吸取經驗教訓。”

《淝水之戰》教學設計2

  一.課文解讀

  《淝水之戰》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本文詳細記敘了這場戰爭的過程,較為客觀的揭示了戰爭勝負的必然性:審慎者,得天時、地利、人和,則勝;驕狂者,失天時,地利、人和,則敗。這既是供青少年學習文言的語體範本,更是讓青少年瞭解歷史,懂得戰爭,積累見識,增強智慧,摒棄致命弱點,培育擔大任綜合素養的極好的精神大補。這種資源的充分開發和合理利用,是本文教學的重點,也容易成為亮點。

  善於刻畫人物,亦史亦文,是中國史傳的傳統特色。本文在方面尤有匠心。在眾多中突出重點,即突出雙方核心人物苻堅和謝安,因為他倆是決策者指揮者;在重點中別以詳略,即詳苻堅(大量筆墨)略謝安(僅二百餘字),因為謝安的深藏不露與苻堅的狂妄張揚恰好相反,苻堅充分彰顯弱點之處,正是謝安十分具有優勢之處,明寫苻堅,實際上是暗託謝安;在詳中側重互補。寫苻堅,在語言上突出其狂妄自大,不可一世;在對待不同意見的態度上,突出其一意孤行,獨斷專橫。狂妄與專斷相輔相成,導致了淝水之戰的錯誤發動、錯誤用人、錯誤決斷和慘敗結局,直至後來苻堅為手下(兗州刺史,一直懷有乘亂復國的羌族首領)姚萇計擒殺害。本文形象塑造上的突出成就,是指導中學生欣賞作品,寫好人物,提高寫作能力的優質資源。

  寫大戰爭,既要兼顧面,更要突出點,重在揭示本質,這需要剪裁上的大手筆。本文剪裁上的精巧在於三詳三略。詳前秦而略東晉,明顯了前秦出兵東晉的盲目性與危機性,也就暗揭了戰爭勝負的必然性和真實性;向戰前謀略的過程,略具體的戰爭實況,謀略決定發展的必然,實況只是謀略的驗證而已。此其二;詳戰爭發展的必然趨勢,不忘影響戰爭的偶然因素,如秦大敗逃時,“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的幻覺,略帶上幾筆用心非凡。因為必然導致偶然,偶然促成必然,二者互補凸顯戰敗的根由,更全面、更深刻,更具啟發性。這些是指導學生學會剪裁大手筆,提高作文駕馭能力的極好範例。

  本文文字優美而質樸,簡潔而曉暢,註解也較為詳略。但對於剛進高中的同學來說,也有忽略或避開的詞句成為他們學習的疑難,如“其”的副詞用法用義(高考多考),部分名詞動用,複雜省略等。早已成為成語的“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還有謝安折屐的經典細節,要透過改編故事或是小品表演形式,熟記熟用。帶有文化常識性的古今異義詞,需要學生重點積累。

  二.教學設計

  以下兩種教學設計,可以兼收互補,僅供酌取參考。

  教學設計一(基礎級)

  實施設想

  本文篇幅較長、人物較多,事件較複雜,文字疏解難度較大。對於基礎一般的高一同學,須嚴格要求他們對照註釋,認真預習,梳通大意。然後理出戰爭發展線索(起始、轉化、結局),找出關鍵人物的得失,據此總結勝敗之因,說說認識體會,評評藝術特色,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之中,循序漸進地學活學實。

  實施重點

  梳理線索,總結教訓,分析人物,品評特色。

  實施步驟

  (一)文字梳理

  由學生提出預習疑難(如學生不願意,就要下功夫、動點子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生生互動後仍不能解決的,教師點撥化解(不是僅供答案,關鍵是找規律)。學生未發現的疑難,教師須補充,以媒體顯示,幫助解決。

  指導參考:

  ⑴名詞動用:

  ①謝玄等去(距)洛澗二十五里軍(動用,駐紮)

  ②欲以帥退者,馬倒,為晉兵所殺(動用,統領、勸阻)

  ③了無喜色,圍棋如故(動用,下圍棋)

  ④謝安石有廟堂之量,不閒將略(通“嫻”,熟悉,精通)

  ⑵“其”的副詞用法、譯法

  ①又曰:“其以司馬昌明為尚書左僕射……”(將然語氣,將要,打算)

  ②昔朕以……,卿其勉之(希望,命令語氣,譯作務必,一定)

  ⑶省略與承接

  秦王堅下詔大舉入寇。(A)民每十丁……皆拜羽林郎。(B)又曰:“其以司馬昌明……可先為起第。”

  “詔”統領,A處略“詔曰”,B處略“詔”。不同的是,A處一句用轉述方式,B處一句直接引用,內容的承啟關係明確。

  ⑷下列古今異義詞語須積累

  ①根本②處分③廟堂④流涕⑤左衽⑥僕射(yè)⑦床上

  (二)對照互解

  1.結合註解,同桌對譯,可一人一段。教師巡視提供支援,共性的東西可集中點破。

  2.前後桌四人一組,共同梳理故事情節,熟悉戰爭經過及其主要人物。

  (三)成敗探究

  在熟悉過程與結果的基礎上,自然引發對敗原因及其教訓的思考。學生會有發現,可能不全不準,重要的是把大家的思想啟用,將空間開放,在眾人說的互動之中,教師協助說準補全,從中感悟做人的啟發,吸收自塑的養料。

  這個環節可先行分組探討,認識漸趨成熟後,全班擇優交流。交流須以文字的語言品析為據,切忌脫離文字變成歷史課。

  教師分步指導參考:

  1.引導“找轉機點”

  優劣轉機:洛澗一戰,前秦由所向披靡轉為敗逃恐懼。原因是東晉兵直前硬殺,前秦兵猝不提防,迅速崩潰。

  決戰轉機:苻堅決計“少卻”,引發潰退不止,晉兵乘勢逼追,秦兵聞風喪膽,自傷自殘。

  2.引導“尋根究底”

  從形式上看,前秦失敗是戰鬥力不強,退兵失誤,智勇皆不足。根本原因在於“人不和”。表現有三:

  ①前秦王苻堅狂妄,專斷,不聽重臣,不得人心導致決策失誤

  ②異族首領利用苻堅“驕矜”弱點,推翻前秦統治

  ③異族士兵保全實力另有所圖決定戰鬥力不強。

  漢族士兵不願打仗伺機逃散

  結論:驕者必敗,散者必垮。坦大任必須戒驕戒躁,行大事務必凝心聚力。這是我們學這一課應有的自勵、自塑。

  (四)人物分析

  引導抓主要人物個性,抓情節依據,提示對比思考。

  1.苻堅:狂妄、專斷不可一世,也有脆弱,自知之明的一面。

  “狂妄”:①“下詔”中對東晉官臣的預封,②苻堅淝水決戰執意“少卻”時的自負(“我以鐵騎蹙而殺之,蔑不勝矣!”)

  “專斷”:①“朝臣皆不欲堅行”,“不聽”忠誠肺腑之言,執意東征。。②淝水決戰,不聽諸將皆以為不宜退的忠告,冒然命退。

  “脆弱”:壽陽城見、感、言,顯其外強中甘。

  “自知之明”:淮北謝民、涕嘆。

  2.謝安:成竹在胸深藏不露,顯得靜氣、大氣。

  ①大兵壓境時“夷然”答曰,既而“寂然”。

  ②諸將急迫時,出遊山墅,聚朋圍棋,遊至夜還。

  ③聞捷報,了無喜色,圍棋如故。

  (五)技法品味

  1.剪材的大手筆

  參見本案“文字研究”

  2.表現的小鏡頭

  ⑴小處呼應大處

  ①左將軍竇衝“此不祥之徵也”。

  ②慕容楷、慕容紹於慕容垂之言:“主人驕矜已甚,叔父建中興之業,在此行也!”

  出征之前的兩處話語,預示了結局,鋪墊了後文。使得故事前後呼應,順理成章,無懈可擊。

  ⑵細微透出深刻

  謝安聞得捷報,隨手扔在床上,“了無喜色,圍棋如故。”然而,當他下完棋回屋過門檻時,門檻碰斷了木屐上的齒條,他竟沒發現。如此細微窮極了謝安內心深藏不露的巨大喜悅,喜至極處藏也藏不了,謝安那麼鎮定,還是暴露了。這個細節入木三分地刻畫出了人的本性特定,很有情味。

  1.語言個性化,如苻堅。

  2.對比映襯法

  ①忠臣的諫言與苻堅的“不聽”之比,突出苻堅的“專斷”。

  ②將須的急迫與謝安的“夷然”之比,突出謝安的“鎮定”。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