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範文

四年級《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式。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四年級《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徵和特性。

  2 、經歷度量三角形邊長的實踐活動,理解三角形三邊不等的關係。

  3、透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培養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讓學生樹立幾何知識源於客觀實際,用於實際的觀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學難點;

  懂得判斷三角形三條線段能否構成一個三角形的方法,並能用於解決有關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 聯絡生活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或表面是三角形?請收集和拍攝這類的圖片。

  二、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讓學生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三角形的。展示學生收集的有關三角形的圖片。

  2、播放錄影

  師:接下來來看老師收集的到的一組有關三角形的錄影資料。

  3、匯入新課。

  師:我們大家認識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來簡單,但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用處,看來生活中的三角形無處不在,三角形還有些什麼奧秘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三角形的認識)

  三、 師生互動引導探索

  (一)三角形的意義:

  1、活動。要求:(1)每個小組利用教師事先為其準備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條線段,利用這三條線段擺一個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個小組做得最快!

  (提供的小棒有一組擺不成的。)

  2、學生拼圖時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請同學一起來觀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圖案 (展示學生所擺的圖)

  請同學們一起做裁判,看看哪些是三角形?

  師:那你認為怎麼樣的圖形才是三角形?到底這幾個圖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學們可以從書上找到答案!請學生閱讀課本的內容。

  板書:三條線段圍城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因此判斷圖案(2)(3)(4)不是三角形。

  判斷:下面圖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3.教師問:除了三角形概念,書中還向我們介紹了什麼?

  (1)三角形的邊、角、頂點

  (2)三角形表示法;

  (3)三角形的'高和底

  (二)三角形的特性:

  1課件出示腳踏車、屋簷、吊架等三角形的圖片,為什麼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解決這個問題,下面我們先做個試驗:

  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教具,讓學生試拉它們,並思考,你發現了什麼?

  3要使平行四邊形不變形,應怎麼辦?試試看。

  4那些物體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為什麼了嗎?三角形的這種特性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在今後學習數學的時候,我們應該多想想,怎樣把數學中的有關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三)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1師:在我們圍三角形的時候,有一組同學的三條線段圍不成三角形,看來不是任意三個小棒就可以圍成三角形,這裡面也有奧秘。

  這與它三條線段的長短有關。現在我們就來討論這個問題——到底組成三角形的這三條線段有什麼特點?

  2學生小組活動:(時間約6分鐘)。

  下列每組數是三根小木棒的長度,用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學生每回答一題後就利用電腦動畫進行演示:三條線段是否能組成三角形)

  (1)6,7,8; (2)5,4,9; (3)3,6,10;

  你發現了什麼?

  3學生探討結束後讓學生代表發言,總結歸納三角形三邊的不等關係。學生代表可結合教具演示。

  教師問:我們是否要把三條線段中的每兩條線段都相加後才能作出判斷?有沒有快捷的方法?(用較小的兩條線段的和與第三條線段的大小關係來檢驗)。

  4得到結論: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電腦顯示)。

  教師問: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那麼,三角形的兩邊之差與第三邊有何關係呢?

  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下課繼續研究。

  5鞏固練習:為了營造更美的城市,許多城市加強了綠化建設。這些綠化地帶是不允許踩的。(電腦動畫演示有人斜穿草地的實踐問題)。他運用了我們學習過的什麼知識?

  6(1)有人說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兩米多,你相信嗎?為什麼?

  (由學生小組討論後回答。然後電腦演示籃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長,以此來判斷步幅應有多大?)

  7有兩根長度分別為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長度為3cm的木棒與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為什麼?

  (2)用長度為1cm的木棒與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為什麼?

  (3)在能擺成三角形,第三邊能用的木棒的長度範圍是

  四年級《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透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體會三角形的本質特徵,理解三角形的含義,認識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瞭解三角形的特性。認識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2.透過實驗,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3.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發展觀察操作能力和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三角形的概念,感知穩定性

  教學難點:高的畫法和意義

  教學過程:

  一、三角形的概念

  1、在畫中建立概念

  其實三角形大家並不陌生,現在請你把心目中的三角形畫下來。

  展示作品。

  2、交流中完善概念

  三條線段怎樣畫才會是三角形?

  由3條線段圍成(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3、延伸中強化概念

  不在一條線上的三個點就能確定一個三角形。

  4、介紹各部分名稱

  二、三角形的穩定性

  1、設疑

  為什麼要把籬笆圍成這種形狀?

  2、操作

  圍一圍、拉一拉、比一比小結:當三角形的三條邊長確定後,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也就確定了,所以在拉的時候,三角形才不會變形,這就是三角形的穩定性。

  3、欣賞

  三、三角形的高

  1、初認高

  回憶點到直線的垂直線段。

  其實在三角形中,像這樣,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所作的垂直線段就是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

  2、再識高

  移動頂點,找高。

  旋轉三角形,辨高。小結:只要是從頂點向對邊做的垂直線段就是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還有其他高嗎?

  3、畫高

  ① 畫AB邊上的高。

  展示學生作品。

  畫高時,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小結:看來我們的高不僅要垂直、要從頂點出發,還要注意所畫的高與底要對應。

  ② 再畫出AC邊上的高。

  ③ 在指定底上畫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