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草的教學設計

古詩草的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詩草的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詩草的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讀2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談話

  1、請大家把你課前準備好的小草拿出來。

  2、請同學們談談對小草的認識。

  3、在什麼地方發現的小草?

  4、小草長得如何?

  5、你是如何拔出小草?

  教師小結:小草很頑強,春天一到,它又快樂地來到我們生活中,人們看到小草就會被它所震撼。唐代詩人白居易也看到了小草,還寫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小詩,題目是《草》。

  (教師板書課題)

  二、教師範讀

  學生認真聽,聽後彙報記住哪一句。

  三、學生自由讀詩

  畫出生字,同桌或小組互相交流。

  四、生字教學

  1、出示字卡認讀:

  “枯”“榮”。

  2、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

  五、學習古詩

  1、自由讀詩,教師畫出節奏範讀:

  草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2、學生自由模仿讀詩。

  3、教師指名讀詩。

  4、小組合作,瞭解詩歌大意。

  5、以組彙報。

  6、教師出示春草圖、冬草圖:

  引導學生觀察圖,講圖意,理解前兩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問:小草冬天都經歷了冰凍、火燒,但到了春天,它們卻又長出來了,這又說明了什麼?

  (學生大膽發言說明小草頑強、勇敢、生命力強等)

  請大家齊讀後兩句。

  六、朗讀全詩

  七、試背全詩

  八、指導書寫

  1、教師範寫。

  2、學生書寫。

  九、拓展延伸

  1、把這首古詩編成一個小故事。

  2、積累白居易的古詩。

  古詩草的教學設計2

  學習內容:古詩《草》

  學習目標:認、寫生字、讀、背古詩、感受小草的生命力強

  學習重點: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學習難點:有感情地誦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感情

  學習方法:創設情境,集中識字、表演朗讀。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合作學習;

  教學手段:預習課文,圈生字,給生字注音,標自然段把課文讀通順。字卡掛圖教學步驟:

  一、切入舉偶

  1、挖掘積累。由學生課前積累的古詩展開背誦競賽,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圖片匯入。出示課文插圖:圖上畫的是什麼?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觀察到的內容。

  師: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長,春天的孩子興致高昂。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你們對春天有沒有新的發現。(板書課題)——《草》。

  二、學習生字

  (1)、自讀古詩《草》,注意讀準字音。

  (2)、小組內互相檢查讀詩情況,教師糾正字音“榮”“燒”。

  三、感悟古詩

  (1)、自由讀古詩,思考:自己哪裡讀懂了?哪些字詞還不懂?

  (2)、小組內互相交流討論不懂的地方(如離離、歲、枯、榮等詞語的理解。)

  (3)、全班交流討論自己對古詩的感悟,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a“離離”可以讓學生看看掛圖,說說草長得怎麼樣?從而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長得很茂盛。

  b“歲”可問學生幾歲了,隨學生回答告訴學生從出生到現在幾年就是幾歲,“一歲”就是一年。

  c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畫面,想想“枯”和“榮”應該分別是哪一幅圖描繪的景象。並讓學生說說草什麼時候是“枯”“榮”?

  d“盡”可用簡筆畫的形式,讓學生說出火只能燒光草的'葉和莖卻燒不完根。

  四、朗讀古詩:多種形式朗讀:指名讀——配樂讀——競賽讀。

  五、背誦古詩:引導學生背誦採用多種形式來背誦。

  六、指導書寫

  1、學習書寫“枯、榮、燒”三個字。重點指導: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木”字橫要短,撇捺伸展開。燒:火字旁捺要變點;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下面的“兀”字橫要短,豎彎鉤要圓潤。

  2、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評議展示。

  七、課時小結:

  學習了草這首古詩,你們喜歡小草嗎?為什麼?(小草有頑強的生命力。)

  八、作業設計

  1、填空:野火 ,春風 。 追黃蝶 , 無處尋

  2、按要求分類。

  未 追 店 枯 徐 燒 榮 菜 宿

  獨體字 左右結構 上下結構 半包圍結構

  板書設計:

  草(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草的生命力很頑強)

  教學反思:

  上完這堂課後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領導、老師們對我這堂課的鼓勵和指導將使我對詩歌教學有更深刻的認識,這為我在以後的日子裡上好每一堂的詩歌教學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回顧這堂課的得與失,我想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看說讀想議相結合,培養學生綜合素養

  語文聽說讀寫的幾個感官參與絕不能孤立運用。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充分調動學生的各方面感官,在看說讀想議上有成功之處。

  在插圖畫面的視覺衝擊下使學生對詩歌有一個整體的感知,透過看圖說話把心中所思所感表達出來,讓學生樂說好說;透過所看所想與詩歌進行對照討論理解感悟,在“春風吹又生”的畫面想像中學生的討論有了碰撞和融合,這體現了議的有效性。

  二、抓住關鍵字,剖析理解

  漢語文化源遠流長,每個漢字都有相互關聯的幾層意思。詩歌言簡意賅,惜字如金。對每個字的正確理解有助於幫助學生理解整首詩歌的意思。

  在這首詩的教學過程中,我抓住了“離離、原、歲、枯、榮”的理解,使學生對整首詩的理解落到實處,而非流於形式。

  三、紮紮實實,為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奠定基礎

  語文素養是靠點點滴滴的語文基礎和長期持之以恆的語文實踐積澱、整合而成。低段語文教學的基礎和能力,是語文素養摩天大廈的基石。根基的紮實、牢固程度至關重要。

  本課教學在識字、寫字、讀詩、說話等基礎教學方面目的明確,嚴格要求,一絲不苟,像“枯”和“榮”的理解與書寫,透過畫面的直觀展示,在說話練習中培養語感,既抓住了識字能力培養,又注重陶冶情操,讓學生感受漢字所體現的形體美,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如朗讀訓練,從認清字詞的通讀,藉助插圖意會詩意的熟讀,到直抒胸臆,昇華情感的美讀,循序漸進,重在精品的積累,形成語感,獲得美的享受,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

  四、發現不足,奮勇改進

  對一名新教師而言,每堂課中能發現一點不足並改正的話,對自己的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如果我能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少一些緊張,多一些親和力的話這堂課會更精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