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麓書院的導遊詞

嶽麓書院的導遊詞

  嶽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嶽麓山腳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築至今被完整儲存。小編有幸在暑假與同學去參觀過,真的值得一去哦。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嶽麓書院的導遊詞,快來看看吧!

  各位遊客: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千年學府——嶽麓書院參加遊覽。很高興能作為大家這次遊覽的導遊。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這裡就是嶽麓書院的前門口了。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塊“千年學府“的匾呢,是今人根據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的字鐫刻而成的。嶽麓書院之所以被稱為“千年學府“,是因為,在北宋時期,統治者實行“偃武息文”政策,鼓勵民間辦學,於是,書院的教育功能凸顯,成為與官學、私學並存的一種新的教育制度。當時最著名的書院有河南應天書院、河南嵩陽書院、江西白鹿洞書院和湖南嶽麓書院。而其中又只有嶽麓書院延續辦學千年,直至今日發展成現代的大學——湖南大學。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千年學府濃郁的文化氣息吧。

  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嶽麓書院的平面圖。大家可以發現,嶽麓書院的古建築在佈局上所採用的是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其中講堂是位於中軸線的中心,也是整個書院的中心位置。書院的建築主要有三個部分的功能:講學、藏書、祭祀。下面我們將按照書院的佈局按順序遊覽。

  我們現在所站的這個地方便是赫曦臺了。赫曦臺呀,是古時候酬神演戲的舞臺。南宋乾道年間,著名理學家朱熹應嶽麓書院山長張栻的邀請,在嶽麓書院講學時,常常很早的時候就爬到嶽麓山上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歡呼:赫曦!赫曦!意思呢,是紅紅的太陽昇起來了。後來,張栻便在此修築發一個戲臺,名為“赫曦臺”以示紀念。

  大家再隨我往前走。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塊匾,是宋真宗御賜的。大家再看一下兩邊的對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上聯“惟楚有材”,是出自《左傳》,下聯“於斯為盛”出自《論語》。用現代漢語解釋一下呢,就是說,湘楚大地人才眾多,嶽麓書院這裡尤為興盛。 正好是道出了嶽麓書院作為天下最輝煌的英才薈萃之地的歷史事實。

  我們現在來到了講堂。講堂是書院的核心部分,也是講學的中心場所。後來因為朱熹寫的”忠孝廉節”四個大字,所有又被稱為“忠孝廉節堂”。

  講堂共內有三塊匾,分別是“實事求是”、“學達性天”和“道南正脈”。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塊匾:“實事求是”。這是民國初期湖南工專校長賓步程撰寫的。一代偉人青年時曾寓居半學齋,“實事求是”對他的思想形成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後來的革命實踐中,他又豐富和發展了“實事求是”的內涵,使“實事求是”成為一代偉人思想的精髓。

  大家再看第二塊匾:“學達性天”,這是康熙皇帝御賜的。“學達性天”是一種理學思想。這裡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學認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賦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復人的天命之性,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賜匾,意在勉勵學子張揚理學,加強自身的修養,同時告訴人們在這裡求學,可以獲得德性修養,達到天人合一的學問的最高境界。

  最裡面的那塊“道南正脈”匾是乾隆皇帝為了表彰嶽麓書院在傳播理學方面的功績所賜的,其意思是嶽麓書院所傳播的朱張湖湘學是理學向南傳播後的`正統。匾為原物,這裡的“道”指的就是理學。說了這麼多,大家可能會問,什麼是理學呢?理學就是儒家學說發展到了宋代的一種稱法。理學的開山鼻祖是一位我們湖南籍的叫做周敦頤的老先生,而發展和壯大的理學思想的,則是著名的陳頤、陳顥兩兄弟,集大成者是朱熹。

  大家再往下看,講堂的正中是一個高約1米的長方形講堂,這是以前老師講課的地方,上面擺著兩把椅子是為了紀念張試和朱熹這兩位大師論講於壇上而設的。當年兩位會講的時候,盛況空前,從全國各地趕來聽講的人數達數千。可見當時朱、張兩人名聲之大。想想看,歷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國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當年啊,他們就是坐在這底下,聽老師講課的。而朱張會講,也開創了中國書院會講制度之先河。

  下面我們將參觀書院做為藏書功能的部分——御書樓。這是書院裡藏書的地方,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圖書館。

  好了,我們今天的遊覽呢,也要結束了。經過今天的參觀,相信大家對嶽麓書院這一千年學府的歷史和文化也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謝謝大家。歡迎下次有機會再來嶽麓書院遊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