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攝影師》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小攝影師》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攝影師》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環節,更新教學觀念是這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我校的對學生進行多元智慧培養的理論可以說是走在了新課程改革之前,走入了我們的課堂,它似一股新鮮的活力與新課改相融合,將課改的精髓與目標貫徹落實到教學的每一個步驟。我也將其滲透到我的教育教學過程當中,以備更好的完成新課程改革賦予教師的職責。

  我的基本教學觀念:人類個體的智慧結構是多元的,每個個體身上都至少存在著語言智慧、數理邏輯智慧、人際交往智慧、自我認識智慧、身體運動智慧、音樂智慧等七八項智慧,當今社會是個多元化的資訊社會,它要求每個人多項智慧的全面發展及個性、才能的充分展示。所以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加註重學生各項智慧的發展,立足於提高學生的智慧。在教學設計中確保給學生提供多樣化和個別化的學習機會和學習途徑,強調智慧的情境性,營造豐富的有利於兒童與他人、與環境互動作用的學習環境。這樣可以:

  1、學生成為自己主動學習的老師;

  2、使得學校與現實生活聯絡起來;

  3、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學術專長和個人特長;

  4、有助於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處世能力。

  我在本課教學中設立了幾個培養目標:

  1、完成對知識的掌握理解:

  ⑴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絡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⑵ 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小男孩對高爾基的崇敬熱愛、高爾基對小男孩無比慈愛、關懷備至的感情。

  2、多元智慧的能力培養:

  ⑴ 讓學生主動學習,做好充分的預習。

  ⑵ 讓學生全面參與,創設身體運動與人際交往智慧的培養情境。

  【授課時間】

  20xx年xx月x日。

  【授課地點】

  安達小學。

  【授課班級】

  三年四班。

  【教學手段】

  角色演讀,體會感情。

  巧設疑問,昇華感情。

  課外延伸,想想續寫。

  【教學準備】

  課下預習,仔細研讀,認真排演。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說話練習

  1、鞏固詞語:

  紙團 牆報 鞠躬 打量 吩咐 擺弄 膠捲 秘書 雜誌社 轉告

  2、用上以上詞語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角色演讀,體會感情

  1、以小組為單位,組長為導演,安排組員分角色朗讀、表演課文第1~11自然段的內容。

  提醒:以課文內容為劇本,找出描寫動作、神態的重點詞語,邊做動作邊朗讀。

  2、教師分組巡視、指導朗讀、表演。

  3、挑選一組學生上臺表演,根據表演情況,相機指導理解幾處重點語句。

  ⑴ 點評學生表演的動作。相機理解鞠躬、打量、擺弄相機、趕緊站等詞語。

  ⑵ 從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來,說說你表演時體會到小男孩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引導學生從中感受到小男孩對高爾基的崇敬熱愛之情。

  ⑶ 抓住高爾基的反應,尤其是吩咐二字,展開討論,體會到他對下一代的寬厚慈愛和關懷。

  ⑷ 引讀第10自然段,注意高爾基的神態動作,指導讀好句子:孩子,回來!我給你膠捲,我這兒有很多膠捲。讓學生反覆朗讀好這句話,從中感受到高爾基多麼想留住小男孩,幫助孩子拍成這張照片,實現他美好的願望。

  4、練習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出對話的不同語氣。

  三、巧設疑問,昇華感情

  1、提問:小男孩會回來嗎?

  2、讓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聯絡全文,在課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據。

  3、高爾基希望孩子來嗎?指導朗讀最後一句話,抓住不過、一定等詞表示的前後態度上的轉變,再次深切感受他對少年兒童的關懷和深深的愛。

  四、課外延伸,想想續寫

  小男孩匆匆趕往高爾基的辦公室,再次見面時他們會說寫什麼?做些什麼呢?請你展開想想,接著往下編寫這個故事,同學間相互交流。

  【教學回顧】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多元化智慧培養與新課程改革的融合與目標的落實,教學步驟的第一環節複習匯入,說話練習,使學生的語言智慧與思維得到進一步的協調發展。角色演讀,體會感情更是讓學生個性體驗、理解以外在的形式表現出來,一可以深層次的理解課文的內容與某些關鍵的詞語;另外在各小組的排演過程中相互之間的評價,對角色表演的切磋,可以使學生人際間的交往進一步加強,也可凸現某些表現力強的同學的表演能力。課堂還給學生但老師的主導作用也沒有忽視巧設疑問,昇華感情,老師的巧設懸疑,又將學生的思維進一步收攏,並進一步將思想感情昇華到一個層次上來,使課堂環節,環環相扣,螺旋向上。在融洽和諧的氣氛中做到了知情意的高度統一,也將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融會貫穿於教學始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