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無錫的導遊詞
最新無錫的導遊詞
無錫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江南古城,早在7000多年前,這裡就有原始氏族聚居。公元前11世紀末(距今3100多年),北方姬姓部落首領周太王的長子泰伯為相讓王位,避居梅里修築城池,開創了吳國的歷史。接下來是小編為您整理的最新無錫的導遊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最新無錫的導遊詞1
各位遊客:
在華東線的旅遊城市中,無錫是因瀕臨美麗的太湖而著名的。在這個“充滿溫情和水”的城市中,景色宜人,人文答本,吸引了南來北往的佳賓。今天就讓我們一同前去欣賞這顆“太湖明珠”的迷人風采。
無錫地處江蘇省南部、太湖之濱,北臨長江,南接浙江、安徽兩省,西鄰常州市,東靠蘇州市。西距南京183公里,東距上海128公里。著名的貫通中國南北的京杭大運河在此交匯。其地形為平原地帶,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渠流縱橫,河網密佈,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轄錫山、江陰和宜興3個縣級市。全市總面積4656平方公里,人口約426萬。其中市區面積343平方公里,人口約二“萬,是江蘇地區僅次於南京的第二大城市。目前已發展成為具有輕工、紡織、電子、化工、機械等工業的中等城市。
無錫是我國江南的一座古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據《史記》記載,商朝末年,周大王長子泰伯及其弟仲雍從陝西來到這裡定居,築城於梅里(今錫山市梅村一帶),建“勾吳”國,這是無錫建城的開始。
無錫之名最早見於《漢書》,相傳周平王東遷時(約在公元前770年),惠山東側發現了錫礦。錫在當時是冶煉青銅器的原料,於是爆發了當地人和外來者長達幾百年的衝突。到了戰國末期錫礦日漸減少。公元前224年,秦始皇大將王翦在錫山發現一塊石碑,上面刻有:有錫兵,天下爭;無錫寧,天下清。“無錫天下寧”表達了人民渴望安寧太平的生活,因此“無錫”的名字就這樣流傳了下來,成為城市的名稱。
無錫的經濟發展有著深厚的基礎。早在明代時,織布、陶瓷、制磚等手工業非常發達。19世紀中期,無錫和九江、長沙、蕪湖合稱為“中國四大米市”。本世紀以來,無錫更是依靠自身優越的自然條件,成為中國民族工業的原料基地和工商業發達的城市,被譽為“小上海”。
無錫經濟的發展與良好的氣候條件有一定的關係。無錫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溼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成為太湖流域的富庶之地。地理和氣候也為養殖業提供了條件,太湖中出產的各種水產品種達數十種,尤其以銀魚、蟹最為著名。此外,無錫的土特產品:假(惠山泥人)、大(無錫醬排骨)、空(無錫油麵筋)已成為饋贈親友的佳品。
便利的交通為到無錫旅遊的賓客提供了方便。航空:無錫碩放機場已開通北京、福州、佛山、惠陽等多條航線。鐵路:無錫地處京滬線上,每天在無錫停留的快車逾百列,全國各大城市都有火車可直達無錫。公路:滬寧高速公路經過無錫,與華東每個城市每天均有旅遊汽車往返;九條國道、省道成放射狀通向全國、全省。水路:從浙江湖州可乘旅遊船經太湖到無錫;從蘇州、鎮江、丹陽可乘遊船經古運河到無錫。
無錫的旅遊資源更是得天獨厚,這裡有被譽為“太湖佳絕處”的黿頭渚、“江南第一山”的惠山;還有因范蠡而得名的蠡園;江南著名賞梅勝地梅園和著名的'“園中園”寄暢園等。也有近幾年新建的“唐城”、“三國城”、“水遊城”等影視拍攝基地。這些景觀,使遊客們在觀賞大湖山水秀色的同時,又領略了中國古典名著中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
遊客們:太湖的山水,眾多的歷史人物和文化古蹟,使無錫成為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旅遊勝地。今天我們來到這座溫馨美麗的城市,請調動您的思維,展開您的想象,盡情遊賞吧!
最新無錫的導遊詞2
大家好!古語有云:有緣千里來相會,今天你我能在此相會,就說明我們有緣!那什麼是緣分呢?緣分,是佛教文化中的一個抽象概念;是一種人與人之間某種必然存在的相遇。佛語有云:世間萬物皆因緣而生。因緣聚則物在,因緣散則物滅。所有的一切都有它出現的理由,不必為此而感到驚訝!那可能就有人問了,眼前拿話筒的這個人為什麼出現在這裡呢?因為我是大家此次無錫之行的地接導遊。(語調上升)自我介紹部分歡迎大家來到中國15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和10個重點旅遊城市之一的無錫市。很高興能夠帶領大家去了解我們這座美麗的江南古城。在這裡我謹代表600多萬的無錫人民和***旅行社歡迎各位朋友的到來。同時我也預祝各位在無錫期間能夠玩得開心,看得盡興,也希望這幾天我的服務能讓大家滿意。我們的車牌是****,大家上下車時請多注意一下。接下來,由我向大家介紹一下這美麗的無錫城。
無錫簡介
無錫市由江蘇省管轄,地處中國東南沿海的長江三角洲,東鄰上海市128公里,西接省會南京市183公里。無錫位於蘇州的西北面,在蘇州與常州之間,太湖的北面,滔滔長江在境內流過,京滬鐵路、大運河在此交匯。無錫市全市總面積約為4788平方公里,市區面積1623平方公里。同時下轄江陰、宜興二市。2011年,無錫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6880億元,增長11.6%,大陸地區排名第九。全市城鎮集體以上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43350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400元。至2009年底全球財富500強企業中有75家在無錫市投資興辦了144家外資企業。
無錫歷史
無錫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江南古城,早在7000多年前,這裡就有原始氏族聚居。公元前11世紀末(距今3100多年),北方姬姓部落首領周太王的長子泰伯為相讓王位,避居梅里修築城池,開創了吳國的歷史。梅里六百春秋,創造了燦爛的古吳文化。無錫以江南文明的發源地彪炳史冊。無錫秀峰連連,尤以城西錫山為尊。相傳東周末年發現此山盛產鉛、錫,錫礦為冶煉兵器的重要催化劑,引來諸侯之間的爭奪,經常在錫山地區交戰,延綿的戰火給當地老百姓帶來極大的災難。錫礦至漢初採盡,此後當地再無戰火,史書稱有錫兵,天下爭;無錫寧,天下清。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建無錫縣,無錫地名由此而來。無錫溪水條條,自古城南梁溪河最美,據說此河為東漢名士梁鴻所開,故無錫又稱梁溪。
商朝末年,周太古公稟父的長子泰伯,為讓王位於三弟季歷,從現屬陝西的歧山南奔荊蠻,攜弟仲雍,南來梅里(今無錫梅村)定居,併入鄉隨俗,斷髮文身,受到當地百姓擁戴,被奉立為君主,築起城廓,建立荊蠻小國,自號勾吳,築吳城。周滅商後,因泰伯無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孫周章為吳君,建吳國。從泰伯至闔閭共24世,前後600多年,梅里一直是吳國的都城。公元前514年,吳國第二十四代君王闔閭命伍子胥建造闔閭大城,並遷都於此,即今天的蘇州市。泰伯、仲雍將中原地區的文化帶入江南,與江南地區原有文化有機融合,形成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吳文化,留下了伯瀆港、闔閭城,以及東漢時期的泰伯廟、泰伯墓等許多富有特色的文物古蹟。無錫商業繁盛,清朝末年已是我國四大米市之首,民國時期也曾有小上海之稱。1949年全國解放後,無錫分設無錫市和無錫縣。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實行市管縣體制,原蘇州地區的無錫縣、江陰縣和鎮江地區的宜興縣劃規無錫市管轄。1987年和1988年,江陰縣、宜興縣先後撤縣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