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的生物教學設計
周圍的生物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線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周圍的生物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周圍的生物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能制定出較完整的觀察計劃。
2、能透過觀察發現生物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一些特點。
3、能歸納出生物的基本特徵。
4、能根據生物的特徵判斷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5、能透過多種途徑蒐集與生物相關的資料。
重點:
制定較為完整的觀察計劃,總結和歸納生物的主要特徵。
難點:
制定較為完整的觀察計劃,總結和歸納生物的主要特徵。
教學準備:
生物與非生物圖片、記錄紙、筆、畫筆。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師:你見過小雞的生長過程嗎?你見過一個小小的嬰兒會長大嗎?你見過蝴蝶是怎樣變化來的嗎?你知道一粒種子是怎樣長成植物的嗎?這些都是小小的生命,生命是美妙的,生命是生物所特有的,讓我們尊重生命,瞭解生命,珍愛生命吧!(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觀察記錄周圍的生物。
(1)師:要了解生命,首先要觀察周圍的生物,就要制定觀察計劃。
(2)學生制定觀察計劃,教師進行適當的指導。
(3)彙報觀察計劃,教師提出觀察要求。
(4)學生開始觀察周圍的生物,並進行記錄。
(5)小組在全班彙報觀察記錄情況,彙報共發現了多少種生物。
(6)交流觀察到的生物,選擇兩種生物向全班同學介紹它們的特徵和生活環境。
(7)討論:我們怎樣判斷研究物件是有生命的還是沒有生命的呢?也就是說,生命有哪些主要特徵呢?
(8)閱讀科學線上,瞭解科學家判斷生物與非生物的標準。
(9)檢查觀察過程中的生物與非生物是不是正確。
(10)師:判斷38頁圖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11)小組交流自己的分類結果和理由。
2、認識更多的生物。
師:利用課下時間,透過圖書、報刊、廣播、電視、網路以及實地考察來認識更多的生物,收集有關生物在生長過程中變化的資料並記錄下來。
(三)鞏固練習:
透過本課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板書設計:
周圍的生物
生物
自然界
非生物
周圍的生物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說出生物的.主要類群,培養關愛生物的情感。
2、舉例說出生物的生命現象。
教學重點:
生物的主要類群;生物的生命現象。
難 點:
生物的生命現象。
教法設計:
看書思考 利用資源 遊戲活動 討論練習
教學過程:
一 、匯入:
1、指名讀前言:
2、教師導語:
①什麼叫做生物及生物的種類?
② 學生物的 重要意義?
③ 本節主要講了那些內容?
二、明標、確立重、難點:
1、出示小黑板上的目標和重、難點。
2、學 生讀標
三、看書思考問題:
1、自然界是由什麼組成的?
2、結合插圖 1 1說出植物和動物的分類。
3、生命的現象具有哪些共性?(舉例說明)
四、逐一回答思考題:
藻類有生命植物 30多萬種 植物 苔蘚
板書:自然界 動物 150多萬種 蕨類
無 生命 — 物體 種子
無脊椎 細菌
動物 有脊椎 其他 真菌 病菌
五、分組討論:
1、學生4人一組,由一位學生執筆在圖1—1空白處填寫同類生物的名稱。
2、資源利用:
①學生準備課前收集的生物圖片並將圖片分別貼在預先準備好的張貼位置上。
②學生整理平時耳聞目睹的有關資料有待交流。
六、課堂交流:
1、對照圖1—1填寫同類生物的名稱,看誰找出的多?
(如:軟體類還有“河蚌”、“烏賊”等;爬行類還有“龜”、“甲魚”等;種子類還有“銀杏”等;藻類 還 有“海帶”等等)
2、遊戲活動:交流製作好的生物圖片,看誰填寫的生物名稱多。
3、請學生把從電視“動物世界”欄目中所看到的動物名稱告訴大家,並說出各屬哪一類?
七、師生共同研討問題:
1、舉例說出生物的生命現象?
(板書:細胞構成;由小長大==種子——大樹、蝌蚪——成蛙;特徵遺傳後代===種瓜——得瓜;對外界事物刺激作反應,如:植物 根→向地生長 )
莖→向光生長
2、有人說,關愛生物是指關愛珍稀瀕危的生物,像路邊的小草等生物不需要關愛,你同意這樣的說法嗎?為什麼?(答案不一)
八、課堂小結:
1、常見的生物類群
2、進行關愛生物的情感教育
3、歸納生命現象具有哪些特點
課堂作業: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