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原子質量教學設計範文

相對原子質量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對原子質量教學設計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相對原子質量教學設計1

  一、備課

  首先認真研讀課本、教參,完成伴你學、配套練習冊、化學報紙和隨堂練習捲上的習題,查閱網上相關資料,確定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然後精心設計各個環節,想辦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寫出紙質版教案。最後仔細挑選隨堂習題,並製作多媒體課件。

  二、組內說課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重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相對原子質量的定義、基準和計算公式。

  (四)說教學難點

  本節課的難點是相對原子質量定義的生成過程、基準的選擇和會應用公式進行常見的計算。我說課時,將難點設為了相對原子質量定義、基準的理解,和教研組的相比,出現了偏差。我當時沒有意識到,相對原子質量的定義對初三學生是非常抽象非常難理解的,必須透過生動形象的類比,讓學生一步步接受,從而突破難點。

  (五)學情分析

  見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1、相對原子質量定義的生成

  (1)我的版本:先給出一組常見原子的質量,讓學生體會原子的實際質量非常小,計算和使用都非常不方便,因此,要想辦法將其轉化為常規範圍內的數值。透過“採用米作為單位來計量星球間的距離,非常不方便”來引入“基準”。為了計算和使用方便,必須想辦法將大數值轉化為小數值,即選擇恰當的基準,從而引出計量原子質量的基準為一個碳12原子質量的1/12,並解釋什麼是碳12原子。最後根據基準,讓學生自己歸納出相對原子質量的定義。

  (2)在此基礎上,教研組做了進一步修改:

  給出一組常見原子的質量,並給一分鐘時間讓學生記憶原子質量,學生會發現記憶起來非常困難,從而產生將其轉化為常規範圍內數值的迫切需求。雖然只是增加了一個小小的環節,但是透過讓學生親自體會原子實際質量記憶的不方便,增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引入相對原子質量的必要性。

  分別設計兩個生活中常見的事例來引入計量相對原子質量的基準。第一個事例為 “古希臘人用一種植物的種子克拉來計量鑽石的質量,從而將小數值轉化為常規數值”, 第二個事例採用了我前面的設計。仔細分析第一個事例,發現它也是將小數值轉化為常規數值,用它來引出相對原子質量的基準非常貼切,並且更加全面。這樣設計更利於學生的理解和接受。

  在介紹碳12原子時,我只是口述。教研組修改為:一邊描述,一邊給出碳12原子的微觀示意圖。從該圖中學生可以清楚地觀察到碳12原子中有6個質子和6箇中子。這樣設計更加直觀生動,給學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介紹碳12原子質量的1/12時,我只是簡單的描述。教研組修改為:將一個碳12原子比喻為一個大西瓜,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一份就相當於是基準。這樣設計,接近學生生活和認知水平,利於學生理解。

  (3)這個環節我設計的是6分鐘左右,經過上述修改,該環節大約需要10分鐘。

  2、相對原子質量的公式

  (1)我的版本:根據定義,讓學生總結出公式,然後練習三道題。這三道題由易到難,第一題可以直接套用公式,第二題需要稍微轉一個彎,第三題將具體的數值變為抽象的字母。這樣設計,幫助學生一步步學會公式的應用,便於學生接受。

  (2)在此基礎上,教研組在第一道習題後,引出相對原子質量沒有單位。而我則是根據公式直接推出相對原子質量沒有單位。相比較而言,教研組這樣設計使知識點呈現的很自然。

  3、相對原子質量之比等於實際質量之比

  (1)我的版本:透過習題總結出該規律,並透過習題鞏固。

  (2)在此基礎上,教研組增加一句話:我們可以用相對原子質量來代替實際質量比較大小。

  4、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

  (1)我的版本:讓學生觀察表格,找規律。然後再從理論上幫助學生分析該公式是怎麼推匯出來的,最後做練習鞏固。

  (2)教研組建議理論分析在新授課中可以不講。理由:該知識點不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而推導該公式需要花費一定時間,從而造成後面做習題時間緊迫該推導過程對本校初三學生來講,有較大難度,班級後20名學生可能聽不懂。因此,建議新授課中不去推導,可以放到下節習題課中。

  5、原子實際質量與相對原子質量的區別和聯絡

  6、課堂小結

  三、課後反思

  經過組內說課,改正了一些問題,在實際講課過程中,發現仍有不足之處。

  1、提到“克拉”時,雖然強調了“2克拉”不是實際質量,而是相對質量,但是未明確指出“克拉”是該種子的名字,而不是質量的單位。

  2、引出相對原子質量定義後,進行第一個計算題時,沒有把它作為例題,一步步教學生列公式帶資料計算,而是直接讓學生計算。由於學生之前從未接觸過化學計算題,這是第一次,所以要告訴學生做題的步驟,並且強調化學上做計算題必須帶單位。

  3、在計算時,發現學生不會利用科學計數法計算,這是我之前沒有考慮到的。於是,我又講解了科學計數法的計算方法。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更加充分備課備學生,對重難點熟記於心,並採用最恰當的方法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課堂教學中要多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儘可能的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相對原子質量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的含義,會查相對原子質量表,能根據相對原子質量求算相對分子質量。

  【過程與方法】

  透過類比、比喻的方法,理解微觀概念的含義;透過計算的練習,初步體會化學中的定量計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科學計量的重要性;透過介紹我國化學家張青蓮教授的卓越貢獻,進行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愛國主義教育。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正確求算相對分子質量

  【難點】

  理解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提出疑問,引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原子氫原子、氧原子、碳原子、鋁原子的質量(科學計數法,單位:kg)。

  設疑: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原子是質量、體積都很小的微粒,那原子的質量我們如何簡便的表示原子的質量?

  環節二:類比練習,學習新知

  學生以小數的形式寫出上述原子的質量,體會記憶、書寫和使用時的不便。

  宏觀類比,加深認識:生活中,我們用“千米”衡量北京到天津的距離,用“光年”衡量宇宙中星球間的距離。若以“千克”為單位表示原子的質量,就好比用“光年”衡量北京到天津的距離,也好比用“噸”來表示一個蘋果的體重。

  講授新知:國際上一般用相對原子質量來表示原子的質量。

  學生自主閱讀相對原子質量的定義,試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對相對原子質量的理解。

  講述科學家確定相對原子質量標準的研究過程,進一步強調相對原子質量是為了計算簡便而人為規定的。

  介紹張青蓮教授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做出的貢獻。

  過渡:原子的質量非常小,所以在化學中使用相對原子質量。那麼在化學中如何表示分子的質量呢?

  講解:通常用相對分子質量表示分子質量的大小。

  設疑:如何由相對原子質量得出相對分子質量?

  教師啟發:分子是由什麼構成的?

  教師以水分子(H2O)為例講解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

  課堂練習:計算二氧化碳分子(CO2)的相對分子質量。

  環節三:加深理解,鞏固練習

  思考1.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是否有單位?

  思考2.相對原子質量與原子質量有什麼區別和聯絡?

  練習3.參考相對原子質量表,計算H2SO4的相對分子質量。

  環節四:課堂小結、課後作業

  小結: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概述對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的理解。

  作業:課後練習與實踐題6、8。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