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課文《雨的訴說》教學設計

九年級上冊課文《雨的訴說》教學設計

  活動目標:

  1、知識與技能:豐富學生的心靈感悟,引導他們注意觀察和體驗大自然的韻味。

  2、過程與方法:透過蒐集有關資料,增長見聞,開闊視野,並鍛鍊資訊蒐集和處理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閱讀和朗誦寫雨的文學作品,提高文學鑑賞水平和朗誦能力,尤其是體味抒情類作品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學準備:

  1、本次活動若想開展得深入、成功,須做較長時間的準備。比如錄製雨聲,要在各個季節、各個地方去“採風”,這不是幾天可以完成的;蒐集關於雨的知識和文學作品,也難以在短期內做得系統、豐富。因此,教師最好在學期一開始就把這項活動佈置下去,讓學生在課餘時間隨時留意、多方蒐集。

  2、準備錄音機。

  3、在學生進行分組活動準備時,及時進行指點和幫助。

  4、乾旱少雨的地方,可以把活動的重點放在閱讀文字材料和欣賞文學作品方面,以激發學生的想像力來補償直接體驗的不足。

  活動過程:

  1、活動準備

  課前,把學生分成三組進行活動準備(以自願分組為原則)。

  第一組:“聽聽我的足音”。讓學生在不同時空諦聽雨的聲音,深入自然和人文景觀的各個角落去採集雨聲,用錄音機錄下來(有條件的還可以用攝像機),準備在課堂上播放並描述給全班同學。

  第二組:“說說我的功過”。讓學生到圖書館或網上查詢關於雨給人類帶來的福祉與災難的資料;也可以有所擴充套件,如不同地區和季節,雨的不同形態;雨的各種奇特現象及成因等。

  第三組:“讀讀我的韻味”。讓學生蒐集寫雨的`文學作品或片段,並準備簡要的評點,準備好音樂,在課堂上進行配樂朗誦。還可以進行專題性的作品蒐集,如寫雨的古詩詞集錦,小說、戲劇中的雨;寫春夏秋冬四季之雨的作品;歡樂、憂鬱、興奮、淒涼等各種心境下的雨。

  也可以自主開展如下活動:

  第四組:欣賞、評論關於雨的歌曲──尤其是學生喜歡的流行歌曲。蒐集相關作品,分析它們是怎樣寫雨、唱雨的;

  第五組:舉辦雨景攝影展、繪畫展。可以詩畫相配,增添情致。

  2、課堂活動(主要練習口語表達)

  三個小組依次或穿插進行活動展示。

  第一組:“聽聽我的足音”。

  播放雨聲的錄音,讓聽眾說一說雨聲喚起了怎樣的心緒和感受。然後,由錄製雨聲的同學描述真實情境。

  第二組:“說說我的功過”。

  可以用知識競賽或有獎競猜的形式開展活動。還可以從“正大綜藝”等媒體中借鑑活潑多樣的活動方式。

  第三組:“讀讀我的韻味”。

  進行配樂朗誦,請聽眾在聽完後談談感受,以及對朗誦本身的評價。所有朗誦結束後,再對作品進行一番比較、品評、歸納,以提高學生的文學鑑賞力。

  課堂活動時,應該注意:

  (1)一定要喚起聽眾的積極參與和感情共鳴。我們應想盡一切方法,激發所有學生參與和表現的熱情。(如果課堂時間不允許每一個學生都在全班面前彙報,也應該保證在組內有口語表達的機會。)

  (2)當學生在臺上講述或朗誦時,要強化他們跟臺下學生的交流意識,不能自顧自地表演或“完成任務”。簡單地說,最起碼要讓聽眾聽清楚、聽明白所講的內容,要注意音量、語速、表達的清晰和生動。

  (3)如果有的學校和學生查詢資料困難,教師的主導性也可以強一些:由教師提供儘可能多的閱讀材料,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閱讀,然後討論。

  3、作文練習

  課本上建議的是寫一篇抒情文章。對學生進行作文指導時,應引導他們把握好“一個季節”“一種突出的感覺”等關鍵字眼,抓住特定景物的特徵,寫出真實而獨特的體驗。

  學生有興趣寫詩歌、童話、劇本、文學評論等,都應該積極鼓勵,只要寫真實感受即可。有的學生暫時缺少感受,不應強迫他們無病呻吟。

  四、活動評價

  1、本次活動的評價內容有:

  (1)課堂活動時的口語表達能力;

  (2)作文水平;

  (3)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4)小組合作學習時,合作精神的體現程度。

  2、評價的方法:

  (1)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

  對於前兩項內容,可以制定詳細的評分表,予以量化;後兩項內容可以以寫評語的形式進行評價。

  (2)他人評價與自我評價相結合。

  可以讓小組給每一個成員寫段評語;自己也寫一寫個人評語。這些評語都可以放入學生的個人成長檔案袋裡。

  (3)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

  應幫助學生樹立起“過程重於結果”的意識,評價時,不僅關注最後的能力水平和表現,更要關注活動過程中的參與度、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