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鹼的性質》教學設計
《純鹼的性質》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物件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純鹼的性質》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1、瞭解純鹼的物理性質,探究純鹼的化學性質,並能解釋一些相關的生活現象。
2、學會碳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
3、理解複分解反應的實質,會判斷一些物質間的反應能否發生。
能力培養:透過引導學生對碳酸鈉性質的探究,培養學生探究物質的分析能力、實驗能力、觀察能
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 實驗探究碳酸鈉的化學性質
難點: 碳酸鈉的化學性質及其實際應用,複分解反應實質的理解和應用
輔助手段:多媒體、演示實驗
實驗用品:碳酸鈉固體及其溶液,蒸餾水,無色酚酞,稀鹽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鋇溶液,試管,膠頭滴管,火柴,燒杯等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引言]多媒體展示關於純鹼的謎語,並簡單介紹純鹼的一些重要用途。
[過渡]由於碳酸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因此我們十分有必要了解碳酸鈉的性質,由此引出課題。
[板書]碳酸鈉的性質
[展示]多媒體展示學習目標
[引導]探究物質的性質一般是從觀察物質的外觀開始,透過觀察物質的外觀瞭解物質的部分物理性質,現在請大家來觀察這瓶藥品。
[展示碳酸鈉樣品]
[板書]一.物理性質
[過渡]透過觀察碳酸鈉的外觀我們瞭解了碳酸鈉的部分物理性質,那麼碳酸鈉有哪些化學性質呢?
[引導]分別叫學生演示
1.碳酸鈉溶液與酸鹼指示劑作用
結論:碳酸鈉溶液顯鹼性,可使無色酚酞變紅,故碳酸鈉雖是鹽類,但卻稱其為純鹼。告知學生顯鹼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鹼溶液。
2.碳酸鈉固體與酸反應
結論:碳酸鈉可與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
多媒體展示拓展應用問題,並要求學生書寫相關化學方程式,並和以上碳酸鈉和酸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進行比較,得出碳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
3.碳酸鈉溶液與澄清石灰水反應
結論:反應生成白色沉澱。
思考:碳酸鈉溶液可以與氫氧化鋇溶液反應嗎?氫氧化鉀溶液呢?
4.碳酸鈉溶液與氯化鋇溶液反應
結論:反應生成白色沉澱,加稀鹽酸後沉澱溶解。
提示:也可將氯化鋇換成氯化鈣。
[歸納並板書]二.碳酸鈉的化學性質:
1.溶液顯鹼性
2.與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
3.與某些鹼反應生成新鹽和新鹼
4.與某些鹽反應生成兩種新鹽
三.碳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
向盛有待測物質的試管中滴加稀鹽酸,迅速將燃著的木條伸進試管口,木條熄滅(或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證明含有碳酸根離子
[展示]多媒體展示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的微觀分析,由此得出複分解反應的實質
[板書]四.複分解反應的實質:
酸鹼鹽電離出的`離子相互結合,生成沉澱、氣體、水的過程。
[解釋]氫氧化鉀溶液不能和碳酸鈉溶液反應的原因。
[小結]本節課你的收穫都有哪些?
[練習]多媒體展示
傾聽
觀看
觀察、總結出碳酸鈉的部分物理性質:白色粉末,易溶於水
個別學生完成演示實驗,其他學生觀察,並得出結論。
書寫相關化學方程式
觀察並思考
整理實驗現象及結論,總結出碳酸鈉的化學性質。
歸納
討論、總結
傾聽
回顧與思考
思考,並完成練習題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充分運用電教手段,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學生感到碳酸鈉與生活的關係密切。
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探究物質的分析能力、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實驗總結,歸納能力,表達能力
引導學生學會知識遷移。
突出學習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