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導遊詞節選

四川導遊詞節選

  四川,簡稱為“蜀”,歷史悠久。在古代稱為巴蜀,是古代巴人和蜀人的發祥地,這片土地孕育了四川悠久的歷史。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四川導遊詞節選,歡迎閱讀。

  四川導遊詞節選1

各位遊客朋友們:

  四川風景美麗,被人們稱“人間仙景”和“童話世界”,並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四川還有一個傳說,月亮女兒的故事。在西昌山青水秀的地方,有個彝族姑娘叫茲莫領扎。她放牧的牛羊長得又肥又壯,她種的蕎子燕麥年年獲得豐收。她彈琴唱歌悅耳的歌聲飄到天涯海角,她織的羊披氈能織出一個逼真的世界。她織上花兒,花兒會招來蝴蝶;她織上蝴蝶,蝴蝶會引來蜜蜂;她織上蜜蜂,蜜蜂會引來布穀;她織上布穀,布穀會喚來貝母雞;她織上貝母雞,貝母雞會請來公山羊;她織上公山羊,公山羊會邀來神龍鷹;她織上神龍鷹,神龍鷹便馱來一個絢麗的春天。

  一天,白雲飄過領扎洛山,正看見茲莫領扎姑娘,坐在松樹下織披氈。它盤繞在山間好久好久,仔細觀看。然後飛上月宮,向月亮仙女凜報說“啊啵啵,那兒的山好青喲!那兒的水好亮喲!可是,再青的山也沒有茲莫領扎的裙子喲!再亮的水也沒有茲領扎的眼睛亮喲!再豔的花也沒有茲莫領扎姑娘的臉蛋兒豔喲!……”月亮仙女聽的好著急喲!白雲怎麼這麼羅嗦,半天說不到骨節上。白雲看著月亮仙女急成這個樣子,才趕緊說;“不得了!西昌的姑娘太巧了,彝家的的茲莫領扎織的披氈件件都是寶喲!啊啵啵!”

  白雲這麼一說,月亮仙女好害羞喲!誰不知道她是這月宮中最聰明的仙女呢?她能釀出香甜可口的桂花酒,她能栽種枝葉婆娑的梭羅樹,她能清宮起舞舒廣袖,她繁育數不清的小兔,可就是不會織披氈呢!

  第二天天不亮,月亮仙女就趕去告訴太陽媽媽說;“阿母把西昌的茲莫領扎姑娘請來教我織披氈吧!”太陽媽媽說;“好的,可到哪裡去找呢?”月亮仙女說“派七彩雲到山野間去尋訪吧!”太陽媽媽派出紅雲,找遍大小山溝,沒找到;太陽媽媽又派去黃雲、綠雲、藍雲,找遍大小山林、大小草坡、大小村莊,還是找不到。後來太陽媽媽派了眼明心亮的白雲去,才在領扎洛山的松樹下找到了,她正在松樹下織披氈。

  太陽媽媽叫烏雲扯起雨簾子,命令七色雲霞搭起彩虹橋,把茲莫領扎姑娘接到月宮裡。

  月亮仙女向茲莫領扎姑娘學織披氈,學了九十九個通宵,還是沒學會。月亮仙女好害羞喲!月亮仙女自願讓位給茲莫領扎姑娘,茲莫領扎哪裡肯接受!後來,請茲莫領扎治理月宮。從此,茲莫領扎就成了月亮的女兒。為了感謝太陽媽媽的厚意,茲莫領扎送給他們母女一件紅披氈。白天,太陽媽媽便披著紅披氈,叫仙女用金針銀線學刺繡;晚上,又叫仙女去月宮向茲莫領扎姑娘學織披氈,學彈月琴。

  四川導遊詞節選2

  四川全省面積48。5萬平方公里,在全國各省、市、區中名列第5位(僅次於新疆、西藏、內蒙、青海),人口8500萬,僅次於河南、山東,是中國第三人口大省。主要民族有漢、藏、彝、羌、回、苗等53種,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少數民族有13種,是中國第二大藏族聚居區,最大的彝族聚居區。

  四川雖不靠海,又不沿邊,對外交通相對閉塞,但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在國內,只要是受過中等教育的人,一提到四川就會立即想到:啊,那是“天府之國”’一個古老又富饒的地方!外國人瞭解四川,恐怕以下三個因素起了重要作用:一是當代世界偉人、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就出生在四川;二是四川的西昌衛星發射基地不僅把中國的衛星送上了天,而且還把美國生產的衛星送上了太空,這不得不使許多外國人對四川另眼相看。三是四川是大熊貓的故鄉。為使外省人或外國人更透徹地認識四川,我在這裡給導遊先生(女士)們說說四川的古今梗概。

  天府之國曆史悠久

  在遠古時代,四川為巴、蜀兩個國家統治著,過去一般認為是在商周時期(即公元前11世紀至前5世紀)建立的國家。現根據廣漢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推斷,早在4000年前,蜀人就已經在川西平原建立起了奴隸制國家。《華陽國志》說:“蜀之為國,肇於人皇,至黃帝,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帝嚳,封其支庶於蜀,世為侯伯、歷夏、商、周,武王伐封,蜀與焉”。

  以前認為,這一記載多根據傳說,不一定可信。三星堆文物的出土,人們才相信,蜀國的歷史至少應向前推1000年。

  “蜀”的名稱最早見於商代的甲骨文。蜀的祖先據說是生活在黃河中上游的古代羌族的一支,他們沿岷江流域南遷進人四川盆地,被稱為“氐族”,並在成都平原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傳說中最早稱王的是蠶叢和魚鳧,以後是柏灌。到了杜宇王朝,正是中國的西周時期;開明王朝則是中原的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316年,泰國趁蜀國和巴國發生戰爭之機,派大將司馬錯率軍南下,一舉滅掉了蜀國和巴國,使四川地區統一於中華**的版圖之內,古代蜀國的歷史就此結束。此後,又因歷代帝王都將統治巴蜀的最高治所設在成都,而成都為古蜀都,“蜀”也就成了四川地區的地簡稱。因此,三國時,劉備佔據四川稱帝,史稱“蜀漢”;五代時,王建和孟知祥先後佔據四川稱帝,史稱“前蜀”和“後蜀”。

  關於“蜀”名稱的'來歷,史書記載中有兩種說法:一說蜀就是蠶,是因古蜀王蠶叢教民栽桑養蠶,使四川成為中國最早養蠶的地方,因而得名。另一種說法是,蜀是一種形態象蠶、但能螫人的毒蟲,因此“蜀”很可能是商朝統治者對蜀人的一種賤稱。

  巴族的記載最早見於殷墟甲骨文,叫“巴方”,大約生活在今陝西省漢水流域,以後逐漸向東南方向遷移,進入今湖北清江流域和四川東部(大部分在今重慶市境)。關於“巴”名稱的來歷說法不一:有說是因川東兩條河流的形狀而得名;有說是川東盛產的一種植物“巴茅”而得名;還有以蟲、蛇之屬來解釋的。另有一種說法是:古代巴人居石穴,川東人稱石為巴,因此得名。巴國建國的時間不詳,春秋戰國時期經常與楚國發生戰爭,因此都城不斷遷徒,合川、豐都、閬中、重慶都作過都城,以重慶的時間最長。

  秦滅巴、蜀後,在四川推行郡縣制,在原巴蜀地區設定了巴郡和蜀郡。漢初增設了廣漢郡,·漢武帝元封5年(前106年),在全國設13刺史部,四川地區為益州部。三國末年,魏滅蜀後,分割益州,另置梁州。兩晉和南北朝時期一直沿用梁、益二州建制。

  唐太宗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廢除州、郡制,改益州為劍南道,梁州為山南道。唐玄宗開元23年(公元735年),劍南道又分為劍南西川節度和劍南東川節度,“川”字開始在四川地區區劃名稱中出現。

  宋朝為加強中央集權,對州縣大加減並,宋軍滅掉後蜀政權後設置西川路,開寶6年(公元973年),又分設峽西路;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81年),又將西川路和峽西路合併為川峽路;宋真宗鹹平4年(公元l001年),將川峽路一分為四,目p益州路(後改成都府路),梓州路(後改潼川路)、利州路(州治廣元)、夔州路(州治奉節),合稱為川峽四路,簡稱“四川”路,這就是“四川”一名的由來。

  元朝在各地設定行中書省,川峽四路全併成四川行中書省,“四川省”名自此問世。

  明、清時期,四川省建制未變,疆域已達川西高原和涼山地區。

  民國時期,四川形成軍閥割據局面,行政建制極不統一。1935年,**勢力進人四川后,把四川劃分為18個行政督察專員區及西康行政督察區;1939年,又將西康督察區和四川的17、18督察區合併為西康省,實行川、康分治,直到1955年撤銷西康省,將金沙江以東地區劃歸四川,四川省的西部省界最後確定下來。1997年3月,重慶市升格為中央直轄市,並將涪陵、萬縣二市和黔江地區劃歸重慶。劃歸重慶市的土地面積共8。2萬平方公里,人口3002萬。

  現在的四川省共有21個地區(市、州)轄縣(縣級市、區)128個。

  四川導遊詞節選3

各位遊客:

  大家好。上裡鎮位於雅安市雨城區北部,距城區27公里,坐落於四縣交接之處,東通名山、邛崍,西達蘆山、雨城,是四川歷史文化名鎮,亦是四川省“十大古鎮”之一。

  古鎮初名“羅繩”,是歷史上南方絲綢之路臨邛古道進入雅安的重要驛站,是唐蕃古道上的重要邊茶關隘和茶馬司所在地;又為紅軍長征過境之地。又因場鎮內有韓、楊、陳、許、張(韓家銀子—錢、楊家頂子—官、陳家穀子—田、許家女子—靚、張家錠子—鬥)五大家族居住在此,故俗稱“五家口”。

  古鎮的街道均為石板鋪成,建築群的房屋為木製樓閣,錯落有致,青瓦飛簷流光益彩,木製的窗、枋、簷均以浮雕、鏤空雕、鑲嵌雕刻組合而成,畫面栩栩如生,精美的藝術雖然被歲月侵蝕已殘舊失去了光鮮色澤,然而其工藝的精湛、構圖的精巧卻無法掩飾,凸顯著民族文化的深厚。

  上裡的得名與當地的一條隴西河有關,因為古時候當地的統治者沿著隴西河的流向,分十里建一鎮,隴西河的上游叫上裡,沿河南下,分別是中裡和下里,上裡1982年被四川省命名為“歷史文化名鎮”。

  整個小鎮真是古香古色,象水墨畫一樣,因此又有水墨上裡之說。漫步在古鎮的街上,真有一種“人在畫中游”美感呢!

  上裡古鎮有五古:古橋、古塔、古泉、古牌坊、古建築,五古的代表分別是二仙橋、文峰塔、白馬泉、雙節孝牌坊和韓家大院。

  今天我們的遊覽路線是先參觀古鎮風貌,觀賞古橋,古塔,然後經紅軍石刻遊覽白馬泉,再返回參觀“雙節孝牌坊”及韓家大院。大家在參觀遊覽的同時,請注意愛護歷史文物,現在就請跟著我一起來。

  好了,感受了上裡的古橋和古塔文化之後,我們現在已經來到白馬泉。大家看到前方的古廟了嗎?那就是白馬寺。

  聞名遐邇的白馬泉就在寺廟的右邊。白馬泉始建於唐貞觀元年,宋乾道元年詔封泉池為“淵澤侯”,被奉為神泉。

  白馬泉究竟神在何處呢?大家不要著急,請隨我來看一看。該泉是全國獨具特色的十大恆溫間歇泉之一,泉水四季恆溫14℃,泉水潮湧不定期,有時一日數潮,有時數日不潮。

  大家面前這個的四方水潭的龍頭處就是白馬泉的泉眼了,潭底巨石上鐫刻有龍馬浮雕。潮歇時潭水非常平靜,當潮來時,剎那間石刻龍嘴和龍腮處湧出泉水。潮退時,泉水一節一節下降,巨石上鐫刻的龍露出腰身時,池中便傳來“啼嗒啼嗒”的馬蹄聲,古人曾形容此情此景為“靈泉白馬嘶芳草”。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傳說古時泉中有白龍,後來龍化為馬騰空而出,馬因迷戀此泉,常在夜晚月靜時來泉邊飲水,久而久之,當泉水湧動時,便像馬在賓士,故稱此泉為“白馬泉”。當然,這只是一個傳說。

  其實,這種現象是由獨特的地理因素造成的。白馬泉一帶屬石灰岩區域,泉水下面溶洞中的氣體常因壓力作用而形成虹吸現象。當地下水湧入溶洞時,水位逐漸升高,導致溶洞空間越來越小,而氣室中的壓強卻逐漸上升,當氣壓達到一定程度時,虹吸口被水衝而決口,水從洞中湧出;而水位下降時,壓強變小,水往回倒流,回落時便產生了清脆的像馬奔跑一樣的聲音。

  間歇泉在世界各地並不多見,與此類似的有  美國黃石公園的“老實人泉”,烏拉圭內格羅湖畔的‘三餐泉’,我國貴州的貓跳河間歇泉和西藏昂仁縣的高溫間歇泉等,但僅有白馬泉會發出如此獨特的馬蹄聲,並且歷史最為悠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