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植物激素的教學設計
其他植物激素的教學設計
本節為人教版《生物(必修3)穩態與環境》第3章“植物的激素調節”第3節的內容,屬教學內容較鬆散、能力訓練較難體現的章節。
一、設計思路
1、指導思想
按新課標要求,本課依據“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提倡探究性學習”的課程理念,針對學生實際,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地位。學生將科學探究作為自己的常用學習方式,在課堂中自主產生和構建知識。在此基礎上,注重與現實生活相聯絡,注重STS教育,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的習慣。最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生也能終生受益。
2、理論依據
其一,著名學習專家愛德加 ?戴爾的“學習金字塔”理論。他指出,學習效果在30%以下的幾種傳統方式,都是個人學習或被動學習;而學習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團隊學習、主動學習和參與式學習。其二、STS教育的基本精神。
3、設計特色
(1)針對本節內容相對鬆散、簡單的特點,增設了科學研究方法的教育,提升了能力要求。本節課“赤黴素的發現”教學內容的設計,將“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實驗驗證、得出結論”這一科學研究方法與課堂教育有機的結合,為學生鋪設了符合認知規律的思維軌跡,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體驗了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較好的關注了學生主體,符合學生實際。
(2)以“注重教學資源的合理使用”和“問題引導式教學”等新理念,整體把握教學活動結構。針對學生實際,透過對教材內涵的挖掘。採用“問題式教學模式”,在啟發引導、組織討論中進行教學。
(3)教學安排上突出了STS教育的內涵,即安排有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內容,也安排有學生蒐集、分析植物生長調節劑的負面影響的內容。摒棄了傳統課堂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等不適應新課程培養目標要求的理念與方法。
二、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
《其他植物激素》一節,包括其他植物激素的種類和作用、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
用兩部分內容。除生長素之外的.其他植物激素是本節需要重點闡明的知識。教材對幾類植物激素用“以圖代文”的形式作了大致的介紹。對這些內容的處理,教師容易平鋪直敘地講述,缺少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學生能力訓練層次很低。教材對赤黴素的發現過程只做了簡單介紹,本設計補充了學生探究科學家發現赤黴素的活動。
2、學情分析
本節課授課物件為高二學生。其學習能力較強。他們已能用前面儲備的知識如“生長素的發現”等,初步分析和解釋一些實驗現象,具有初步設計實驗的能力。他們觀察思維能力較強。但對實驗現象的分析能力、表達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本設計增加了“赤黴素發現”實驗設計等內容,強化了學生能力培養。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植物體內的其他激素。
2、植物體內激素相互作用,共同發揮作用。
3、植物生長調節劑在生產上的應用。
難點 1、植物體內的激素產生部位以及它們的生理功能。
2、植物體內激素相互作用,共同發揮作用。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植物體內除生長素以外的其他激素,瞭解它們的的合成部位及主要作用。
2、理解植物的生長髮育是受植物體內多種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調節的。 3、瞭解植物生長調節劑在農業上的應用。
能力目標:
1、進行“赤黴素發現”實驗設計和實驗結論的評價。
2、透過例項,讓學生了解植物體是一個由多種激素共同控制的複雜的系統。
3、由興趣小組的同學來闡述他們對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看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體驗赤黴素發現過程中蘊含的科學精神。
2、關注植物生長調節劑應用的價值及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四、教學策略和手段
1、教學模式
採用布魯納的問題式學習的教學模式、合作學習模式。
2、教學策略和教學手段
(1)教學內容的組織和安排
首先根據教學目標組織、安排教學內容,重點放在“其他植物激素的種類和作用”。其次,結合本節教材自身的結構和特點組織教學內容,既介紹植物激素的多樣性,又突出重點,有選擇地進行研究。第三,按學生的認知規律來組織教學內容,以“赤黴素的發現”入手,組織學生小組合作設計實驗方案、重走科學家探索之路。
(2)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
學生活動的教學組織形式採取班級內的合作型學習小組方式進行。
(3)教學方法與實施手段的設計
本節教學採用的學習方式為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教學手段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加強直觀教學為主。輔以圖片、圖形引導,以學案梳理鞏固。從問題入手,利用多種渠道達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