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物質由大量分子組成的教學設計範文
第一節物質由大量分子組成的教學設計範文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一般分子直徑和質量的數量級;
2、知道阿伏伽德羅常數的含義,記住這個常數的數值和單位;
3、知道用單分子油膜方法估算分子的直徑。
(二)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在物理學中的估算能力,會透過阿伏伽德羅常數估算固體和液體分子的質量、分子的體積(或直徑)、分子數等微觀量。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滲透物理學方法的教育。運用理想化方法,建立物質分子是球形體的模型,教給學生為了簡化計算,突出主要因素的理想化方法。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有兩個,其一是使學生理解和學會用單分子油膜法估算分子大小(直徑)的方法;其二是運用阿伏伽德羅常數估算微觀量(分子的體積、直徑、分子數等)的方法。
分子直徑大小的計算是難點,運用阿伏伽德羅常數進行計算也是難點。
三、教學方法
PPT課件、講授法、實驗法。
四、學情分析
對於分子動理論的知識,學生記得比較牢固,所以相關知識講授時還是比較順利的。透過一些圖片的介紹,學生很容易接受。這一節的難點在兩個地方:一是用單分子油膜法測分子直徑,其中一些方法是學生以前沒有接觸過的;另一個是運用阿伏伽德羅常數進行有關計算時,部分學生會犯難。好在兩個班的學生都是學習化學的,應該難度不大。
五、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古代人類對物質的組成的思考:①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哲學家留基波和他的學生的爭論:把一塊金子切成兩半,接著把其中一塊金子再切成兩半,這樣繼續下去,能分割到什麼程度。要麼這種分割能夠永遠繼續下去;要麼有一個限度,不能進一步分割了。也就是說,物質要麼是連續的,可以無限分割下去;要麼物質是由不可分的粒子構成的。在他們看來,第一種說法是荒謬的,因此,他們的結論是:物質是由小得不被察覺的“a-tomos”粒子(即原子)構成。②我國古代的一種說法:“一尺之椎,日取其半,萬世不竭”——古代,人們對物質組成的認識更多的是體現了一種哲學思想。而在今天,我們則更多的建立在嚴密的實驗基礎上。
[利用多媒體,逐張播放一片樹葉被不斷放大的圖片]放大6倍時,可以看到清晰的'葉脈;放大20000倍時,可以看到它是由細胞所組成的;放大到50000000倍時,就可以看到他的分子結構了
[提議學生想象] 一張光碟、一片陶瓷或一塊布片不斷放大的情景
[展示圖片] 掃瞄隧道顯微鏡下的矽片表面原子的影象
[總結][板書] 物體是由大量分子所組成的
(二)進行新課
上面分析知道:分子的體積是極其微小的,用肉眼和光學顯微鏡都不能看到;放大到幾十億倍的掃描隧道顯微鏡才能看到。既然分子小得看不見,那怎樣能知道分子的大小呢?怎樣測量呢?
1、分子的大小
(1)單分子油膜法是最粗略地測量分子大小的一種方法。
[原理]將一滴體積已知的小油滴, 滴在水面上, 在重力作用下儘可能的散開形成一層極薄的油膜, 此時油膜可看成單分子油膜,油膜的厚度看成是油酸分子的直徑, 所以只要再測定出這層油膜的面積, 就可求出油分子直徑的大小.
如果油在水面上儘可能地散開,可認為在水面上形成單分子油膜,可以透過幻燈觀察到,並且利用已制好的方格透明膠片蓋在水面上,用於測定油膜面積。如圖1所示。
當然,這個實驗要做些簡化處理:(1)把分子看成一個個小球;
(2)油分子一個緊挨一個整齊排列;
(3)認為油膜厚度等於分子直徑.
[提問]已知一滴油的體積V和水面上油膜面積S,那麼這種油分子的直徑是多少?
[學生回答]d=V/S
用FLASH課件模擬演示: 油膜法測分子直徑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指出:
①介紹數量級這個數學名詞,一些資料太大,或很小,為了書寫方便,習慣上用科學記數法寫成10的乘方數,如3×10-10m。我們把10的乘方數叫做數量級,那麼1×10-10m和9×10-10m,數量級都是10-10m。
②如果分子直徑為d,油滴體積是V,油膜面積為S,則d=V/S,根據估算得出分子直徑的數量級為10-10m。
(2)利用掃描隧道顯微鏡測定分子的直徑。
(3)物理學中還有其他不同方法來測量分子的大小,用不同方法測量出分子的大小並不完全相同,但是數量級是相同的。測量結果表明,一般分子直徑的數量級是10-10m。例如水分子直徑是4×10-10m,氫分子直徑是2.3×10-10m。
(4)指出認為分子是小球形是一種近似模型,是簡化地處理問題,實際分子結構很複雜,但透過估算分子大小的數量級,對分子的大小有了較深入的認識。
2、阿伏伽德羅常數
[提問]在化學課上學過的阿伏伽德羅常數是什麼意義?數值是多少?
根據學生的回答明確:
1mol任何物質中含有的微粒數(包括原子數、分子數、離子數……)都相同。此數叫阿伏伽德羅常數,可用符號NA表示此常數,NA=6.02×1023個/mol,粗略計算可用NA=6×1023個/mol。(阿伏伽德羅常數是一個基本常數,科學工作者不斷用各種方法測量它,以期得到它精確的數值。)
同時,向學生提出摩爾質量、摩爾體積的意義。
[例1] 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1)1cm3的氧氣中所含有的氧分子數為6.02×1023個
(2)1克氧氣中所含有的氧分子數為6×1023個;
(3)1升氧氣中含氧分子數是6×1023個;
(4)1摩氧氣中所含有的氧分子數是6×1023個。
3、微觀物理量的估算
若已知阿伏伽德羅常數,可對液體、固體的分子大小進行估算。事先我們假定近似地認為液體和固體的分子是一個挨一個排列的(氣體不能這樣假設)。
[例題分析] 水的分子量18,水的密度為103kg/m3,阿伏加德羅常數為NA=6.02×1023個/ mol,則:
(1)水的摩爾質量M=__________
(2)水的摩爾體積V=__________
(3)一個水分子的質量m0 =_____________
(4)一個水分子的體積V0 =_____________
(5)將水分子看作球體,分子直徑d=_______________
(6)10g水中含有的分子數目N=___________________
[歸納總結] 以上計算分子的數量、分子的直徑,都需要藉助於阿伏伽德羅常數。因此可以說,阿伏伽德羅常數是聯絡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橋樑。它把摩爾質量、摩爾體積等這些宏觀量與分子質量、分子體積(直徑)等這些微觀量聯絡起來。
阿伏伽德羅常數是自然科學的一個重要常數。現在測定它的精確值是NA=6.022045×1023/mol。
(三)課堂練習
1、已知氫氣的摩爾質量是2×10-3kg/mol,水的摩爾質量是1.8×10-2kg/mol,計算1個氫分子和水分子的質量。
2、若已知鐵的原子量是56,鐵的密度是7.8×103kg/m3,試求質量是1g的鐵塊中鐵原子的數目(取1位有效數字)及一個鐵原子的體積.
(四)課堂小結
1、物體是由體積很小的分子組成的。這一結論有堅實的實驗基礎。單分子油膜實驗等實驗是上述結論的有力依據。分子直徑大約有10-10米的數量級。
2、阿伏伽德羅常數是物理學中的一個重要常數,它的意義和常數數值應該記住。
3、學會計算微觀世界的物理量(如分子數目、分子質量、分子直徑等)的一般方法。由於微觀量是不能直接測量的,人們可以測定宏觀物理量,用阿伏伽德羅常數作為橋樑,間接計算出微觀量來。如分子質量m,可透過物質摩爾質量M和阿伏伽德羅常數NA,得到m=M/NA。透過物質摩爾質量M、密度、阿伏伽德羅常數NA,計算出分子直徑
(五)課後作業
課本P4“問題與練習”第2、3題,第1、4題課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