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西夏與北宋的並立優秀教學設計
遼西夏與北宋的並立優秀教學設計
教學預案 七 年級 歷史 學科
課 題 >> | 7.遼、西夏與北宋的並立 >> | 設計者 >> | 楊中鋒 >> | 稽核者 >> | |||||||
課 型 >> | 問題解決課 >> | 授 課 >>日 期 >> | 3.28 >> | 總編課時 >> | |||||||
教 >>學 >>目 >>標 >> | 知識與能力:知道契丹族、党項族的崛起及政權的建立,知道.遼、西夏與北宋的和戰等基本史實。 >>過程與方法:觀察契丹和西夏的文字和貨幣等圖片,認識契丹與黨項族透過學習中原漢族文化,推動本民族的發展;理解北宋與遼、西夏議和的原因及影響。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到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我國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共同推動了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 ||||||||||
重點 >> | 契丹族與黨項族 遼與北宋的和戰 >> | ||||||||||
難點 >> | 遼與北宋的和戰 西夏與黨項的關係 >> | ||||||||||
關鍵 >> | 掌握教材基礎知識 >> | ||||||||||
教學方法 >> | 引導、點撥、歸納 >> | 學 習 方 法 >> |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 | ||||||||
教 學 過 程 >> | |||||||||||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 | 二次設計 >> | ||||||||||
1、匯入新課: >>透過教材33頁匯入新課。1教育 >>2、新課講授,結合練習冊“快樂預習感知”勾畫知識點。 >>目標導學一:契丹族與黨項族 >>1.提出問題:遼、西夏建立政權的基本情況?(學生討論回答) (1)契丹的興起: >>時間:10世紀初 都城:上京臨潢府 建立者:耶律阿保機(遼太祖) >>國號:契丹 民族:契丹族 >>(2)党項族的興起 >>時間:11世紀前期 (公元1038年),建立者:元昊 都城:興慶(今天的銀川)國號:大夏,史稱西夏,從此西夏開始了它將近兩百年的歷史。21cnj >>2.提問:遼、西夏分別採取了哪些措施鞏固統治?(學生回答) >>遼:發展生產,創制文字。 >>西夏:仿效唐宋制度,訂立官制、軍制和法律,鼓勵墾荒,發展農牧經濟,創制西夏文字。 >>目標導學二:遼與北宋的和戰 >>1.遼軍發動對北宋大規模進攻的目的.是什麼?(掠奪、擴大地盤;戰爭性質) >>2.“澶淵之盟”:1004年,遼軍兵臨宋朝的澶州城下,宋軍誓死抵抗。遼朝蕭太后趁本國大將陣亡之際與宋朝訂立盟約,於1005年簽訂。該盟約規定:宋每年向遼繳納白銀10兩、絹20萬匹,雙方互為兄弟之國。此後雙方保持百餘年的友好和平關係。為北宋在戰爭有利的形勢下,還簽訂和議,是無能的表現,也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負擔,弊大於利,有人認為,北宋用“歲幣”換和平,有利於雙方的發展,利大於弊。當時是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負擔,但從民族發展的長遠利益來看,澶淵之盟使遼宋人民得到了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對雙方的發展都是有利的。 >>目標導學三:西夏與北宋的關係 >>元昊稱帝后,西夏軍隊不斷向北宋邊境大舉進攻。在這種情況下宋和西夏和戰,和戰的結果是:1044年,宋夏訂立和約:夏對宋稱臣,北宋每年送給西夏銀、絹、茶葉等“歲幣” 銀5萬兩,絹13萬匹,茶2萬。宋遼與宋夏之間的戰爭,只是中華民族大家庭內部的兄弟之爭,決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戰爭。雖是兄弟之爭,但也存在著正義性和非正義性,無論是哪一方,只要以掠奪為目的而發動戰爭,就是非正義的。遼與西夏對北宋發動的戰爭都是非正義的掠奪戰爭;而北宋進行的反掠奪的正義之戰。· >> | |||||||||||
課堂總結: >>北宋時期民族政權的並立,在中國古代民族關係史上產生了重要影響。個民族在長期交往中,出現了大規模的民族交融,共同推動了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 | |||||||||||
達標檢測:師生共同討論完成課後活動習題,完成練習冊選擇題。 >> | |||||||||||
板 >>書 >>設 >>計 >> | 7.遼、西夏與北宋的並立 >>契丹族與黨項族 >>遼與北宋的和戰 >>西夏與北宋的關係 >> | ||||||||||
教 學 >>反 思 >> | |||||||||||
安全教育 >> | 請同學們注意安全,不在校園內追逐打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