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麼》的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我是什麼》的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初步認識水是會變的,知道雨、雪、冰雹是水變成的,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自然界的因果關係。
2、理解水的變化與人類的關係。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懂得“我”是指水,瞭解水是怎樣變化的。
教學難點:
理解水的變化與人類的關係。
教學方法:
採用“快樂教學法”、“討論法”、“表演法”等現代教學方法以及多媒體教學手段。
課前準備:
1、 準備與教材內容相關的課件。
2、 讓學生蒐集圖片。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寫字。(略)
第二課時:交流研討課文。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 複習生字。
1、 談話: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一些生字朋友,你們還認識它們嗎?
2、 課件出示:“摘蘋果”(指名認讀)
二、 動畫激趣,整體感知。
1、 激趣談話:“我是什麼?”這個調皮可愛的小朋友到底是誰呢?大家想不想了解它,讓我們一起聽聽它的自我介紹吧!
2、 課件播放課文朗讀,同時出現一些相關畫面。要求學生思考:我是什麼?
3、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我是什麼,並說說自己的理由。
4、 指名彙報。(我是水)
三、 啟發學生思維。
1、 談話:透過學習,我們知道了水是會不斷變化的,那麼水是怎樣變化的?水除了變化以外,還有什麼特點呀?你能不能想個好辦法,把這些問題材弄懂呢?
2、 學生討論,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3、 交流方法。(學生可能會提出“小組讀書,邊讀邊記”、“故事表演“、”繪畫表現“等方法。)
四、 進行探究學習。
1、 組織學生根據自己提出的學習方法,進行合作學習。老師及時關注各組學習情況,因材施教,和學生一起進行探究,幫助學生選擇正確地運用自主選擇的閱讀方法,以確保學習質量。
2、 展示:組織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小組學習)彙報學習情況。注意引導學生弄清以下問題。
(1) 水的不同狀態及變化過程。(利用課件中“情境”這部分中的`“水變化”“雲變化”“下雨”“下冰雹”動畫以及“練習”這部分中的“說說”“畫畫”“填空”幫助理解,同時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 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樣子。(利用課件中“情境”這部分中的“水狀態”中的三張動畫圖片以及課件裡“練習”這部分中的“演演”幫助理解。)
(以上兩點的教學應當充分相信學生,並引導學生結合對文中重點語句的體會,練習感情朗讀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如:用突出重音的方法讀出“落、打、飄”;用愉快、輕柔的語氣讀出白雲與紅霞的美麗、可愛……)
(3) 水在人類生活中的利弊。(利用課件中情境中的“好與壞”中的圖片讓學生進一步感知以及課件中練習中的“找找”理解詞語‘溫和’和‘暴躁’)
五、 拓展延伸,進一步瞭解水與人類之間的密切關係。
1、 談話:你還知道哪些水的作用和危害呢?
2、 學生把自己課前蒐集的資料拿出來四人小組交流。
3、 展示。
4、 四人小組討論:水給人們帶來災害與人類破壞環境有關係嗎?舉例說說人們破壞環境的行為,想想有什麼辦法能讓它光做好事,不做壞事嗎?
5、 指名說說自己的好辦法,評議,評出“治水妙計”“治水專家”。
六、 佈置作業:
任選兩道你喜歡的題目做一做:
1、 做一個“節水小衛士”。
2、 找一找你在生活中看到水在變的例子,並寫下來。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19、我是什麼
水
汽 雲 雨 雹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