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教學設計方案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味“神清氣定”、“知道”、“靜靜地”等看似平淡的語句,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格。
3、透過人物的行為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讀寫結合,體會海峽兩岸血濃於水的親情。
【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應理解內容,領悟情感為經線,以讀寫訓練為緯線,使語言形式的領悟、表達與內容的感悟、情感的體驗相互交融,以讀激情,以情促寫,以寫抒情,實現讀寫與情感的相攜共生。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1、師:1999年9月20日,早晨的陽光撒滿了美麗的杭州市,(圖:病床)一位剛滿18歲的年輕人,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燦爛的陽光沒有使他蒼白的臉紅潤起來。因為他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含苞的花朵,不曾開放就面臨著凋零的危險。這位正值花樣年華的年輕人,他的生命還有救嗎?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生: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我們一起來朗讀感悟、體會──(生: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讓我們一起來關注這位年輕人的命運吧,請同學們開啟書自由讀課文,讀通順,讀流利。再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學生交流。
三、感悟危情,觸動心絃
1、師:同學們,你們瞭解白血病嗎?
2、生交流資料。
3、師:一聽說癌症,就會讓人想到什麼?
4、引讀:
錢暢,這個才剛滿18歲的年輕人,他就患了……,他的生命就像……。在這如花的年齡,他卻患了……,只能靜靜地……,但他心中卻難以平靜,他在想些什麼?
5、師:得了白血病,真的沒有一線希望嗎?引讀:目前有效的辦法惟有……,才能使……。
6、師:但要找適合移植的骨髓容易嗎?請讀讀這兩句話,找找有關詞語說一說。
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可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這樣的骨髓,在沒有親緣關係的十萬個人裡,大概才能找到一個。錢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這樣的骨髓終於找到了,就在一位臺灣青年的身上。
補充閱讀資料。
師:“幾經輾轉”是什麼意思?他們可能去哪些城市找過?
朗讀句子。
四、深入品讀,感悟真情
1、師:1999年9月21日,對錢暢來說,是刻骨銘心的,對海峽彼岸的花蓮慈濟醫院的人們來說,同樣刻骨銘心。同一時刻,那裡正上演著感人的一幕。好好讀讀3~6自然段,很多地方會讓你感動,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甚至一個標點都會震撼你的心,請你圈圈點點,好好體會。
2、學生自主研讀。
3、交流感動:
⑴ 預設一:
從地危感悟真情。
餘震不斷,這個青年依然神清氣定。他在這場災難中沒有受傷。然而他的家人呢?在昨夜的天崩地裂中,可曾安然無事,沒有人能夠知道。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名叫錢暢的青年,正懷著十萬分之一的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師點撥:
① 這個青年剛剛經歷的是一場怎樣的災難?
② 7.3級大地震是一種怎樣的場面呢?播放地震錄象。
③ 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為臺灣青年想象:此時,他不知道……,但他依然神清氣定,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因為,他知道……。
④ 引讀句子。
⑵ 預設二:
從情形之別感悟真情。
也許,此時此刻,大家都應該跑出去,在空曠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所有地震知識都教人們這樣做。但是,李博士莊嚴地站著,青年人靜靜地躺著。
師點撥:
① 指導讀。
② “此時此刻”指什麼時候?“此時此刻”可能會發生什麼?
③ 看錄象(此時慈濟醫院的情況),此時此刻,你一定有話要說!
④ 有層次地引讀。
⑶ 預設三:
從抽髓之痛感悟真情。
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後,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像生命之泉,終於從身軀裡涓涓流出……
師點撥:
① 出示抽取骨髓的針筒,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談感受。
② 指導讀。
③ 此時,從臺灣青年身軀裡涓涓流出的僅僅是骨髓嗎?
④ 多麼令人感動的一幕啊!齊讀第5自然段。
⑷ 預設四:
從護髓之勞感悟真情。
經過十幾個小時奔波,李博士帶著骨髓,趕往杭州,連夜為錢暢做了移植手術。
師點撥:
① 出示李政道博士十幾個小時奔波的路線圖。
② 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及他的話語,師簡介。
③ 齊讀第6自然段。
五、讀寫結合,體驗真情
1、師:幾經展轉,幾經波折,從臺灣青年身軀涓涓流出的骨髓終於涓涓流入錢暢的體內,錢暢得救了,他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此時,他又想些什麼?讓我們貼近錢暢,讓這些想法也涓涓流入你的筆尖吧!
2、交流。
3、師:此時此刻,千言萬語也難以表達我們的心情,讓我們一起讀讀最後一節。
4、師生總結:
這是一座(跨越海峽兩岸的生命橋),這座生命之橋是有形的,因為在這座橋上寫了一個“愛”,寫了錢暢對(生的希望),點燃了錢暢(生命的火種),寫出了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這座生命之橋又是無形的,因為它就在我們兩岸同胞的心中。
【教學說明】
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字三者之間的對話過程,而對話的目的就是啟用對話的載體──語言文字“走入”學生的內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用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大陸青年錢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文中“白血病”、“地震”、“骨髓移植”都是平時學生甚少涉足的領域,因此學生關注不夠,積累不多,不能真正“發乎於情”,那麼,怎樣讓學生走進文字,讓他們能真真切切地去感受,去理解,去體驗,乃至與文字產生共鳴?於是,我嘗試著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抓住重點語句,加強朗讀
語文課要扣住“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但這還遠遠不夠,必須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抓住具體生動的語言形象進行深入地感悟,點燃學生心中的情感火花,最終形成心靈上的高峰體驗。因此在深入品讀,感悟真情時,我引導學生抓住了幾個關鍵的語句,或進行場景的對比,品析語言;或補充相關的資料,豐實人物形象;或重點指導朗讀,感受人物的精神……發揮情感的紐帶、驅動作用,順學而導,使學生透過對具體的語言現象的感悟、品味,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得以提高。
二、注重語言實踐,加深體驗
語文教學就是要讓學生腦能思,口能說,筆能寫。因此,語言實踐訓練既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又有助於學生說寫能力的提高。教學中,我結合課文內容,設計了多處語言實踐活動。如:錢暢得了嚴重的白血病,靜靜地躺在病床上,但心中難以平靜,他在想些什麼?餘震不斷,臺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床上,他不知道什麼?他當錢暢得救了,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此時,他又想些什麼?這些說話、寫話的過程不僅僅是語言實踐的活動,同時也是情感態度價值觀得以提升的過程。在說寫中學生的體驗融進了精神和靈魂,學生的感悟不斷昇華,真正由“文”走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