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發白帝城》《絕句 》教學設計
《早發白帝城》《絕句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8個生字。
2、理解《早發白帝城》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的心境,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3、學習利用註釋,展開想象,讀懂古詩;在具體語言環境中,初步瞭解古詩對仗工整的特點。
〖教學重點
理解詩中重點詞句,感受詩的意境美。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透過預習,你們記得以前學過李白、杜甫什麼詩嗎?
介紹古詩的特點:和諧的韻律、敏銳的觀察、奇妙的聯想、精巧的構思、藝術的表達、濃縮的精華。
二、生字
1、字形:鷺、嶺、陵、猿
2、字義:朝:
辭:還:鳴:
泊:
千秋雪:
3、讀讀兩首古詩。
三、學習《早發白帝城》
1、釋題:早上從白帝城出發
2、讀一讀詩,填空。
李白這位詩人坐船從()到()去。
3、小組學習:
⑴組內讀詩,說說這首詩講的什麼意思?
⑵你們感受到詩人當時什麼心情?從哪句中感受到的?
⑶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小組內解決不了的提出來。
4、反饋:
⑴體會李白的愉快心情。(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領略沿途所見到的綺麗景色。
⑵出示背景圖,教師講解。
唐肅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麟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貶地。行至白帝城,忽聞大赦,驚喜交加,隨即放舟東下江陵。此詩書寫了當時喜悅暢快的心情。白帝城因彩雲間而顯出地勢之高,為全篇寫下水船走得快這一動態蓄勢。
詩的第三句境界更為神妙。李白身在這如脫弦之箭、順流直下的船上,心情是何等的暢快而又興奮啊!三峽水急灘險,詩人此時行舟輕如無物,其輕快可想而知,才有輕舟已過萬重山。詩人歷盡艱險重屢康莊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詩的最後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比興,既是個人心情的表達,又是人生經驗的總結,因物興感,精妙無論。
全詩給人一種鋒稜挺拔、空靈飛動之感。然而只賞其氣勢之豪爽,筆資之駿利,尚不能解其中意。全詩洋溢的是詩人經過艱難歲月之後突然迸發的一種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歡躍。快船快意,使人深遠。後人贊此篇驚風雨而泣鬼神矣。千百年來一直為後人視若珍品。為了表達暢快的心情,詩人還特意用上平刪韻的間、還、山作韻腳,讀來是那樣悠揚、輕快,令人百誦不厭。
5、從哪裡看出來詩人的心情的。讀一讀
看圖再讀詩體會作者的心情。
6、小組內讀一讀這首詩,並背下來。
四、作業
1、找找李白的其它詩詞。
2、背詩及註解。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理解《絕句》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的心境,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2、學習利用註釋,展開想象,讀懂古詩;在具體語言環境中,初步瞭解古詩對仗工整的特點。
3、學習杜甫的另一首古詩《絕句》。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複習《早發白帝城》
二、學習《絕句》
1、介紹作者
杜甫是我國唐代的偉大詩人,他一生寫了不少優秀的作品。公元762年,成都尹嚴武入朝,蜀中發生動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安史之亂平定之後,杜甫得知這位故人的訊息,也跟著回了成都草堂。這時他的.心情特別好,面對這生機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寫下一組即景小詩。興到隨筆,事先既未擬題,詩成後也不打算擬題,乾脆以絕句為題。絕句描寫了他的住所草堂前的明媚秀麗的景色。
2、默讀全詩,想一想這首詩描繪了草堂一幅怎樣的畫面。
3、小組學習
⑴組內讀詩,說說這首詩講的什麼意思?
⑵你們感受到詩人當時什麼心情?哪句感受到的?
⑶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小組內解決不了的提出來。
4、教師重點指導學生理解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詩人寫了千年的積雪、揚帆待發的船隻,為整首詩平添了一種氣魄。一個含字,不僅把很遠的景物移到近前來了,而且把西嶺的積雪和草堂的建築和成了一個整體,使浣花溪的景色在廣闊的背景中顯得更加明媚秀麗。《絕句》中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一句,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聯絡生活體驗,藉助圖片或錄影片,展開想象,感悟詩句的意境。詩人身在草堂中,透過視窗遠眺積雪終年不化的西嶺,那雪嶺的壯麗景色彷彿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畫。再向門外一看,見到停泊在岸邊的來自東吳的船隻。泊,停靠,萬里,虛指遙遠。船隻來自遠方的東吳,又將沿岷江穿三峽,直達長江下游。這隻有在和平環境中才能做到,對剛剛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來說,看到船隻暢行萬里,是多麼令人振奮和欣慰啊!萬里船是從空間來講,千秋雪是從時間來說的,詩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襟多麼開闊!
5、看圖說一說詩的意思。
三、課後延伸
1、運用本詩學習方法,閱讀杜甫另一首《絕句》,與課文對比,想一想,有什麼相同之處。
絕句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註釋遲日:即春日。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色彩鮮明、春意盎然的春景圖,流露出詩人閒適、歡悅的心情,格調清新,對仗工整,自然流暢,描摹景物清麗細緻,與課文中《絕句》異曲同工。
2、開一個詩歌朗誦會,弘揚祖國的五千年的文化。
四、作業
1、把透過想象把《絕句》中的美好景色寫出來。
2、介紹關於古詩文方面的書,找找關於這兩位詩人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