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盛的秦漢文化(一)》教學設計

《昌盛的秦漢文化(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瞭解秦漢時期的科學技術和醫學成就,包括造紙術的發明和改進、《九章算術》和地動儀、張仲景、華佗。

  引導學生觀察漢代造紙圖,瞭解造紙的工序。引導學生依據地動儀示意圖,分析其原理,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想象能力。

  透過學習秦漢時期的科技,對學生進行初步的科技教育,使學生認識到當時我國科技在世界的領先地位和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造紙術的發明和改進、地動儀。

  【教學難點】地動儀涉及到物理學原理,對於利用物體的慣性來拾取地震波進行遠距離測量的原理,學生難以理解。

  【教學方法】

  教師透過多媒體手段,展示《漢代造紙示意圖》,使學生形成直觀印象,並透過對比等方法,引導學生分析蔡倫改進造紙術的優點。利用多媒體手段,製作動態的地動儀震動示意圖。引導學生分析地動儀有什麼價值。

  探索實踐:由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舊布(舊綢子)和一塊木板(或竹板),用毛筆在上面每人寫一句唐詩,然後再用紙寫同一句唐詩,請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

  【學法指導】

  指導學生聯絡以前學過的內容,掌握秦漢時期文化昌盛的背景。調動學生收集民華佗、張仲景有關的故事。指導學生設計表格,歸納知識或出一期簡報,在班級交流、展示。培養歸納概括的能力,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平臺】多媒體、課件製作。

  【教學流程】

  一、匯入新課

  教師:一天,著名物理學家錢三強和數學家陳九章同機去參加一次學術性會議。途中,錢老為了活躍氣氛,提出和陳老對對子,要求以各自的名字為題。

  錢老出的上聯是:韓趙魏三強。

  陳老想了一會,對出下聯:勾股弦九章。

  同學們,你們知道對聯中的“九章”指的什麼?這就是我們將要學習的內容。

  教師出示:第16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一)

  二、合作探究

  教師出示:《東方朔上奏圖》

  教師:這幅圖描繪的是西漢文學家東方朔向漢武帝上奏本的情景。這個奏本用了三千竹簡,需要兩個人才能抬動。

  同學們,你看到這一情景,有什麼認識?

  學生:漢武帝時,奏本是寫在竹簡上的。

  學生:用竹簡寫奏本太費事。

  學生:竹簡太笨重,攜帶不方便。

  學生:成本太高。沒有節約觀念。

  學生:讀起來吃力。

  教師:為什麼不用帛等製品,這樣更輕便?

  學生:帛的價錢太昂貴,不能大量推廣使用。

  教師:為什麼不用紙?

  學生:當時我國還沒有普及紙。

  教師出示:《甘肅天水出土的紙》圖。

  教師:這張紙又薄又軟,紙面平整光滑,上面有墨繪的山、川、路等。據考證,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

  請問,它出現在什麼朝代?

  學生:西漢早期。

  教師:同學們想不想知道漢代的紙是怎樣做的?

  學生:想。

  教師:多媒體演示漢代造紙工序。

  (學生觀摩)

  教師:我國紙張的普及在什麼時候?為什麼?

  學生: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發明了“蔡侯紙”。這種紙是用樹皮、麻頭、破布、舊魚網為原料,製作簡單方便,造出的紙又耐用,所以很快普及。

  教師:據我所知,先於蔡倫3000年,生活在尼羅河畔的古埃及人,就地取材,用當地豐茂的紙莎草造出紙莎草紙,成為宮廷專用紙,俗稱“法老紙”。為什麼這種紙沒有普及呢?

  教師:演示紙莎草紙的製作工序。

  學生:老師說的這種紙莎草紙產於尼羅河三角洲,它是利用該地獨有的植物作原料,製作工藝複雜,所以這種紙很難普及,當時作為宮廷專用紙。

  教師:中國造紙術的發明、改進和傳播,對世界產生了什麼影響?

  學生:中國的造紙術由阿拉伯人傳到西方,促進了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傳播,也說明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在當時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

  教師:除了造紙術外,兩漢時期,還有哪些突出成就?

  學生:東漢數學專著《九章算術》。

  學生:還有張衡發明的`地動儀。這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測定地震的儀器。

  教師:下面讓我們看看地動儀是如何測定地震的?

  教師:利用多媒體演示地動儀震動示意圖。(學生觀摩)

  教師:地動儀之所以能夠預測地震,是因為它利用了物體的慣性來拾取地震波進行遠距離測量的原理。如果不夠清楚,下課後,同學們可以再請教物理老師。

  教師:在醫學方面,我們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主要有哪些?

  學生:東漢華佗製成的“麻沸散”,這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他還編制了醫療體操“五禽戲”。

  學生:東漢的張仲景著有《傷寒雜病論》,後世稱他為醫聖。

  三、實踐創新

  【跟我學】

  教師:《三國志·華佗傳》記載:“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當導引。體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體輕便而欲食。”“禽為鳥獸之總稱”由此得名的“五禽戲”。

  五禽戲是一套運功保健療法,透過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動作和神態,達強身防病的目的。五禽戲能使人動作靈敏、協調平衡,改善關節功能及身體素質,不僅有利於疾病的防治,而且對人體的康復有較好的醫療保健作用。大家願不願意跟我學?

  學生:願意。

  教師出示:五禽戲的相關圖片。教師:演示“五禽戲”體操,學生跟著學。

  【史海揭謎】

  教師:史書記載,華佗讀了《傷寒雜病論》後高興地說:“這真是救人的書啊!可208年,華佗還是被曹操殺害了。想一想,華佗說過這句話沒有,為什麼?

  學生:華佗沒有說過這句話。因為,張仲景在205年才開始寫《傷寒雜病論》,而且,寫此書用了較長時間,而華佗208年就被曹操殺害了。

  學生:加之當時紙張使用並不普遍,更沒有印刷術,所以,華佗有生之年不可能看到此書。

  【鑑寶】

  教師:兩位同學非常聰明,不僅能夠學以致用,而且幫助大家解開了歷史之謎。老師這裡有兩幅收藏的繪畫作品,也想同學們辨辨真偽。大家有沒有興趣?

  學生:有。

  教師:多媒體出示兩幅《孔子聖蹟圖》。

  教師:各小組先討論一下,然後選一名代表發言。

  學生:活動。

  教師:請各組代表發言,首先第一組。

  學生(第一組代表):我們認為第一幅是假的。孔子和他的弟子讀的書不對,因為那時還沒有紙。

  學生(第二組代表):我們贊成第一組的觀點。孔子也不應該坐在椅子上,這種傢俱是明代的,不是孔子時代的。

  學生(第三組代表):我們認為第二幅也是假的。孔子的髮髻不對。

  學生(第四組代表):我們贊同他們的觀點。要補充的是,第二幅圖中的樹是南方的,而孔子是北方魯國人,所以是假的。

  教師:同學們,由於你們充分準備,細緻觀察,具備豐富知識,合情合理地分析,你們鑑定的結論正確。這兩幅《孔子聖蹟圖》都是假的。

  【小結內容】教師出示:

  人物成就影響

  科技

  數學

  天文

  醫學

  【臨摹作品】

  要求: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舊布(舊綢子)和一塊木板(或竹板),用毛筆在上面每人寫一句唐詩,然後再用紙寫同一句唐詩。

  【交流感受】學生活動。

  【評定】這節課從開始到結束,走進歷史,感知現實,傾聽交流,互動合作,認知構建,張揚個性,緊扣學生的精神世界,學生或探究,或辯論,或鑑別,或臨摹,幾乎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整個課堂做到了喻理寓論於史,孕德激情於史,奮進萌志於史,從而賦予了歷史教學全新的含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