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角的度量》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角的度量》教學設計
設計說明
1、與現實生活相聯絡,發展空間觀念
“角的度量”屬於“圖形與幾何”中測量的一部分內容,而角的度量又是測量中難度最大的。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利用角的空間感覺來估計角的大小,很少用到專業的工具去測量一個角的精確度數,所以在本節課的設計中,不僅要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感受測量角的大小需要統一單位的必要性,而且還要把量角與學生頭腦中角的大小的表象結合起來,重在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關注動手操作,以親身體驗的策略展開教學。
動手操作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助於學生理解抽象的算理和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透過用多種方法嘗試測量角的大小,幫助學生初步感知測量角的大小的方法,培養估計角的大小的意識。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直尺、三角尺、用硬紙板剪成的角、一張圓形紙
教學過程
一、丟擲問題,引入新課
1.觀圖質疑,引發思考。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角,請大家看一看生活中小朋友們玩滑梯的現象。(出示教材24頁滑梯情境圖)
提問:你能用“角”的知識解釋這種現象嗎?
(學生觀察後反饋:第三幅圖中的滑梯與地面形成的角最大,第一幅圖中的滑梯與地面形成的角最小)
2.引入新課:角有大有小,怎樣度量角的大小呢?今天我們就來共同研究有關角的度量的問題。
[板書課題:角的度量(一)]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圖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快速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進而很自然地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二、嘗試探究,建構知識
1.自主探究,比較測量方法,引發思考。
(1)討論:如何度量三個角的大小呢?說一說。
(學生在小組內研究、實踐後進行彙報)
預設
小組1:我們想用直尺度量角的大小,發現無法測量。
小組2:我們是用三角尺上的一個角進行測量的,發現只能測量出角的一部分,還餘下一部分無法測量。
小組3:我們是用課前做好的與∠1一樣大的角去度量∠2,結果∠2是∠1的2倍多一些,∠3是∠1的3倍多一些,也不夠準確。
(2)質疑:看來大家的測量結果都不夠準確,想一想,怎樣測量才能更準確呢?
(學生透過思考和討論得出:如果用來度量的角再小一點就能更準確了)
(3)總結:要想準確知道角的大小,必須有一個標準的度量角的單位。
2.認識度量角的單位。
(1)說明:在數學王國中,人們將圓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對的角的大小叫作1度(記作1°),通常用1°作為度量角的單位。
(2)(課件出示圓中的5份、10份)你知道這兩個角分別是多少度嗎?(5° 10°)
(3)請大家找一找,看看你能不能找到直角、平角和周角。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找角,觀察後發現:1直角=90°,1平角=180°,1周角=360°)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度量角的方法,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引發思考,引出度量角的大小要有一個統一的度量單位,培養學生的度量意識。
三、深入實踐,感受方法
1.估一估。
師:我們已經瞭解了度量角的單位是1°,現在請大家估一估三個滑梯中的角分別是多少度。
(學生嘗試估計三個角的度數)
2.折一折,剪一剪。
組織學生利用教材附頁中的圖1剪出不同度數的角,感知角的大小。
設計意圖:在引導學生明確度量角的單位後,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瞭解角的大小,透過估一估、剪一剪等活動讓學生感受角的大小,為進一步學習量角、畫角做好鋪墊和準備。
四、鞏固練習,提升反饋
完成教材25頁“練一練”1、3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訂正)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六、佈置作業
在生活中找一找角,並估計一下角的度數。
板書設計
角的度量(一)
將圓平均分成360份,其中的1份所對的角的大小叫作1度(記作1°),通常用1°作為度量角的單位。
1周角=360° 1平角=180° 1直角=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