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科學上冊《水在加熱和冷卻後》教學設計
四年級科學上冊《水在加熱和冷卻後》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道水在自然界的存在有多種形式,知道水的三態變化條件。
2、能夠做雨、霜、霧的模擬實驗,瞭解它們的成因。
3、能夠透過對蒸發現象的研究,瞭解空氣中水蒸氣的來源。
4、能夠設計並完成影響蒸發快慢因素的實驗。
5、知道自然界中水的迴圈過程。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是瞭解水的三態變化條件。
2、教學難點是做造雨、霜、霧的模擬實驗。
三、教學思路。
水,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說並不陌生,但水加熱後變成水蒸氣、冷卻後變成雲、霧、露、雪、冰、雹的成因,學生卻比較陌生了,如何使學生很容易地認識這成因是教學中的難點,也是教學的重點。怎麼突破這難點呢?我想讓學生透過實驗親自探尋雲、霧、露、雪、冰、雹形成的原因是最好的辦法。所以,教學中要以實驗為主,充分地讓學生做實驗,在實驗中突破難點,探求成因,掌握重點。
四、學案。
《水在加熱和冷卻後》學案
(一)自主探究學習目標:
1、知道水在自然界的存在有多種形式,知道水的三態變化條件。
2、嘗試做造雨、霜、霧的模擬實驗,瞭解它們的成因。
3、嘗試設計並完成影響蒸發快慢因素的實驗。
(二)自主探究過程:
1、我看書:看書,熟悉課的內容。
2、我思考:思考書中提出的問題。
3、我能做:注意安全。
(1)與家長一道嘗試做造雨、霜、霧的模擬實驗(因為帶冰到學校容易化,只好在家嘗試做一做)。
(2)做對比實驗:往兩隻大小不同的盤子裡倒同樣多的水,放在陽光下曬,觀察水的變化。
(3)上網查詢資料:瞭解水在自然界中是怎樣好、迴圈的?
4、我總結:透過探究性學習,我知道了:
5、我提問:我經過思考,還不懂的問題有: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欣賞美麗的圖片,瞭解多姿多彩的各種形態的水。
1、欣賞霧凇、雪人、山中霧、下雨、冰山、白雲、露珠、霜、雹的圖片。
2、你知道霧凇、雪人、山中霧、下雨、冰山、白雲、露珠、霜、雹都是什麼形成的嗎?
3、雲、霧、露、雪、冰、雹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那麼,水是怎樣形成雨、霜、霧的呢?今天我們就來探究這個問題。
(二)探究雨、霜、霧的形成。
1、造雨實驗,探尋雨的成因。
(1)雨,同學們都淋過,可是雨是怎麼形成的呢?
(2)學生分組做實驗:先準備半杯熱開水,再把一塊冷玻璃放在杯口,觀察玻璃上是否有水珠。
(3)彙報觀察結果:是否有水珠?想一想杯口玻璃上水珠是哪裡來的?
(4)請將玻璃平拿舉起,然後斜側立起,觀察到什麼了?這就是下雨。
(5)小組討論:雨是怎麼形成的?
(6)彙報討論結果:雨是怎麼形成的?
(7)小結:當雲中的水滴或小冰晶凝結得足夠重時,就會降落下來。當小冰晶穿過暖和的空氣層時,會融化成雨水落下來,這就是下雨;如果空氣低於0℃,就會下雪;如果夏天高空中凝結成的大冰晶穿過暖和的空氣層時沒有被融化,落下來的就是冰雹了。
2、造霜實驗,探尋霜的成因。
(1)霜,同學們見過,可是你知道霜是怎麼形成的呢?
(2)學生分組做實驗:先把碎冰倒進乾燥的椰奶易拉罐(或玻璃杯),罐內放入一支試管,在試管和罐內各放一支溫度計,在碎冰中加入鹽,在罐底下放一塊溼毛巾。觀察:罐外是否有霜出現?試管裡的水結冰時,溫度是多少?
(3)小組討論:你發現了霜了嗎?試管裡的水結冰時,溫度是多少?罐內溫度計是多少度?你知道霜是怎麼形成的了嗎?
(4)小組彙報:
(5)小結: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罐壁而凝結成小水珠(露珠),壁外溫度降到零度以下便結成細小的冰粒,即為霜。
3、造霧實驗,探尋霧的`成因。
(1)霧,大家也見過,你知道霧是怎麼形成的嗎?
(2)學生分組做實驗:準備半杯不冒熱氣的溫水,把一支冰棒或一塊冰放在杯口,觀察出現的現象。
(3)小組討論:觀察到了什麼現象?
(4)小組彙報:
(5)小組討論:霧是怎麼形成的?
(6)小組彙報:
(7)小結:霧是懸浮於近地面層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見度小於1千米的天氣現象。多春秋季出現。霧分輻射霧和平流霧。
4、總結:概括地說,雨、霜、霧都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降溫而凝結形成的。
(三)總結:
1、水在自然界中有哪些多姿的形態?(霧凇、雪、霧、雨、冰、雲、露、霜、雹)
2、透過探究學習,你知道雨、霜、霧是怎麼形成的嗎?
(四)作業:
1、等待機會觀察雨、霜、霧、露。
2、把下雨、下雪、下霧、結霜的原理解釋給小同學聽。
第二課時:
(一)探究空氣中水的來源,認識水的蒸發現象。
1、我們知道了雲、霧、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氣中的水凝結成的,那麼空氣中的水是從哪兒來的呢?
2、看圖片,討論:
(1)衣服上的水跑到哪裡去了?
(2)太陽照射水面,水會怎麼樣?天空中的雲是怎麼來的?
(3)閱讀資料,認識蒸發和凝結現象。
3、小結:空氣中的水是從哪兒來的呢?
(二)探究蒸發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1、猜測:蒸發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2、彙報學案中的實驗情況:
(1)實驗要求:往兩隻大小不同的盤子裡倒同樣多的水,放在陽光下曬,觀察水的變化。
(2)彙報實驗情況:水有什麼變化?哪個盤子裡的水最先蒸發完?從這個實驗可以看出,蒸發的快慢與什麼因素有關?(與蒸發面積大小有關、與周圍溫度有關、等)
(3)小結:蒸發的快慢與蒸發面積大小有關、與周圍溫度有關、等。
3、對比實驗:
(1)實驗要求:在黑板上用水圖出兩塊同樣面積的水跡,用扇子扇其中的一塊,觀察有什麼現象發生?
(2)彙報實驗結果:有什麼現象發生?
(3)小組討論:為什麼扇扇子的幹得快?這個實驗說明蒸發快慢還與什麼有關?
(4)彙報討論結果:為什麼扇扇子的幹得快?這個實驗說明蒸發快慢還與什麼有關?
(5)小結:這個實驗說明蒸發快慢還與空氣流通程度(即風的速度)有關。
4、總結匯報:概括地說,蒸發快慢還什麼有關?(與蒸發面積大小有關、與周圍溫度有關、與空氣流通程度)
(三)認識水的三態變化,瞭解水在大自然中的迴圈。
1、分組探究:水有哪幾種基本形態?在什麼條件下它們互相轉化?
(1)氣態。
(2)液態固態。
2、為什麼年年下雨,雨水卻總是降不完?
3、水在自然界中是怎樣迴圈的?
4、小結:自然界中的水呈液態、氣態、固態,三種形態的水會發生不斷地迴圈轉化現象。
(四)總結。
1、透過探究,我們知道水的蒸發與哪些因素有關?
2、自然界中的水呈哪三種形態?水是怎樣迴圈轉化的?
(五)作業設計。
1、繼續觀察自然界中水的蒸發、凝結現象。
2、畫出水三種形態迴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