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下冊《稱象》的教學設計

二年級語文下冊《稱象》的教學設計

  【教學背景】

  就教學價值而言,本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從“看象—議象—稱象”展開敘述,很適合兒童的年齡特點,有利於孩子在故事中把握事件發展的順序,並初步養成把握文章脈絡的習慣。教學時,我抓住“曹衝是怎麼想出這個辦法的”這個思維生髮點,啟發學生學會如何傾聽,如何動腦思考。

  【教學要點】

  一、匯入——連詞成句,構成故事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稱象》。師板書課題,生書空。

  2.複習詞語:

  又高又大 四根柱子

  議論 反駁 搖頭

  畫線 裝石頭 稱重量

  果然 微笑

  設計意圖:雖然已是第二課時,但仍然要注重低段的識字教學。此處把詞語分成幾類進行復習,當學生把這些詞語串起來後,會發現這就是本文的主要內容。這不僅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文字的中心,也為後文的複述和概括主要內容作了鋪墊。

  二、觀象——以讀代講,讀出象“大”

  1.默讀第1、2自然段,畫出描寫大象的句子。

  2.出示句子:這頭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牆(壯),腿像四根柱子(粗)。

  同學們都見過大象,你能用朗讀表現大象的高、大、壯、粗嗎?

  3.這可是曹操收到的禮物啊,他心情如何?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

  三、議象——表演體會,理解“議論”

  1.官員們是怎麼議論的呢?讀第3自然段,畫出官員們“議論“的話語,然後讀一讀。

  (1)課件出示:“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樹做秤桿。” “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塊一塊的再稱。”

  (2)官員的反駁。

  2.表演讀:教師扮曹操,學生扮大臣再現議論的場面。

  3.想想曹操為什麼“直搖頭”。

  設計意圖:新課標第一學段目標指出,結合上下文了解詞句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此環節結合上下文,透過表演讀、再現、體驗的方式,讓學生在情境中體會到“議論”的意思。

  四、稱象——理解過程,“解說”過程

  1.默讀第4、5自然段,想想曹衝想了個什麼辦法。

  2.請學生上臺扮演曹衝,運用道具進行解說。其他學生可以發表意見,教師相機點撥。

  3.試著用“先……再……然後……最後……”複述稱象過程。

  設計意圖:事先的建議得到驗證,就是果然。此處讓學生複述一遍,說明曹衝的建議是正確的。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不是放棄引導者的責任,而是指導學生有條理地陳述過程。

  五、評議——引發讚歎,激發思考

  1.觀察插圖:曹操是什麼表現?官員們又會說些什麼呢?

  2.讀第3自然段,想想在別人議論怎麼稱象的時候,曹衝在想什麼。

  3.小結:曹衝多麼善於傾聽和思考。

  4.曹衝的辦法真好。那麼,你還有什麼稱象的好辦法?

  設計意圖:此環節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創造性,讓他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同時他們對課文也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