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的教學設計介紹

《功率》的教學設計介紹

  【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共同必修模組“物理2”中涉及本節的內容標準是“理解功率,關心生產和生活中常見機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義”。要求學生理解功率的概念,會進行功率的計算;會分析汽車發動機功率一定時,牽引力和速度的關係;嘗試自己設計實驗,測量人在某種運動中的功率。由於功率在生活、生產中應用很廣,教學中可充分利用這一優勢,使抽象的物理概念變得富有實際意義。發展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功率的定義及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的定義;

  2.,的運用。

  二、過程與方法

  1.通常指平均功率,為瞬時功率;

  2.,分析汽車的啟動,注意知識的遷移。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提高學習物理科學的價值觀。

  【重、難點分析】

  1.重點:教學重點是理解功率的概念;功率的物理意義是本節的重點內容,如果學生能懂得做功快慢表示的是能量轉化的快慢,自然就能感悟出功率實際上是描述能量轉化快慢的物理量。

  2.難點:理解功率與力、速度的關係,瞬時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計算。瞬時功率的概念學生較難理解,這是難點。學生往往認為,在某瞬時物體沒有位移就沒有做功問題,更談不上功率了。如果學生沒有認識到功率是描述能量轉化快慢的物理量,這個難點就不易突破,因此,在前面講清楚功率的物理意義很有必要,它是理解瞬時功率概念和物理意義的基礎。

  【教學方法】

  本節課的教學立足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透過學習物理研究方法,讓學生學會思考問題。在建立“功率”概念中,讓學生體會用比值方法來建立一個新概念。透過汽車起動過程的分析,著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引導學生認識物理與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絡,綜合運用動力學知識和功率概念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學生設計測量人的做功功率的實驗,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培養學生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教學步驟】

  一、課前活動,引入課題(採取比賽的形式組織教學)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在課前抽一段空餘時間,安排部分學生參加活動(提升重物比賽);組織學生測量教學樓二樓層的高度及兩捆書的質量,並做記錄。告訴學生比賽專案及比賽規則,選好計時員,發令員和兩位參賽同學。(強調安全!)

  2.上課時,要求學生彙報實驗情況。

  3.引導全班同學先利用提重物比賽記錄的資料計算人對書所做的功,然後展開討論:兩名運動員誰勝誰負?你的依據是什麼?引導分析:判斷運動員的勝負,不只看做功的多少,還要看做功的快慢問題。

  4.舉例:①挖土機與人,要完成相同的挖土任務,人花的時間要長得多。②建築工地上要把磚塊或水泥等建築材料搬到樓頂上,起重機和搬運工相比,起重機要比工人快得多。③從水井裡提水,使用抽水機比人工要快得多④家住在高樓(如8層),乘電樓比走路要快得多。⑤拖拉機耕地比牛耕地要快得多,等等。

  5.透過引導學生分析有關事例,形成初步共識:人們選用機械來做功時,不僅要考慮做功多少,還要考慮機械做功的快慢。

  6.在物理學中,做功的快慢用物理量功率描述。對於機械,功率是機械效能的重要指標。

  1.按老師的安排進行活動。

  2.兩位參賽同學同時提書,將書從地面提升到二樓,計時員記錄時間。

  3.彙報活動情況。記錄在設計好的表格內。

  4.利用功的公式計算出結果。小組討論老師提出的問題,積極闡述自己的意見。

  5.在活動和討論的基礎上,形成對功率的物理意義的認識。

  6.列舉生產、生活中發生的事例,使學生體會功率與生活、生產息息相關,無處不在,研究功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功率的定義、公式和單位(主要採用啟發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指導學生回顧初中學過的內容

  2.展示閱讀思考題:什麼叫做功率?功率是表示什麼的物理量?功率的定義式是什麼?定義式中各個字母分別表示什麼物理量?單位是什麼?功率的單位有哪些?換算關係如何?

  3.抽查學生解答思考題。

  4.教師總結 功率的物理意義:功率是標量,功率表示做功過程中能量轉化的快慢。定義:功跟完成這些功所用時間的比值。表示式:P=W/t(類比:v=S/t)單位:1J/s=1w ,除此還有Kw。

  5.展示例題:一個質量是1.0kg的物體,從地面上方30m高處開始做自由落體運動,求:

  (1)第1s內重力對物體做多少功?

  (2)第2s內重力對物體做多少功?

  (3)前1s和後1s重力對物體做功的功率各是多大?

  6.把學生解題過程實物投影,進行評價。

  1.學生閱讀課文相關內容,並解答思考題。

  2.互動交流:如何來描述快慢?

  類比:運動的快慢──速度;速度變化的快慢──加速度。用做功和完成這些功所花的時間的比值來定義“功率”。

  3.練習。

  三、平均功率與瞬時功率(透過例題,加深對平均功率和瞬時功率概念的理解)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展示舉例:一個質量是1.0kg的物體,從地面上方20m高處開始做自由落體運動,第1s時間內下落的位移是多少?這1s內重力對物體做多少功?第2s時間內物體下落的位移是多少?這1s內重力對物體做多少功?前1s和後1s重力對物體做功的功率各是多大?這2s時間內重力對物體做功的功率是多大?

  2.學生演算後提出問題:例題中的物體只是在重力的作用下,重力做功過程中,功率變化嗎?

  3.總結:我們可以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即使是同一個力對物體做功,在不同時間內做功的功率也可能是有變化的。因此,用P=W/t求得的功率只能反映t時間內做功的快慢,只具有平均的意義。

  4.(1)平均功率:P=W/t為平均功率的定義式。(2)瞬時功率:為了比較細緻地表示出每時每刻的做功快慢,引入了瞬時功率的概念,即5.瞬時功率是表示某個瞬時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6.提出瞬時功率如何計算的問題後,引導學生一起推導得出:P=F·v為瞬時功率計算公式。

  7.應用公式P=Fv計算m=1kg的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中下落1s末和2s末的瞬時功率。

  8.根據上述結果啟發學生思考瞬時功率的物理意義。

  9.最後指出:此題中是重力對物體做功,使重力勢能逐漸向動能轉化。隨著時間的延續,重力勢能向動能轉化加快。

  1.認真演算,闡述自己的看法。

  2.思考問題。

  3.認真聽講,積極思考。

  4.認真體會極限的方法,在今後學習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這種方法。

  四、實際功率和額定功率(引導學生自學)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7頁“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一段,提出問題,你對“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是怎樣理解的?

  學生閱讀課本相關內容,思考並回答老師的提問。

  交流與探究:把一枚硬幣放在書的封面上,開啟書的封面形成一個斜面,並使硬幣開始下滑,如圖5.3—1所示。仔細分析一下,在下滑的過程中硬幣共受到幾個力的作用?哪些力做正功?哪些力做負功?哪些力沒有做功?如果使斜面的傾角增大,情況會有什麼變化?傾角增大時,功率是否也增大?(提示:①比較不同傾角時的功率,應注意硬幣開始下滑處的高度應相同。討論功率時須指明哪個力的功率。②實驗的分析討論,要注意所分析的是某個力的平均功率。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受力分析、做功分析,可利用功率的定義式,在理論上進行的推演,使思維更加嚴密。)

  1.用CAI課件模擬汽車的啟動過程。

  師生共同討論:

  ①如果作用在物體上的力為恆力,且物體以勻速運動,則力對物體做功的功率保持不變。此情況下,任意一段時間內的平均功率與任一瞬時的瞬時功率都是相同的。

  ②很多動力機器通常有一個額定功率,且通常使其在額定功率狀態工作(如汽車),根據P=FV可知:當路面阻力較小時,牽引力也小,速度大,即汽車可以跑得快些;當路面阻力較大,或爬坡時,需要比較大的牽引力,速度必須小。這就是爬坡時汽車換低速擋的道理。

  ③如果動力機器在實際功率小於額定功率的條件下工作,例如汽車剛剛起動後的一段時間內,速度逐漸增大過程中,牽引力仍可增大,即F和v可以同時增大,但是這一情況應以二者乘積等於額定功率為限度,即當實際功率大於額定功率以後,這種情況不可能實現。

  五、典型例題分析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汽車發動機的額定功率為60kW,汽車質量為5t,汽車在水平路面上行駛時,阻力是車重的0.1倍,g取10m/s2,問:

  (1)汽車保持以額定功率從靜止啟動後能達到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2)若汽車保持以0.5m/s2的加速度做勻加速運動,這一過程能維持多長時間?

  2.指出解決問題的思路。

  3.在實物投影儀上對過程進行抽查評析。

  4.用實物投影儀展示正確的解題過程。

  在老師分析後求解,鞏固訓練。

  六、師生共同小結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以下幾個問題:

  1.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單位有W、kW、1 kW=1000W;

  3.功率的求解公式有:P= P=Fv;

  4.平均功率和瞬時功率;

  其中P=和P=Fv可用來求解平均功率,而P=Fv也可用來求解瞬時功率。

  5.實際功率和額定功率;

  6.用P=Fv分析汽車的兩種啟動過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