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國》教學設計
《我的祖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道祖國的全稱和首都的名稱,能在世界地圖上找出中國。
2.知道能代表祖國的標誌,增強做中國人的自豪感。
3.嘗試當小導遊,能大膽的向他人介紹自己的祖國,初步激發愛國熱情。
教學準備:
物質準備:
媒體課件:
世界地圖的圖片、中國地圖。
知識準備:
幼兒知道祖國的含義。
一、創設情景,談話激發幼兒興趣
1. 請小朋友當導遊。
師:暑假裡許多小朋友都與自己的爸爸媽媽一起去了許多好玩的地方旅遊,今天我想請我們小朋友們來做個小導遊!
2. 引出本次活動重點,瞭解祖國的知識。
師:做導遊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要先接受培訓,學習有關我們祖國的知識,才能讓外國朋友更好的瞭解我們中國。
1.知道導遊需要做什麼,產生當小導遊的興趣。
2.瞭解祖國的知識。
用當小導遊匯入遊戲,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二、開展小導遊“培訓”活動,引導幼兒多方位瞭解祖國。
1.培訓專案一:中國的位置。
出示世界地圖。提問:我們中國在哪裡?中國在地圖上像什麼?紅星標誌的地方是哪裡啊?
教師小結:原來我們中國在地圖上像一隻公雞,她有個好聽的名字叫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的首都在北京。
2.培訓專案二:中國的標誌。
播放課件,提問:小朋友們,有沒有什麼東西讓你一看到就會想到中國的?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知道的可真多啊。的確,國旗、國歌、國徽、華表和大熊貓等只有中國才有的東西都會讓人想到中國。
3.培訓專案三:中國的人
(師幼共同總結中國人的外貌特徵:黑頭髮、黑眼睛、黃皮膚。)
出示各名族友人集體照圖片,引導幼兒瞭解雖然各族人民在衣著、習慣方面有很多的不同,但是他們都是我們中國大家庭中的一員。
1.能在世界地圖上找出中國,瞭解中國在地圖上像一隻大公雞,知道北京的.位置。請個別幼兒練習介紹祖國的位置。
2.幼兒自由討論講述,說出一些中國的代表動物、圖案,如:熊貓、國徽等。瞭解中國人的特徵,黑頭髮、黑眼睛、黃皮膚,瞭解各族友人的圖片。
3.請幼兒(結合祖國畫報)大膽介紹中國的人。
透過觀察世界地圖,初步瞭解我國在地圖上的特徵。透過討論,展開聯想,開發幼兒開放性思維。透過觀察圖片、討論等環節,提高幼兒觀察能力。
三、情景遊戲,學做小導遊介紹中國,鞏固對祖國的認識。
1.結合自制祖國畫報,請“小導遊”上臺大膽向“遊客”介紹中國。教師在一旁引導補充。
2.欣賞歌曲:龍的傳人。
1.幼兒自由結伴,商量分配角色。當一回小導遊,大膽的像班級幼兒介紹我們的祖國。
2.欣賞歌曲,感受當一名中國人的自豪感。
通過當一回小導遊,鞏固今天所學的知識。透過欣賞歌曲,提升自己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