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教學設計理論的分析過程
目前教學設計理論的分析過程
教學設計的理論以其科學性和系統性的特點,已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關注。本文從教學設計的發展歷程,基於建構主義和認知結構理論的教學設計模式的分析等方面來探討教學設計理論對課堂教學的指導意義,為素質教育的改革實踐服務。
關鍵字:教學設計 自主學習 學生主體 教學目標
教學設計的理論以其科學性和系統性的特點,已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關注。如何使教學設計的理論和方法被廣大的中小學教師所掌握,併為素質教育的改革實踐服務,是當前教學設計理論和教學實踐研究的重要課題。
縱觀目前國內外教育界對教學設計過程的研究狀況,不難發現教學設計本身有一個演變過程,它在不斷向深度和廣度方面發展。深度發展指教學設計過程的某些要素所涉及的研究的深化,這些理論與方法的發展使得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更厚實,可選用的工具更豐富;廣度發展指教學設計的程式從初始的媒體觀到系統設計觀的演變,反映了正規化的變化。
一. 對目前教學設計理論的分析
1. 教學設計理論的發展歷程
前面已經提及教學設計本身就有一個演變過程,這裡就來探討一下正規化的演變。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的希夫曼教授於1986年撰文指出,人們對教學設計的領域有五種見解:即媒體觀、初期的系統觀、狹義系統觀、標準系統觀和教學系統設計觀。縱觀教學技術史,這些觀點反映了教學設計從簡單到複雜,從片面到完整,從有序到整合的發展,頗有代表性。
持媒體觀或初期系統觀的人認為教學設計工作僅僅是媒體制作,是在學科教師確定教學大綱和編寫教材之後的視聽資料配套研製工作。在我國大多數學校中,電教工作的地位基本就是這樣的。
有些人把教學設計看作一個簡單的過程,即:確定課程目的、分析教學內容、闡明學習目標、開發評價策略、選擇媒體和製作媒體,這種見解是狹義系統觀。在這些人看來,按這一模式設計教學,加強了媒體與教學過程的有機聯絡,而且有利於推廣,可在短期內使廣大學科教師學會教學設計。然而,這種觀點與作法的侷限是對需要分析和形成性評價兩方面的重要性缺乏認識。不開展需要分析,對教學中實際存在的差距,對教育目的與社會需求是否吻合勞動人民不瞭解,容易導致教學設計工作者的盲目性;由於缺乏需要分析,形成性評價也沒有評價基準。隨著教學設計研究與實踐的深入,需要分析與形成性評價成了教學設計程式的有機組成部分,從而形成了一種標準系統觀。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教學設計應是這樣的過程,即:首先,進行需要分析;在此基礎上設計與開發教學,包括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策略設計,媒體制作等;然後,對設計與開發成果進行形成性評價,根據試用效果進行必要的修改;最後,對教學設計成果的實際使用情況作出總結性評價。這是目前我國教育技術學專業學生學習最多的`教學設計型別。
由於教學設計過程的模型說明的是一系列可操作性的工作步驟,容易使人誤認為教學設計是一個有序的,線性的過程。其實,要真正認識教學設計,應採用教學系統設計的觀點。
教學系統設計的觀點認為,需要系統分析至關重要。它要求教學設計者運用科學調查方法去收集和分析資料,瞭解差距及其原因,強調“對症下藥”。針對教與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應重視各種教育理論與研究成果的應用,包括不同的學習理論和關於人的知識和能力的本質的學說等。這也正是我們要整體把握的教學設計過程的環節的精髓所在。
教學系統設計觀認識到,再完美的教學設計成果若得不到推廣使用,其前期投入都是徒勞的。故在教學設計的同時,要考慮推行的研究,即如何使設計成果得到認可和採用。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要運用教育心理學、學習理論、社會學和媒體制作技能等,這些知識與技能不太可能由一個人所全部掌握,因此教學設計者需要協調包括學科教師、媒體專家、客戶和試用學生等在內的各類人員的工作關係,做好諮詢工作。顯然,離開了科學的管理,整個教學設計專案難以運作。有效的管理是使教學設計工作的各方面相互配合,產生整體效應的關鍵。而教學設計者正是發揮這種關鍵作用的“工程師”。
綜上所述,教學系統設計觀要求教學設計者統攬全域性,從教育改革的整體目標出發,對環境、資源、文化、改革意識等各方面進行綜合分析,高屋建瓴,設計出最最佳化的教學成果。教學系統設計觀已認識到,即使在教育機構中,教學設計也不是解決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唯一手段,應透過系統分析來確定最合適的解決方案。
2. 基於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模式的分析
建構主義是由認知主義發展而來的哲學理念,在此基礎之上的學習理論與以往的行為主義的理論模式有很大的差別,它採取非客觀主義的哲學立場。建構主義認為,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於世界的理解和賦予的意義都是每個人自己決定的。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建構內在心理表徵的過程。學習者並不是把知識從外界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透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獲取、建構新知識的過程。學生要主動建構客觀事物及其關係的表徵,但這種建構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反應,而是透過已有的認知結構對新資訊進行主動加工而建構成的。這種學習更加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情景性、協作性。建構主義提倡一種更加開放的學習。對每個個體來說,這種開放的學習在學習方法和學習結果上都可能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