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澎湖灣》教學設計

《外婆的澎湖灣》教學設計

  人音版五年級下冊第四課(第一課時)

  課型:唱歌課

  教學內容:學唱歌曲《外婆的澎湖灣》

  教材分析:

  《外婆的澎湖灣》由臺灣著名的民謠創始人葉佳修創作的一首膾炙人口的校園民謠。是一首曲調優美的抒情歌曲。歌曲為 4 拍 .宮調式二段體結構。歌曲的第一部分從低音區緩緩進入,曲調平穩,節奏跳躍富有動感,即刻使人聯想到,漫步在童年時熟悉的沙灘上,留下一步一個腳印的生動情景。歌曲的第二部分,節奏頓時拉寬,旋律舒展,情緒親切熱情。進一步表現了對童年生活的讚美之情。

  教學目標:

  1、能用抒情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灣》

  2、為歌曲選擇打擊樂器編創節奏型伴奏。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灣》,體驗歌曲中主人公對美麗的外婆澎湖灣可愛家園的讚美之情和對童年美好時光的懷想。

  教學難點: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灣》

  教學用具:電子琴、電子白板、打擊器(碰鈴、沙錘)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匯入環節

  1、 匯入。

  師:今天老師帶你們去個美麗的地方,他美在哪裡呢?請同學們開啟課本第26頁,有感情的朗誦歌詞.

  師板書:外婆的澎湖灣

  師:同學們美麗的澎湖灣給作者留下兒時美好的的回憶,

  2、生自主學習。

  白板顯示:1、以你已有得的學習經驗, 你從這首歌裡能瞭解到哪些資訊?

  (可以從拍號、強弱、速度、節奏、旋律、音樂標記等來分析)

  2、 作者葉佳修簡介

  葉佳修是臺灣校園民謠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我們八十年代愛唱的(鄉間的小路 )(赤足走在田埂上)(外婆的澎湖灣)等等歌唱伴奏是葉佳修彈吉他演唱的。

  師:歌曲《外婆的澎湖灣》是葉佳修專為臺灣歌手潘安邦而作的歌曲。這首歌背後藏著許多潘安邦與外婆的祖孫故事,他用真情唱自己的故事。下面我們就來聽聽這首《外婆的澎湖灣》,聽聽它是如何描述潘安邦美好的童年生活的?

  三、學習歌曲

  1、 初聽範唱。1)、要用怎樣的情緒演唱歌曲?

  2)、聽完之後眼前出現一幅什麼樣的畫面?

  我們會產生哪些聯想呢?

  2、復聽歌曲。教師範唱。(4遍)(每個問題一次次丟擲)

  1)歌曲的意向要表達怎樣的情感?(教師範唱)

  2) 劃分樂段,有相同或相似的`樂句嗎?

  3)每段的力度、情緒有什麼變化? (小聲跟唱,注意口型)

  4)有什麼特殊的節奏?用筆標出來。

  3、視唱歌譜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視唱歌譜。

  4、 小聲跟琴唱。

  5、師生一起視唱曲譜。讓學生理解切分音節奏作用於歌曲,使演唱更加完美。

  師:切分音作用於歌曲中會給歌曲帶來什麼不一樣的感覺?聲音如何表現?(短音彈唱,用頓音的唱法更能表現輕鬆親切的情緒)第二部分出現的切分音呢?(動感、思鄉之情)

  6、生跟琴視唱。

  師: 下面我們一起來聽聽北京天使合唱團表演的合唱曲《外婆的澎湖灣》

  7、欣賞合唱《外婆的澎湖灣》

  8、填詞。(學生分小組唱)

  (根據開始丟擲的問題討論、辨別、表現)

  9、師示範,生聽辨。

  表現歌曲(分組合作,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探究表演形式):

  師:歌曲的高潮在哪一段?我們可以用小樂器來豐富B段的情感。選一選哪些小樂器合適?(對比樂器音色及效果,定出伴奏節奏)

  1、配伴奏。用打擊樂為歌曲伴奏。

  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

  想一想、編一編、試一試、辯一辯、 改一改,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創編節奏型。

  (要注意不能破壞歌曲的美感,而要進一步完善它的美感。)

  2、生小組討論。

  3、分組用演唱的方式彙報討論的方案 。其餘小組評價。

  4、、小結。

  師:把你大腦中的晚風輕拂澎湖灣的情景畫成圖片,拿起打擊樂用最美的聲音表現這首臺灣校園民謠《外婆的澎湖灣》。

  四、拓展

  說起下面我們來聆聽兩首校園民謠的歌曲,一首是先前提到的葉佳修的《鄉間的小路》另一首是羅大佑的《童年》再次感受其清新流暢、旋律動聽、易於哼唱的特點。

  欣賞:葉佳修的《鄉間的小路》和羅大佑的《童年》

  小結、校園民謠有什麼風格特點?

  速度中速,歌詞都以敘述回憶為主。

  這節課即將就要結束了請同學們想一想:今天你學到了什麼?今天的音樂體驗你參與了多少?

  思考:今天的音樂課你參與了多少?

  今天你學到了什麼?

  你是怎麼學的?

  請寫在你的卡紙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