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教學設計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教學設計

  1。6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內容緊承第四課《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是和第五課並列的內容。地球自轉為主要原因產生的地理效應在第五課已有了了較為詳細的講述,而地球兩種運動相結合、並以公轉為主產生的地理效應難理解,需要有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這一準備知識,所以,本節課安排在第五課之後。

  本課的核心內容是地球上的四季和五帶的形成、分佈及其影響。這部分內容與人類的活動息息相關,由此可見本節課的重要地位。

  課文中有關四季和五帶的內容不是直接給出的,而是利用前有知識,透過分析其成因得出的,所以本課有兩條線索,可以分為兩部分內容。

  本課是按照以下兩條線索組織內容的。

  第四課已經學習了太陽直射點的迴歸運動,這種迴歸運動造成太陽直射點有兩種變化。一是時間變化,二是緯度變化。這兩種變化就是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這兩種變化又影響到一個地點接受太陽輻射能量的大小。

  從時間變化這一線索來看,教材內容把地點(或緯度)作為定量,而把太陽輻射隨時間(或季節)的變化看作是變數。這樣,同一地點不同的時間(或季節),就會有不同的太陽輻射量,據此,地球上的同緯度地帶就可以分出四季。這就是本課的第一部分內容。

  本課的第二部分內容是五帶的形成和劃分。這部分內容從地點(或緯度)變化這一線索著眼,把時間(或季節),不同的地點就會有不同的太陽輻射量,據此,地球上不同緯度地區就可以分成五個溫度帶。

  所以說,本節課的內容體現了“變化”兩個字,教學中也要始終貫穿“變化”這兩個字。

  教學設計思路

  1。教學設計總體思想

  徹底改變“先生講,學生聽”的傳統陳舊的教學模式,運用啟發式。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學生自學為主線的“三為主”教學原則,達到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科學有機的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重視學生提出的意見,不立刻下判斷,鼓勵學生多看、多聽、多嘗試,去探索和操作;教師專心傾聽學生的敘述,接納學生反應,與學生一起討論,共同評價。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才能始終處於興奮狀態,利於知識的內化和學習效果的強化。

  2。本課的教學目標

  (1)智育目標

  瞭解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及緯度變化;瞭解四季的劃分;瞭解五帶的劃分、分佈;理解這是地球自轉和公轉綜合作用的結果;理解四季和五帶的形成;瞭解二十四節氣與農業生產;理解五帶的影響。

  (2)能力目標

  能根據《二分二至日太陽照射地球示意圖》分析全球各地的晝夜長短狀況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分析同緯度地區不同季節和不同緯度地區相同季節的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能準確畫出《二分二至日太陽照射地球示意圖》(側檢視),並能舉一反三,理解二分二至日太陽照射地球極檢視。

  (3)德育目標

  樹立科學的宇宙觀,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和勇於探索的精神。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宇宙觀,理解事物之間是聯絡的,是發展變化的。

  (4)重點、難點

  重點: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四季和五帶的劃分。

  難點:分析、繪製《二分二至日太陽照射地球示意圖》,理解黃赤交角的變化導致五帶的變化。

  3。教學方法

  (1)教學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過程,點撥學生,創造條件,創設情境,體現學生的發展,體現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2)精心設計《二分二至日太陽照射地球》多媒體課件,使學生從整體上理解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利於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和窨想象能力的形成,加強知識的內化。

  (3)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練習。練習中注意體現學法指導,引導學生從練習中發現規律,使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得到加強和提高。

  (4)學習活動以學生為主體,教學中教師不獨佔整個教學活動時間,同時盡力為學生提供自由、安全、和諧的情境與氣氛。教師主動參丐學生活動,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並且要鼓勵學生之間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5)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從不同角度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做到事半功倍。

  (6)德育目標的實現建立在智育目標與能力目標實現的基礎上,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同時,滲透性地受到德育教育。

  4。教學手段

  投影儀、多媒體計算機、自制多媒體動畫課件。

  教學過程

  [複習匯入]

  同學們,在第四節課我們學習了太陽直射點的迴歸運動的有關內容,請大家看圖(投影《太陽直射點的迴歸運動圖》),完成下列要求:

  1。從冬至日到次年冬至日,太陽直射點在地表如何運動?

  2。地表何處獲得太陽輻射能量多?

  (學生透過回憶思考,在教師的悉心啟發下,可以得出正確答案)

  [教師導學]

  由圖可知,在太陽直射點上,地表單位面積獲得太陽的輻射能量最多。由於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陽輻射能量,因地因時而變化,這種變化可以透過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來體現。晝夜長短反映了日照時間的長短;正午太陽高度反映了太陽輻射的強弱。二者結合起來,可以定性地表達某時某地太陽輻射量的多少。

  那麼,在地球不停地自轉和公轉,特別是在地球公轉的前提下,地球上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有什麼樣的變化,又產生了什麼樣的地理效應呢?我們本節課來學習有關內容。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