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降壓啟動的實訓教學設計

三角形降壓啟動的實訓教學設計

  【摘 要】Y—△降壓啟動是電動機常用的一種啟動方式,在生產中具有廣泛的應用。本文針對該教學內容在學生實訓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提出個人觀點,解決了實際問題。取得了良好的實訓效果。

  【關鍵詞】星形―三角形;降壓起動;教學實訓

  一、引言

  在生產實踐中,電動機要經常啟動或停止,因此電動機的啟動效能對生產有直接影響。小容量的電動機可以採用直接啟動方式,但當電動機容量較大時,啟動時產生的啟動電流為額定電流的4至7倍,大的啟動電流將會帶來一些不良後果。比如:啟動電流過大將使電壓損失過大,造成啟動轉矩不夠,導致電動機根本無法啟動;使電動機繞組發熱,絕緣老化加速,從而縮短電動機的使用壽命;造成過電流保護裝置誤動作――跳閘;使電網電壓產生波動,進而形成影響連線在電網上的其他裝置的正常執行。因此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均會採取一定的方法限制啟動電流。

  在中等職業學校的電氣相關專業的課程中,通常會將Y—△降壓啟動作為重要的一部分內容進行學習。因此如何幫助學生紮實的學好,作為任課教師要認真研究,做好教學設計是很必要的。

  二、教學情況與重難點分析

  (1)教學情況

  中職學生的特點:理論基礎知識薄弱,學習興趣不高;自主學習能力弱;好奇心強、樂於動手;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應用的能力較弱。

  透過實訓教學預達到的知識和能力目標是:

  1。正確識讀Y—△降壓啟動控制電路的原理圖、接線圖和佈置圖。

  2。掌握Y—△降壓啟動的`工作原理。

  3。會按照工藝要求正確安裝三相非同步電動機Y—△控制電路。

  4。能根據故障現象,會分析判斷並完成檢修三相非同步電動機Y—△形降壓啟動控制電路。預達到的情感目標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良好的職業綜合能力。

  (2)重難點分析

  學生理解Y—△控制電路的基本原理是重點,明確掌握電動機在Y—△接法時的接線盒內的接線圖,以及掌握電動機在Y接法和△接法時的主電路的接線方法,而從掌握Y—△降壓啟動控制線路中交流接觸器的接線及線路的檢測方法。

  (3)採用的教學策略

  根據以上教學情況與重難點分析,教學策略要體現“做中教,做中學”的教學特色,具體教學策略如下:

  教師實訓前準備星―三角降壓啟動控制組裝與除錯影片,並運用實訓模擬教學系統軟體,透過在軟體中以動畫方式介紹星三角降壓啟動的工作過程,解決了學生對實訓內容興趣不高的問題。採用專案教學法為主導並輔助PPT進行講解,從而解決教學的重點,突破了難點。

  採用小組學習法,透過組內自評、小組互評激發集體榮譽感,解決學生自主能力弱的問題。採用任務驅動法,使理論與實操深度融合,提高職業技能。

  三、實訓教學過程設計

  (1)課前準備:提前通知學生瀏覽相關Y—△控制電路相關網站,瞭解Y—△控制原理。

  (2)透過網上下載Y—△影片短片,播放給學生觀看,講述Y—△控制應用的重要性和廣泛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3)創設Y—△實訓目的情境。

  為給學生直觀感性的認識,提高學習興趣,可以創設以下例項情境。

  教師演示電動機Y—△控制電路的動作過程。當按下啟動按鈕SB1後,KM1和KM2的主觸點動作,電機星形降壓啟動,電機低速旋轉。電機星形執行10秒後,星形接觸器KM2的主觸點斷開,三角形接觸器KM3主觸點接通,電機以三角形連線全壓執行,電機快速旋轉。當按下停止按鈕SB2後,電機停止轉動。假如電機過載,熱繼電器觸點FR動作後,電機因過載保護而停止,報警燈亮。

  將學生分成兩人一個學習小組,請每組演示體驗,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教師告訴學生,透過12節課的學習,也可以完成該實驗的硬體連線,看到同樣的電機執行效果。學生短時間裡就能體會成功的喜悅。這種做法既給學生下達了實訓任務,又激發學生思考,該如何完成一個Y—△控制電路。

  (4)目的實施過程。

  步驟1:講解Y—△控制電路的基本原理。

  教師結合電動機Y—△的演示執行過程,透過PPT中Y—△動畫講解原理,學生理解Y—△控制電路的基本原理,更使學生產生興趣,即理論聯絡實際。

  步驟2:繪製Y—△控制電路原理圖。

  把標準圖發給他們,讓每個組透過直尺繪製原理圖,標準圖見圖1。先小組內部互相糾錯,然後再小組之間糾錯,老師檢查並做記錄,作為實訓平時成績。

  步驟3:Y—△控制電路的組裝、除錯。

  引導每個組的學生根據原理圖準備材料,並按要求組裝好,讓小組先自查,小組間互查,老師最後檢查。檢查無誤後,先通電試控制電路,成功後方可再帶電動機執行。

  步驟4:Y—△控制電路故障檢修。

  教師講解“排故六步法”:第一步:觀察故障現象,透過:望、聞、問、切”瞭解故障前的操作情況和故障發生後的異常現象,以便根據故障現象判斷故障發生的可能部位,進而進一步查詢。第二步:判斷故障、範圍。第三步:查詢故障點。第四步:排除故障。第五步:通電執行。第六步:做好維修記錄,以備日後維修參考。

  實訓中突發故障現象:有爆炸聲,且空氣開關跳閘。

  引導學生根據現象分析判斷:一定發生了嚴重的短路現象。帶著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做到抽絲剝繭、循序漸進。會是哪裡短路呢?根據“排故六步法”:

  1)根據第一、第二步現象,判斷故障原因、範圍。故障原因:短路;範圍:接觸器、按鈕、時間繼電器、電動機。

  2)查詢故障點:首先先把燒壞的接觸器換掉,(兩個接觸器已經報廢)。然後對電動機主迴路進行檢查,用兆歐表對電

  動機的各繞組(包括電纜在內)進行對地絕緣測量,電動機相間檢查,繞組的絕緣值正常。

  3)排除故障:接觸器上連線鬆動會導致起弧從而發生短路,但在拆除舊接觸器的時候沒有發現鬆動的連線;匝間短路,把電動機接線柱上的連線全部拆掉,用萬用表進行繞組阻值的測量,電動機繞組基本平衡;相間、對地電動機絕緣繞組正常;複合按鈕故障,沒有及時通斷,導致“星”接觸器沒有完全釋放,“三角”切換接觸器就閉合,導致出現短路。經查,按鈕正常;時間繼電器故障,即時間控制上出現錯誤,導致“星”接

  觸器沒有完全釋放,“三角”切換接觸器就閉合上了,出現短路;接觸器輔助觸頭故障,接觸器觸點同時閉合,導致短路。

  4)經過檢查,是接觸器觸點同時閉合,導致短路。

  事故總結:時間繼電器不能出現誤差問題,這是其一;“星”啟動接觸器與“三角”切換接觸器一定要做好連鎖裝置,避免同時閉合,這是其二;“星—三角”接觸器觸頭接觸良好,應避免觸點粘連這是其三;其四其他輔助元器件良好;當然,前提電動機必須保證良好。

  透過這個突發的事故,學生感觸頗深;一個小小的觸頭,竟會造成如此大的事故。

  四、結束語

  本實訓教學採用小組學習法和任務驅動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由“要我學”逐漸轉變為“我要學”。影片的引入,突發事故的發生,使學生身臨其境,更接近企業實踐。在“做中教,做中學”的教學方法中,使學生在操作中獲得成就感,體驗學習樂趣。因此,該實訓設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電氣控制線路安裝與檢修》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第一版)

  [2]《維修電工技能訓練》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第四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