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區域地理印度教學課件
高中區域地理印度教學課件
【教學目標】
1、透過閱讀材料瞭解印度是南亞面積最大國、世界第二大人口國及世界農業大國。
2、瞭解印度的人口壓力,使學生認識到人口的增長會給資源和經濟發展帶來很大的壓力。
3、根據季風示意圖,初步學會分析印度旱澇災害頻繁的原因及其影響。
4、透過分析印度地形、氣候圖及糧食作物分佈圖,分析印度農業生產與自然條件的關係。
【教學重點】印度的糧食作物分佈與自然條件的關係;農業發展與人口壓力。
【教學難點】印度的糧食作物分佈與自然條件的.關係
【教學用具】印度位置圖片;人口增長曲線圖;印度地形與降水圖;印度糧食作物分佈圖;幻燈片。
【教學過程】
(引入)課前播放歌曲《天竺少女》,讓學生思考這是哪個國家的?
(板書)第三節 印度
(介紹)本節課共分為三大標題,本課時我們主要學習前兩個標題概況與自然環境,和第三個標題中的農業部分的知識。
(提問)談談你對印度的瞭解
(學生自由回答)
(提問)要認識一個區域,首先得清楚它的基本概況。第一就是要弄清它所在的地理位置。 (總結板書)
一、概況
(一)位置
(展示幻燈片提問)印度的各種位置應該如何描述?
(引導學生討論)
(教師幻燈片總結)
1、半球位置:位於北半球、東半球。
2、海陸位置:位於亞洲南部的印度半島上,西臨阿拉伯海,南臨印度洋,東臨孟加拉灣。
3、緯度位置:絕大部分位於8°N-33°N之間,北迴歸線穿過本國中部,絕大部分位於熱帶。
4、鄰國位置:北鄰中國、尼泊爾、不丹,東北與孟加拉國、緬甸接壤,西北與巴基斯坦毗鄰,東南、西南分別與斯里蘭卡、馬爾地夫隔海相望。(指導學生在書中勾畫。)
(承轉)印度是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同時,人口也是南亞最多的國家,多到什麼程度呢?
(幻燈片展示)展示印度火車和碼頭上的人群圖片,人口數量變化曲線圖,人口眾多的優勢和劣勢以及印度控制生育計劃的相關資料,學生討論總結人口數量、人口問題、人口眾多的優勢和劣勢及控制生育計劃的相關知識點。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整理幻燈片總結)
(二)人口
1、人口數量:2011年,印度人口達到12.1億,僅次於中國,居世界第二位。
2、人口問題:人口數量大,人口增長快。
3、人口眾多的優勢和劣勢:(1)優勢:①有豐富的廉價勞動力。②消費群體龐大,消費市場廣闊。(2)劣勢:人口眾多,不僅人均耕地面積和糧食產量較少,影響糧食供給,而且還導致人均國第一文庫網內生產總值嚴重低於世界平均值,影響經濟發展。
4、印度的控制生育計劃:鼓勵一對夫婦只要兩個孩子。(教師板書)
二、自然環境
(一)地形:分為三部分
1、北部是山地(喜馬拉雅山脈)。
2、中部是平原(恆河平原)。
3、南部是高原(德干高原)。
(二)河流:主要河流是恆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區,由西北向東南流入孟加拉灣。
(三)氣候:印度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終年高溫,一年明顯地分為旱、雨兩季。每年10月至次年5月為印度的旱季,盛行東北季風。6-9月為印度的雨季,盛行西南季風。 (引導學生在課本上勾畫)
(三)氣候:
(承轉)印度為什麼水旱災害頻繁呢?和本國氣候有何聯絡?(幻燈片展示)展示印度水旱災害的圖片,學生討論以上問題進行總結。
(教師幻燈片總結)
(承轉)印度的熱帶季風氣候會對農業產生哪些影響呢?
(教師幻燈片總結)
熱帶季風氣候終年高溫,雨季降水豐沛,為發展糧食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但是,降水很不穩定,也影響糧食生產的穩定性,威脅糧食安全。
(幻燈片展示)給出印度進行兩次“綠色革命”的材料,分析印度為什麼進行“綠色革命”? (學生討論,教師幻燈片總結)
由於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糧食生產又存在不穩定性,為了保障糧食生產,印度進行了兩次“綠色革命”。
(承轉)那麼印度的農業生產與自然環境存在著哪些聯絡呢?
(幻燈片展示)展示印度主要農作物圖片,農作物分佈圖片,地形圖,年降水量分佈圖,小組合作討論分析農作物分佈與地形和氣候之間的關係。
(學生討論,教師幻燈片總結)
水稻:主要分佈在恆河中下游平原和印度半島東西兩側沿海平原。
小麥:主要分佈在恆河中上游平原和德干高原西北部。
水稻分佈區的氣溫要比小麥分佈區的高。
水稻分佈區年降水量多在1000mm以上,小麥分佈區年降水量多在1000mm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