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型作文教學的案列分析
活動型作文教學的案列分析
一、問題提出
難教,作文難寫。對於學生來說,寫作文最大的障礙莫過於沒有內容可寫。傳統的作文指導側重於作文課上指導學生如何審題、如何立意、如何構思,對於寫作素材,教者只是蜻蜓點水,泛泛而談。所以學生的習作要麼是模仿別人的優秀作文,改頭換面,張冠李戴,要麼是流水賬式的敘述,空泛籠統。因為學生上作文課時是坐著想,是“擠牙膏”式的寫作文,自然文章無情而言,無理而道。針對作文教與學的現狀,“解決學生寫作的‘米’”成了作文教學的首要問題,活動型作文教學正是探索解決這首要問題的模式之一。
二、個案表述
筆者曾設計這樣一種活動型作文教學的案例,現表述如下:
教師佈置活動內容:
本次活動內容是每一個同學到講臺上大聲講三句話。這三句話內容不限,可以釋出訊息,可以說出自己心願,可以談自己的苦惱,可以提建議,可以評說某人等等,但要求真實、健康、簡明,並且一定要出自內心。
教師佈置活動準備:
請大家先思考5分鐘,不要形諸筆端,然後按學號順序上來說,如果你認為上臺的同學說得好,請你給他掌聲鼓勵,最後大家根據每個人說的'內容、說的表情等方面綜合評價,無記名投票選出優勝者5名。
活動開始進行後,教室裡氣氛熱烈,掌聲陣陣,不時有笑聲傳出,看來同學們非常投入。
活動結束,進行評比。教師提出作文任務:
在剛才這項活動中,我們每個人都參與了,而且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這項活動中,大家有感受、有。今天我們就以這次活動為素材,寫一篇作文。
教師引導擬題:
同學們,現在我們就這次活動寫作文,請根據你的體驗、感受、想法,給自己的作文先定個題目。如:我第一次上講臺講話;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我的建議;謝謝掌聲;難忘的時刻;一次有意義的活動;難忘的作文課;話說勇氣等。
教師引導立意:
根據這次活動,你們都確定了自己的作文題目,那麼你準備寫些什麼內容來表述點什麼呢?
教師提出構思要求,佈置學生當堂習作。
習作批改結束後,發覺全班同學都有東西可寫,且寫的篇幅比較長,是前幾篇習作不能比的,最少的同學也寫了近600字,內容較豐富,選材角度多,如:(1)描述自己上臺的心理,表達幹什麼事要有勇氣的中心。(2)寫別小看上臺講三句話,其實很不容易,在臺下要好一會兒,表達小事要大做,做什麼事都要認真的中心。(3)寫這次活動歡樂的場面,表達我們班活潑、團結的中心。(4)我為什麼要說這三句話,表達我對某一問題的看法和見解。(5)寫這次作文課的生動,表達我們喜歡這種作文課的心情。
三、個案分析
從活動的選擇來看,“上講臺講話”對於部分學生來說還是第一次,要講三句什麼樣的話,學生肯定會積極主動地去思考,這樣就讓學生在活動開始時就進入了角色。
從活動的效能來看,這次活動能為學生活動後的作文提供素材,因為每個學生都要上臺講,所以每一個學生都要有準備,都有一個參與的過程,每個學生都實實在在地去做了,不是一個旁觀者,所以活動後,每個學生都有親身的感受和體驗,自然不愁寫作素材。
從指導的目的看,活動後的指導注重了學生髮散思維的培養。就“上講臺講三句話”的活動素材,讓學生從各個角度來描述、體驗、感受這次活動,不定框子,不加限制,讓學生自由命題、自主立意,只要合理,就可以寫,從而讓學生的思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散訓練。
從習作的結果看,這次活動確實為學生找了“米”,學生有東西可寫,且能夠從素材中挖掘出新意。
四、幾點思考
其一,活動型作文教學應以“活動”為特徵。這裡的活動可以指課上的活動,也可以指課外的活動;既可以教師創設活動,也可以學生自主活動。在組織活動中,教師要明確提出活動要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使之活躍起來,全身心地投入,完全進入角色,同時在組織活動中要力求全員參加,並且讓每個學生都唱主角,這樣才可以使每個學生在活動中有體驗、有感受。
其二,活動型作文教學要重視活動後的指導。活動的目的是給學生提供素材,但只有素材絕不能寫出好文章,如不加以指導,學生只能記流水賬,沒有寫作思想,當然也就沒有寫作路子。因此,必須重視活動後的指導,要指導學生討論,挖掘素材,內涵,找出寫作的“點”,要指導學生去思考,整理素材內容,找出寫作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