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綠江風景區導遊詞範例

鴨綠江風景區導遊詞範例

  歡迎參觀丹東鴨綠江風景區!

  鴨綠江風景名勝區位於鴨綠江中下游丹東市境內,東起渾江口,西至大東港,全長210公里,總面積824.2平方公里。風景區與朝鮮新義州隔江相望。這裡地理位置優越,氣候冬暖夏涼,山青水秀,一覽中朝兩國風光而獨具特色。

  鴨綠江因為水的顏色而得名,那碧綠的江水,猶如雄鴨脖頸的瑩綠,先人們便稱其為鴨綠江,沿襲至今。鴨綠江發源于吉林省長白山南麓,流經長白、集安、寬甸、丹東等地,向南注入黃海,全長 795公里,是中朝兩國的界河。鴨綠江流經丹東市約300公里。此段江面寬闊,兩岸風光秀麗,在入海口一帶,盛產大銀魚。

  鴨綠江造橋歷史很早,可上溯到遼代,20世紀初,鴨綠江上始建鐵橋,先後在丹東和朝鮮新義州之間建了二座。第一座建於19XX年,是座開閉式橋樑。1950年朝鮮戰爭中被美國飛機炸燬,橋墩至今猶存,現闢有端橋遊覽區。第二座橋建於1940出年,為鐵路、公路兩用橋,全長940米,屬中朝兩國共管。它是中朝兩國的交通要道,也是遊人觀光覽勝的景點。

  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第一座大橋,又被稱作‘斷橋’。19XX年建,當時是0年,被美機炸斷,由日本朝鮮總督府鐵道局建造。這是條單線鐵路橋,橋面為直梁劃板式。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斷橋是志願軍出國的主要通道,也是運輸戰略物資的大動脈。1950被美機炸斷,成為廢橋。93年開放為景點供人們遊覽。

  側面的這個炮樓,就是當年日本警備隊守橋的主要工事地。這5層炮樓是我國目前現存最完好的公路防禦炮樓,也是日本侵華戰爭的鐵證。

  在我們左側不到100米的地方,是第二座大橋,也是著名的‘鴨綠江中朝友誼橋’。這座橋是複線鐵路橋。大橋上行鐵路,下行公路。 當時公路橋面鋪設木板,一九七七年換鋪水泥板後就再沒有修過。多年沒有大修過的鴨綠江大橋鋼樑已鏽蝕斑斑,路面破損多達三百餘處,有的橋面板移位、斷裂, 致使大橋承重能力減弱。

  朋友們,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虎山景區。虎山景區位於中朝界鴨綠江江畔,主要有長城、 睡美人、中朝邊境一步跨、古棧道等景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便是虎山長城。

  虎山長城于丹東市寬甸縣虎山鄉。距據考證,它大約始建於1469年,是我國明朝萬里長城的東端起點。它橫跨祖國的千山萬水,西與甘肅的嘉峪關長城相連,可稱的上是古人留下的一座建築豐碑。

  我們現在看到的長城是1992年重修的。修復後的虎山長城以磚石結構為主。本著文物“修舊如舊”的原則,修復後的長城走勢和各個敵樓、牆臺、烽火臺的位置都與文物考古發現原址相符合,基本上再現了歷史上虎山長城的雄姿。

  這座山就是虎山,它是突起於鴨綠江的一座孤山。仔細看一下,很像一隻猛虎蹲坐在那裡,所以這裡得名虎山。

  現在請隨我登上長城。明長城的建築結構非常完備,包括城牆、城臺、敵臺、烽火臺、關口等部分,在這虎山長城基本都可以看到。

  這是虎山峰頂,為明朝萬里長城的第一個烽火臺。站在烽火臺上放眼眺望,江城丹東的高樓大廈和朝鮮新義州市盡收眼底。

  應該說,博大精深的長城文化,已經深深地凝聚了我們的民族精神。長城,作為歷史的豐碑,將永遠屹立在一個偉大民族的心靈深處!

  歡迎再次光臨丹東鴨綠江風景區。再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