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扶貧工作長效機制總結

縣扶貧工作長效機制總結

  一、XX縣貧困人口現狀:

  根據《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對貧困縣鄉村的劃定,目前,我縣有省級插花貧困鄉3個,貧困村20個。2015年初,全縣20個鄉鎮場有貧困戶5181戶20465人(人均收入低於882元以下),佔全縣總人口的5.64%。從地理環境分:三個重點貧困鄉20個重點村有貧困戶2824戶12155人佔總貧困人口的59.4%,其它鄉鎮場有貧困戶2357戶8310人;從致貧原因分:因無生產資料致貧2313戶10191人,佔總貧困人口的49.8%;因病致貧1562戶6069人,佔總貧困人口的30%;因災致貧103戶436人;因無勞動能力致貧317戶632人;孤寡老人322人;孤兒9人;其它原因致貧502戶2310人,佔總貧困人口的11.3%。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三個貧困鄉,佔總貧困人口的59.4%。

  二、致貧原因分析:

  一是生產生活條件差,基礎設施建設滯後,自然資源匱乏。這些區域人均耕地(草場)少且土(草)質差,交通不便,資訊閉塞,居住分散,缺水、缺電、缺市場,文化、教育、衛生等社會成果共享程度低;

  二是勞動者素質差,勞動技能低,科技發展意識淡薄,傳統的經營、養殖模式依然存在;

  三是貧困人口觀念落後,缺乏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等、靠、要思想嚴重。2015年初在冊的貧困戶中,有68%的貧困戶家中有18-40歲的男性勞動力,而外出務工人員不足3%;

  四是扶貧開發局限性強。低收入人口主要分佈在偏遠落後的山區、丘陵區、災害高發區、高寒牧區,點多面廣,基礎設施差,扶貧效果不明顯;

  五是我縣不是貧困縣,但與其它縣(市)相比,貧困人口最多,佔全地區貧困人口的16.5%,而上級扶貧資金投入有限(2000年-2015年共計投入647萬元)且縣級財政困難,制約了扶貧開發的順利進行;

  六是由於扶貧防禦體系不健全,返貧現象嚴重。2000年初我縣在冊貧困人口220戶1201人,經過5年的扶貧,實現7639戶38046人脫貧,而2015年初在冊貧困人口卻有5181戶20465人(動態脫貧標準線由650元提高到882元后統計);

  七是陳規陋習致貧(如大操大辦“紅白”事)。

  三、扶貧機制及設想:

  (一)進行分類扶貧,對有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貧困戶以幫教式扶貧為重點,著重提高農牧業生產的科技含量;對無生產資料的貧困戶以解決生產資料,改善生存環境,提高生產技能為重點進行幫扶;對於無勞動能力的孤寡老人、孤兒等納入民政供養,進行救濟式扶貧(共331人,其中孤寡老人322人,孤兒9人)。

  (二)大力推進產業化扶貧

  圍繞增加低收入人口收入,以優勢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為基礎,支援重點鄉村和農戶發展優勢特色種植業、養殖業、林果業,進一步最佳化產品產業結構,特別是要利用我縣畜牧業優勢,集中力量,加大畜牧業的發展,提高肉、蛋、奶產出率,使其成為帶動低收入人口提高收入水平的重要來源。

  (三)實施整村推進戰略

  以貧困村為單位,加強基本農田、優質草場、環境改造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國家安排的以工代賑資金必須用於貧困鄉村的基本建設,各行業部門的專項資金要重點向貧困鄉村傾斜,力爭到2015年,使全縣20個貧困村90%以上實現“五通”、“五有”、“五能”的奮鬥目標,堅持開發與發展並舉,充分利用“缺項補項”方案,及時調整專案實施,為低收入群眾經濟增收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四)繼續實施“貧困戶庭院經濟開發建設工程”

  提高低收入戶發展庭院經濟意識,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幫助低收入戶發展庭院經濟和家庭手工業,確保財政扶貧資金和地方配套資金到戶。

  1、利用扶貧資金為無房戶、危房戶新建或維修50平方米的磚木結構住房和0.7畝地的宅基地。力爭每戶有2頭生產奶牛,每人4只生產羊,並飼養一定的'雞、鴨、鵝等家禽。農區每人有2畝旱澇保收的口糧,牧區每人有1畝口糧田且每人有30畝以上的草場。

  2、發展庭院經濟。山區半山區的低收入戶庭院保證種植5分地以上蔬菜。凡適合經濟林氣候的地方,每家種植10棵以上果樹或其它經濟林,力保庭院無空閒地。對乾旱缺水的地方,盡力幫助打水井或透過其他方式解決缺水問題。

  3、培育低收入戶從事手工業,如:鐵匠、木匠、泥瓦匠、修鞋匠等,扶持家庭手工業作坊,生產地方特色的花氈、地毯、花帽、剌繡、小刀、馬鞭、馬鞍等特色產品。

  (五)加強扶貧資金管理,發揮扶貧資金效益

  除以工代賑資金用於貧困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外,國家財政扶貧資金、自籌資金都進村入戶,具體用於解決貧困群眾住房問題、發展庭院資金短缺問題、購買生產畜、科技培訓等方面。扶貧貼息小額,力爭發放到貧困戶。各項資金的使用按照申報專案執行,不隨意改項、不擠佔、不挪用扶貧資金,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六)加大科技扶貧和培訓力度

  突出科技扶貧在扶貧開發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科技成果和科技進步,調動鼓勵廣大科技人員到貧困鄉村創業,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安排科技培訓資金,建立科技扶貧示範基地,充分發揮科技扶貧的示範作用。努力提高貧困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切實加強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有針對性透過夜校和種類短期培訓,增強農牧民掌握先進實用技術能力,確保每個貧困戶勞動力掌握1-2門實用技術及職業技能。同時,反對封建迷信,引導群眾自覺移風易俗,改變落後生活習俗,不斷髮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七)積極穩妥擴大勞務輸出

  加強職業培訓,組織引導富餘勞動力有序輸出。各貧困村每年力爭組織戶均1個勞動力外出從事二、三產業勞動,確保年均純收入達到2000元。同時關心外出務工人員的生活、工資收入等情況,切實解決外出務工人員的實際困難。

  (八)實施移民搬遷

  對環境惡劣,自然資源缺乏的貧困鄉村人口,結合退耕還林還牧政策,有計劃、有組織、分批分階段實施搬遷扶貧,並堅持自願搬遷原則,尊重搬遷戶的意見,不搞強迫命令,因地制宜,多形式、多渠道,注重實效,制定切實可行的移民搬遷優惠政策,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致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