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種形式開展幼兒早期閱讀的工作總結

利用多種形式開展幼兒早期閱讀的工作總結

  研究表明:早期閱讀對人的一生有很大幫助,許多成功人士從小就已經有了濃厚的閱讀興趣、良好的閱讀習慣,他們在閱讀中獲取知識、懂得道理。開展早期閱讀還能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聽說習慣、習得最佳的語言模式、使用恰當的語言進行交往等。正因為早期閱讀對人有這種種幫助,所以很多人都很重視對孩子早期閱讀的培養,紛紛進行嘗試。

  也有調查顯示:部分成人將“早期閱讀”簡單地理解為識字、誦讀和記憶,更有甚者,家長強力地要求幼兒識字、拼音,甚至寫字。這種單純地將早期閱讀作為幼兒識字、拼音的工具,過分強調閱讀中知識的獲取,使閱讀過程小學化、成人化的做法與《新綱要》精神是背道而馳的。“早期閱讀”顧名思義:是學齡前期的閱讀活動,既有“閱”又有“讀”,但也應該有幼兒閱讀興趣的激發、閱讀過程的體驗、閱讀經驗的積累、閱讀能力的發展和閱讀習慣的培養。我們要注重幼兒閱讀的同時也注重選用恰當的方式、合理的途徑來正確做好幼兒的早期閱讀工作。下面是我在班級中培養幼兒早期閱讀的幾點做法。

  一、在與環境互動中激發閱讀興趣。

  “興趣”是任何活動順利開展的必需品,在“濃厚興趣”的作用下,幼兒的閱讀活動一定能進行得豐富又生動。

  如何激起幼兒閱讀的興趣呢?我首先想到的是——創設閱讀的環境,讓幼兒在環境中潛移默化的進行識字與閱讀,從而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

  在活動室的環境創設中,我們將幼兒的繪畫作品、收集到的材料等張貼在牆面上,同時還會用一些文字來解釋牆面內容的大概意思,如“三·八婦女節”期間,每位幼兒都會為自己的媽媽畫一張像,我們就把孩子們的作品貼在牆上,同時用“誰的媽媽最漂亮”作為標題付在邊上。孩子們利用課餘飯後的時間都會主動來看一看,並用自己的小手一邊指著漢字一邊說著“誰的媽媽最漂亮”,無形中孩子們便識得了一些字,也學會了一一對應閱讀。同時,孩子們會根據畫面上媽媽的樣子,如卷頭髮的媽媽、大眼睛的媽媽、笑眯眯的媽媽等特徵來確定到底哪個媽媽最漂亮。在這一根據美術作品比較誰的媽媽最漂亮的過程中,孩子們透過觀察、辨別、表述等活動達成了一個簡單的閱讀過程。

  又如,在“神秘的恐龍”活動後,班級裡出現了很多恐龍的玩具、圖片以及關於恐龍的資料。我抓住孩子們的這一興趣表現,先將各種玩具、資料進行篩選,然後佈置成遊戲區——恐龍園。“老師,我知道這是什麼龍,它是魚龍。”“這種恐龍的腳都著地的,但是它怎麼喜歡吃肉呢?”“老師,你知道恐龍為什麼會滅絕嗎?”……這些話語都是從“恐龍園”中飄出來的。孩子們在興趣的驅使下,自覺自主地看著各種圖片,說著各種資訊,在與環境的互動中,激發了閱讀的興趣。

  再如,在《動物王國》主題中,出現了許多關於動物的美術作品,“神秘的海底世界”就是其中之一。由於孩子們對“動物”話題的熱衷,每位小朋友創作的“海底世界”都是那麼美麗而神奇,並且各有各的特點,有的佈局美觀、有的構圖新穎、有的色彩鮮豔,雖然活動以及功能結束了,但孩子們對自己的作品似乎仍然愛不釋手。根據幼兒的這一表現,我們及時將這一作品佈置成“海底世界展”張貼在班級外牆面上。出現了這一環境後,大家經常會在一起欣賞、比較,有的指著圖片上的魚兒說著“這是什麼魚” 、“那是什麼魚”;有的發現看不明白的魚後,會主動去問那幅畫的作者,主動與同伴進行語言交流;也有的,像之前“誰的媽媽最漂亮”中一樣,邊看作品邊根據色彩、構圖等多方面情況進行比較誰畫得最好看,在提高美術欣賞能力的同時促進了邊看邊講述的習慣;還有的,會根據畫面上各種小魚的動態以及背景來創編故事,如“一隻水母遇到了一條大鯊魚,它非常害怕,趕緊朝水草的地方游過去,想把自己藏起來。”、“金槍魚肚子很餓,它正在用它的尖尖嘴抓小魚吃。”……在這一環境中,幼兒無意識中進行了許多次閱讀活動,相信只要多佈置些既美觀又受幼兒喜愛的環境的話,幼兒閱讀的興趣將更濃,閱讀積極性將更高。

  二、在正規活動中促進閱讀能力的發展及閱讀習慣的養成。

  閱讀興趣的持有,為閱讀能力的培養及閱讀習慣的養成提供了條件。我將它們投放在正規活動中不斷加強。

  1、語言活動中促進閱讀能力的發展。

  幼兒園中的語言活動主要有談話、故事、兒歌、看圖講述、文學作品欣賞活動,每種活動對幼兒聽、說、閱讀的能力培養都有不同的作用,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充分利用這些活動感受文學語言的美,積累經驗,豐富詞彙,培養幼兒良好的觀察圖片能力、運用語言能力等。如在看圖講話活動《小兔的雨靴》中,教師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並用較連貫的語言較完整地講述圖片內容,並嘗試根據動物表情講述動物內心的話,使孩子們瞭解到觀察圖片時要從整體到區域性,講述圖片時要根據動作、表情來判斷人物的心理活動。

  孩子們能更好地將“閱”與“讀”緊密聯絡起來。又如在欣賞活動《散文·春天》中,教師在事先根據本班孩子的`實際情況以及孩子目前所處的年齡特點考慮哪些需要在教育活動中讓幼兒理解、掌握並學說後,透過在正式活動中教師有意識地鼓勵與引導,孩子們能夠在聽(即透過能夠感受到散文優美的語言美)、說(即理解並學說優美詞句,如蔚藍的天空、羞紅了桃樹等)雙方面得到提高。

  2、閱讀活動中促進閱讀習慣的養成

  語言活動後,孩子們的閱讀能力正逐步提高,為孩子們提供一個鞏固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的時機是非常必要的。我將集體閱讀活動視作促進幼兒良好閱讀習慣養成的重要途徑。

  集體閱讀活動不同於看圖講述活動,活動中人人有書看、人人有機會講,這為閱讀能力本就相對較強的幼兒提供了更多發揮的機會,他們能更仔細地觀察、更細緻地講述。同時,這樣的活動形式也為那些平時不願意大膽在集體面前講述和不夠自覺的幼兒提供了機會。如凡凡在語言活動中一直是一位“傾聽者”,即使請幼兒邊看圖邊自由講述或邊聽邊跟著唸的時候,他也很難得開口。但在集體閱讀活動中,凡凡有了一本屬於自己的圖書,在自由閱讀時,孩子有東西可看,慢慢地,一個字、兩個詞、三句短語……都會從像凡凡那樣不善於表達的孩子嘴裡吐出來的,孩子們良好的閱讀習慣也就能整體得到鞏固與提高了。

  三、在一日生活中獲得閱讀經驗的積累及閱讀過程的體驗。

  孩子們無時無刻不在運用著語言,我們應該把握一日生活中的各環節,將語言習慣養成教育滲透於幼兒一日生活各環節,讓孩子們在一日生活中獲得閱讀經驗的積累及閱讀過程的體驗。

  平時,教師要當一位有心人,善於捕捉有利於幼兒語言學習的各種有利契機,並隨機進行教育。如在散步活動中,教師就可以充分發揮這一時期的語言教育價值。秋天果實成熟、樹葉變黃、小草枯萎,當孩子們散步置身於這樣一個環境時,心中肯定有許多感想,透過教師的一句話“這就是秋天啊,你看到了嗎?願意把你的感受與大家分享嗎?”,就一句話,孩子們講述的積極性一定會被大大地激發起來,有的和同伴講、有的自己邊看邊講,相信還有的會跑到老師跟前興奮地想與老師分享。可見,在這樣一類非正規活動中同樣能夠激發孩子運用語言的興趣、培養孩子良好的語言習慣,使幼兒習得更多優美語句,積累更多閱讀經驗。

  又如在午飯後的自由活動時間裡,幼兒經常會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看書,此時,我們就為孩子們提供出一個交流講述的平臺——聽我講故事。大家各自講述自己看到的故事內容,教師鼓勵幼兒邊聽邊評“誰講得最好聽”,孩子們在“比較——提高”、“再比較——再提高”的過程中不僅閱讀能力不斷提高,在講述的過程中還能使幼兒獲得閱讀過程的美好體驗,使孩子們越來越喜歡看、樂於講。“早期閱讀”包含的內容是方方面面的,以上只談到了其中的幾點,仍有很多方面,如早期閱讀的材料選擇、教師引導的策略方法等, 都還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探索與研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