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殷墟博物館導遊詞

安陽殷墟博物館導遊詞

各位遊客朋友:

  歡迎您來到甲骨文的故鄉參觀,希望透過我的講解能使您對殷商文化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一片甲骨驚世界”。1899年甲骨文的發現不但結束了倉頡造字的神話,也使一個普普通通的名不見經傳的小屯村舉世聞名。隨著對安陽殷墟的全面發掘,一個古老王朝的都城遺址及光輝燦爛的殷商文化昭然於世。殷墟,是商朝後朝的文化遺址,位於安陽市的西北郊。它的範圍是以小屯村為中心,包括分散在村北和村西洹河兩岸的一些地方。據史書記載和夏商周斷代工程斷定,公元前1300年,商朝第20位國王盤庚把都城由山東“奄”(今曲阜)遷到“殷”(今安陽小屯),並在此建立都城,經歷8代12王,共254年。從此,這裡成為殷商王朝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來商以後,這片土地逐漸荒蕪,變成了一片廢墟,史稱“殷墟”。

  1961年,國務院把殷墟公佈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了保護和利用殷墟,使其不再遭受人為破壞,經國家有關部門的批准,在殷墟宮殿區遺址上興建了“殷墟博物館”。

  殷墟之所以聞名世界,有三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甲骨文、青銅器和都城。首先就是甲骨文(有關甲骨文的情況稍後再介紹)。我們先來看看進苑的這座大門,這座門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築學專家楊鴻勳教授專門設計的,它是仿甲骨文的“門”字的寫法而建。它看似簡單,卻是最原始的大門,可稱其為華夏“門”的鼻祖。我們再看看門框上的這些圖案,浮雕著鳳、虎、饕餮和蟬等花紋。門額苑名由著名歷史學家周谷城先生題寫。整個苑門莊嚴大方,朱墨雕彩,古風古韻,古香古色。門兩側牆上浮雕殷代龍形玉決,彷彿顯示我們都是龍的傳人。此苑門和仿殷殿建築的人文景觀已經成為古都安陽的象徵。

  當世界上多數民族還停留在石器時代,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已經進入青銅時代。這也正是殷墟聞名於世界的第二個原因。

  您現在看到的這件青銅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製品。司毋戊鼎1939年從王陵區出土,通高1.33米,長1.10米,寬0.78米,重達875公斤,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所發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銅器,是我們的國寶。如此大的重器,澆鑄起來特別困難。據估計製造這樣的重器需要明確的分工和協作,從鍊銅的澆鑄,從制模到拆範需要130多人同時施工。青銅器中,銅、錫、鉛的含量比例,與現代所鑄青銅中銅、錫、鉛的比例基本相同中,我們可以想象當時治煉技術是何等的高超。鼎最開始的作用只是一口煮肉用的鍋,到後來,隨著生產力的發燕尾服,逐漸變成了權力的象徵。

  提到殷墟聞名於世的第三個因素,無疑就是商朝的都城。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建築在商朝都城宮殿遺址上覆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臟,是商王議事朝拜的場所。這個建築是“茅茨土階,四阿重屋”的建築方式,也就是茅草蓋頂,夯土臺階、四面斜坡、雙重屋簷,整個大殿宏偉莊嚴。

  大殿現在陳列著甲骨文,讓我們進入大殿系統瞭解一下甲骨文的一些知識。甲骨文是1899年由清朝國子監祭酒王懿榮首先發現的。當年我們腳下這片土地還是片農田,周圍的村民經常在泥土中挖出一些甲骨片。但當時他們並不知道這是什麼,就隨便扔掉了。後來村裡的剃頭匠李成,為顧客剃頭時,經常會劃破頭皮出血。他沒錢買藥,就用這些骨片磨成粉末塗在傷口上,發現血竟然止住了,才知道這便是中藥的一味,喚作龍骨。於是開始大量地賣到藥店。當時藥店大多隻收購不帶字的龍骨。所以許多農民把骨片上的字刮掉後再出售。非常遺憾,不知多少病人把這些甲骨文都喝到肚子裡,幸好有些帶字的甲骨賣到京津兩地,被王懿榮發現,並確認為我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的發現,使“龍骨”身價一步登天,導致周圍的村民紛紛來挖掘,有的還以此為生。但當時的挖掘都屬於私挖,破壞性很大,而大規模有組織地掘是從1928年開始的。考古學家們在1928年至1936年這十年間,共進行了15次大規模的挖掘。這幾次挖掘永遠載入了考古學史冊,開創之功,功不可沒。1937年盧溝橋事變的爆發,使殷墟的發氣被中斷。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發掘工作才繼續進行。

  我們先來看一個展櫃,這是著名的H127甲骨文堆積坑模型,是1936年在小屯北地一個窖穴裡出土的,是目前殷墟發現甲骨文最多的一次,總共有17096片。大部分是龜甲組成的,上面記載的是商人占卜的結果,以及商朝的天象、曆法、家業、軍事、政治等各方面的社會內容。這個甲骨坑被專家們認定為世界上最早的圖書館和檔案庫。

  朱仙鎮導遊詞 ·中嶽廟導遊詞 ·岳飛廟導遊詞 ·河南嵩山少林寺導遊詞

  從這個檔案庫中我們不難看出,商王從事的占卜活動特別頻繁,幾乎是無日不佔,無事不卜,那麼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商朝人是怎樣占卜的。商王占卜一般是由專人來進行的,他們先在已選好的龜甲或牛肩胛骨的'北面鑿一些排列整齊的小圓孔,圓孔的旁邊再鑿一條長槽,然後把燃燒的木炭放到裡面灼燒。骨頭受熱以後,正面就會隨著“卜”的一聲出現裂紋,商王就是根據這些裂紋來判斷事情的吉凶。現在您看到的這些甲骨片上的文字就是占卜禍福、判斷吉凶的簡單記事,因此我們也稱這些文字為甲骨文卜辭。

  我們現在來到了甲骨文的碑林。在全國,各種碑林不少,但殷墟的碑林與眾不同,它不是名人碑刻,也不是行草隸篆,而是保持了原甲骨片甲骨文碑刻。下面我把碑林的情況給大家介紹一下:

  甲骨文碑林,是由我國著名甲骨文學者王宇信,楊升南先生精選,以原甲骨片大而成石碑,共30通。其內容涉達125個,記載了大將 與兩方國即土方和工口方的戰爭。

  自1899年王懿榮認定甲骨文以後,甲骨文就受到金石學家的重視,多方收購,古董商為獲取更大的利潤對甲骨文的出土地秘而不宣、fengsuoxiaoxi。1911年,著名金石學家羅振玉派他的弟弟羅振常來到安陽調查,不僅弄清了甲骨文了出土殷墟的準確位置,帶收購到大量的刻有文字的甲骨片,其中就有這塊甲骨王,一塊完整的龜板。聽說出賣這片甲骨的人,用賺來的錢,買了20畝土地呢。

  咱們再看這塊碑,它主要記載了天象情況,從時間和窨上準確地記錄了彩虹的形成條件和出出的過程,是我國關於天象---彩虹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記錄。這塊碑記錄的則是中國最早的一次交通事故,是商王出行打獵時遇到車禍的情況。

  下面請同志們認真看一看,您能辨認幾個字,從義和形上雲研究琢磨,充分發揮您的想象,看看是什麼字,如果想驗證一下,甲骨文碑刻的背後是現代文字,可以對照一下,看看是否猜對了。

  現在我們來到殷商車馬坑殿廳。我們知道,畜力車是古代先民陸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殷代的車子,考古屢經發現,而且結構基本定型,距它最初發明的時間應該有一個的分階段了。據文獻記載夏代就發明了車,但至今沒有發現夏代車的遺存。殷墟考古發掘的殷代車馬坑,是華夏考古發現畜力車最早的實物標本。這裡展出的6座殷代車馬坑,是中國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和安陽文物工作隊分別於1999年3月----2000年5月在安陽劉家莊北地、南地和孝民屯東地發掘的。商代道路遺蹟是航空運動學校南地發掘的。這幾具車馬,儲存基本完整,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和展示價值。每坑葬車一輛,其中五坑殉葬兩匹馬,4坑殉葬各一人。經鑑定,殉人中3 人為男性,一人為少年。

  自1928年殷墟發掘以來,曾多次了現過車馬坑遺蹟。因受當時發掘水平的限制,都未能將坑中所埋木質車輛的遺蹟全部清理出來。直到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二年,這一技術難題才被考古工作者突破。後來,隨著發掘經驗的積累和技術水平的提高,發掘和清理木質車子遺蹟的工作日臻完善。這裡陳列的6座殷代車馬坑,是近年來考古工作者發掘的新成果,它與本苑的宮殿建築遺存一樣,是我們的鎮苑之寶。在車馬坑最南邊的,就是殷代的道 路,這上面很清楚地顯現有車轍,道路比較寬,除有兩道車轍以外還有人行道。這裡陳列的道 路遺存,是在航校南地發掘的,由此可見,殷商時期交通,包括車子和道 路,都 是比較發達的。

  在建國以後出土大量甲骨文的同時,婦好墓的發現,也著實讓所有考古工作者為之振奮。婦好墓在宮殿區的西邊,現在讓我們參觀一下中國第一位將軍的墓葬。各位面前的這個建築是婦好享堂,而這尊漢白玉雕像就再現了華夏最早的巾幗婦好生前的英姿和風采。那麼婦好是何許人也?婦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她能文能武深受武丁寵愛,多次參與國家大事,為武丁的江山社稷立下汗馬功勞。據甲骨文記載,她多次率兵東征西戰,最多的一次竟帶兵13000多人,不少男性都歸她指揮。婦好有一次率軍征伐巴方,由於她運籌帷幄,事先在一個地方設下埋伏,配合正面的進攻,打了一個漂亮的伏擊戰。婦好不僅能率兵征戰,還能主持重大大的宮廷祭祀,在王室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由於連年征戰,婦好終因積勞成疾,先於武丁而亡。武丁很悲痛,破例將她厚葬於宮殿區內,並在墓坑上精築享堂,以示紀念。

  這就是婦好墓,我們順梯而下就到達復原後的墓坑。婦好墓深7.5米,在這裡出土了大批隨葬品共計1928件。計有:青銅器400多件,玉器750多件,骨器560多件,以及石器、象牙製品、陶器、蚌器、海螺、海貝等,簡直就是一個商代文物博覽會。更重要的是在出土的青銅器中,有不少都鑄有婦好“二字的銘文,甚至在一件兵器上也有”婦好“的名字,學者們經過研究,得知這就是在甲骨卜辭裡出現過200多次的武丁的妻子婦好。

  在隨葬品中,除了有精美的青銅器、玉器等以外,我們還看到壁龕裡的尺骨,這是當時被殉葬的奴隸。這些尺骨共有16具人骨和6具狗殉狗。其中殉人男性4具,女性2具,兒童2具,其餘的因被截肢,已經不辨男女了。我們僅從這個殷代王的墓葬,就能盾到奴隸社會的縮影。

  講到這裡,殷墟博物館的全部內容就講完了,如果您有機會的話,歡迎再次來殷墟博物苑叩訪我們的祖先,再次感覺博大精深的殷商文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