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學年高一第一學期月考語文試卷
2017-2018學年高一第一學期月考語文試卷
一、選擇題
下列詞語中的讀音有誤的一項是
A. 吮血(shǔn) 恬然(tián) 惘然(wǎnɡ) 捫參歷井(shēn)
B. 猿猱(náo) 憔悴(qiáo) 遷謫(zhé) 渚清沙白(zhǔ)
C. 崔嵬(wéi ) 宵柝(tuò) 西舫(fǎnɡ) 嘈嘈切切(cáo)
D. 青冢(zhǒnɡ) 朔漠(sù) 石棧(zhàn) 鈿頭銀篦(diàn)
下列各組詞語中書寫全部正確的一組是( )
A. 崢嶸崔嵬湍流諮嗟地崩山推
B. 凋蔽憔悴嗚咽偏僻杜鵑啼血
C. 恬然攀援巉巖茫然滄海一粟
D. 謫戍霜鬢豺狼遷徙一愁莫展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 國慶60年盛典吸引了海外網民的廣泛關注,他們透過中國網、國際線上、中國日報網等網站,紛紛對新中國成立60週年慶典活動的稱讚和對新中國60歲生日的祝福。
B. 國務院第五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合肥市人民政府摘取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榮譽稱號,這也是他們首次躋身此項殊榮。
C. 你不可輕視了靜坐於酒館一角獨飲的老翁或站在巷頭雞皮鶴髮的老嫗,他們說不定就是身懷絕技的奇才異人。
D. 在賽後擁有與自己知名度相當的代表作,成為關乎選秀歌手成敗的生死命題,沒有一兩首傳唱度很高的好歌,歌手的人氣終成鏡花水月。
依次填入下列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
⑴反物質的作用形式與普通物質一樣,但與普通物質接觸之後它們將會 ,並且猛然釋放出能量。
⑵父愛應該使孩子對自身的力量和能力產生越來越大的自信心,最後能使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 能夠脫離父親的權威。
⑶美日韓等國對朝鮮將發射“光明星3號”衛星的宣告做出強烈的反應,朝鮮政府卻 ,宣佈按計劃發射。
A. 湮沒從而不以為意 B. 淹沒進而不以為然
C. 湮沒進而不以為然 D. 淹沒從而不以為意
依次填入下列兩句話的橫線上最恰當的兩句應當是( )
①鑑賞詩歌,正是要透過語言媒介,去 。
②古今中外,許多著名的詩人都是大自然的朋友,我國唐代有山水、邊塞詩派,英國有“湖畔派”,山川風物給他們以靈感, 。
①a.感受作品中鮮明的形象,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體會詩歌的意境美。
b.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體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作品中鮮明的形象。
②a.他們從春花秋月中尋求寄託。b.春花秋月給他們以寄託。
A.aa B.ab C.ba D.bb
下列各項中,加橫線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A. 面對突如其來的全球經濟危機,我們只有以冷靜的心態沉著應付,等閒視之,才能開拓創新,化危機為機遇,找到一條新的發展之路。
B. 一年前,歌星臧天朔帶頭簽署了《演藝人社會責任自律宣言》,但墨跡未乾,他卻因“涉惡”嫌疑被警方帶走,前後判若雲泥,真是不可思議。
C. 近些年,某些地區拓寬馬路,擴建廣場,競相上馬各種形象工程的做法蔚然成風,人民群眾對此意見很大。
D. 《諜影重重3》所創造的完美境界,徹底顛覆了傳統的間諜電影,不少影迷對伯恩頂禮膜拜,認為伯恩的表演比邦德更勝一籌。
二、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寡人之於國也》選段,完成下列小題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兵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 數罟不入洿池(數罟:密網)
B.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樹:樹木)
C. 七十者衣帛食肉(衣:yì,穿)
D. 雞豚狗彘之畜(豚:小豬 彘:豬)
2.下列加點的虛詞意義用法不同的一組是
A. 斯天下之民至焉 申之以孝悌之義
B. 請以戰喻 斧斤以時入山林
C.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 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
3.下列各句中與例句句式特點相同的一項是
例: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A. 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B.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D. 青,取之於藍,而勝於藍。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2)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
三、詩歌鑑賞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7分)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① (李白)
一為遷客②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③。
注:①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經過武昌時遊黃鶴樓所作。②遷客,指西漢的賈誼,因指責時政,受到權臣的讒毀。貶官長沙。③古曲有《梅花落》。
詩歌前兩句抒發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3分)
(2)本詩後兩句歷來為評論家所稱道,請選擇一個角度簡要賞析。(4分)
四、句子默寫
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青泥何盤盤,_________。
(2)飛湍瀑流爭喧豗,_________。
(3)江間波浪兼天湧,________。
(4)____,白帝城高急暮砧。
(5)無邊落木蕭蕭下,_______。
(6)______,潦倒新停濁酒杯。
(7)別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
(8)東床西舫悄無言,______。
(9)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_________。
(10)________ ,不如須臾之所學。
五、現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一直以為,圓明園是哭泣的。八國聯軍蹂躪著她的肌體,摧毀著她的骨骼,沖天大火燃燒的是一個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樓的殘臂斷肢穿越百年的風雨永遠存在——佇立在那西洋樓大水法的遺址前,我無法不感受圓明園的疼痛,感受一個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種切膚的痛。
是十年前去的圓明園。沒有人願去,說是那麼遠,又沒啥看的。我說我肯定要。是陰悽悽的天,是冷颼颼的細魚,和著秋風如刀子一般刮在臉上。沿著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啊,不見一個影兒,最後,終於走到了那大水法遺址——儘管多少次從圖片上,從教材書中見過這遺址的照片,可當我立在蒼茫的天空下,真實地面對這一片一片曠野的玉白石塊時,仍感到那來自心底的震撼!依舊華美——我撫摩著那冰冰涼涼的玉石紋理;依舊精緻——那歐式的曲線流暢又不羈;依舊貴族——斷碎的羅馬石柱在蒼天下筆直出一派偉岸和傲然。後來我流淚了,好在周圍沒人。那些石塊、石柱、石雕連同那灰蒼蒼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腦海,成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滅的壁畫
十年後的今日,我說,再去圓明園。對我來說,去圓明園是一種憑弔,一種拜謁,甚至是一種提醒。說出這些我不怕別人說我矯情,我就是這樣想的。
進了圓明園才發現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復存在,圓明園一片喧囂。柳綠桃紅藤紫,滿目春色,昔日皇族的賦閒園址,也該平常百姓流連賞目。沿著湖邊再往前,穿過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遺址,大水法遺址。
想不到的是西洋樓遺址這兒,也有許多的`人!一群系著紅領巾的孩子尖叫著互擲石子;一群看來是高中生或是中專生的少男少女咬著冰棒而在海宴堂遺址前高唱著“對面的女孩看過來”;幾位看似幹部模樣的人笑眯眯地擺好陣勢在鐫刻著“圓明確園”字樣的大理石碑前照相,那捧著相機的說:“笑!笑啊!”這群人就腆著發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法遺址面前,就是那小時在書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兒哭泣的五根大羅馬柱那兒,一對情侶旁若無人地擁抱接吻。
剎那,我有一點不知所措。親吻示愛幹嘛到這大水法遺址面前呢?在這樣殘破頹敗的亂石間,怎麼笑得出來?要唱歌蠻好去去那桃紅柳綠的綺春園、長春園或是泛舟湖海啊!看著這群在破碎的石塊遺址前歡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視那高高而破殘的羅馬柱,眼眶和心口都隱隱地疼起來。歷史呢?恥辱呢?血性呢?!
前些年,曾經圍繞這圓明園需不需要重建有過爭論,結果是理智的人們理解了廢墟的價值,尊重了歷史留給我們殘酷的真實,這片廢墟留下來了。當時,我是為留下拍案叫好的。可今日見到這麼多在廢墟上在遺址前歡笑嬉鬧的人群,我有點懷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經過那麼多的歲月之後,眼前這殘壁斷垣,還能提醒人們對一個世紀前那場噩夢的記憶,那場中華民族的災難與奇恥大辱?!
一陣沙塵撲面而來,豆大的雨點砸下來,劈頭劈臉。歡笑的人群直往外衝,剩下我一人,靜靜地,在潔白的石塊上坐下,對著這大水法遺址,對著這華美殘破的羅馬石柱,和蒼天,和這些斷壁殘垣一起落淚哭泣……
1.我們應從哪幾個層面理解文中圓明園的“哭泣”?
2.對圓明園廢墟,作者為什麼說“我有點懷疑留下的必要了”?(以自己的話解說)
3.第二段對圓明園廢墟的細膩描述有什麼特點?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六、語言應用
仿照下面畫線的句子,另寫兩句話,要求內容貼切,句式與示例相向。
對於究竟什麼是“幸福”?每個人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理解。
對每天需要翻過幾座大山去上學的貧困山區的孩子們來說,幸福是一條好走的路和一雙合腳的鞋,或是離家更近一點的一所希望小學;
將下面的材料概括成一句話新聞。(不超過20字)(3分)
高速公路的邊坡遇到暴雨、颱風等惡劣天氣,極有可能塌方,威脅行車安全。怎樣快速準確地掌握邊坡的移動情況,以便及時預警,提醒過往車輛?這個一直困擾著人們的技術難題,現在被浙江攻克了。
由浙江省交通運輸廳牽頭完成的科技專案“高速公路邊坡穩定評價與安全監控技術及工程示範”已透過國家鑑定,這個專案開發出了岩土位移直讀儀,可以精確、實時地監控高速公路邊坡狀況。
這個科技專案填補了國內空白,目前正在申報專利。
七、小作文
下面是李清照的《如夢令》兩首,就其中一首,將其擴寫成一篇不少於500字的散文。
如夢令(一)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二)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