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自己孩子缺乏安全感
不要讓自己孩子缺乏安全感
缺乏愛的孩子,就缺少人格健康發展的原動力;缺乏愛的孩子,會感到安全感缺失;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會逐漸失去探索外部世界的信心……如果要幫孩子建立健全的心理,那就不要猶豫,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吧。
孩子出現下列情況,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1、爺爺奶奶或者保姆照管孩子時,孩子特別乖,一旦見到媽媽,就粘著媽媽不放,在媽媽面前哭鬧、任性,不讓媽媽離開。
2、孩子愛和周圍的小朋友發生衝突,只要稍有未遂其意的地方,就會拳腳相加,媽媽勸說,他就會用“攻擊”媽媽或者苦惱的方式表示“抗議”。
3、孩子平時和小朋友玩的時候很活潑開朗,可是在幼兒園裡看見老師的時候,就不敢抬頭看老師,小手不停擺動,顯得神情緊張。
我們在養育孩子時,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但身體健康、聰明伶俐,而且還要擁有健全的心理。那麼,怎麼才能使孩子心理健康呢?心理學家已經證實,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無條件的愛,幫助孩子建立起安全的依戀,這是幫孩子建立健全心理的核心所在。
我相信沒有媽媽會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孩子們需要怎樣的愛,怎樣給予孩子正確的愛,卻並不是每個媽媽都做得很好。媽媽們可能感到困惑,自己已經給了孩子無微不至的愛,但孩子身上總還是出現上面所列舉的這樣那樣的問題。因此,我今天首先就要說說“愛”和“安全感”對於孩子健康人格養成的重要性,然後和在座的.爸爸媽媽們一起來探討我們的孩子到底需要怎樣的愛。
愛和安全感——健康人格的基礎
母親的愛是一種營養,愛就像陽光、水分一樣,是孩子健康成長不可或缺的;
母親的胸懷是孩子健康人格的搖籃,孩子在這關愛的搖籃裡獲得心理的滿足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心理素質的培養集中體現為健全人格的培養。擁有健全人格的孩子,能夠意識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及其對社會的責任,並且具有親和意向與合作精神,懂得關心他人。相反,人格缺失的孩子,可能出現自私、焦慮、膽怯、敏感、偏激而固執等一系列心理問題。
健全人格的養成受很多因素影響,如成人榜樣的薰陶、同齡夥伴間的人際互動、認知教育與實踐,等等。但是,愛和安全感是啟動孩子人格健康發展的原動力,愛的缺失會使孩子的人格發展出現偏離,而且是難以用其他東西來彌補的。
科學證實,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就能感受到媽媽的愛。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孩子能不斷地發現規律。他們慢慢會懂得,只有持續照顧自己的父母或爺爺奶奶才是最愛他的,他的生存離不開這些人,從而對他們產生深深的依戀。有了這種愛和安全感的孩子,會時刻感到自己不會受到拋棄,也才會有信心專注地去探索外部世界。
母親給予孩子深切的愛以及肉體的緊密接觸是母子間建立基本感情聯絡的關鍵。母親的眼光、母親的聲音、母親的胸懷以及母親的輕撫和拍打都是母子溝通的橋樑,孩子就是憑藉著這種最原始、最基本的情感交流,發展成為對整個人類的愛,並建構自身健全的人格基礎。